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四十二集:萧何月下追韩信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四十二集:萧何月下追韩信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韩信拜将》

第一章:壮志难酬

在刘邦那声势渐起的军中,有一位年轻的将领,名叫韩信。他身形修长,面庞透着一股坚毅之色,双眸中时常闪烁着旁人难以察觉的壮志光芒。自幼熟读兵书,研习兵法谋略的他,心中怀揣着一个远大的抱负,那便是在这乱世之中,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辅佐明主,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让天下人都知晓他韩信的名字。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冰冷的水,不断浇灭着他心中那炽热的火焰。韩信初入军中,满心期待地想要一展身手,可军中那些将领们,要么是靠着早年与刘邦的交情而身居高位,要么是凭借着几次战场上的侥幸战功而目中无人。他们看着韩信这个出身低微又没什么战功的年轻人,只当他是个来军中混饭吃的无名小卒,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更别提给他机会去施展那满肚子的韬略了。

韩信被分配到了一个极为边缘的营帐,平日里做的尽是些杂役之事,搬运粮草、打扫营地,这些琐碎又毫无价值的活儿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他也曾多次主动向那些将领们请缨,希望能参与到作战谋划当中,哪怕只是当个小小的先锋,可换来的不是冷漠的拒绝,就是无情的嘲笑。

“就你?一个毛头小子,还妄图上阵杀敌,别到时候吓得尿裤子,连累了兄弟们。”一位满脸横肉的将领斜睨着韩信,话语中满是轻蔑。

韩信紧咬着下唇,双手在袖中不自觉地握紧成拳,心中的屈辱和不甘如潮水般涌动。可他知道,此时的自己没有任何资本去反驳,只能默默咽下这口气,等待着那个或许永远都不会到来的机会。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韩信心中的失望越积越多。他看着军中那些庸碌之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却只能在此荒废,终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开这支看不到希望的军队,去寻找那个真正能赏识自己的明主。

第二章:月下追贤

那是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韩信简单收拾了自己为数不多的行囊,趁着营中众人都已熟睡,悄然离开了营地。他的脚步略显沉重,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无尽的遗憾和不舍,但那股决绝的劲儿又让他的背影透着一丝孤勇。

而另一边,丞相萧何今日处理完军中诸多事务后,心中总觉得有些莫名的不安。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细细思索着近日来军中的种种情况,突然,他脑海中闪过韩信的身影。这段时间,萧何一直留意着韩信这个年轻人,虽然韩信在军中地位低下,可萧何却从他偶尔发表的一些对军事局势的见解中,敏锐地察觉到了他那非凡的军事才能。

“韩信近日似乎有些消沉啊,莫不是又受了那些将领的气?”萧何暗自思忖着,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他赶忙叫来韩信营帐附近的士卒询问,这一问,顿时让他大惊失色——韩信不见了!

萧何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他深知韩信这样的人才一旦离去,对于刘邦的大业来说,将会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损失。来不及向刘邦禀报,萧何匆匆牵过自己的马,翻身上鞍,扬起马鞭,便朝着营外疾驰而去。

月光洒在蜿蜒的道路上,萧何的目光急切地搜寻着前方的身影,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和马蹄声。不知追了多久,终于,在前方的一个岔路口,萧何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正是韩信。

“韩将军!韩将军留步啊!”萧何一边大声呼喊着,一边用力策马加快速度。

韩信听到身后的呼喊声,心中一惊,回头望去,只见萧何正朝着自己赶来,他心中满是诧异。待萧何赶到近前,韩信抱拳行礼,苦笑着说道:“丞相大人,这么晚了,您为何追来此处?”

萧何翻身下马,一把拉住韩信的手臂,急切地说道:“韩将军,你这是要往何处去啊?我知晓你在军中受了诸多委屈,可你若就此离去,那可是我军的一大损失,更是天下的一大损失啊!”

韩信微微叹了口气,眼中满是落寞:“丞相大人,我韩信空有一身本领,却在此处无用武之地,那些将领们根本看不到我的才能,我留在这军中又有何意义呢?”

萧何紧紧握住韩信的手,目光诚恳而坚定:“韩将军,你切莫灰心啊!我萧何看人向来不会错,你有雄才大略,绝非池中物,只是时机未到罢了。你若此时离去,那此前的所有隐忍、所有抱负都将付诸东流啊!”

韩信看着萧何那真挚的神情,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可过往的那些委屈又让他有些犹豫。

第三章:力荐贤才

萧何见韩信面露犹豫之色,心中越发焦急,他深知此刻必须得让韩信彻底打消离开的念头,于是,他拉着韩信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下,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说起来。

“韩将军,你且听我一言。这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可真正能成就大业者,不仅要有非凡的才能,更要有识才用才的明主啊。我家主公刘邦,乃是胸怀大志之人,一心想要推翻暴秦,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如今虽说军中有些将领目光短浅,未能发现你的才能,但主公绝非那样的人啊。只要我向主公举荐你,主公必定会对你另眼相看,给你施展才华的舞台。”萧何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对韩信的期许。

韩信微微皱眉,心中虽然有些动摇,但还是担忧地说道:“丞相大人,您虽对我有知遇之恩,可您也知道,我在这军中毫无根基,也未曾立下什么战功,主公又怎会轻易相信您的话,委我以重任呢?”

萧何哈哈一笑,拍了拍韩信的肩膀:“韩将军,你这就多虑了。我萧何追随主公多年,主公对我向来信任有加,只要我极力向主公陈述你的才能,主公定会慎重考虑的。而且,我观你之才,绝非是只能做个小将领的人物,若是能得到主公重用,日后必能成为我军的中流砥柱,助主公成就那帝王霸业啊!”

韩信听着萧何的话,心中那原本已经熄灭的希望之火,又开始隐隐燃烧起来。他自幼熟读史书,深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今萧何这般看重自己,不惜连夜追来挽留,或许,这真的是自己实现抱负的一个转机。

“丞相大人,您如此看重我韩信,我若再执意离去,倒是显得我不知好歹了。只是,我怕最终还是会让您失望啊……”韩信终于松了口,眼中却仍带着一丝忐忑。

萧何见韩信答应留下,心中大喜,拉着韩信便往回走:“韩将军,你放心,有我萧何在,定不会让你埋没于此。咱们这就回营,我即刻便向主公举荐你。”

回到营地,天色已然微亮,萧何顾不上休息,径直朝着刘邦的营帐走去。刘邦此时刚刚起身,见萧何这般匆忙赶来,心中诧异,打趣道:“萧丞相,何事如此慌张啊?莫不是敌军打来了?”

萧何赶忙行礼,神色严肃地说道:“主公,比敌军打来更为重要的事啊!我昨夜发现军中一位奇才,若主公能重用此人,大业可成啊!”

刘邦来了兴趣,问道:“哦?是哪位奇才,能让丞相这般看重?”

萧何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地说道:“此人便是韩信,主公。韩信虽年轻,但其对兵法谋略的精通,我萧何自愧不如。他胸怀大志,有雄才大略,是能帮助主公您成就大业的关键人物啊!主公若是错过此人,恐怕日后追悔莫及呀!”

刘邦微微皱眉,心中有些疑虑:“韩信?我倒是知晓此人,不过他在军中并无什么突出表现,丞相这般举荐,可有依据?”

第四章:拜将封坛

萧何见刘邦心存疑虑,赶忙将韩信平日里对军事局势的那些独到见解,以及自己对韩信的观察和判断,一五一十地向刘邦讲述了一遍。

“主公,韩信虽未曾有机会在战场上一展身手,可他对每场战役的分析都精准无比,那些见解绝非寻常人所能想出。而且,我观其为人,有大将之风,沉稳果敢,只是一直被军中那些庸才所压制,才未能崭露头角啊。如今主公若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给予韩信机会,他定能为我军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助主公您在这楚汉相争之局中占得先机啊!”萧何说得慷慨激昂,眼中满是对韩信的信心。

刘邦听着萧何的话,心中暗自思索起来。他深知萧何向来谨慎,不是那种轻易夸赞他人的人,既然萧何如此力荐韩信,那韩信或许真的有过人之处。况且,如今自己的势力正处于发展壮大之时,急需各类人才来助力,若是真如萧何所言,韩信有这般才能,那倒不妨给他个机会试试。

“也罢,既然丞相如此看重韩信,那我便信你一回。传我命令,今日便设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刘邦最终下定决心,大声说道。

消息一出,整个军营都炸开了锅。那些平日里看不起韩信的将领们,纷纷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私下里议论纷纷。

“那韩信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何德何能能被拜为大将啊?主公这是糊涂了吧!”

“就是,我等跟着主公出生入死这么久,都未曾有这等殊荣,他韩信凭什么呀?”

然而,不管众人如何质疑,拜将仪式还是如期举行了。那一日,阳光明媚,营地中筑起了高高的拜将坛,坛下站满了军中的将士。韩信身着崭新的铠甲,头戴盔缨,在众人或羡慕或嫉妒或质疑的目光中,一步步走上拜将坛。

刘邦站在坛上,看着韩信走上前来,心中竟也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他亲手将象征大将权力的佩剑递给韩信,目光郑重地说道:“韩信,今日我封你为大将,望你能不负我所望,助我军屡立战功,共成大业!”

韩信接过佩剑,单膝跪地,抱拳高呼:“主公放心,韩信定当竭尽所能,肝脑涂地,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台下的将士们见此情形,虽仍有不少人心存不服,但也只能暂且按下心中的想法,跟着一起高呼起来。

第五章:初露锋芒

韩信被拜为大将后,并没有急于去证明自己,而是先对军中的情况进行了一番细致的了解。他每日都会深入到各个营帐,与士兵们交谈,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作战能力以及心中所想。同时,他也仔细研究着楚汉双方的兵力分布、地形地势等诸多因素,为接下来的作战谋划做准备。

没过多久,韩信便向刘邦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战计划——攻打三秦之地。

“主公,三秦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如今项羽分封诸侯,那三秦王不得民心,且他们以为我军不敢轻易出兵,防备必定有所松懈。我们可趁此机会,出奇兵突袭,定能一举拿下三秦,为我军扩充地盘,也能在这楚汉之争中占据有利地势啊。”韩信站在营帐中,指着地图向刘邦详细地分析着。

刘邦听着韩信的计划,眼中渐渐露出惊喜之色,他发现韩信的分析条理清晰,作战思路新颖且大胆,心中对韩信的疑虑也彻底消散了。

“好!韩将军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即刻准备出兵!”刘邦大手一挥,下达了命令。

韩信领命后,开始调兵遣将,他将军队分成了几支不同的队伍,有的负责佯攻,吸引敌军的注意力;有的则绕道敌后,截断敌军的退路;而他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直捣敌军的要害之处。

战场上,韩信指挥若定,他的命令简洁明了,将士们虽然一开始对这位年轻的大将还有些不信任,但看到他那胸有成竹的模样,也都纷纷打起了精神,严格按照命令行事。

战斗一开始,敌军果然被汉军的佯攻所迷惑,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去应对,却没料到汉军的主力已经悄悄摸到了他们的后方。韩信看准时机,一声令下,主力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敌军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汉军大获全胜,成功拿下了三秦之地。这一战,让军中那些原本质疑韩信的将领们都彻底闭上了嘴,他们不得不对韩信的军事才能刮目相看。

刘邦更是大喜过望,他亲自迎接凯旋而归的韩信,拍着韩信的肩膀夸赞道:“韩将军果然不负我所望啊,这一战打得漂亮,我军士气大振,接下来便可放开手脚与项羽一争高下了!”

韩信微微躬身,谦逊地说道:“主公谬赞了,这只是个开始,韩信定当为主公再立战功,早日平定天下。”

第六章:声名远扬

随着三秦之战的胜利,韩信的名声在汉军乃至整个天下都渐渐传开了。各路诸侯听闻刘邦军中出了个年轻有为的大将韩信,用兵如神,接连击败强敌,都对他忌惮不已。

而在汉军内部,韩信的威望也日益高涨,士兵们对他越发信服,都愿意追随他冲锋陷阵。那些曾经看不起韩信的将领们,如今也都纷纷主动前来请教军事问题,态度恭敬有加。

韩信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楚汉之争还远未结束,后面还有更多艰难的战役等着自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韩信又接连制定并指挥了几场重要的战役,每一次都凭借着他那独特的军事谋略和果敢的指挥风格,取得了胜利。

他先是巧妙地运用离间计,分化了敌军的联盟,让原本铁板一块的几个诸侯势力之间产生了猜忌和矛盾,然后趁机各个击破,扩大了刘邦的势力范围。

而后,面对敌军的重兵围剿,韩信又使出了一招“背水一战”。他率领军队驻扎在河边,让将士们无路可退,以此激发他们的斗志。战斗中,汉军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硬是在绝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大败敌军。

这一场场胜利,让韩信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人物。项羽得知韩信的种种事迹后,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对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对手重视了起来。

“那韩信竟有如此能耐,看来是我小瞧他了,日后定要小心应对。”项羽在营帐中对身边的将领说道。

而刘邦这边,对韩信越发倚重,几乎将大部分的军事大权都交给了他。韩信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继续为刘邦的大业谋划着,一步步朝着统一天下的目标迈进。

第七章:楚汉对峙

随着韩信在战场上的不断胜利,刘邦的势力日益壮大,逐渐与项羽形成了楚汉对峙的局面。

项羽的楚军勇猛无比,向来以战斗力强而着称,而刘邦这边,靠着韩信的精妙指挥以及众多将士的齐心协力,也丝毫不落下风。

双方在边境线上你来我往,互有攻守,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断爆发。韩信在这期间,不断调整着作战策略,根据敌军的情况和地形变化,灵活用兵。

有一次,项羽派出大军主动进攻汉军的防线,韩信得知后,并没有选择正面硬抗,而是佯装败退,将楚军引入了一处早已设好的埋伏圈。当楚军大部队进入包围圈后,汉军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发起了攻击,一时间箭如雨下,喊杀声震耳欲聋。

楚军陷入了混乱之中,想要突围却发现四处都是汉军的阻拦。项羽见状,亲自率军冲锋,试图杀出一条血路,可汉军的包围圈密不透风,楚军损失惨重。

经过一番苦战,楚军最终只能狼狈撤回营地,这一战让项羽的军队元气大伤,也让楚汉之间的局势更加明朗,刘邦这边占据了上风。

然而,项羽毕竟也是一代名将,他很快调整了状态,加强了防御,同时也在寻找着汉军的破绽,准备再次发起反击。

在这紧张的对峙局势下,韩信深知不能有丝毫松懈,他一边继续训练士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一边密切关注着楚军的动向,与刘邦等人商议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力求在这场关乎天下归属的大战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第八章:决胜千里

楚汉对峙的局面持续了许久,局势越发胶着,双方都在等待着那个能打破僵局的契机。

韩信经过深思熟虑,向刘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联合各路诸侯,对项羽形成合围之势,然后寻找机会与项羽进行一场决战,一举消灭楚军,结束这场楚汉之争。

刘邦听了韩信的计划后,觉得虽然风险很大,但如今也到了不得不放手一搏的时候了。于是,他同意了韩信的提议,开始联络各方势力。

韩信则亲自奔走各地,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出色的外交才能,说服了不少诸侯加入到汉军的阵营中来。很快,一支庞大的联军便组建了起来,对项羽的楚军形成了包围之势。

终于,决战的时刻来临了。韩信指挥着联军与项羽的楚军在垓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他采用了“十面埋伏”的战术,将联军布置成多层阵势,如同一张大网,把楚军困在了垓下。楚军虽然英勇抵抗,但在联军的重重包围下,渐渐陷入了绝境。

夜晚,韩信又使出了“四面楚歌”这一招,让联军士兵们唱起了楚地的歌谣。楚军将士们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以为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军心大乱,纷纷丧失了斗志。

项羽看着军心涣散的楚军,心中悲痛万分,自知大势已去。但他毕竟是英雄豪杰,即便到了这般境地,依然率领着八百余精锐骑兵趁夜突围而去。

韩信得知项羽突围后,立刻派出追兵追击。最终,项羽逃至乌江畔,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自刎而死。

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韩信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