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71集:秦国上下齐奋进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271集:秦国上下齐奋进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崤函饮恨后,秦野起新风

咸阳宫的铜钟在暮色里撞响第三声时,秦穆公嬴任好仍站在偏殿的沙盘前。案上的青铜灯盏将他的影子投在地图上,像一块沉重的墨渍洇染着晋国的疆域。殿外飘着深秋的冷雨,打在陶制的排水管上,淅淅沥沥的声响倒比三日前传来的败报更令人心乱。

\"君上,该进晚膳了。\"内侍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颤抖。穆公没有回头,指尖划过沙盘里代表崤山的沟壑,那里还插着三枚染血的木旗——那是他三次东进伐晋留下的印记。最后一次兵败时,晋国的战鼓震得山谷发颤,他亲眼看见秦军的车乘翻坠进深涧,溅起的血沫混着雨水在石缝里凝成暗红的冰。

一、朝堂烛影里的自省

三日后的朝会,咸阳宫的梁柱间还弥漫着未散的硝烟味。穆公身着素色朝服走上丹陛,腰间的玉珏因步伐轻晃,发出细碎的碰撞声。往日里群臣总会在他落座前齐呼万岁,今日却只有稀疏的响动,像被风吹散的残烛。

\"三次伐晋,损兵六万,折将十二。\"穆公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他抬手按住案上的竹简,\"不是晋军太强,是我太急。\"

阶下的卿大夫们猛然抬头。他们原以为会听到斥责或迁怒,却见君王摘下冠冕,露出鬓角新添的白发:\"第一次兵败,我归咎于天时;第二次失利,我怨怼地利;直到第三次崤山折戟,才明白——\"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是我忘了,强国不在一时之锐,而在根基稳固。\"

有老臣忍不住叩首:\"君上春秋鼎盛,东进乃是天命所归,偶有挫折......\"

\"不是挫折,是警醒。\"穆公打断他,将一份竹简推到阶前,\"这是阵亡将士的名册,每家每户我都派人送去了粟米,可他们要的不是抚恤,是秦国真正的强大。\"他直起身,声音陡然洪亮,\"东进之志,我不会变。但从今日起,先固根本,再图中原!\"

殿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阳光穿过窗棂,照在穆公紧握的拳头上。

散朝后,百里奚拄着竹杖追上穆公的脚步。这位年过七旬的大夫鬓发如雪,眼神却清亮如秋水:\"君上今日之言,可比周文王渭水访贤。\"

\"先生是说我知错能改?\"穆公苦笑,\"只怕已让列国耻笑。\"

\"商汤灭夏前七败,武王伐纣曾遇风雨。\"百里奚站定,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臣与蹇叔连夜草拟了条陈,请君上过目。\"

两人行至偏殿,蹇叔已等候多时。这位白发苍苍的谋士铺开地图,手指在秦国疆域上重重一点:\"晋国强盛,非一日可破。不如暂息刀兵,西和诸戎,南抚巴蜀,先让关中之地仓廪丰实。\"

\"如何丰实?\"穆公俯身细看。

\"减免赋税,让百姓有余粮;开垦荒地,让关中无闲田。\"蹇叔指尖划过渭水两岸,\"臣闻卫国有种'代田法',一亩可多收三斗,可派使者求取。\"

百里奚补充道:\"军事亦不可废。可在雍城设学堂,选少年子弟研习兵法;再命工匠改进戈矛,铸造坚甲。\"他忽然笑了,\"臣的犬子孟明视,虽年少却喜读兵书,或许可派去学堂历练。\"

穆公看着两位老臣眼中的光,胸中的郁结渐渐散开。他取过玉印,在条陈上重重一按:\"就依二位先生之计。明日起,咸阳城要变个样子了。\"

二、渭水两岸的新声

春耕时节的渭水岸边,赵二牛扶着犁耙直起身,额角的汗珠坠落在新翻的泥土里,溅起细小的水花。去年此时,他还在为军需缴纳半数收成,如今耳边却响着里正的吆喝:\"新令下来了!开荒三年不纳粮,多收的全归自个儿!\"

\"二牛,你家那三亩盐碱地打算怎么办?\"邻人挥着锄头喊道。

赵二牛往手心啐了口唾沫,握紧犁柄:\"听说官府要派卫国的农师来,教咱们改良土壤。我打算再垦两亩,让娃子冬天能吃上白馍。\"

不远处的官道上,几辆牛车正缓缓驶来。为首的官吏举起木牌,上面写着\"农具改良\"四个大字。车斗里装着曲辕犁,比旧式犁铧轻便许多,引得农人纷纷围拢过来。

\"这铁疙瘩能比牛好用?\"有人摸着犁尖疑惑。

卫国农师笑着演示:\"一牛可拉,一日能耕十亩。\"他将新粮种分给众人,\"这是'黑麦',耐寒抗旱,产量比粟米高五成。\"

赵二牛捧着沉甸甸的种子,指腹摩挲着颗粒饱满的麦穗,忽然朝着咸阳方向深深一揖。他没见过穆公,却从里正口中听过那位君王的话:\"百姓的粮仓满了,秦国的城墙才稳。\"

与此同时,雍城的兵器坊里火光冲天。工匠们围着新铸的剑器啧啧称奇,铁匠头儿举着刚出炉的秦剑,朝一块铁甲劈去,只听脆响过后,铁甲裂成两半,剑身却毫发无损。

\"用了西戎的矿砂,果然不一样。\"年轻工匠孟明视蹲下身,仔细查看断口,\"叔父,咱们再试试淬火的火候。\"

这位二十出头的青年身着布衣,眼神却锐利如剑。他是百里奚之子,却拒绝了父亲安排的官职,自请来到兵器坊。此刻他正指挥工匠改进弩机,试射的箭矢穿透百步外的木靶,深深钉进后面的土墙。

\"孟公子,军事学堂的学子们来请教了。\"门外传来通报声。

孟明视擦了擦手上的炭灰,快步走出作坊。三十名少年郎身着戎装,整齐地跪在院中,为首的少年高声道:\"请公子传授阵法!\"

夕阳的金辉洒在少年们黝黑的脸上,孟明视忽然想起父亲的话:\"秦国的将来,不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在他们眼里。\"他转身取来沙盘,拾起树枝划出锋矢阵的图形:\"打仗不止靠勇力,更要知天时,明地利......\"

三、学堂与田垄间的星火

三个月后,咸阳城外的军事学堂已成规模。青砖砌成的演武场上,孟明视正指挥学子们演练阵法。他手持令旗,一声令下,少年们迅速变换阵型,时而如雁阵展开,时而如长蛇游走。

\"左翼稍慢!\"孟明视吹响号角,\"敌军若从侧翼突袭,你们这速度就是等死!\"

一名身材瘦小的少年涨红了脸,咬着牙加快脚步。他是孤儿,因力气大被选入学堂,此刻却不慎绊倒,带倒了身旁两人。

\"起来!\"孟明视厉声喝道,\"战场跌倒,没人会扶你!\"

少年们爬起来继续操练,汗水浸透了粗布战袍,却没人敢吭声。忽然间,场外传来一声赞叹:\"好一个锋矢阵!\"

众人回头,见穆公正站在观礼台上,身后跟着百里奚和蹇叔。孟明视连忙行礼,少年们却仍保持着阵型,目光灼灼地望着君王。

\"那个绊倒的少年,叫什么名字?\"穆公指着刚才跌倒的身影。

\"回君上,他叫杜回。\"孟明视答道。

穆公走下观礼台,亲自扶起杜回:\"刚才为何绊倒?\"

\"鞋带松了......\"杜回的声音细若蚊蚋。

\"那为何不系紧?\"穆公反问,随即温和地说,\"明日起,每人备两双鞋,战前检查三遍。记住,细节能定胜负。\"他转向众人,\"你们都是秦国的利剑,既要锋利,更要坚韧。\"

当日傍晚,杜回在营房里缝补鞋子,孟明视走了进来:\"君上让人送来了新麻线。\"他蹲下身,\"知道今日为何不罚你?\"

杜回摇头。

\"因为你跌倒后立刻起身,没有耽误阵型。\"孟明视拿起一只鞋,\"这就是军法里说的'败而不溃'。\"

窗外的月光照进营房,少年们的鼾声此起彼伏,孟明视却在沙盘上推演到深夜。案上的竹简写着父亲的批注:\"战者,智、勇、仁、信、严也。\"

而在百里之外的田野里,赵二牛正赶着牛车往粮仓送粮。今年的收成比往年翻了一倍,他特意多装了两袋,想分给村西的孤寡老人。车轱辘碾过土路,发出吱呀的声响,混着远处传来的打谷声,像一首悠长的歌谣。

\"二牛哥,官府又要修水渠了,去不去?\"路过的里正喊道。

\"去!\"赵二牛应着,鞭子在空中划出清脆的响声。他看见水渠的图纸,像一条银色的带子,从渭水一直延伸到旱塬,那是穆公亲自下令修建的。

四、风起时的蓄力

秋收时节,咸阳宫的粮仓堆成了小山。穆公站在仓门前,抓起一把粟米,颗粒饱满如珍珠。百里奚递上账册:\"关中之地增产三成,百姓主动纳粮比往年多了两倍。\"

\"不是纳粮,是心向秦国。\"穆公望着远处的农田,那里有农人正在翻耕,\"军事学堂如何了?\"

\"孟明视已带出百名学子,杜回在骑射考核中得了第一。\"蹇叔插话,\"兵器坊新造的弩机,射程比晋军的远五十步。\"

正说着,孟明视匆匆赶来,身上还带着演武场的尘土:\"君上,西戎使者求见,说愿以战马换我们的农具。\"

\"准了。\"穆公笑道,\"再送他们十名农师,教他们耕种。\"

孟明视一愣:\"可他们是蛮夷......\"

\"蛮夷也是人,也想吃饱穿暖。\"穆公拍着他的肩,\"让他们知道,跟着秦国会有好日子,比打十场胜仗更有用。\"

冬日来临时,军事学堂的学子们开始演练雪地作战。杜回光着膀子在雪地里奔跑,身后跟着三十名少年,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孟明视站在高台上,用令旗指挥阵型变化,时而分散如星点,时而聚拢如磐石。

\"这是应对山地战的阵法。\"他对身旁的穆公解释,\"晋军惯用方阵,在复杂地形施展不开。\"

穆公点头,目光投向东方。他知道,晋国不会坐视秦国强大,但此刻的咸阳,已不是三年前那个急于求成的秦国。官道上车马不绝,有输送粮食的,有运送兵器的,还有往来的使者——西戎的战马、巴蜀的丝绸、楚国的铜矿,正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关中。

除夕夜,穆公没有设宴,而是带着百里奚和蹇叔登上城楼。城下的咸阳城灯火如星,百姓们在院中燃放爆竹,孩童的笑声顺着风飘进城墙。

\"还记得三年前的除夕夜吗?\"穆公轻声问。那时刚经历崤山之败,宫墙内外一片死寂。

\"记得。\"百里奚望着远处的农田,\"那时这片土地还在休养生息,如今已能承载十万甲兵。\"

蹇叔指向西方:\"西戎已送来了三千匹战马,开春就能组建骑兵。\"

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学堂的学子们举着火把在校场上操练,火光在夜色里蜿蜒如长龙。穆公笑了,那笑容里没有了当年的急切,只有历经沉淀后的笃定。

\"告诉孟明视,\"他转身走下城楼,\"开春后,先去收复被晋国占去的两座边城。\"

夜风卷起他的衣袍,城楼上的秦旗在星光下猎猎作响。渭水的冰层下,春水正在涌动,只待一声惊雷,便会奔涌向东,汇入更广阔的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