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红楼之黛改红途 > 第245章 烽火未熄·边陲惊雷

红楼之黛改红途 第245章 烽火未熄·边陲惊雷

作者:梦臆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8:02 来源:小说旗

晨曦微光里,书院讲堂的窗纸还泛着青灰,昨日新刷的漆味混着未散的人声,在梁下打着旋儿。

我搁下茶盏,指节刚触到案头那叠未批完的策论,春桃的脚步声便急得像敲梆子:\"姑娘!

北疆八百里加急!\"

信笺上的墨迹未干,\"阿鲁台部蠢蠢欲动,粮道受阻,百姓流离\"十四个字刺得我眉心发紧。

窗外的麻雀扑棱棱撞在棂纸上,我忽然后知后觉地发现,掌心竟将信笺攥出了褶皱——自穿越而来这许多年,我早该习惯了命运的骤雨,可此刻喉间还是泛起股铁锈味。

\"这不是普通边患。\"我捏着信笺转向刚掀帘进来的平儿,她手里还端着给我温的参汤,\"太后刚下了女官院的口谕,朝堂上那些老臣正盯着我们女子能不能办实事。

北疆若败,他们能把'妇人误国'的唾沫星子淹死整个清平书院。\"

平儿的手一抖,参汤泼在青砖地上,溅起几点浑浊的水痕:\"那...那可如何是好?\"

\"去把三姑娘、小红、晴雪都叫到东暖阁。\"我扯过帕子擦了擦手,指甲在檀木案上叩出轻响,\"再让许监考官把首批考生的策论卷子搬来。\"

巳时三刻的东暖阁,炭盆烧得正旺。

探春掀帘进来时,裙角还沾着书院后园的泥点,发间的玉簪歪在鬓边——她定是从演武场直接跑过来的。

小红跟在她身后,手里抱着个铜匣,是我前日让她整理的西北粮道图;晴雪落在最后,月白衫子的袖口沾着墨渍,眼睛却亮得像淬了星火。

\"林姐姐。\"探春把茶盏往桌上一放,瓷底磕出脆响,\"是不是北疆的事?

我昨夜就听见门房说有快马到,这心悬了一宿——\"

\"先看这个。\"我展开摊在案上的西北地形图,指尖点在居延泽旁的隘口,\"阿鲁台部若断了这里的粮道,甘州、肃州、沙州三地的军粮至少要迟十五日。

更狠的是,他们挑在女官院刚立的时候动手。\"我抬眼扫过三人,\"朝堂那些老匹夫要的不是胜仗,是看我们女子办不成事的笑话。\"

小红把铜匣打开,羊皮地图\"刷\"地铺在旧图之上,正是她前日熬夜整理的商队密报:\"我问过走丝绸之路的老贾,阿鲁台部这月多买了三百车盐巴。

盐巴换粮食...他们是要囤粮打持久战。\"

\"所以我们要更快。\"我抽出根狼毫,在地图上圈了三个红点,\"居延泽隘口、玉门关粮栈、敦煌医馆。

这三处,是粮道的命门,也是我们证明女子能干事的契机。\"

探春的手指\"啪\"地按在玉门关粮栈的位置:\"我去守粮栈!

带二十个书院的武娘子,就算他们来抢,我也能扛三天——\"

\"不行。\"我按住她的手背,她的掌心还带着演武场的热气,\"你留下。\"见她要急,我又补了句,\"书院是根本。

太后的女官院刚立,那些贵女们都盯着呢。

你稳住书院,稳住京中人心,比去北疆更重要。\"

她咬着唇不说话,眼尾却慢慢红了。

我知道她心里委屈——自跟着我办书院,她总说\"若能上战场,定比那些须眉更利落\"。

可有些仗,得有人在后方守着旗。

午时的日头爬上东墙时,许氏带着四个小丫头抬着策论卷子进来。

她鬓边的银簪闪着冷光,正是前朝女官的制式:\"林姑娘,首批考生里策论前十的卷子都在这儿了。\"

我翻到第三本,墨迹清劲如竹:\"周若蘅,苏州织户之女,策论写'以商补军,粮道可活'。\"又翻第五本,字里带着股野气:\"马招娣,凉州边民之女,写'医馆可作粮栈耳目'。\"最后停在最底下那本,字迹娟秀却有力:\"沈阿珠,扬州船户遗孀,论'居延泽隘口可设暗桩'。\"我提笔在名字上画了圈,\"这三个,加上晴雪,再挑两个武娘子——就林霜和陈月娥吧,她们的骑射是书院里最利落的。\"

许氏的手指在卷面上顿了顿:\"沈阿珠...她前日还来问我,说'女子上战场,是不是要被戳脊梁骨'。\"

\"那便让她看看,被戳脊梁骨的,从来不是做事的人。\"我合上策论,抬头时正撞进晴雪发亮的眼睛。

她今日没系我送的红绳,发辫用根素布扎着——许是知道要办正事了。

\"跟我来。\"我拉着她的手往内室走,经过炭盆时,她的指尖微微发颤,\"别怕,只是试试那个...我跟你提过的'梦'。\"

内室的帷幔放下,烛火调得极暗。

我闭眼前最后看见的,是晴雪攥着裙角的手,指节泛白。

再睁眼时,我们站在一片泥水里。

头顶是铅灰色的天,远处传来婴儿的哭声。

这是我回溯过的百年前的甘肃赈灾,我曾在这里看过老布政使如何用医馆作粮栈,用盐商换军粮。

\"看左边。\"我推了推晴雪的肩,\"那个穿青布衫的老妇人,她怀里的药囊里装着盐票——盐商拿盐票换粮食,粮栈的米就活了。\"

她的呼吸拂在我耳后:\"右边那个小丫头...她在记车辙印?\"

\"对。\"我指着远处的官道,\"车辙深的是粮车,浅的是空车。

暗桩就靠这个判断粮道虚实。\"

雨丝落下来,打湿了晴雪的睫毛。

她忽然转身抓住我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我见过这个场景!

阿娘临死前说,她小时候跟着外公在凉州,也遇过这样的雨——\"

\"叮\"的一声,像玉簪坠地。

我猛地睁开眼,额角沁着细汗。

晴雪正趴在我膝头,发辫散了一半,眼睛亮得惊人:\"姑娘!

我知道了!

居延泽的暗桩要记车辙,玉门关的粮栈要用盐票换粮,敦煌的医馆...医馆能收流民当耳目!\"

我摸着她汗湿的后颈,喉咙发紧。

时空回溯的能力,竟真的能通过梦境传给她。

这意味着,就算我在北疆出了事,书院也能继续走下去。

黄昏的风卷着槐花香扑进院子时,我已换了窄袖骑装。

北静王派来的护卫在门外候着,领头的张千总拍着腰间的雁翎刀:\"林姑娘放心,末将带了三十个好手,定保您周全。\"

探春攥着我给的玉佩,那是林家祖传的双鱼佩,刻着\"清辉\"二字。

她的指甲在玉佩上掐出浅痕:\"七日后若是没消息...\"

\"不会没消息的。\"我翻身上马,马蹄踏碎满地槐花瓣,\"你且看,女子办的事,比须眉差在哪儿。\"

路过王熙凤院门口时,窗纸上映着个窈窕身影。

她的剪影在烛火里晃了晃,像是要掀帘出来,又顿住了。

我勒住马,刚要开口,忽有火星子从窗缝里飘出来——是张纸条烧着了,灰烬打着旋儿升上夜空,像几只黑蝴蝶。

夜色渐沉时,我们出了彰义门。

马队的铜铃在风里响成一片,我摸了摸怀里的策论卷子,又摸了摸袖中晴雪塞给我的平安符。

前方的路还长,但至少此刻,我听见了命运转动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