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征服下 > 第三十章

征服下 第三十章

作者:偶聊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刚进关城便遇到一场滂沱大雨,一行人便停在泰安寺的石台券洞下避雨。钱昭独自坐在车内,听外面哗哗雨声,打起车帘,映入眼中的却是大理石壁上栩栩如生的浮雕。

赶车的汉子刘大牛这时问:“钱姑娘要不要下来走动走动?”

钱昭坐了大半日,腰酸背疼胳膊腿都僵了,欣然答道:“好。”她跳下车,踩在巨石铺就的地面上,一边甩着手腕活动筋骨,一边四顾打量。只见所处之地好似一座城门之下,门洞长达五丈,梯形券顶高约两丈余,两壁全是精美石刻。

躲雨的人无所事事,大都也在仔细看那些石刻。刘大牛道:“这顶上雕的菩萨,下边是天王吧,比俺们那边庙里的好看。”

钱昭指着怀抱琵琶衣带飘舞的刻像道:“这是持国天王,护持东胜神州。”

刘大牛便指着其他几幅问:“那几尊都是什么名头?”

“分别是北方多闻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钱昭一一答道。

刘大牛挠腮道:“唔,俺也记不住。”

钱昭道:“你又不是居士,记不住也没什么要紧。咦,这城门竟是元朝时候所建。”

“你怎知道?”刘大牛疑惑地问。

“喏,壁上有功德记。”钱昭道。

刘大牛望着石壁上阴刻的几种文字,跟天书似的,不由肃然起敬道:“你竟认得这些?”

钱昭笑道:“除了汉文,都不认得。”

刘大牛再仔细瞧,果然在其中看到了汉文,不由挠头而笑。诺大地方只听见自己笑声,未免太过安静,他再瞧四周,见过路的客商或站或蹲都听着他们说话,便瞪起眼冲人群喝道:“看什么看!”

他生得魁梧彪悍,又身携兵刃,吓得那些人都转了身,却还是拿余光瞥视,他只得向钱昭道:“东家奶奶,还是车里坐吧,小心湿了鞋。”

便在这时,秦殊华撑着伞进了券洞。她见钱昭扶车辕婷婷而立,分外招眼,不由皱眉道:“咱们车上说话。”说着便扶了她踏着脚凳钻进车厢。

钱昭见她肩头下摆都湿了,便取了帕子递于她。

“谢了。”秦殊华接过,抹了脸道,“等雨小些便出关。”

钱昭点了点头,也不问文引是否齐备,想来他们自有办法。

不大一会儿,天上只剩蒙蒙雨丝,刘大牛赶着马车出了券洞。秦殊烨等人骑着马在关城处等候,一行人出了瓮城,沿着雨后泥泞的官道往北而去。

钱昭从车窗处望着渐远的居庸关,城墙沿两侧山脊蜿蜒而上,一座座烽火台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最高处只隐约可见敌楼的阴影。缭绕的云雾把山体和枯枝都染成了或浓或淡的墨色,连赭黄的长墙也罩上了一层烟灰。

道旁山坡上杏花盛开,在水墨画卷中添了一抹亮色。钱昭将手伸出窗外,拂过不时伸到车前的枝条,够了满手雨水和散落的花瓣。

秦殊烨在后面见了,策马冲上一处缓坡,折下一段开得最盛的花枝,转回来从车窗处递与钱昭。

钱昭十分惊喜,捧着杏花道:“多谢。”

秦殊华将马让给了秦殊烨,只得与钱昭一块儿乘车。她瞧了一眼水淋淋的粉色花枝,挑眉问:“师兄,怎的没折一段给我?”

秦殊烨闻言愣了,讷讷道:“忘……忘了。”这倒真不是忘了,只是从未将师妹与花儿想到一处。

秦殊华望着呆气的师兄,摇了摇头道:“算了。”

钱昭摘了一朵花,压在秦殊华发髻上,侧头看了看,笑道:“很好看。你摘一朵我戴。”

秦殊烨红了脸,自觉窥视女儿家乘的车十分不妥,连忙放下帘子避开几丈。

午后终于路过一个小村,便在路口唯一的食肆打尖。

这一行人,除了傅百山与秦殊烨师兄妹外,连刘大牛在内还有三名大汉,都是秦殊烨师父的门人,此时便听秦殊华号令。

秦殊华拉着秦殊烨避到远处说话,傅百山不喜钱昭,独自坐在角落,钱昭与那三人围着一张桌子,总觉得格格不入。

那食肆老板送上一大盘烙饼,钱昭就见他装盘时上边飞起一层的苍蝇,恶心至极,哪里还有胃口。那三个汉子视若无睹,一人拿起一张,卷着酱菜大吃起来。最后剩下一张是钱昭的,她其实早饿得前心贴后背,可对着那张饼,却实在下不去手。

三人中一个叫裘树民的就伸手把那饼取了去,啃着道:“你不吃,别糟蹋了。”

钱昭只觉胃里翻腾,不知是饥饿还是恶心,盯着他一口一口吃完。刘大牛见状,推了裘树民一把,道:“你欺负人姑娘家做什么。”

裘树民被钱昭盯得发毛,喊老板再送饼来。

钱昭阻止了,抿唇说道:“你吃了我一张饼,我得记着。”

裘树民瞧着她道:“咿,你个小丫头愣得记仇!”

秦殊华和秦殊烨站在马车旁,秦殊华望着食肆方向,问道:“她是怎么回事儿?容貌瞧着跟前两日有些不同。”

秦殊烨抚着马脖子,回道:“有人给她改过样貌,过两天估计就能全恢复了。”

秦殊华皱眉问:“她原来长什么样?”

秦殊烨答道:“差不多吧,比现在再好看些。”

秦殊华道:“现在就够惹眼的了。师叔也许说得没错,她的确是个祸害。”

“师妹!”秦殊烨恳求道。

秦殊华叹了口气,说道:“知道了,我不会丢下她的。”

秦殊烨一向信得过师妹,她这么说,自然能做到,松了口气道:“她孤身一人,十分可怜。”

秦殊华心中隐隐不安,她曾见钱昭随身一样饰物,蝶戏花镶蓝宝金簪,精巧华贵非常,在王府料来也不会是寻常妾侍,这等美人哪会甘于平淡。

中午没吃东西,钱昭饿得两眼发花,捂着肚子无力地靠着车壁。天黑之前,一路上再无补给之处,让她后悔不已,早知如此,哪怕再肮脏的食物也可入口。她饿了一天便觉得难熬,不知饥馑之年,农人怎活下来。

除了吃饭,更尴尬之处却是行那方便之事。初时她一遇内急还想寻茅厕,在京畿集镇虽有些脏臭,好歹还能忍受。出了居庸关,所谓“茅厕”便连遮顶的茅草也见不到了,好些的也就是用稀疏木条编成围栏,黑黄之物横流,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钱昭只在外面看了一眼便落荒而逃,上了车还干呕不止。

后来实在憋得急了,只能跟秦殊华求救。秦殊华愣了愣,看她涨红了一张脸,也没有流露丝毫嘲笑的意思,就带着她去野外僻静处解决。

钱昭这么磕磕绊绊地适应着,即使关沟崎岖颠簸也不如吃喝拉撒等事让她烦恼。

如此几日到了宣化府,秦殊华忽然说要带她去添置冬衣。钱昭百思不得其解,问道:“都三月了,入夏也未远,买棉袄做什么?”

秦殊华答道:“我们有些事要出口外,那边还下雪呢,你这身衣裳捱不过去。”

钱昭听说要出长城之外,兴奋不已,欣然跟随秦殊华去采购,自掏腰包买了羊羔皮袄子、皮帽、皮靴、手套等御寒衣物。

宣府原是明季九边重镇之一,百年前有蒙古人,近几十年是满人常扣边而入劫掠,故而明时城防森严。如今北京城头旗帜已变,宣府镇的后顾之忧便没有了,清廷因兵力有限,在此地驻守的八旗军人数并不多。

因暂无战事阴影,宣府街头比过去热闹了许多,因是出口外的必经之地,也成了客商云集的所在。

秦殊华带着钱昭跑了几家成衣店试装,却引了不少人侧目围观。她深觉不妥,于是匆匆塞了她几件能用得上的,便领着人付账回程。

在张家口接下了几车货,同行人中便多了几个伙计,秦殊华领着突然变成商队的一行人向北进发。

钱昭与刘大牛并肩坐在车前,打听道:“原来你们还跑买卖啊?”

刘大牛瞧了她一眼,回道:“不然俺们吃什么?”

“我以为大侠都是餐风饮露。”钱昭笑着说,又问,“是押镖还是自己贩货?这回是去哪儿呀?”

刘大牛道:“这俺可不知,你问掌门去。外头风大,你去车里坐吧。”

“不,外边风景好。”钱昭紧了紧被寒风吹得鼓起的大氅,看身后倒退的莽莽山峦,枯黄的草木上积着残雪,一派深冬景象。想现在已阳春三月,京师的槐花开了,江南应是桃红柳绿。

沿着山路一直攀升了几十里,钱昭终于见到了前边陡峭的坡顶之上,绵延无尽的长城。此时山口风愈来愈大,打在脸上犹如刀刮,钱昭压住皮帽,问道:“翻过这山便是出关了么?”

刘大牛吼着回道:“嘿,这可不是山,是坝子。知道是哪不?”

钱昭也只能喊着说话:“不知道。”

“野狐岭,古时候打过大仗,到处都能见到人骨头。”刘大牛一边驱车一边道,“这里的风妖着呢,当地人叫‘黑风口’,小心把你吹跑了。”

钱昭听了这话反而半站起四处张望,刘大牛扯了她坐下,她才道:“我知道野狐岭,是蒙古与金国交战的古战场,此役金国大败。”

“小丫头知道得真不少!”刘大牛道,“好好坐着。口外蒙古人凶着呢,再多话小心割了舌头去。”

钱昭哪里怕,哈哈大笑说:“你哄谁呢,我会说蒙语。”其实也并不会多少,想来勉强够用了。

当穿过长城到达山顶时,钱昭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叫做“坝子”。原来所谓的山顶竟是一处无边无际的高台,极目所见之处是辽阔平坦的大地,覆着冰雪的茫茫荒草往北向远方延伸。地面陡然抬升,天空却仍在那里,云朵就像随手可摘。

顶着刺骨冰寒的大风在一处高地回头往南眺望,起伏的燕山余脉仿佛成了褶皱,水纹般抚拍在坝底。

原来塞外是这个样子!

车队在关口纳了税银,又缴了孝敬,便即启程。

刘大牛望着嗦嗦发抖的钱昭,问道:“真不进车里?别冻坏了。”

钱昭一边打颤一边摇头,连眨眼都怕错过奇景。

刘大牛见她这样子,笑道:“一路都是这样,有啥好看的!”

远处有好多碎石垒起或黄土夯筑的高台和道路,有些像坟头包似的,都沿着坝头悬崖处延展,钱昭指着问道:“那是什么?”

刘大牛嘿嘿笑道:“不知道了吧,这是古时候的长城。柳先生说,有可能是秦朝汉朝的。”

钱昭脑袋冻得发木,根本没去琢磨谁是“柳先生”,只是呆望着一群雪白的羊羔,像翻越田埂一般踏过千年多前的古城墙,咩咩叫着从车前穿过。

晚间商队在一处避风的草场扎营。秦殊烨从牧民那里买来一只羊,架起烤得金黄,滋滋地往外冒油,香气馋得所有人都流哈喇子。

秦殊烨单独给钱昭切了一盘,她初时不明白有什么区别,尝过以后方知,原来只这一块加了香料。羊肉带着微微的膻气,钱昭抓着骨头啃得十分干净,见一旁刘大牛三人吃完还吮手指,她笑着也学将起来。

饭罢,众人围坐在大帐中烤火。刘大牛说:“前些年来这里,沿着长城驻军几千,现在就只剩税关了。”

秦殊华叹道:“明时此处是边塞,如今对满清来说已成内腹,自然不需这许多驻军。”

钱昭道:“的确是为了省钱。降叛满清的宣府巡抚李鉴曾上奏清廷,要求裁撤冗兵。记得原有在册官军七万多,但打起仗来又没这许多人,大约吃空饷的多,于是他建议索性全裁了。所以宣府镇如今也没多少兵了,以后估计总兵的官职都不会设。”

众人都是出身草莽,何时听过这等朝野轶闻,都觉得新鲜有趣。刘大牛知道钱昭会说故事,兴致勃勃地引她说话,道:“七万多那可得吃多少粮啊?这么多兵要是都拉去打鞑子,哪会纵他们入关。”

秦殊华不屑道:“打什么清兵。李闯都没挡住,一哄而散了。”

钱昭对此不置可否,只是道:“驻兵所费先不提。九边筑长城的花销,一丈大约需要九千两,省一些也得七千五百两,宣府边防一千三百多里,光这个就要近千万两。崇祯年东边平辽,西边缴贼,军需开支极大,之后连修整之费也出不起了。其实,满清把蒙古扫平了,把边塞变做腹地,倒是一劳永逸的法子。”

说到这里,傅百山刷地站起,指着钱昭鼻子道:“贱妇,还说不是满清奸细!在此处还拍鞑子马屁!两年前鞑子屠了江南,杀得你们南人连祖宗都忘了吗?”

钱昭站起来,望住他问:“两年前,什么时候?”

傅百山想也不想,答:“顺治二年,忘性够大啊!”

钱昭道:“顺治二年?不是弘光元年么?”

刘大牛听了,忍不住噗哧笑了出来。

傅百山恼羞成怒,拔剑就指向她。

众人都上前来拦,秦殊烨也提刀在手,气氛顿时剑拔弩张。

钱昭侧走了几步,站在秦殊华身旁,道:“一提误失就暴跳如雷,莫非掩耳盗铃燕京城就能夺回来,鞑子就能死绝了?满清扫平塞外不错,怎么我们汉人就不能做。一个汉子没种破敌,只知破口大骂,既没脑子又失勇武,怎么还有脸活着!”

傅百山气炸了肺,哪还忍得住,一剑刺过来,秦殊烨挺身而出,拔刀荡开他的长剑,兵刃相交只这一记,便听秦殊华喝道:“够了!”

傅百山见秦殊华眼含怒色,知她护短,如动手定讨不了好,咬了咬牙提着剑就出了大帐。

秦殊华对钱昭道:“小小年纪,可知逞一时口舌之快有百害而无一利!”

钱昭自是不服,却也没说什么。倒是刘大牛扯了扯秦殊华道:“掌门,钱姑娘说得也没错,柳先生也说大明失德,才会遭灭顶之灾……”被秦殊华一瞪,便不敢再说。

这场围炉夜谈,便就此不欢而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