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校花凶猛 > 第五百零七章 硕果累累

重生校花凶猛 第五百零七章 硕果累累

作者:云空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05: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经过破产重整,奇梦达的德国萨克森工厂率先恢复元气,全力生产GDDR5显存抢占市场。

现在奇梦达的GDDR5是全球性能最好的显存,尽管别的存储器过剩严重,但是在GDDR5上市场空间还是很好,之前奇梦达只有SS公司这个竞争对手才有一争雄长的能力。

通常在这个领域落后半步的SS公司靠成本来压制奇梦达的优势产品,挤压奇梦达利润空间试图拖垮对手。

在原来那个时空,他们显然做到了。

但是这一次他们这个战术明显有点失灵。

面对这个当前极少还是有较高利润的高端存储器市场,易主后的奇梦达完全是火力全开,不但萨克森工厂全力生产,同时还分出一部分交给了香江的龙工厂!

这样奇梦达可以确保GDDR5能够足量向他的客户交货,而之前萨克森工厂全力生产都有些供不应求,只是产能的增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奇梦达高层就算看到这个市场很好,也不得不无奈看着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填补。

现在的奇梦达有了龙工厂相助,产能可以按照业界刚需去匹配,为了在这个市场占得更多的份额,产能上来后奇梦达还下调了一些价格同SS公司拉平价差!

这个放血的大招一出,使得SS公司的GDDR5利润空间瞬时被极大封杀,价格拉平后GDDR5产能朝着奇梦达集中度越来越大,毕竟价格差不多,谁不愿意用更好的,特别是龙工厂那边更加先进的制程工艺后,大家发现超频的空间更大了,更愿意选择FAB dragon出品的顶级产品。

如果SS公司他们试图再降价拉开差距应对夺回市场份额,那么这块也不复再有较大盈利空间。

在这场还看不到尽头的流血战争中,奇梦达已经满血复活,无惧任何挑战者流血战斗。

柳若依收购后,为奇梦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链保障,包括注资、债券发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全部开放,永祥银行提供足额资金。

有了这么一个后盾,无论是慕尼黑的研发中心,还是萨克森的工厂全部快速恢复元气,其实就是一个人心问题,本来这些地方就是一个人都没有流失,人心一定下来,基本上就恢复了。

对于大老板要求抽点一部分精英正在筹建的香江先进移动存储技术研发中心,被抽掉的工程师们也毫无怨言接受了指派。

作为未来奇梦达NAND存储器的主要研发中心,香江研发中心肩负起向移动存储领域进军的战斗。

加上奇梦达在内地的研发中心也要强化,承接过去PC端内存,现在主要是DDR2和DDR3内存的研发工作。

而慕尼黑总部研发中心将全力以赴在GDDR5和超低功耗LPDDR研发,这样他们就放开手脚朝着存储器顶端冲锋了。

第一代移动应用的LPDDR已经研发出来,连流片样品都有了,正在密集测试过程中,现在研发组一方面是继续完善和优化LPDDR一代,另外也专门项目组正在跟着LPDDR2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展开了大规模研发第二代的LPDDR2基础技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经过测试验证复杂环节和同工厂制程工艺调整匹配,最迟3个月第一代LPDDR就可以大规模量产,但是显然这还不是一个成熟产品,后续研发提升的空间还比较大。

初步预订这个产品放到萨克森工厂和龙工厂的俩套制程工艺进行量产,由于工艺不一样,萨克森工厂50nm和龙工厂的45nm制程工艺需要派专业工程师提前进行工艺制程的协调改进。

存储器进来后,越发增加的业务量,让香江龙工厂的产能逐渐开始饱和起来。好的一方面是让投资人看到了赚钱的希望。

但是对于正在研发32nm制程工艺的研发工程师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

他们在这个工艺上突破了流片后,对于试产的超低良率却迟迟找不到改进的方向,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为煎熬的时刻。

明明感觉就要抓住突破的门槛了,但是就是找不到突破的具体方向之所在。

这种感觉真让人发疯。

幸亏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张如金带着一个神秘的客人回来了。

梁吉松。TMS制程工艺的顶尖高手和负责人之一,江湖人称技术狂。

由于晋升上的问题,失败的梁吉松已经被SS公司暗中说服,准备远走高飞。

不过由于老张内线情报功夫扎实,这个消息提前透风出来后当机立断给柳若依申请了权限。

秘密回岛内活动了一下,原本对于投奔高丽还是有点心理膈应的梁吉松果断换马。

香江龙工厂现在在业界已经有了名气,张如金开出技术副总裁位置对于他来说是求之不得。

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当然,现在的梁吉松还是树大招风。直接入职龙工厂是不可能的,中鑫国际同友商关系已经恶劣得不行了,一场耗资巨大的知识产权官司还在如火如荼--如果没有柳若依的介入,原来的时空中中鑫国际率先撑不住认怂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割地赔款,并且被干掉统帅来认输,从彻底丧失同友商竞争的能力。

在这个时空,柳若依强硬地坚持打下去,这种官司只要有钱,打十年八年没有结果的情况太多了,等到十年八年后局势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这种同样等于俩边同时流血的场外争斗,最终还是要看双方财力是否跟得上放血的速度。

对于这个问题,柳若依几乎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对方,奉陪到底!

不过场面上,张如金还是要有所保留,不要吃相太难看,所以安排梁吉松的第一站是到了香江科大进行战略性转移,在张如金运作下成为电子工程系的一名教授。

当然作为一个教授的科研项目,梁吉松研究的领域还是制程工艺的“科研项目”,真正落实的“科研”设备自然就是香江的龙工厂的设备了。

这种动辄一台技术数百万美元上千万美元一台的设备,香江科大就算再有钱也不可能搞一套出来,研究这块的教授或者学者,几乎没有人是让高校自己置办的。

全世界都是这样。

所以这个奇妙的安排,友商老总就算是气得暴跳如雷但是又无可奈何。

你都把我投闲弃置了,还不能让我去教书育人混口饭吃啊?天下就没有这个道理,真敢说出来反对的话也是分分钟被学术界口诛笔伐犯众怒。

梁吉松当然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课程带着,至于课程之外我干什么科研项目谁管得着,反正搞科研是教授的天然职责之一,再怎么都是没有闲话可讲。

高手出马果然就是不一样,困扰龙工厂32nm良率问题很久的根源。

在梁吉松出手后,很快就被梁吉松找到了根源流程上,毕竟这块他遇到的场面更多,找问题比起张如金手下这些二流高手强悍多了。

事实上在原来的时空中,困扰SS公司的从28nm制程工艺向14nm制程工艺挺进中的问题,也是此人一力领衔解决,将SS公司制程工艺快速拉平。

找到问题所在后,尽管要解决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慢慢找到合理的配置参数才可以解决,但是比起之前茫然不知,方向明确那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张如金看在眼里,那是大大松了一口气,这人捞得太值了。

不过这也是托柳若依的福气,如果不是有香江龙工厂这么好的条件,和给出来极为慷慨的期权池,他再多三张嘴都没法说服这样的将才过来。

如果现在还是仅仅蜗居在金海的落后产线上,梁吉松这样的人才就是给他一个总裁都不见得可以说服。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梁吉松就是空有一身本事,奈何设备买不来也没有用武之地。

柳若依并不知道,这人在他上一个时空就是因为这样远走高丽,为SS公司带出来媲美TMS的先进制程工艺。硬生生地抢走了很多TMS的大单,损失数以十亿美元计算。

不知道在那个时候TMS高层有没有后悔逼走这样一名半导体制程工艺的猛将!

或许更多是恨吧。

然而现在,轮到对手头疼的对象就很快变成了龙工厂。

45nm制程工艺的良率在梁吉松的调教下,很快突破新高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样的良率已经进入非常理想的爆发期。

龙工厂加工成本越来越低,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月产出45nm制程的300mm晶圆已经开始接近2万片水平,这样月营收突破1亿美元将只是时间问题了。

两条产线全力运行的话产能将会达到5万片每月的设计容量,当然这样一来各种研发测试什么的就会不复存在了。产线将会一直运行不会等待进行测试验证。

目前来说,如果业务饱满,第一条45nm产线可以进入满负荷设计产能运作,月产能2.5万片晶圆。

如果32nm工艺良率找到解决方法,也可以立即转入生产状态,经过3-6个月良率提升和产能爬坡后,同样可以进入满负荷的32nm制程工艺生产。

很显然,奇梦达的LPDDR和最新的LPDDR将会是龙工厂32nm的首批客户。同时萨克森的工厂按照协议,也将会在龙工厂32nm成熟后升级到32nm,而旧工艺50nm制程工艺的设备则会转移到中鑫国际的苏州的存储器生产基地中。

未来老一批的GDDR5和大容量的DDR3将会由这个产线接班继续生产。

这个技术转移路径对于各方来说,都可以接受。

德国方面不必承担技术失控的压力,毕竟龙工厂已经突破了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同时萨克森工厂也需要跟上时代,所以具备了代差的旧设备就可以进行转移了。

何况中鑫国际还是一个具有国际资本的国际化企业。

对于内地来说,这个也是大好事,极大增强了内地在存储器的产能实力,而且说是淘汰下来的设备,其实在这边已经算是最新型号了,相比之前的强了不是一星半点儿,绝对是实力增强的表现。

尽管这个是专门调教来生产内存颗粒,必要时候更改一些工艺设置生产CPU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吃透了这条产线的技术,那么未来生产什么真不是别人说了算。

不过柳若依显然同大家想到不一样,在听说产能开始吃紧之后,对于已经成熟的45nm制程工艺的产能要求扩大一倍以上,月产至少要达到5万片产能,同竞争对手要持平或者超过。

而且32nm制程工艺如果进入量产,也立即启动倍增计划,龙工厂第二期工厂厂房建设早就完成,未来这里柳若依规划的是超过20万片月产的超级工厂。基本上保持最新的量产制程工艺和预研的制程工艺产线。

如果预研的产线成功进入可量产,那么第一代产线就开始更新淘汰到内地去,这样确保龙工厂未来规模控制在20万到30万片先进制程的产能。

这样就足以完成利润最丰厚的最新芯片的代工生产了。

这个数字不是柳若依瞎拍的,而是现在业界每年300mm的晶圆需求是2000万片以上,每月接近170万片,其中三分之一是最新型号的芯片就有50多万片产能需求。

目前这块业务六成以上是死对头手里拿着

龙工厂要抢到最新型号的芯片代工市场份额,没有20万以上的最先进一代制程产能支撑,怎么可能做到业界领先?

所以最少保持业界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最先进制程产能,这就是柳若依领先战略的重中之重。

先前疯狂扩张存储器制造产能,收割了一波岛内破产状态的产线后,大概就形成了30万片每月的产能,非常逼近SS公司现在的总产能了。

凭着这个,柳若依才敢说同SS公司在存储器代工市场上放手一搏。不过这是大宗加工类的普通产能,按照现在普通内存颗粒价格是做一块亏一块,这是拿来耗死对手的战略性投入。

但是不是现在赚钱的买卖。甚至也不是未来赚大钱的买卖。真正的好买卖就是生产代工最新型号的旗舰机产品。

不到量大,价格也很好,一旦卡位成功就像印钞票一样,原来时空竞争对手能够得到上千亿美元市值的市场认可,不就是靠着高端型号抢利润,中低端占份额挤兑对手方式发达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