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九十三集:诸葛亮北伐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九十三集:诸葛亮北伐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北伐悲歌:诸葛亮的壮志与憾事》

第一章:受托兴汉

蜀汉章武三年,白帝城笼罩在一片哀伤的氛围之中。刘备病卧榻上,气息奄奄,他望着跪在跟前的诸葛亮,眼中满是恳切与信任,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艰难地说道:“朕已时日无多,嗣子刘禅年幼,朕深知卿之贤能,若嗣子可辅,卿便用心辅佐;若其不才,卿可取而代之,万望莫负朕托孤之重啊。”诸葛亮涕泗横流,磕头拜道:“臣定当竭尽心力,辅佐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兴复汉室,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驾崩后,诸葛亮肩负起了蜀汉的重担。彼时的蜀汉,因猇亭之败,元气大伤,内忧外患交织。南中诸地叛乱蜂起,外部曹魏虎视眈眈,东吴虽暂为盟友,却也心怀观望之意。但诸葛亮并未被这艰难的局势吓倒,他先是着手稳定内政,颁布诸多政令鼓励耕织,选拔贤才,又亲自率军南征,以怀柔与武力并用之策,七擒七纵孟获,终使南中之地诚心归附,为北伐解除了后顾之忧。

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蜀汉渐渐恢复生机,府库充盈,粮草齐备,兵甲锐利,百姓也安居乐业。诸葛亮心中那兴复汉室的火焰越燃越旺,北伐曹魏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悄然酝酿。

第二章:初出祁山

建兴六年春,诸葛亮亲率十万蜀军,踏上北伐之路。蜀军旌旗蔽日,士气高昂,浩浩荡荡出了汉中,剑指祁山。

诸葛亮深知此战须出其不意,他事先精心谋划。一方面,遣赵云、邓芝领一支疑兵,佯装成蜀军主力,大张旗鼓从斜谷道出兵,营造出要直击长安的声势,引得曹魏的主力部队纷纷向斜谷道集结;另一方面,自己则亲率大军悄然向祁山进发。祁山乃曹魏陇西地区的咽喉要冲,一旦占据,便可为后续进取关中奠定基础。

曹魏方面,压根没料到蜀军会如此突然地发动大规模攻势,陇右诸郡顿时大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郡守见蜀军势大,且诸葛亮素有贤名,纷纷开城迎降,叛魏附蜀。消息传至洛阳,魏明帝曹叡大惊失色,急令大将张合率领五万精兵,火速赶赴祁山救援。

诸葛亮听闻张合来援,镇定自若,他深知街亭一地的战略重要性,此处乃通往陇右的必经要道,若能守住,便可拖住张合援军,为蜀军进一步巩固陇右战果争取时间。于是,他力排众议,任命熟读兵书却缺少实战经验的马谡为主将,王平为副将,前往街亭驻守。临行前,诸葛亮千叮万嘱马谡,定要当道扎营,凭险据守,万不可大意。

可马谡刚愎自用,到了街亭后,全然不顾诸葛亮的嘱托,自作主张地把营寨扎在了山上,妄图效仿“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古兵法。张合大军一到,迅速切断了蜀军的水源,又派兵围困山头,蜀军顿时陷入绝境,军心大乱,街亭很快失守。诸葛亮得知消息,痛心疾首,却也明白大势已去,为严明军纪,只能挥泪斩马谡,而后有条不紊地指挥蜀军撤回汉中。

初次北伐,虽以失败告终,但诸葛亮展现出的精妙布局与军事谋略,让曹魏上下为之震惊,再也不敢小瞧蜀汉,陇西边境自此之后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第三章:再伐曹魏

首次北伐的失利,并未让诸葛亮气馁,反而让他更加谨慎,总结经验教训后,建兴六年冬,他再次出兵祁山。

此次出征,诸葛亮做了更充分的准备。鉴于粮草运输在之前作战中的重要性,他精心改良发明了“木牛流马”,这种奇特的运输工具,巧妙地利用了机关原理,能在崎岖山道上较为便捷地运送粮草,大大提高了蜀军后勤补给的效率,使蜀军不再为粮草短缺而发愁。

在战术运用上,诸葛亮也改变了策略,不再急于求成。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与魏军在祁山一带展开了多次交锋。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进退有序,阵法变幻莫测,魏军一时难以找到破绽。

曹魏这边,换了主将曹真前来应对。曹真亦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深知诸葛亮的厉害,不敢有丝毫懈怠。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战事陷入胶着。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蜀军逐渐占据上风之时,后方传来消息,负责押运粮草的李严,因自身私利,谎报军情,称粮草供应不上,催促诸葛亮速速退兵。诸葛亮虽心有疑虑,但考虑到大军不可无粮草支撑,无奈之下,只好再次含恨退兵。

这第二次北伐,又因意外因素未能成功,可诸葛亮那坚韧不拔的北伐决心,却愈发坚定,他深知兴复汉室之路艰难,却从未想过放弃。

第四章:三战祁山

建兴七年,诸葛亮整顿军马,又一次踏上了北伐的征程,目标依旧是祁山。

蜀军行动迅速,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祁山一带。曹魏守军猝不及防,被打得节节败退。诸葛亮运用巧妙的战术,分兵多路,或佯攻,或实打,或迂回包抄,很快便将武都、阴平二郡收入囊中。

这一战,蜀军大获全胜,消息传回蜀汉,举国欢腾,士气大振。诸葛亮也凭借此战,向世人再次证明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曹魏方面,对诸葛亮越发忌惮,开始在边境地区加派兵力,加固城防,时刻警惕着蜀军的再次来袭。

第五章:四出祁山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依然选择了祁山这条熟悉又关键的路线。

此时的魏军,已对诸葛亮的战术有了一定研究,他们严阵以待,准备与蜀军决一死战。诸葛亮却不按常理出牌,他先是派魏延、高翔等将领率领小股部队,不断地对魏军进行骚扰,时而夜袭营帐,时而截断粮道,让魏军疲于应付,难以摸清蜀军的真正意图。

而蜀军的主力,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悄悄地向魏军的粮草囤聚之地——上邽进发。当魏军发现时,蜀军已然兵临上邽城下。诸葛亮指挥若定,迅速攻占了上邽,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让魏军陷入了被动。

魏明帝曹叡急调司马懿前来救援。司马懿深知诸葛亮智谋超群,便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任凭蜀军如何叫阵,就是不应战。诸葛亮为了引司马懿出战,使出了各种计谋,甚至派人送如何的服饰去羞辱司马懿,暗示其胆小如如何,可司马懿依旧不为所动。

双方僵持许久,蜀军因粮草运输再次出现问题,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再次退兵。退兵途中,诸葛亮又设下伏兵,待魏军追兵赶来时,伏兵齐出,大败魏军追兵,让魏军不敢轻易追击。

这第四次北伐,虽未达到最终的战略目标,却也让魏军损失惨重,蜀汉的军威更是震慑了曹魏边境,让曹魏上下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又多了几分敬畏。

第六章:星落五丈原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发动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

他率领蜀军,出斜谷,屯兵五丈原。此时的诸葛亮,身体已然每况愈下,多年的操劳让他心力交瘁,但他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他在五丈原上,一边调理身体,一边精心布置军事。

司马懿依旧采取老办法,坚守营寨,拒不出战。诸葛亮深知若长期僵持下去,对蜀军不利,于是想出了屯田之策,让蜀军在五丈原附近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自给自足,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曹魏方面,对诸葛亮的举动万分紧张,时刻关注着蜀军的动向。可就在这关键时刻,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加重。他自知时日无多,便在病榻上安排后事,将自己的所学所悟,还有对蜀汉未来的期望,都一一交代给姜维等将领。

最终,一代名相诸葛亮,怀着未能兴复汉室的遗憾,病逝于五丈原。蜀军遵照他的遗嘱,有序撤回汉中。

诸葛亮虽已离去,但他多次北伐所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智慧和那忠诚的报国之志,却永远留在了蜀汉军民的心中,也让曹魏此后长期在边境保持戒备,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的故事,成为了蜀汉历史上悲壮而又璀璨的篇章,被后世之人代代传颂,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理想,奋勇向前,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也绝不轻言放弃。

在蜀汉的朝堂之上,刘禅听闻诸葛亮病逝的消息,悲痛万分,他深知蜀汉能在艰难时局中维持多年,全赖丞相殚精竭虑。百姓们听闻此讯,也纷纷自发为丞相设祭,街头巷尾皆弥漫着哀伤的气息。而远在曹魏的君臣,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对诸葛亮的离世深感惋惜,他们明白,自此之后,世间再无这般智谋超群又忠心耿耿的对手了。

姜维等一众将领,谨记诸葛亮的遗愿,继续为蜀汉的安稳和发展努力着,虽然后来蜀汉还是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但诸葛亮的精神,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天空,让后世之人每每提及,都不禁为之动容,感慨万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