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三十集:阿房宫起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三十集:阿房宫起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大秦悲歌》

第一章:盛世阴影

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国在秦王嬴政的铁血手腕下,横扫六国,完成了大一统的千秋霸业。自此,天下归一,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得以统一,整个中原大地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之象。各国原本林立的壁垒被打破,百姓们开始在这广袤的秦土上互通有无,商贸往来频繁,仿佛一个全新的盛世画卷正徐徐展开。

然而,秦朝在展现辉煌的同时,也渐渐出现了阴影。秦始皇开始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征调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和大量民力。在那中原大地的各处郡县,一队队官兵如狼似虎地闯入百姓家中,但凡家中有青壮劳力的,不管其家中是否正有农事或是其他营生,皆被强行拉走。

在那通往咸阳的官道上,每日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满面尘灰,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有的百姓家中独子被征走,老父母在路边哭喊着,却只能看着儿子的身影渐行渐远;有的新婚不久的男子,妻子拉着衣角不肯松手,可最终还是被官兵无情地拽开。

阿房宫的修筑现场,更是一片热火朝天却又透着无尽悲凉的景象。能工巧匠们虽有着精湛的手艺,可在这无休止的工程里,也被折磨得心力交瘁。大量的石料、木材堆积如山,百姓们用着简陋的工具,肩扛手抬,将这些沉重的材料运往各个施工之处。监工们手持皮鞭,在一旁虎视眈眈,但凡有人动作稍慢或者露出一丝疲态,那皮鞭便会毫不留情地抽下来,瞬间便是一道血痕。

无数百姓在繁重的劳役中苦不堪言,阿房宫的修筑耗费了巨额的人力物力,也让民间开始有了怨言。在那田间地头,劳作的老弱妇孺们聚在一起,小声地嘀咕着。

“这大秦才刚安稳下来,怎就如此折腾咱们啊,我那儿子去了阿房宫工地,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哟。”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抹着眼泪说道。

“听说那阿房宫修得比天上的宫殿还要华丽,可这都是咱们的血汗啊,多少人家都要被这工程给拖垮了呀。”一位妇人也满脸忧愁地附和着。

这些怨言起初只是在民间私下流传,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同那暗流涌动的地下水,渐渐汇聚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在大秦帝国的底层悄然蔓延着。

第二章:苛政猛于虎

秦始皇似乎并未察觉到民间这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或者说他即便知晓,也并未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大秦的辉煌需要用这些宏伟的建筑来彰显,阿房宫只是其一,他还要修建那规模浩大的骊山陵寝,为自己百年之后营造一个奢华至极的安息之所。

于是,征调民力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是年轻的男子,就连一些十几岁的少年,只要身体还算强壮些的,都没能逃脱被征发的命运。各地的农田开始大片荒芜,本应是丰收的季节,可田间却只有寥寥几个老弱在艰难地打理着,粮食产量锐减。

而与此同时,秦朝的赋税却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这些浩大工程的开支,有加重的趋势。百姓们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交了赋税之后,所剩无几,很多人家连温饱都成了问题。

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赋税的征收,秦朝的律法也变得越发严苛。稍有触犯者,便会遭受重刑。在郡县的牢狱之中,常常是人满为患,那些因为交不起赋税或者在劳役中试图逃跑的百姓,被抓回来后,不是被砍去手脚,就是被施以黥刑,脸上被刺上屈辱的印记,让其终生都抬不起头来。

在一个名叫阳城的小县城里,有个叫陈二的年轻人。他家中原本还算殷实,可父亲被征去修阿房宫后一病不起,死在了工地,家中的顶梁柱没了,赋税却依旧要交。陈二无奈之下,偷偷藏了一部分粮食,想熬过这艰难的日子,可没想到还是被官府发现了。官兵冲进他家,不由分说便将他绑了起来,押往县衙。

县令看着堂下的陈二,面无表情地说道:“你可知私藏赋税该当何罪?”

陈二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哀求着:“大人,我家实在是没了活路啊,父亲死了,我娘又卧病在床,我只想留些粮食让娘能活下去啊。”

可县令丝毫不为所动,大手一挥,说道:“按律,杖责五十,再施以黥刑,让众人看看违抗律法的下场。”

那棍棒一下下落在陈二的身上,打得他皮开肉绽,而脸上被刺字时的疼痛更是让他几乎昏死过去。陈二的遭遇只是众多百姓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苛政之下,大秦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原本对大秦统一的期待和喜悦,早已被消磨殆尽。

第三章:暗流涌动

民间的怨声载道,终究还是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在那七国旧地,一些曾经的贵族后裔们,虽然在大秦统一后失去了往日的荣华富贵,可他们心中一直都怀揣着复国的梦想,如今看到百姓们对秦朝如此不满,便觉得有机可乘。

在楚国故地,有个叫项梁的人,他本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燕当年战死沙场,楚国灭亡后,项梁一直隐姓埋名,暗中结交各路豪杰,等待着复国的时机。当他听闻各地百姓因为阿房宫劳役和苛政的痛苦遭遇后,便开始四处奔走,联络那些同样心怀不满的楚人。

“诸位,我大秦昔日何等辉煌,可如今呢,秦始皇大兴土木,不顾百姓死活,这赋税重得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难道我们就要这样一直忍受下去吗?”项梁在一次秘密集会中,慷慨激昂地说道。

“项大哥,我们也想反抗,可那秦朝的军队太过强大,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啊?”一个年轻人满脸无奈地问道。

项梁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如今百姓们都对秦朝心怀怨恨,只要我们振臂一呼,必定会有众多响应者,而且我们楚人向来英勇,只要团结起来,未必不能与那秦军一战。”

众人听了,都觉得有理,纷纷点头,于是在楚国故地,一股反秦的暗流开始涌动起来。

而在其他六国旧地,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发生。韩国的张良,他家五世相韩,韩国灭亡后,他一直对秦朝恨之入骨,听闻民间的动静后,也开始谋划着刺杀秦始皇等行动,想要以此来打击秦朝的统治,唤起更多人反秦的决心。

在民间,一些江湖侠客们也自发地组织起来,他们劫富济贫,专门打劫那些为秦朝官府效力的富商以及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将得来的财物分给穷苦的百姓,虽然这些行为只是杯水车薪,可也在一定程度上慰藉了百姓们痛苦的心灵,同时也让秦朝官府头疼不已。

不过,秦朝的各级官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零散的反抗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危机,依旧沉浸在大秦帝国那表面的强大之中,继续着他们的横征暴敛和严苛统治。

第四章:星火燎原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秦的势力如同那星星之火,开始有了燎原之势。项梁在楚国故地的活动越发频繁,他召集了不少昔日楚国的旧部,又训练了许多年轻的子弟,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义军队伍。

他们先是攻打了一些楚国境内的小县城,那些县城中的秦朝守军,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根本没想到会有人敢反抗,一时间被打得措手不及。义军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响应,打开城门迎接他们,主动拿出家中仅有的粮食来支援义军。

“终于有人来为我们出头了,这秦朝的苦日子我们是过够了呀!”一位老者激动地对项梁说道,眼中满是期盼。

项梁看着热情高涨的百姓,心中更是充满了斗志,他振臂高呼:“我们楚人定要推翻这暴秦,恢复我大楚的荣耀!”

“推翻暴秦!恢复大楚!”百姓们也跟着呼喊起来,声音响彻云霄。

在其他六国旧地,情况也大致相同。张良策划的几次刺杀行动虽然没有成功击杀秦始皇,却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让秦朝的统治阶层感受到了威胁。而各地的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或打着恢复故国的旗号,或只是单纯为了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汇聚在一起,开始对秦朝的各个郡县发起攻击。

秦朝的军队起初并不把这些义军放在眼里,认为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罢了。可当他们真正交战时,才发现这些义军虽然装备简陋,却个个怀着必死的决心,作战十分勇猛,而且因为有百姓的支持,他们总能得到补给,反倒是秦朝的军队,长途奔袭作战,补给线时常被义军截断,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一时间,大秦帝国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阿房宫的工程依旧在艰难地进行着,可外面的战火却已经烧到了家门口。秦始皇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开始调遣大军去镇压各地的义军,可这就如同那按下葫芦浮起瓢,这边刚镇压下去一处,那边又有新的义军兴起,大秦帝国的统治开始摇摇欲坠。

第五章:大厦将倾

面对日益壮大的反秦义军,秦朝派出了章邯率领大军前去镇压。章邯倒是个有能力的将领,他率领的秦军起初确实打了几场胜仗,将一些规模较小的义军剿灭,让反秦的浪潮稍微缓了一缓。

可这也只是暂时的,随着项梁、项羽叔侄以及刘邦等人领导的义军不断发展壮大,秦军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项羽,他力大无穷,勇猛过人,在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带领着楚军一次次冲破秦军的防线。

巨鹿之战,更是成为了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水后,下令破釜沉舟,只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楚军将士们看到主将如此英勇无畏,个个士气大振,在战场上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与秦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而章邯所率的秦军,虽然人数众多,可长期的征战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再加上内部的一些矛盾,军心不稳。面对楚军的猛烈攻击,秦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溃败。这一战,秦军损失惨重,各路义军也趁机纷纷响应,对秦军展开全面攻击。

而此时,秦始皇已经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胡亥昏庸无能,宠信赵高,赵高在朝堂上指鹿为马,排除异己,将秦朝的朝堂搅得乌烟瘴气。对于外面的战事,胡亥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之策,只是一味地催促章邯继续作战。

章邯在前线苦战,却得不到后方的有力支持,还时常担心被赵高陷害,心中满是无奈与绝望。最终,他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投降项羽。

随着章邯的投降,秦朝的主力军队基本瓦解,各地的郡县纷纷被义军攻占。秦二世胡亥也被赵高逼迫自杀,赵高本想自己称帝,可又怕众人不服,便立了子婴为秦王。

可此时的大秦帝国已经是大厦将倾,无力回天了。子婴虽然有心挽救,可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义军,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第六章:王朝落幕

刘邦率领的义军率先攻入了咸阳,秦王子婴看着那滚滚而来的义军,知道大势已去,只好身着白衣,手捧玉玺,出城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入咸阳城后,看着这曾经繁华无比的大秦都城,心中感慨万千。阿房宫依旧还在修建,可那宏伟的宫殿此时却显得那么落寞,仿佛在诉说着大秦帝国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

刘邦本想在咸阳城中好好享受一番这胜利的果实,可在张良等谋士的劝说下,他封存了秦朝的府库,还军霸上,等待着各路义军首领前来商议后续之事。

不久后,项羽也率领着大军来到了咸阳。项羽看着阿房宫,想起楚国被灭的仇恨以及一路上看到的百姓们所遭受的苦难,心中怒火中烧,他下令火烧阿房宫。那熊熊大火烧了数日,将这座凝聚了无数百姓血汗的宫殿化为了灰烬,也仿佛是给大秦帝国的落幕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

秦朝,这个曾经统一六国,威震天下的伟大王朝,就这样在短短十几年间,因为大兴土木、苛政猛于虎等原因,走向了灭亡。而那民间的怨声载道,最终汇聚成了推翻它的强大力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开启了新的篇章,只留下那断壁残垣和后人无尽的感慨与思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