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64集:旧贵族的反扑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64集:旧贵族的反扑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栎阳刀影

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栎阳的屋檐,将青石板路洇成深灰色。卫鞅的车驾碾过积水时,溅起的水花打在车轮铜箍上,发出细碎的脆响。车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他清癯的侧脸,下颌线绷得笔直——自孝公崩逝已有百日,新君驷虽未废法,可朝堂暗流却比这连绵的春雨更让人窒息。

一、密室谋逆

甘龙的府邸藏在栎阳城西的巷陌深处,朱漆大门早已褪去光泽,门环上的铜绿却像苔藓般疯长。此刻正厅的烛火被厚重的帷幔罩着,十几道人影在青砖地上投下扭曲的影子,如同他们心中盘桓的毒蛇。

“卫鞅那厮昨日又在朝堂上逼着新君加征贵族私兵的赋税,”公子虔猛地将青铜酒爵掼在案上,酒液泼溅在他黥过的脸颊上,与那片青黑色的刺青融成一片,“再任由他折腾下去,咱们这些人的封地迟早要被他刮分光!”

甘龙用枯瘦的手指捻着花白的胡须,浑浊的眼珠在烛火下闪烁:“新君虽年轻,却分得清利弊。前几日派去探查民间的人回来报,说百姓竟念着卫鞅的好,说什么‘仓廪实,皆赖商君’。”他冷笑一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民心若被他收了去,我等再无翻身之日。”

座下的公孙贾突然开口,声音因被割掉鼻子而显得含糊不清:“老太师可有良策?”他左边脸颊的伤疤在昏暗里抽搐着,那是当年因触犯新法被劓刑留下的印记,“某家愿散尽家财,只求取卫鞅项上人头。”

帷幔外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三响,已是三更天。甘龙突然压低声音,像是怕被烛火听去:“卫鞅每日辰时必从望夷巷过,那条路窄,两侧是丈高的夯土墙,最适合动手。”他从袖中摸出张揉得发皱的麻纸,上面用炭笔勾着简单的路线图,“此处有个拐角,车驾行到这里必定减速,便是下手的良机。”

“护卫呢?”有人发问,是宗室的嬴华,他父亲的封地去年被卫鞅以“隐匿人口”为由削去了三分之一,“听说卫鞅身边有个叫赵成的护卫统领,一手剑术出神入化。”

公子虔突然笑了,笑声像破锣般刺耳:“某家早已探过,赵成虽勇,却只有四个护卫。某家托人在魏国寻了三个死士,个个是能在闹市中取人首级的好手,再加上这条巷子的地利……”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烛火在他眼中映出凶光,“保准让卫鞅有来无回。”

甘龙从案下拖出个木箱,打开时发出沉重的声响。二十锭马蹄金在昏暗中泛着冷光,照亮了众人贪婪的脸。“这是定金,”他把金锭分到三个锦袋里,“事成之后,再付三十锭,另外,每人赏良田百亩。”他目光扫过在座的人,像是在清点祭品,“此事若成,新法必乱,届时我等联名上奏,定能恢复旧制,诸位的封地、特权,只会比从前更盛。”

雨声不知何时停了,窗棂外传来夜露滴落的声音。众人举杯饮尽残酒,酒液滑过喉咙时带着铁锈般的腥气。他们都想起了变法前的日子:春耕时自有佃户跪地献粮,冬猎时自有庶民伏身牵马,那些刻在竹简上的“刑不上大夫”,曾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护身符。可现在,卫鞅的新法像把钝刀,一点点割碎了这些体面——贵族要按亩缴赋,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连他们豢养的门客都敢偷偷去军营挣军功了。

“明日卯时,让死士在巷口的老槐树下候着,”甘龙最后说道,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带着斩钉截铁的狠厉,“某家会让人送去卫鞅的画像,还有淬了鸩毒的匕首。”

二、死士之心

望夷巷口的老槐树已有百年树龄,虬结的枝干像只枯瘦的手抓着灰蒙蒙的天。卯时的露水打湿了三个黑衣人的头巾,为首的汉子用舌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尝到一丝苦涩——那是藏在舌下的鹤顶红,若事败便要立刻自尽。

他叫墨,原是魏国边境的猎户,三年前因失手杀了调戏妻子的县尉,被官府通缉,是公子虔的门客在山林里找到了他,给了他一条活路。此刻他怀里揣着个油布包,里面是卫鞅的画像,还有一把三寸长的匕首,刀鞘上嵌着粒黑珍珠,据说刀柄里藏着西域的剧毒,见血封喉。

“记住信号,”墨低声对身侧两个年轻人说,他左边是个独眼的铁匠,叫石,右边是个瘦得像竹竿的书生,叫书,“我吹口哨为号,石去砍马腿,书随我冲车厢。赵成的剑术最好,我来对付他,你们只管杀卫鞅。”

石猛地拍了下腰间的短斧,瓮声瓮气地说:“放心,某家打铁时能一斧劈开烧红的铁砧,劈马腿跟切萝卜似的。”他脸上有块烫伤的疤痕,是去年反抗新法征兵时被烙铁烫的,“卫鞅那狗贼,害某家儿子被拉去修渠,至今生死不知。”

书突然咳嗽起来,用袖子捂住嘴。他原是个私塾先生,因拒绝教新法颁布的《垦草令》,被卫鞅的人拆了学堂,只能靠抄书糊口。“我认得卫鞅的车驾,”他声音里带着哭腔,却透着股狠劲,“去年他巡查学宫,某家远远见过,那车帘上绣着商字,错不了。”

墨抬头看了看天色,东方已泛起鱼肚白。巷子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两侧的夯土墙爬满了青苔,墙头上的瓦片积着厚厚的灰,像是无数双眼睛在暗中窥视。他摸了摸怀里的金锭,那沉甸甸的分量让他想起家里的老娘——若事成,他就能带着老娘离开这是非之地,去楚国的江南水乡买几亩薄田,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隐约的铜铃声,叮叮当当,随着风飘进巷子里。墨三人立刻缩到槐树后,屏住了呼吸。那是卫鞅的护卫腰间挂的铃铛,据说能驱散巷陌间的邪祟,此刻却像催命符般敲打着他们的神经。

脚步声越来越近,先是四个护卫的身影出现在巷口,青灰色的劲装,腰间佩着长剑,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随后是车驾,两匹枣红色的骏马踏着碎步,马蹄铁敲在青石板上,发出规律的“得得”声。车厢是乌木做的,没有雕花纹饰,只在角落刻着个小小的“商”字,朴素得不像一国重臣的座驾。

墨的手心开始冒汗。他数着车驾的距离,一丈,八尺,六尺……快到那个拐角了。他悄悄摸出匕首,冰冷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石握紧了短斧,指节发白;书则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他准备的石灰粉,打算趁乱撒向护卫的眼睛。

车驾刚转过拐角,速度果然慢了下来。墨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吹口哨,却见那只一直跟在车驾旁的黑色细犬突然竖起耳朵,对着槐树狂吠起来。那狗是卫鞅从河西战场上带回来的军犬,据说能嗅出百里外的血腥味。

“有情况!”护卫统领赵成猛地拔剑,剑光在晨光里闪过一道冷弧。几乎同时,墨的口哨声刺破了巷中的宁静,像只受惊的夜枭。

石像头蛮牛般冲了出去,短斧带着风声劈向马腿。可那马似有灵性,前蹄腾空而起,正踹在石的胸口。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石闷哼着倒飞出去,撞在墙上滑落在地,嘴里涌出的血沫子染红了胸前的衣襟。

书把石灰粉狠狠撒向最近的护卫,趁那人捂脸的瞬间,跟着墨扑向车厢。可赵成的剑已如闪电般刺来,墨举匕首去挡,两刃相击发出刺耳的金铁交鸣。他只觉手臂发麻,虎口被震得开裂,这才知道传闻不虚——赵成的剑术何止是好,简直是快得离谱。

“保护商君!”赵成怒吼着挺剑再刺,剑尖直指墨的咽喉。墨侧身躲闪,却被车轱辘绊了一下,眼看就要被刺穿胸膛,书突然扑过来抱住了赵成的腿。“墨哥,快走!”他嘶吼着,被赵成反手一剑刺穿了肩胛。

墨看着书那张扭曲的脸,又看了看车厢紧闭的车门,突然咬了咬牙,转身想逃。可剩下的三个护卫已围了上来,长剑在晨光里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他知道自己跑不掉了,猛地将匕首刺向自己的腹部——他不能被活捉,公子虔说过,一旦招供,家里的老娘会被活活打死。

可匕首刚碰到衣服,一只铁钳般的大手就抓住了他的手腕。赵成一脚将他踹翻在地,剑刃架在了他的脖子上。“说!谁派你们来的?”赵成的声音像巷子里的冷风,刮得人皮肤生疼。

墨看着书倒在地上抽搐,石早已没了声息,突然笑了起来,笑声嘶哑得像破锣:“卫鞅祸国殃民,人人得而诛之……”话没说完,他猛地咬碎了舌下的毒囊,黑色的血液从嘴角涌出,眼睛死死盯着那扇车门,像是要把什么刻进骨头里。

三、车中之人

车厢内,卫鞅正低头看着一卷竹简,上面是新拟的《军爵律》。听到外面的打斗声时,他只是轻轻用镇纸压住竹简,手指在“斩一首者爵一级”的字样上停顿了片刻。

三年前在河西战场,他见过比这惨烈百倍的厮杀。那时秦军还是支连铠甲都凑不齐的弱旅,是新法让士兵们知道,砍下敌人的头颅就能换来爵位和田地,这才硬生生把魏国的铁骑赶回了安邑。可现在,这些曾让秦国变强的法度,却成了旧贵族的眼中钉。

“商君,”赵成的声音在车外响起,带着些微的喘息,“刺客已伏诛,是否要搜查幕后主使?”

卫鞅合上竹简,声音平静无波:“不必了。”他知道是谁干的,那些人就像栎阳城里的老鼠,总在暗处窥伺,以为咬断了他这根梁柱,新法的大厦就会崩塌,“处理干净些,莫让血迹污了百姓的路。”

车驾重新启动时,卫鞅撩开车帘一角。晨光已洒满整条巷子,石和书的尸体被护卫拖到墙角,墨的嘴角还残留着黑血,那把淬毒的匕首掉在地上,黑珍珠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他突然想起前日去市集,看见个卖菜的老妪对着新法的布告落泪——她儿子因军功得了爵位,终于能娶上媳妇了。

“赵成,”卫鞅轻声说,“去库房取些钱,给这三个刺客的家人送去。”

赵成愣了一下:“商君,他们是来杀您的……”

“他们也是受人所迫。”卫鞅的目光掠过巷口的老槐树,树叶上的露珠正往下滴落,“石的儿子在修渠,派人寻回来,让他回家务农;书的学堂被拆了,在学宫给他安排个职位;墨的老娘……送去渭水边的养老院吧。”

赵成沉默着应了声“是”,转身吩咐护卫去办。他跟着卫鞅多年,知道这位商君看似铁面无私,心里却藏着片柔软的地方。当年新法初行,有人私自酿酒被抓,按律当斩,可卫鞅见那人是为了给病重的母亲筹药钱,最终只罚了他徭役三月。

车驾行到望夷巷口时,突然被一群百姓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是个拄着拐杖的老农,看到卫鞅的车驾,立刻跪了下去,身后的十几个百姓也跟着跪倒一片。“商君,您要保重啊!”老农声泪俱下,“昨日听闻有人要加害于您,俺们连夜赶来护着您!”

卫鞅连忙下车扶起老农。这是城西的佃户王二柱,去年因新法得了三亩私田,秋收时特意送来一筐新米,说那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吃自己种的粮食。“老人家快起来,”卫鞅的眼眶有些发热,“有赵成他们在,没事的。”

“可那些贵族……”王二柱还想说什么,却被卫鞅按住了手。

“新法在,商君就在。”卫鞅的声音不大,却让在场的百姓都安静下来,“只要大家信新法,守新法,秦国就乱不了,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百姓们看着卫鞅清癯却坚定的脸,突然齐声喊起来:“商君千岁!新法万岁!”喊声震得巷口的槐树叶簌簌作响,惊飞了树上栖息的麻雀。

卫鞅重新上车时,衣襟已被百姓们的泪水打湿。他靠在车壁上,闭上眼睛。这些年他得罪了太多人,甘龙骂他“酷吏”,公子虔恨他“寡恩”,连新君驷有时看他的眼神都带着疏离——毕竟,当年是他按律处罚了太子的师傅,也就是公子虔和公孙贾。

可此刻,听着车外百姓们自发的护送声,他突然觉得一切都值了。那些通宵达旦修订的律法,那些与旧贵族的唇枪舌剑,那些被人唾骂的日日夜夜,都在这声“新法万岁”里有了归宿。

四、朝堂风云

早朝的钟声在宫阙间回荡时,甘龙正站在丹陛之下,看着新君驷的龙椅。少年天子今日穿着玄色朝服,腰间的玉带衬得他身形愈发单薄,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藏着渭水的波光。

“启禀陛下,”甘龙出列上奏,声音里带着刻意压制的得意,“昨日商君在途中遇刺,幸得护卫得力才免于难。臣以为,此事定是反对新法的乱民所为,可见新法已失民心,当暂罢新法以安天下。”

他话音刚落,公子虔立刻出列附和:“老太师所言极是!卫鞅变法,搞得天怒人怨,如今竟有人要取他性命,若再不改弦更张,恐生民变!”他故意提高声音,黥过的脸颊在朝服映衬下更显狰狞,“臣恳请陛下,废除新法,诛杀卫鞅以谢天下!”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支持新法的臣子纷纷反驳,说刺客定是旧贵族所派;反对新法的则趁机煽风点火,说卫鞅专权,早已引得天怒人怨。两方争执不休,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龙椅上。

新君驷始终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上的青铜镇纸。他想起昨日赵成的密报:刺客口中搜出了公子虔府中特有的香料,那把淬毒的匕首,刀柄上的黑珍珠来自公孙贾的封地。他还想起昨夜去卫鞅府中探望,看到的那卷染了血的《军爵律》——卫鞅竟在遇刺后,还连夜修改了其中三条条文。

“都静一静。”新君的声音突然响起,不大,却带着种奇异的穿透力,让喧闹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他目光扫过阶下的群臣,最后落在甘龙身上,“老太师说新法失民心,可有证据?”

甘龙愣了一下,随即说道:“巷陌间百姓议论纷纷,皆言新法严苛,不堪忍受……”

“是吗?”新君突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少年人的狡黠,“可昨日商君遇刺后,城西的百姓自发护送他回府,喊着‘新法万岁’,这也是民心?”他从案下拿出一卷竹简,“这是昨日各县送来的奏报,说春耕的粮种已按新法分发到位,百姓们都在田里忙着耕种,无人言新法不好。”

公子虔脸色一变,上前一步:“陛下,那些刁民是被卫鞅蛊惑了!他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实则包藏祸心……”

“够了!”新君猛地一拍案几,镇纸都被震得跳了起来,“商君变法以来,秦国粮仓充盈,军队强盛,河西之地已收归版图,这些难道也是蛊惑?”他站起身,玄色朝服在晨光里猎猎作响,“你们说商君专权,可他将俸禄全部捐给了军饷;你们说他严苛,可他自己的亲弟弟因私藏盐铁,照样按律处斩!”

朝堂上鸦雀无声,连掉根针都能听见。甘龙的脸变得惨白,公子虔低下头,不敢再看新君的眼睛。

“刺客之事,朕已查明,”新君的声音缓和了些,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公子虔、公孙贾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