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空间重生 > 第二十三章 ,新学校

带着空间重生 第二十三章 ,新学校

作者:纤陌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1:07: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天气从秋天转到了冬天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没有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天气已经比较寒冷了,也没有人故意请假之类的,这让廖南感叹,教了一辈子的书,只有这一期的最让他省心,看到自己的学生,每天那样积极,就感到很欣慰,只要他们愿意学,他就会把所有东西都教给他们,而他的那个学生给他的那些课外读物也给孩子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些乐趣,而他也发现了,每次他跟孩子们讲课外书籍里的一些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都听得特别认真,如今这些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了。

如同如记忆里一样,c市的冬天比较冷,虽然如今的刘紫凝因为修炼,已经不怕冷了,但温度的高低她还是知道的,她们的教室并没有玻璃窗户,外面一吹风,里面就跟着进来一阵冷空气,让人一阵哆嗦,而她的同学们,不少人的手上都长起了冻疮。

而不管是前世还是今世,这个年龄的她都是比较幸福的,有爸爸妈妈爱护着,冷热都会提醒她添减衣服,不像她的一些同学,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带着,只管忙着自己的农活,忙不过来还要让他们干活,这大冷的天,出去割猪草什么的,实在是太辛苦了些。

虽然条件比较恶劣,但这一世,因为人人心里都有一颗种子在慢慢的发芽,所以,她的同学们大多数都没有因为这样的坏环境而说不认真上课的,依然坚持完成作业,即使手不方便写字也要做完。

看着这样的情况,刘紫凝心中便有了想法,于是爸爸妈妈写了一封信,给刘爸写的信里,除了问候家人的身体等等,还说了c市的天气很冷,学校的条件极差,孩子们的生活很艰难,大多数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太好,让爸爸妈妈看看是不是能组织一个捐助活动,把城里一些孩子不要的衣服书本什么损给她们学校的孩子们。

并且,同时给二姨也写了一封,让她在记者们报道过刘家村的学校后,在看到孩子们的成绩后,说服爸爸,当着媒体记者的采访时,进行捐款活动,帮助刘家村修建一所新的学校。

其实刘紫凝给自家父母写信是有目的的,她的目的很简单,重建她们村里的学校只是一个目的,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要她愿意,随时都可以出钱修建一所新学校,但她是不会这样做的,虽然建立一家学校,对于目前的生活水平来说,根本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她可不会做这种吃亏的事情,既然怎么都要新修学校,那么还不如帮爸爸的公司挣点名气,也是她这个做女儿应该做的事儿,所以,这种事情,那当然是得让人更多的人知道咯。

而让更多人知道的前提便是,这里得拿出让别人帮助的潜力,那就得靠他们这个班的成绩来说话了,所以,刘紫凝早就算好了,当那些捐助的人来的时候,也正是他们拿成绩的时候,他们考试都是去镇上考的,所以不存在作假的问题。

刘爸接到自家女儿的信,心疼的同时又感到欣慰,心疼的是,女儿一个人在老家,也不知道受了多少苦,欣慰的是女儿长大了,知道帮助同学了,还知道向他们求助而不是自己去想办法,这证明女儿还是把他们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的。

于是二话没说,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其实这事儿挺简单的,就是找个比较有名的学校,找他们的领导,给他们说说捐助贫困山区的事情,让学校的孩子们把家里的旧衣服什么的捐出来就行,这样一来,学校能获得一些名气,又能达成自家孩子的期望。

所以没几天,以g市附小的名义开往c市某山区的损助车就出发了,同行的还有媒体记者等,当一行人花了四天四夜的时间,终于到达刘家村小学的时候,记者看到这么简陋的学校,再看到脸被冻得通红通红的孩子们时,那记者就开始掉眼泪了。

当他们把车上的东西拿出来,分给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开心的笑容,晃花了他们这些城里人的眼,真的没有想到,这些孩子如此容易满足,要知道,这些衣物可都是他们那里的孩子们准备丢弃的东西,而这些孩子却把它们当成宝贝似的。

这样的场景,并没有让这一行人觉得这些孩子是没见识的土包子,而是真实的感受到了,贫困地区条件的艰难,当记才采访廖南的时候,廖南很有些不知所措,反复的说,他班上的孩子们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爱学习,并且有点自豪的告诉记者,今年他班上学成的成绩非常好,是整个县城里的年级第一名,平均成绩平均成绩94分,这放在以往,简直不可以想像的事情。

如此贫困的地区,这些孩子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竟然全体考出如此优异的成绩,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想想城里的孩子们,每天吃的用的穿的玩的,而这些孩子们不但要读书,还要帮着家里的大人们干农活,这样一比较,简直是让他们这些从城里来的汗颜。

当刘家村的报道放映在电视里,城里家长孩子看着这群冻得通红孩子们,学校一吹风就进风的简陋教室,成绩单上那红色的分数,一路上艰难行走的道路,一些感性的人就开始掉眼泪,她们不知道,原来还有如此贫穷的地方,于是,从那以后,家里孩子们的旧衣服旧玩具旧书什么的,都被这些妈妈们收集得好好的,准备着哪里需要的时候,就捐出去,不为名,只为帮助那些让人心疼的孩子们。

刘紫凝的想法成功的完成了,果然当着媒体的面,刘子强称他将以他公司的名义,捐出十万元修建给刘家村新学校,来回报乡亲信和培养了自己的母校,这一举动一下子让刘子强的形象留在了一些人的印象里,让他的公司知名度一下子涨了一大截,公司接到的工程越来越多。

刘紫凝得到这些消息后很开心,老爸名利双收,她的同学们也终于有了不要钱的又好看又暧和的衣服,还有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玩具,还有一些书籍,同学们也很开心,因为他们的成绩优异,这让他们渐渐的开始自信起来,并相信,只要他们努力,就不会比城里的孩子差。

刘家村的事情之后,也引起了一些观注,尤其是县领导们,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是什么原因让这一个班的学生如此的优秀,不过,不明白归不明白,该奖励的还是得奖励,该鼓励的还是得鼓励,而带出这么一个优秀班的廖南也被上面重视了起来。

接下来的时间就简单多了,刘子强本来就是做建筑的,又是捐款人,所以捐了款立即派了几个公司比较有经验的人过来,准备趁着寒假,把新学校修好,让新学期的孩子们不再受苦。

王明就是被刘子强派下来的负责人,因为知道老板的女儿在这里上学,所以做起事来,那是相当的快,因为这段时间是农闲时,所以刘家村闲在家里的人很多,这大大方便了为人手发愁的王明,当他开出小工每天5元的工资和一顿午餐的时候,来报名的人相当的多,对于农民来说,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来做点事赚5块钱来得划算。

九十年代,这样的工钱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那是非常多的了,一个月下来,一个人都能赚150块钱呢,相当于自家养的一头肥猪的钱了,还什么本钱都不需要呢。

而手艺工人的工资就开得更高了,砖匠20元每天,泥瓦匠、木匠、石匠什么的,每天15元,同事都包中餐,这样一来,一些工匠们本来是准备工来回家过节的,也纷纷来报道,毕竟,他们在外面的工资,也不如如此,如果等到工程完工,也差不多能赚好几百元钱,来回的路费和在家里的花销什么的,就不需要另外花钱了,反正闲在家里也挺无聊的。

看到这样的情况,王明很满意,根据招到的人员来看,整个工程,应该会比预计时间短上许多。

都说人多力量大,果然,请的人多,做起事情来事半功倍,原本计划两个月才能完工的,如今居然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宣布正式俊工了,这让王明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新学期,老板的女儿不用挨冻了(他并不知道人家根本就不怕呢)。

新学校非常的漂亮,两层楼,每层三个教室一个办公室,教室里的一切设施也都全新的,新课桌,新凳子,新黑板,还有一个不小的图书馆,里面的书都是之前g市的那些学生们捐的,当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看到这样的环境,都很喜欢,也很珍惜,学习更加的有动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