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十二集:麾下贤才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十二集:麾下贤才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大秦霸业之风云聚》

第一章:风云初起

战国乱世,天下纷争不断,七国割据,各自图谋霸业。而在西方的秦国,此时正悄然崛起一股蓬勃的力量,秦王嬴政,年少即位,却有着远超常人的雄心壮志,一心想要将这四分五裂的天下归于一统。

嬴政深知,仅凭自己一人之力绝难成就这般宏图伟业,好在秦国本就底蕴深厚,在历代先王的经营下,已有了称霸的根基,更重要的是,如今他的麾下可谓人才济济。

在那巍峨的秦王宫中,谋臣尉缭时常出入。尉缭此人,目光深邃,智谋超群,对于天下局势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一日,嬴政将尉缭召入内殿,殿中烛火摇曳,映照在两人脸上,气氛略显凝重。

“尉缭先生,如今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各国之间合纵连横,寡人欲谋天下,还望先生为寡人细细分析一番。”嬴政目光灼灼地看着尉缭。

尉缭微微躬身,手抚长须,缓缓开口道:“大王,当下七国之中,韩、魏、赵三国地处中原,连年征战,国力损耗颇大,然其底蕴尚在,不可小觑。楚国地域广袤,物产丰富,只是朝堂之上昏聩者居多,政令难以统一,有可乘之机。燕国偏居北方,国力较弱,但常与他国联盟,妄图自保。齐国经先王时乐毅伐齐后虽有恢复,却也不复当年之盛,且其安于现状,少了进取之心。而我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益强盛,兵强马壮,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今正是东出争雄的大好时机。”

嬴政听着尉缭的分析,不住地点头,心中对于这天下的局势愈发清晰。这时,李斯也步入殿中。李斯本是楚国上蔡人,因慕秦国之强盛,西入咸阳,凭借着自己的满腹经纶和卓绝的谋略,很快便得到了嬴政的赏识。

“大王,尉缭先生所言极是,臣以为当下我秦国可先对韩国下手,韩国弱小,且地处咽喉要地,若能拿下韩国,便可打开东出的门户,后续再徐徐图之。”李斯言辞恳切,话语中透着一股果决。

嬴政手抚着腰间佩剑,沉思片刻后道:“二位之言甚合寡人之意,那便先从韩国着手,此事还需你等细细谋划,不可有丝毫差池。”

第二章:武将锋芒

在谋臣们为统一大业出谋划策之时,秦国的武将们也早已按捺不住那征战沙场的热血。

白起,这位有着“人屠”之称的名将,战功赫赫,一生历经大小七十余战,从无败绩。虽此时年事已高,但他过往的战绩依旧让各国闻风丧胆。他时常在秦军营地中,将自己的作战经验传授给那些年轻的将士们,看着那些朝气蓬勃的面孔,仿佛看到了秦国未来战场上的希望。

王翦,为人沉稳,善于用兵,对待每场战事都精心谋划,不打无准备之仗。他深知战争的残酷,所以总是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一日,王翦正在校场训练士兵,那整齐划一的步伐,震天的喊杀声,彰显着秦军的威武。

嬴政亲自来到校场视察,看到训练有素的秦军,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王翦将军,寡人欲开启统一大业,这军中将士可堪大用否?”嬴政高声问道。

王翦抱拳行礼,大声回道:“大王放心,我大秦儿郎各个英勇无畏,只要大王一声令下,末将定当率他们冲锋陷阵,为大秦开疆拓土,扫平六国。”

而蒙恬,年轻有为,武艺高强,他所率领的秦军骑兵更是来去如风,机动性极强。在北方边境,时常与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一心想要将自己的本领用在这统一六国的战场上,让大秦的军旗插遍中原大地。

第三章:攻韩之策

在尉缭、李斯等谋臣的精心谋划下,针对韩国的策略逐渐成形。李斯建议先采用离间之计,挑拨韩国朝堂君臣关系,让其内部先乱起来。

于是,秦国派出了诸多细作潜入韩国,散布谣言,言说韩国的一些重臣有通敌叛国之嫌。一时间,韩国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君臣之间猜忌不断,许多政令都难以顺利施行。

尉缭则从军事角度分析,建议先派出小股精锐部队,不断骚扰韩国边境,让其疲于应对,消耗其国力和兵力。

嬴政采纳了二人的建议,秦军开始行动起来。那小股精锐如鬼魅一般,时常出现在韩国边境,烧杀抢掠一番后又迅速撤离,韩国的守军被折腾得焦头烂额,却又无可奈何。

而韩国国内,因为谣言的影响,许多忠臣良将被无端猜忌,甚至有的被罢官下狱,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见时机成熟,嬴政召集众将,下令正式对韩国发起进攻。王翦领命出征,率领着秦军主力浩浩荡荡地朝着韩国进发。秦军士气高昂,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逼近了韩国的都城新郑。

韩国虽然奋力抵抗,但此时内部混乱,兵力又远不及秦军,在王翦的巧妙指挥下,秦军逐步攻破了新郑的外围防线,将新郑城团团包围。

第四章:韩亡之鉴

新郑城中,韩国国君韩王安心急如焚,他后悔当初没有早些察觉到秦国的阴谋,如今城破就在眼前,却毫无办法。

韩国的大臣们也是各怀心思,有的主张拼死抵抗,有的则建议开城投降,以求保住一命。最终,韩王安看着那城外如潮水般的秦军,无奈地选择了投降。

随着韩国的灭亡,秦国东出的门户被彻底打开,这一消息传遍了天下,各国为之震动。有的国家开始恐慌,加紧整军备战,有的则妄图再次合纵,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嬴政在咸阳宫中听闻王翦传来的捷报,大喜过望,对参与此次战事的谋臣武将们一一嘉奖。同时,他也召集众人,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计划。

尉缭进言道:“大王,韩国既灭,如今当趁各国人心惶惶之时,迅速选定下一个目标。臣以为赵国可作为下一个征伐对象,赵国虽有廉颇、李牧等名将,但廉颇已老,李牧又常被赵王猜忌,此时攻打赵国,胜算颇大。”

李斯也点头附和道:“尉缭先生所言极是,且赵国与我秦国接壤,若能拿下赵国,那我大秦便可在中原之地站稳脚跟,后续再图他国便更加容易了。”

嬴政听后,目光深邃地看向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赵国的土地即将纳入秦国版图,他下令道:“好,便依二位之言,即刻着手准备攻打赵国之事,此次仍需诸位齐心协力,不得有误。”

第五章:赵地风云

秦国准备攻打赵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赵国,赵王迁顿时慌乱不已。他虽有李牧这般名将,可平日里对李牧又诸多猜忌,此时紧急召李牧入宫。

李牧深知赵国局势危急,他向赵王迁进言道:“大王,秦军来势汹汹,然我赵**队也并非不堪一击。臣愿领大军前往边境,抵御秦军,只要大王信任臣下,给臣足够的指挥之权,定能让秦军铩羽而归。”

赵王迁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了李牧的请求,任命他为统帅,率军前往边境抗秦。

王翦率领的秦军很快就与李牧的赵军相遇在了战场上,王翦深知李牧的厉害,不敢贸然进攻,于是扎营对峙,想要寻找李牧的破绽。

而李牧这边,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将赵军防守得滴水不漏,秦军多次试探性进攻都被击退,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僵局。

尉缭得知前线战况后,心生一计,他建议秦国再次使出离间计,派人携重金贿赂赵王迁身边的宠臣郭开,让其在赵王迁面前诋毁李牧,言说李牧有拥兵自重、通秦叛国之嫌。

赵王迁本就是个耳根子软的人,听了郭开的谗言后,渐渐对李牧起了疑心,最后竟下令撤了李牧的兵权,另派他人统领赵军。

第六章:赵破入秦

李牧被撤职的消息传到王翦耳中,王翦大喜,他知道战机来了。立刻整顿秦军,对赵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失去了李牧指挥的赵军顿时乱了阵脚,虽奋力抵抗,但终究不是秦军的对手,节节败退。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攻破了赵国多座城池,直逼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迁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后悔不已,可一切都为时已晚。邯郸城中人心惶惶,百姓们都知道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了。

最终,秦军攻破了邯郸城,赵王迁被俘,赵国宣告灭亡。赵国的土地、百姓尽皆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嬴政再次感受到了统一大业向前迈进的喜悦,他对麾下的众人又是一番赏赐。此时,秦国的势力在中原地区进一步扩大,其他各国更是人人自危。

而王翦等武将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又开始准备着下一场征战,尉缭、李斯等谋臣则继续分析着天下局势,为接下来攻打哪一国而谋划着良策。

第七章:楚地波澜

在灭了韩、赵两国后,秦国的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楚国。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虽朝堂有些昏聩,但毕竟是个大国,要想拿下楚国并非易事。

嬴政召集众人商议伐楚之事,他问王翦道:“王翦将军,寡人欲伐楚,将军以为需多少兵力方可?”

王翦沉思片刻后道:“大王,楚国地大物博,兵力雄厚,臣以为非六十万大军不可。”

嬴政听后微微皱眉,这时年轻气盛的李信站了出来,说道:“大王,何须六十万,末将愿领二十万大军,定能踏平楚国。”

嬴政见李信如此有信心,心中一动,便决定让李信率领二十万秦军伐楚。

李信率领大军出征,起初确实进展顺利,连下楚国数城,可楚国毕竟底蕴深厚,很快便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而且楚国名将项燕率军采用灵活的战术,不断袭扰李信的军队,使得秦军渐渐陷入了困境。

在一场大战中,李信的军队被项燕打得大败,狼狈撤回了秦国境内。

第八章:老将出征

嬴政得知李信战败的消息后,大为恼怒,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轻敌了。他亲自来到王翦府上,向王翦道歉并恳请王翦再次出山,率领大军伐楚。

王翦看着诚恳的嬴政,说道:“大王,臣愿出征,只是仍需六十万大军,望大王应允。”

嬴政当即答应,很快便为王翦凑齐了六十万大军。王翦率领着这浩浩荡荡的大军朝着楚国进发,一路上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

项燕得知王翦率大军前来,也不敢怠慢,摆开阵势准备迎战。可王翦却下令军队扎营,修筑壁垒,每日只是让士兵们休息、训练,并不出战。

这样的对峙持续了许久,项燕渐渐有些按捺不住了,他想引王翦出战,于是多次派兵前去挑衅,可王翦就是不为所动。

第九章:楚灭之役

日子一天天过去,项燕那边的楚军见秦军一直不出战,渐渐放松了警惕。而王翦一直在暗中观察着楚军的动静,等待着最佳的战机。

终于,王翦察觉到楚军出现了懈怠,防务出现了漏洞,他果断下令,全军出击。六十万秦军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朝着楚军涌去,喊杀声震天动地。

楚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乱作一团,项燕虽奋力指挥抵抗,可无奈秦军人数众多,气势如虹,楚军根本抵挡不住。

一场大战下来,楚军大败,项燕也战死沙场。秦军乘胜追击,直捣楚国都城寿春,楚国国君被俘,楚国就此灭亡。

楚国的灭亡让天下各国更加胆寒,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势已经越发不可阻挡了。

第十章:扫平六国

在灭了韩、赵、楚三国后,剩下的魏、燕、齐三国更是难以抵挡秦国的攻势。

魏国在秦军的强大压力下,很快便被攻破都城,宣告灭亡。燕国太子丹妄图通过刺杀嬴政来阻止秦国的统一进程,派出了荆轲刺杀嬴政,可最终行刺失败,反而激怒了嬴政,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最后,只剩下齐国了。齐国多年来安于现状,疏于军备,在秦国大军压境之时,根本无力抵抗,很快便开城投降了。

至此,在嬴政的带领下,凭借着尉缭、李斯等谋臣的出谋划策,白起、王翦、蒙恬等武将的能征善战,秦国终于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这长达数百年的战国乱世,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嬴政也成为了名垂青史的秦始皇,开启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