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57集:日伪的困兽之斗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257集:日伪的困兽之斗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残阳泣血:日伪困兽斗与星火燎原

夜色像一块浸透了墨汁的破布,勉强覆盖着华北平原上的重镇——沧州。但这夜色遮不住城楼上飘扬的太阳旗,更遮不住城门下铁丝网反射的冷光。岗哨里的日本兵裹紧了军大衣,枪管上的刺刀在探照灯下闪着寒芒,而旁边伪军的哈欠声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一、铁桶阵里的窒息

“哐当——”

沧州城西的贫民窟入口,又一道铁丝网被加固完毕。负责监工的伪军队长王大麻子踢了踢生锈的铁柱,朝地上啐了口唾沫:“都他妈快点!皇军说了,这月再跑一个人,你们保长甲长都给我去蹲大牢!”

蹲在地上拧铁丝的老汉手一抖,被尖锐的断口划破了手指,血珠渗出来,滴在冻土上瞬间凝固。王大麻子见状,皮靴毫不留情地踹在老汉背上:“老东西,装死呢?再磨蹭,送你去‘矫正院’喝稀饭!”

“矫正院”三个字像毒蛇,让周围几个百姓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那是日本人新设立的集中营,美其名曰“思想矫正”,进去的人十有**没再出来。自从三个月前日军华北方面军推行“强化治安肃正”计划,沧州就像被塞进了一个越来越紧的铁桶。

火车站的月台上,一队日本宪兵正押解着一批“嫌疑犯”。人群里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手腕上还戴着学校的袖章——他是沧州师范的学生,仅仅因为在课堂上多问了一句“为何要学日语”,就被特务盯上了。宪兵小队长佐藤大尉捏着雪白的手套,慢条斯理地擦拭着军刀,刀锋映出他脸上狰狞的笑意:“大日本帝国的良民,就该安分守己。反抗?不过是飞蛾扑火。”

铁桶的缝隙里,却总有光透进来。

深夜,城南一家破败的豆腐坊里,油灯如豆。豆腐坊老板老周——实际上是地下党沧州联络站的负责人——正用指甲在一块豆腐干上刻着符号。对面坐着的,是脸上带着刀疤的游击队长赵铁柱。

“佐藤那畜生最近在搞‘联座自卫团’,每个保甲都要出壮丁,配汉阳造,说是防共,实则监视老百姓。”老周压低声音,把豆腐干推过去,“这是刚弄到的布防图,城防司令部旁边的军火库,戒备比以前松了,据说弹药要往前线调。”

赵铁柱粗粝的手指划过豆腐干上的刻痕,眼中迸出怒火:“小鬼子这是把家底都押上了?听说太平洋那边吃了大败仗,龟儿子们在这儿蹦跶不了几天了!”

“越是蹦跶,越要人命。”老周叹了口气,吹灭油灯,“昨天西街的李木匠,就因为没按时去‘良民证’年检,被当成通匪的抓了,现在还关在宪兵队。老百姓肚子里的火,快压不住了。”

压不住的火,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积蓄。粮店门口,百姓们看着又一次涨价的告示,交头接耳的声音里不再是恐惧,而是压抑的咒骂;工厂里,工人故意放慢生产速度,把不合格的零件混进成品堆;学校里,孩子们在日语课上故意念错单词,引来老师的打骂,却在底下偷偷传递着写有“打倒日本鬼子”的纸条。

二、血色镇压与星火

佐藤大尉最近很烦躁。桌上的情报文件堆成了山:昨夜某村电话线被割断,今晨某镇粮仓被纵火,巡逻队屡次遭到冷枪袭击。更让他不安的是,那些以往逆来顺受的百姓,眼神里多了些他看不懂的东西——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平静,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

“八嘎!”他猛地将文件扫落在地,“传我的命令:从明天起,实行‘无灯城’计划,晚七点后全城宵禁,违者格杀勿论!再派宣传车去各村,就说皇军要‘爱护良民’,让他们交出所有可疑分子,不然……”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全村连坐!”

命令像瘟疫一样传开。沧州城的夜晚彻底死寂,只有巡逻队的皮靴声和军犬的狂吠。但黑暗中,总有身影在移动。老周和赵铁柱带着几个游击队员,趁着夜色摸到了城边的一处伪军据点。

“啪嗒。”一个放哨的伪军刚点上烟,就被赵铁柱捂住了嘴,匕首抹过喉咙。其他队员如狸猫般潜入,解决了据点里熟睡的伪军。赵铁柱撬开武器柜,里面果然有新送来的汉阳造。

“带走枪支,弹药留下一半,按老规矩办。”老周低声吩咐。队员们迅速行动,临走前,在墙上用猪血写下八个大字:“血债血偿,还我河山!”

第二天一早,佐藤看着据点墙上的标语,气得浑身发抖。他立刻下令全城大搜捕,凡是形迹可疑者,一律抓捕。一时间,沧州城内人人自危,街头巷尾都是荷枪实弹的日伪军。

西街的张屠户,因为前天跟伪军发生口角,被拖到大街上毒打。他啐了伪军一口血沫:“狗汉奸!小鬼子蹦跶不了几天了,你们等着秋后算账!”

“砰!”一声枪响,张屠户倒在血泊中。围观的百姓们发出一片惊呼,几个年轻汉子握紧了拳头,却被伪军的枪托砸了回去。

但这一枪,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怒火。当天夜里,沧州城外多个村庄同时爆发了抗粮斗争。百姓们手持锄头扁担,冲进伪乡公所,砸毁了账本,赶走了乡丁。消息传到城里,老周知道,时机到了。

“通知各联络点,”他对交通员说,“按计划,后天夜里,里应外合,先端了城防司令部!”

三、里应外合与困兽

城防司令部位于沧州城中心,是一座由教堂改建的坚固建筑。佐藤将这里作为他的指挥中心,四周布满了铁丝网和碉堡,昼夜有重兵把守。

司令部里,佐藤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地图上,红色的标记像瘟疫一样扩散,那是抗日武装活动的区域。一个日军少佐报告:“大尉阁下,周边的‘治安区’频频告急,皇军兵力不足,请求增援。”

佐藤揉了揉太阳穴,脸上露出疲惫之色:“增援?哪里还有增援?华北的兵力都被抽调去太平洋了。我们现在只能死守,等待大本营的指示。”他心里清楚,所谓的“指示”,不过是让他们顽抗到底。

会议结束后,佐藤回到办公室,拿起桌上的全家福。照片上的妻子和孩子笑得灿烂,可他知道,也许再也见不到他们了。一股绝望感涌上心头,但很快被凶戾取代:“既然要死,也要拉上这些支那人垫背!”

他不知道,此刻,司令部里的一个“自己人”正将他的部署悄悄传递出去。此人是司令部的翻译官,名叫陈默,表面上是汉奸,实则是潜伏多年的地下党员。他刚刚收到老周的密信,约定今夜子时,以信号弹为号,里应外合。

夜色渐深,陈默借口上厕所,来到司令部后院的仓库。他假装整理物资,实则在观察哨兵的巡逻规律。仓库角落里,堆放着一批准备运往前线的炸药。

“陈翻译,这么晚还忙?”一个伪军哨兵打着哈欠走过来。

“皇军有命令,这批炸药要仔细清点。”陈默笑了笑,递过去一支烟,“兄弟辛苦了,抽根烟歇歇。”

哨兵接过烟,警惕性放松了些。陈默趁机和他闲聊,目光却时不时瞟向墙上的挂钟。

子时将近,沧州城外,赵铁柱带着游击队员们潜伏在城墙下。老周则带着另一队人,伪装成运送物资的民夫,守在城门附近。

“啪!”一颗红色信号弹突然从城中心升起,划破夜空。

“行动!”赵铁柱低喝一声,队员们迅速架起云梯,向城墙攀爬。城楼上的伪军哨兵刚要报警,就被暗处飞来的冷枪击毙。

几乎同时,陈默在仓库里点燃了导火索。“轰隆!”一声巨响,仓库爆炸,火光冲天。司令部里顿时一片混乱,佐藤惊叫道:“怎么回事?快!去看看炸药库!”

趁乱,陈默掏出藏在袖筒里的手枪,解决了门口的卫兵,然后冲向关押 prisoners 的地下室。他用钥匙打开牢门,里面关着的正是李木匠等被抓的百姓。

“跟我来!”陈默喊道。

与此同时,老周带着人趁机冲开城门,游击队员们如潮水般涌入城内。枪声、爆炸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沧州城彻底沸腾了。

佐藤站在司令部的窗前,看着城外涌来的火光,脸上血色尽失。他知道,完了。但他不甘心,拔出军刀,嘶吼道:“全体集合!给我顶住!皇军万岁!”

残余的日伪军在司令部周围组成防线,负隅顽抗。子弹如雨点般呼啸而过,游击队员们利用地形掩护,步步推进。赵铁柱扛着炸药包,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司令部楼下,将炸药包塞进了大门。

“轰隆!”又是一声巨响,司令部的大门被炸飞,砖石瓦砾纷飞。游击队员们呐喊着冲了进去,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佐藤挥舞着军刀,砍倒了一名游击队员,脸上沾满了鲜血。他看到陈默带着一群百姓冲了出来,眼中闪过一丝疯狂:“叛徒!你这个支那人的走狗!”

陈默举起手枪,对准佐藤:“我不是走狗,我是中国人!”

“砰!”枪声响起,佐藤胸前绽放出一朵血花,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陈默,缓缓倒下。

四、残阳落,新日升

战斗持续到黎明。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沧州城的废墟上时,枪声渐渐平息了。城楼上,太阳旗被扯了下来,一面鲜艳的红旗冉冉升起。

百姓们从藏身之处走出来,看着飘扬的红旗,眼中噙满了泪水。他们围上来,紧紧握住游击队员的手,千言万语化作一句:“你们来了……”

老周站在司令部的废墟前,看着朝阳,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还弥漫着硝烟味,但已经能闻到泥土的芬芳。赵铁柱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笑容:“老周,咱们赢了!”

“是啊,赢了。”老周点点头,目光投向远方,“但这只是开始。小鬼子还没完全赶走,咱们还要建设新的家园。”

陈默走过来,身上还带着硝烟味:“周同志,城里的日伪残余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仓库里的物资也清点好了。”

“好。”老周转向大家,“同志们,乡亲们!日伪的统治被我们推翻了,但他们不会甘心失败。我们要尽快恢复秩序,组织起来,准备迎接更艰苦的战斗!”

百姓们纷纷响应,主动帮忙清理废墟,救治伤员。张屠户的妻子带着孩子,给游击队员送来刚煮好的热粥:“孩子们,吃点东西吧,你们为我们报仇了……”

赵铁柱接过粥碗,眼眶有些湿润。他看着眼前这些饱经苦难却依旧坚强的百姓,心中充满了力量。

沧州的战斗,像一颗火星,点燃了整个沦陷区的反抗烈火。日伪政权如同残阳,虽然还在挣扎,却已失去了光芒。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不可战胜的长城。

残阳泣血,终有落去之时。而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新的太阳,正从人民的心中,冉冉升起。沧州的胜利,只是抗战胜利的一个缩影,但它预示着,只要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当夕阳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地平线时,沧州城的上空,响起了悠扬的歌声。那是百姓们自发唱起的民谣,歌声里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这歌声,将随着抗日的烽火,传遍整个中华大地,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