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03集:五羊皮馆的试探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03集:五羊皮馆的试探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五羊皮馆的冬夜

栎阳的雪总带着股土腥味。

卫鞅扯下斗笠时,檐角的冰棱正巧砸在青石板上,碎成细屑。客栈门楣上挂着的“五羊皮馆”木牌积了层薄雪,在周遭“魏记”“韩府”的绸缎幌子中间,像块蒙尘的青铜,透着股与这城格格不入的粗粝。

他抖落身上的雪,带进一股寒气。堂屋里昏黄的油灯“噼啪”爆了个灯花,照见七八张歪斜的木桌。穿粗麻衣的商旅缩着脖子喝酒,腰间的铜刀碰撞出沉闷的响。最里头一桌,两个裹着羊皮袄的老秦人正掰着黑陶碗骂娘,唾沫星子溅在油乎乎的桌面上。

“去年粮税又加三成!”穿补丁袄的老汉把拳头往桌上砸,碗里的浊酒晃出半盏,“咱老秦人的骨头,都快被官府榨成油了!”

对面的瘸腿汉子啐了口带血的唾沫:“加税还不算,河西丢了后,魏人在边境天天抢粮。我那侄子去戍边,上个月回来,腿被魏军的戈削了半截——这日子,不如去投戎人!”

“投戎人?”卫鞅将斗笠挂在门后的木钩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包袱里硬邦邦的竹简。他刚从安邑来,沿途听了太多关于秦国的闲话。魏人说这里是蛮夷之地,说秦人披发左衽,连话都说不囫囵。可方才那老秦人的骂声里,藏着的是火,不是灰。

他拣了个靠窗的空桌坐下,刚要唤店家,后颈忽然被一只粗糙的手掌按住。力道不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卫鞅的手倏地按在腰间——那里藏着柄防身的匕首,是离开魏国时母亲塞给他的。

“先生是从安邑来的?”

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卫鞅缓缓转身,撞进一双深潭似的眼睛。汉子约莫三十多岁,左额上烙着块青黑色的印记,像片蜷曲的叶子。那是黥刑的痕迹,寻常人见了要退避三舍,可这汉子的眼神里没有卑微,只有一种久经世故的锐利。

“内侍监,景监。”汉子松开手,指节在油腻的桌面上敲了敲,“先生包袱里的竹简,是李悝先生的《法经》吧?”

卫鞅瞳孔微缩。他将《法经》卷成筒塞进包袱时,特意用粗布裹了三层,寻常人绝看不出端倪。这黥面汉子竟一眼识得?

“君上的求贤令贴到函谷关时,我就在关外当值。”景监给自己倒了碗冷酒,仰头灌下去,喉结滚动,“这三个月,从魏、韩来的‘贤士’不少,要么揣着纵横策,要么捧着诗三百,没一个像先生这样,进了栎阳先往五羊皮馆钻。”

卫鞅瞥了眼邻桌仍在骂骂咧咧的老秦人,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若要医病,总得先看看病灶。”

“先生看得如何?”景监的目光扫过卫鞅沾满尘土的靴底,“是觉得秦国病入膏肓,还是……尚有药可医?”

“病得重,却没死透。”卫鞅解开包袱绳,将那卷泛黄的竹简取出来。《法经》的竹简边缘已被磨得发亮,是他三年来反复研读的痕迹。“我有三策,或可医秦。”

景监的眼睛亮了亮:“愿闻其详。”

“先说第一策。”卫鞅用指尖叩了叩竹简上“帝道”二字,“效仿尧舜,垂拱而治,与民休息。薄赋税,废刑罚,待民如赤子,不出百年,秦可安。”

油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明明灭灭。景监脸上的期待一点点淡下去,最后只剩下一声几不可闻的嗤笑:“先生是来给秦人讲古的?”

“怎么,景监以为不可行?”

“去年冬天,栎阳以西的狄道,三天冻死了二十七户人。”景监的声音压得极低,黥面在阴影里像条蠕动的蛇,“他们不是冻死的,是被饿的。家里的存粮前年就被征光了,去山里挖野菜,被戎人的狼叼走了三个孩子。先生说的‘与民休息’,拿什么休?拿西北风吗?”

卫鞅沉默片刻,将《法经》翻到另一卷:“那便说第二策,王道。效法商汤周武,制礼作乐,尊贤养士,兴学明教。三十年内,秦可富。”

“礼乐?”景监猛地拍了下桌子,引得邻桌的老秦人投来不满的目光。他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不加掩饰的嘲讽,“魏人在河西杀了咱七万子弟时,讲过礼乐吗?去年公子卬带着魏兵抢咱的粮,给咱读过《诗》吗?”

他站起身,青黑色的黥面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先生若只带了这些策论,还是趁早回安邑吧。君上要的不是尧舜周武,是能让秦人活下去的法子。”

“景监急什么。”卫鞅按住他的手腕,指尖触到对方掌心厚厚的茧,“我还有第三策。”

景监甩开他的手,转身就要走。

“此策不求安,不求富,只求强。”卫鞅的声音陡然拔高,盖过了邻桌的喧哗,“废世袭,明法度,重耕战。有功者赏,有罪者罚,不问出身,只看实绩。”

景监的脚步顿住了。

“井田制要废,让耕者有其田;贵族特权要除,军功才是晋身之阶。”卫鞅的指尖在《法经》上快速滑动,竹简碰撞出清脆的响,“百姓想富?那就多种粮、多织布,官府给你免徭役、赏爵位。想报仇?那就去当兵,斩一颗首级,就赏一亩田、一宅地。”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景监:“此策行之十年,秦可东出函谷,夺回河西;行之二十年,可与列国争雄;行之三十年……”

“如何?”景监的喉结动了动。

“天下,未必不能姓秦。”

堂屋里忽然静了。邻桌的老秦人不知何时停了骂,直勾勾地望着这边。穿补丁袄的老汉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瘸腿汉子的手按在腰间的柴刀上,呼吸粗重。

景监转过身,深潭似的眼睛里翻涌着惊涛骇浪。他死死盯着卫鞅,仿佛要将这个人从里到外看个透。良久,他忽然笑了,笑声沙哑却带着股豁出去的狠劲:“先生这第三策,听着倒像把刀。”

“是刀。”卫鞅将《法经》重新卷好,“是剜脓去腐的刀,是斩草除根的刀。”

“君上若问,先生为何先谈帝道、王道?”

“医人者,先诊脉,再下药。”卫鞅将竹简塞进景监手里,“君上若只想要帝道王道,那秦国的病,我治不了。可他若敢用这第三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飘飞的雪,落在远处巍峨的宫城方向。那里,秦孝公嬴渠梁正攥着河西之战的败报,在偏殿里彻夜难眠。

“烦请转告君上,”卫鞅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三日后,我在馆中候他召见。”

景监紧紧攥着那卷《法经》,竹简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他最后看了卫鞅一眼,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客栈。风雪卷着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栎阳的夜色里。

邻桌的老秦人凑了过来,穿补丁袄的老汉小心翼翼地问:“先生,您说的那第三策……真能让咱秦人活下去?”

卫鞅抬头,看见老汉浑浊的眼睛里,映着油灯的微光,像濒死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能。”他说。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五羊皮馆的瓦上,簌簌作响。卫鞅重新给自己倒了碗酒,酒液辛辣,入喉却化作一股热流。他想起三年前在稷下学宫,齐人嘲笑秦音如鸟叫时,他攥碎了手里的玉觚。

如今,他来了。带着一把刀,来到这片雪落的土地。

三日后的宫城偏殿,将会是刀出鞘的时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