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东山再起阿济格

毛纺厂内正在劳动的一个个女工还不知道她们现在的大boss正在想着什么。

开工已经一个月的女工们,如今心气动力正值鼎盛的时候。

前几日她们才拿到了正月里的工钱,两块银元。

这个收入虽然不能跟兵工、造船体系的男工相比,但两块银元的薪水也叫这些个女工们一个个意气风发。

按照岛上定的比率,二两银子兑三块银元,两块银元可就一两三四钱银子了。

这水准放在二三十年前,天下还没这么乱的时候, 可是一些个手艺师傅才能拿到的高薪。

何况除了银元,厂子里还管她们一顿午饭,隔天就能见荤腥。哪怕那荤腥只是一些不值钱的咸鱼咸肉。

每月底还另有一些福利。

这待遇已经很不错了。

毛纺厂的女工们,在招募之初就有了特定的规范,一样规定的还有纺纱厂,后者也是以女工为主体, 只不过没有跟毛纺厂设在一处。

纺纱厂跟毛纺厂一样也需要大量的用水,这边的这个小水库可经不起纺纱厂的掺和,就只能另外选择地方安置。

两个厂子内的女工数量超过了三千人,而这还仅仅是头期工程。日后这一产业若是发展顺利迅速的话,其规模还将急速扩大。

女工中一小部分是军烈属,大部分来自单身家庭,这类人都是不愿意再嫁再组合家庭的,是女工中的主要成分。

如今时代里,封建礼教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哪怕底层百姓也多会受此影响。即使大部分的人在吃都没得吃的时候,会轻易的把这些规规矩矩给扯的粉碎,但还是有一些人始终坚持。

毛纺厂的员工招募,重点就放在这类人身上。军烈属更多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同时她们的存在也能安定人心。

谁不知道军烈属在岛上的地位啊,谁敢动她们啊,再加上秦朗的信誉和威望,任谁也不敢空口白牙的胡扯八咧。

女工们的家庭,每个月多了两块银元的收入,还少了一个成年女性中午的一顿饭, 这对家庭的帮助何其之大啊?

只要脑子不糊涂的都能算的明白。

这些人现在自然就一个个心气高涨, 兴致高昂了。

秦朗一行的突然来到可把毛纺厂给吓了一跳。

没出现问你是谁的狗血情况。

郁洲山岛上的人就没人不认识秦朗的。

后者的画像早就进了千家万户,被百姓们供奉起来了。

秦朗在岛上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识。

“国公,上个月初十毛纺厂正式开工,工作二十天,本月又工作十三天,第一批整匹呢绒已有下机,共计五百。质地依旧极好,远胜市上的宽幅呢绒。”毛纺厂的厂长是温家子弟,很有头脑,在产品出来的第一时间就组织了一批人来验看成色。

得出的结果是成色极佳。

许是因为杂交羊毛的质地高,毛纺厂产品,其触感、手感、弹性和保暖方面通通超过了宽幅精品呢绒,比之洋人所谓的羽缎也不差分毫。

至于羽缎,实际就是精纺呢绒的代称,品质稍微差一点的就称为羽纱。

但价格通通昂贵。

在东南一代,每匹羽缎羽纱的价格都高达七八十两纹银,且存货极少。

至于最高等的猩猩毡,实际上就是高精纺的呢绒,价格自然也就比羽缎更胜一筹了。

这些东西就是这个时代的超级奢侈品, 根本就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和小家小户所能消费的起的。这些外来的呢绒跟江南产的那些高档丝绸锦缎一样,从生产之初那就不是给普通人用的。

郑芝龙年年都要收购一批上好的呢绒, 专门用来向上头送礼,以及赏赐手下干将。

所以从价值上这些高档呢绒已经跟高档的丝绸处在一个档次,但因为声名不显,或者说是因为它们出现的时间还太短,而且是西洋人的外来品,在认同感上比起精美丝绸还差了一大截。

“二号毛线下机之后,小人已经安排了一百部织机使上了一号毛线。这几日里,已有数尺呢绒产出,品质较之一号更胜一筹。”

厂长把手一摆,边上的一个小年轻跟进把两块呢绒送上。

都不需要专业的人来评判,秦朗的目光就落在了右手上。

两块呢绒料子都一样长宽,但右手的料子明显比左手轻,触感也更柔软顺滑,还有那外观质量也比左手好。

甚至秦朗都有种感觉,右手的料子比左手的还更暖和。

“国公,你看这一号毛线织出的料子,这可比猩猩毡强多了。而且就算不用这种料子,只说您左手的料子,一个月厂子里的产能合计六百匹左右。这就能值二万两以上啊。”

外来的宽幅呢绒之所以价格能买的堪比高档丝绸,还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长度长。几乎都是一匹都可顶中原规格的两匹。

以松江布为例,宽幅与呢绒且差不多,便是不够,也只多差个大几寸。可长度上就差得多了,一边是规整的四丈,也就是13米左右;一边却是30码起,至少都27米 ,长的甚至能达到小40码。

现在郁洲山岛上的麻纺厂,规格制度则还是遵循华夏的惯例,一匹四丈,标标准准。

这样一来毛纺厂的人在估量价值的时候就只多按市面上西来羽缎的一半来计算,而且还要划掉经营成本,或者说是把市价削减成批发价,那实际价格还要更低廉。

600匹呢绒就估价两万两银子,这已经很黑了。

“成本呢,也说一说。”

“成本方面会计室有详尽的记在。我厂一共员工一千八百一十三人,分厂部、后勤、保卫和工作车间四块大……”

厂长非常详细的解说了一遍厂子里的权力构架,秦朗听了后虽然感觉后勤管的是不是太宽了?从原料运输和储备到产品储备发送,还有食堂的采买和福利的发放采购等等,全都归于后勤部了,但也没说什么。

厂子运行着呢,只要运行着,那真有毛病了就能很快的察觉出来,到时候再调整不迟。

现在厂子才开工一个月多点,还处于一个磨合状态。

毛纺厂从领导到最基层的装卸工,一个月五千块不到银元的工资支出,再加上中午一顿饭和月底的福利,这差不多也就一千块银元,最后是运输方面的支出,合计六千块银元上下,也就是四千两银子。

从产出到支出情况来,只说毛纺厂那可500%的利润。

不过考虑到毛纺厂的所用羊毛线都是来自纱厂,而纱厂所用的羊毛这本身也是一大成本,这么一想,500%的利润还能保持100%就很不错了。

当然这也是从月产600匹呢绒的工作效率来推算的。

随着织工们的手艺日渐成熟,毛纺厂的工作效率肯定会不断提高,哪怕女工们的工钱在日后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但这比起呢绒的产值增长来还是不值一提的。

一句话,只要这些呢绒能卖得出去,这买卖就绝对值得干下去。

秦朗从毛纺厂出来后就去了东港区。

战争的序曲已经拉开了,现在只是牛刀小试,等到三月里运河化冻之后,大量的兵马就会沿着运河直接向北杀去,同时还会有部队从登莱登陆,袭扰莱州湾沿线,猛攻青州。

坐镇济南的阿巴泰明显闻到了大战临近的气息,这阵子一封封奏折雪花一样送到了多尔衮处。

而二月里的燕京城也真的在飞着漫天大雪。

一队并不起眼的马车停到小汤山温泉行宫大门前,下一秒阿济格从马车上下来,被早就恭候着的太监引着向前。

闲了半年光景。阿济格现如今养的是红光满面,一点也瞧不出当初的狼狈与不堪了。

温泉行宫占地极广,然而多尔衮却没有占据那座主殿,原因不言而喻。

崇祯十七年的冬天,他可是心安理得的霸占着主殿的,现在不敢如此,不就是因为阿济格的惨败触动太大了吗?

他着手建立的汉八旗新军虽然声势不小,可还没有彻底的亮相沙场,鬼知道能顶几分用?

反正阿济格的那一败给了多尔衮极大的负面效应,在下一场大胜来临之前,他是不会如先前那般狂妄的。

但即便如此多尔衮落脚之地也占地广阔,十多个小院子按着南北中轴对称排列,假山鱼池,长廊画栋,一个不少。虽然花木凋零,但枯枝错落,白雪纷飞,也别有一番风景。

多尔衮这里人来人往还是挺多的。

因为他要时刻掌控全局么。

不过今天他没有见其他人,专门等着阿济格的。

没办法,战争已经开启了。

从秦朗的反应看,开春之后的齐鲁,必然要受到他猛烈的进攻。

多尔衮对于镇守彼处的阿巴泰并没有多少信心。

这不是阿巴泰不能打了,而是齐鲁清军的实力比之秦朗相差太大。

实力不够,再能打的人也白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阿巴泰的求援多尔衮已经在准备了。他想把汉八旗新军一分为二,一部分汇合北直隶的绿旗兵进入齐鲁增援,随行的当然也少不了威名赫赫的八旗铁骑了。

然后一部分再汇合一部分兵马杀奔凤阳,即便荆襄八旗有着张李两军的牵制,但多尔衮总觉得他兄弟能把一切反对者通通给镇平。

因为清军在偏沅(湘南)还有一个绝对的帮手。只要清军放松了对李自成的逼压,把吴三桂调去打张献忠,多尔衮就不信李自成能随后跟朱明尿进一个壶里去了。

别看现在偏沅的明军与李自成井水不犯河水,但一旦外来压力没有了,就算明军能继续忍着,李自成会忍吗?

他部现下就只在洞庭湖一带盘踞,这地盘太狭窄了。无论是扩充地盘,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还是消灭明军这个威胁,李自成也不会只看着偏沅明军一点点扩大,而无动于衷的。

到时候多铎可不就能腾出手来了吗?

在齐鲁、淮西相继爆发战火的同时,多铎也会对东西两方向展开攻势的。

主要锋锐就放在淮西,合同当地(刘良佐、博洛)的兵马,争取拿下安庆和凤阳,一举把兵锋压到滁州、六合一带。

多尔衮才不愿意被动的挨打。

他也不认为阿济格的那一败就把鞑清的兵势给败没了。

他要叫全天下人都清清楚楚的看到,他的八旗勇士依旧可鞭挞天下,依旧可横行四方,依旧能把整个天下镇压的死死的。

太监把阿济格引到书房内,里面宽阔清雅,家具装饰不见奢侈,却一座一椅都透着皇家贵气。两个炭盆把屋内烘得温暖如春,多尔衮体型依旧干瘦,只有两眼绽放着火一样的光明。

看到阿济格进来,多尔衮放下笔迎过来。

“十四弟真是沉得住气啊。”阿济格不是在对多尔衮奉承。

秦朗已经摆出了一副要大打出手的模样,多尔衮还能这般不紧不慢,换做他阿济格可做不到。

“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多尔衮笑着说道,他心中已经盘算好了对策,还急啥?

“九哥过来坐下。”多尔衮招呼着阿济格,然后把一张地舆图和一个折子递给了他。

阿济格知道自己转运的时候来了。

他已经沉寂了半年,虽然给八旗带来的伤害不可能抹消掉,但最强大的风头真的已经避过了。

多尔衮此番把他从府里第二次的拉出来,显然是要用他的。

想到之前见过的汉八旗新军,再看了多尔衮的整体战略部署,阿济格了然于胸。

“淮西?”

“九哥睿智。”

淮西只有博洛和一个小小的刘良佐,那阿济格即便再怎么着,也没有博洛和刘良佐说话的份。再加上被多尔衮调去淮西的孔廷训和沈永忠,这俩新鲜出炉的恭顺王和续顺公就更不敢在阿济格跟前喳喳了。

阿济格此去淮西,即便依旧光这个脑袋,多尔衮相信他也能稳稳的把住权柄。

如此只要大军能在凤阳获胜,阿济格有了军功战功,这不就好真正的起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