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 第228章 神兵天降,政改如火如荼

陈子元推开议事厅雕花木门时,穿堂风卷着墨香扑面而来。

郭嘉正俯身在沙盘前,指尖沿着益州山脉的竹片模型游走,青灰色深衣下摆沾了星点墨迹——他惯常写策论时泼洒,此时倒像给蜀道添了几缕云雾。

陈宫坐在下首,拇指摩挲着茶盏边沿,青瓷与指节相碰的轻响有一下没一下;徐庶抱臂立在窗畔,手中竹简被攥出褶皱,显然刚看完最新军报;陈登则斜倚着廊柱,玄色大氅垂落如瀑,眉峰紧拧成川字,目光落在门槛上,像在跟那方青石板较劲。

\"公达这手墨迹,倒比成都的雾还浓。\"陈子元先开了口,靴底碾过满地竹片碎屑——这是郭嘉推演战局时的习惯,总爱掰断模型来标记胜负。

郭嘉直起腰,眼角微弯,眼尾细纹里还凝着笑意:\"丞相来得巧,刚算完三关到成都的步数。

黄忠、子龙这把快刀,怕是要捅穿刘璋的胆了。\"他拾起片刻着\"剑阁\"二字的竹片,\"张任昨日还在朝堂喊着增兵,今日白水关降书就到了——您说这刘璋,此刻是在烧文书,还是在烧龙袍?\"

陈宫放下茶盏,盏底与案几相击发出脆响:\"莫要轻敌。\"他喉结滚动,目光扫过沙盘上代表益州军的红色小旗,\"张任虽勇,刘璋虽懦,但成都城高池深,世家藏兵无数。

三关降的是边军,真正的麻烦...在那些躲在绣楼里数钱的老匹夫身上。\"

陈子元走到沙盘前,指尖按住\"成都\"二字的木牌。

前日与刘备夜谈时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取益州易,治益州难。\"他望着木牌上斑驳的漆痕,那是郭嘉用小刀刻上去的,每道划痕都浸着墨汁,像在血肉里钉钉子。\"公台说得是。\"他抬眼时目光沉了沉,\"但三关既下,成都的粮道、兵道全捏在我们手里。

那些世家...要么开门献城换个虚爵,要么等我们破门时,连棺材板都保不住。\"

徐庶突然将竹简往案上一磕,脆响惊得陈登抬了头:\"丞相,且看这塘报。\"他展开竹简,墨迹未干的字迹还泛着潮气,\"黄忠部昨日在嘉陵江截了刘璋的运粮队,车上除了军粮,还有十箱金器——刻着'广汉王氏'的家纹。\"

陈宫的指节捏得发白:\"王氏?

那是刘璋母族,连国舅家都在往私宅囤粮...看来成都的米缸,比刘璋的龙椅还空。\"

郭嘉突然笑出了声,手指敲了敲沙盘边缘:\"如此说来,益州这果子,确实熟得透了。\"他话音未落,议事厅外突然传来雁鸣,一行秋雁掠过廊角,影子投在众人脸上,将郭嘉的笑意割成碎片。

\"熟过了头,容易生虫。\"陈子元望着窗外渐远的雁群,声音突然低了,\"公达,草原的消息如何?\"

郭嘉的笑意凝固在嘴角。

他转身从案下抽出卷羊皮地图,摊开时露出斑驳的血渍——那是斥候用性命换的情报。\"丘力居死了。\"他指尖点在\"鲜卑王庭\"的位置,\"是被自己儿子射的,箭簇上淬了毒。

现在各部大人在草原上互相砍脑袋,连牛羊都顾不上赶。\"

陈宫突然站起来,茶盏\"当啷\"摔在地上,碎瓷片溅到陈登脚边。\"丞相!\"他声音发颤,\"鲜卑一乱,草原无主,可若有个把狠角色...比如轲比能那厮,把各部捏成拳头——\"

\"那拳头就会砸在我们后背上。\"陈子元接了话,目光像刀一样划过长案,\"当年汉武打匈奴,先断其右臂;我们要定中原,就得先拆了草原的骨头。\"他抓起案上狼毫,在地图\"云中郡\"位置重重画了道红杠,\"此事记在本子上,等益州平定,必提十万军北征。\"

徐庶突然轻咳一声,目光转向陈登。

后者正弯腰捡起块碎瓷,指腹被刺出个血珠,却像没知觉似的:\"元龙,令尊昨日差人送了封信到我案头。\"徐庶从袖中摸出信笺,展开时飘出股沉水香,\"说政改要动世家田籍,陈家在广陵的庄子...怕是要少收三成租子。\"

陈登的手背青筋暴起,碎瓷片在掌心压出白印。

他突然将手按在案上,血珠渗出来,在羊皮地图上晕开个小红点:\"徐元直,你该知道,我陈登当年在徐州,为了抗曹,把陈家存粮全搬上了城墙。\"他喉结滚动,目光扫过陈子元腰间的汉玉,那是刘备亲赐的\"佐汉\"佩,\"可我爹说...改田籍就是断士大夫的根,往后谁还肯为汉家卖命?\"

\"卖命?\"陈宫嗤笑一声,\"当年十常侍卖官鬻爵时,这些士大夫在数钱;董卓烧洛阳时,这些士大夫在搬家;现在我们要给百姓分田,他们倒想起'汉家'了?\"他抓起案上茶碗,又重重放下,\"元龙,你该记得,你在小沛救过的那个被豪强抢了地的老农,现在在我们的新田里种出了双穗稻——\"

\"够了!\"陈登突然吼出声,震得梁上积灰簌簌落下。

他盯着掌心的血珠,突然松开手,碎瓷片\"当啷\"掉在地上,\"我...见过那老农。\"他声音低了,像在说给案头的烛火听,\"上月去新野,他拉着我的马缰绳,非塞给我两个红薯,说'陈公子,这是新田的薯,比从前的甜'。\"他抬头时眼眶发红,\"我陈登读了二十年圣贤书,竟不如一个老农明白——汉家的根,不在士大夫的祠堂里,在百姓的田埂上。\"

他突然挺直腰,玄色大氅在风里翻卷如旗:\"我这就修书回广陵,让我爹把陈家的田籍册全送到荆州来。\"他望着陈子元腰间的汉玉,目光里烧着团火,\"若有人敢抗令...我陈登,亲自带刀去砍他的门环。\"

陈子元望着陈登泛红的眼尾,突然想起入川前刘备说的那句话:\"政改不是砍人,是让人心归汉。\"他伸手按住陈登肩膀,掌心能摸到对方铠甲下的滚烫体温:\"元龙,你这把刀,该砍的是旧规矩,不是自家人。\"

窗外的雁鸣又起,这次更急了些。

徐庶抬头望了眼天色:\"丞相,日头偏西了,使君该从校场回来了。\"

陈子元低头看了看案上的地图,草原的红杠、益州的木牌、还有陈登掌心的血点,都在夕阳里泛着暖光。

他伸手将羊皮地图卷起来,竹片模型收进木匣,动作轻得像在收捡半世心血。\"走。\"他提起袍角走向门外,\"该去跟使君说,这益州的果子,我们摘到了;这草原的隐患,我们记上了;这政改的刀,也该磨利了。\"

议事厅外的夕阳把众人影子拉得老长,陈登望着自己落在青石板上的影子,突然觉得那影子里不再是陈家长房的公子,而是汉家的臣子。

他摸了摸腰间的玉牌,那是刘备亲赐的\"忠武\"佩,此刻正贴着心口发烫。

远处传来马蹄声,是刘备的亲兵队回来了。

马蹄声里,隐约能听见校场方向传来士兵的呐喊:\"汉升!

子龙!\"那声音像潮水,漫过荆州的城墙,漫过长江的浪头,漫向千里外的成都平原。

陈子元站在台阶上,望着渐起的暮色,突然想起今早收到的密信。

信是诸葛亮写的,最后一句是:\"成都的宫墙,该刷成汉家的赤红色了。\"他摸了摸袖中那方檀木匣,里面装着益州各郡的户籍册——那是比任何捷报都贵重的东西。

\"丞相?\"郭嘉在身后唤他。

陈子元回头,看见众人已站在阶下,影子叠在一起,像株正在抽枝的大树。

他笑了笑,抬脚走下台阶。

风从江面上吹来,带着湿润的水汽,裹着远处校场的呐喊,裹着议事厅里未散的墨香,裹着这个时代正在裂开的旧壳里,透出的第一缕新光。

刘备的玄铁铠甲还沾着校场的尘沙,马蹄声方歇,他已大步跨进正堂。

堂中烛火被带起的风撩得摇晃,将他腰间\"汉中王\"金印的影子投在青砖上,像块烧红的炭。

\"使君。\"陈子元迎上两步,见刘备额角还凝着汗珠,甲叶间露出的里衣浸透了汗渍——想来刚在校场亲自校阅完新练的连弩营。

刘备伸手拍了拍陈子元肩膀,掌心的茧子硌得人发疼:\"元凯,方才在演武场,有个新兵问我'改了田籍,往后打仗是不是能多吃半块烙饼'。\"他解下头盔搁在案上,发梢垂落遮住眼底的热意,\"我答他'不止半块,等政改成了,你娘在田里种的麦子,能装满三囤'。\"

话音未落,堂外传来木屐踏地的声响。

陈群捧着一卷黄绢走了进来,广袖扫过门槛时带起几片银杏叶——这是负责整理典章的尚书郎,素日最是守礼,此刻额角却挂着细汗:\"启禀使君,三公九卿及各州别驾均已到齐。\"

刘备的目光扫过堂下。

左侧文臣列中,南阳许靖抚着银须正与颍川荀谌低语,两人眼角的皱纹在烛火下忽明忽暗;右侧武将班里,关平攥着腰间虎符,指节发白,张飞的蛇矛斜倚柱上,矛尖映着烛火泛冷光——倒像是替主人瞪着满朝文武。

\"开堂。\"刘备坐回主位,案上竹简被他推得哗啦作响,\"今日只说一事:政改。\"

陈群展开黄绢,墨香顿时漫开:\"三司者,治民、理兵、监察;十二部者,田赋、户籍、工造......\"他的声音突然发颤,因见堂下老臣王朗猛地攥住了朝服下摆,锦缎在指缝里皱成一团。

\"地方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刘备的声音像敲在青铜鼎上,\"从此郡县守令,不再由州牧私相授受,须经吏部考绩、监察司核名,方得赴任。\"

堂中霎时静得能听见烛芯爆响。

许靖的银须抖了三抖,终于开口:\"使君,汉家旧制......\"

\"汉家旧制让十常侍卖了官,让董卓烧了城!\"张飞猛地拍案,蛇矛\"当啷\"撞在柱上,\"某在徐州见过,一个郡守位子能卖三千石粮——那些买官的,上任就抢百姓的粮!\"

荀谌的指甲掐进掌心。

他望着案头自己刚拟的《政改利弊疏》,墨迹未干的\"不可骤变\"四字突然模糊起来——昨日他那在陈留当县令的侄子还来信,说族中老者已备好\"万民伞\"要送新官,此刻倒像被人兜头浇了盆冰水。

陈登突然站出来,玄色大氅扫过身侧的许靖。

他腰间\"忠武\"玉牌撞在案角,发出清响:\"许公,某前日在新野,见新县令带着百姓修渠。

那县令原是个卖豆腐的,字都认不全,可他知道哪块地该引水,哪户人家没粮。\"他转向刘备,目光灼灼,\"这样的官,比那些背得出《春秋》却只会刮地皮的,强百倍!\"

许靖的喉结动了动,终究没再说话。

他望着陈登腰间的玉牌——那是刘备亲赐,与自己腰间代表\"汉侍中\"的银鱼符比起来,倒像团烧得正旺的火。

\"监察司今日起设立。\"刘备从案下取出枚青铜虎符,\"首务,彻查各地氏族抵制政改之举。\"他将虎符递给下首的陈宫,\"公台,东海王家昨日在琅邪拆了新立的田界碑,还打了丈量田亩的小吏——你说该如何?\"

陈宫接过虎符时,指腹蹭过虎符上的铭文\"纠察\"二字。

他想起前日在新野见到的老农,那老人攥着新田契,指节上的老茧把绢帛都硌出了印子:\"使君,某昨日去牢里见了那小吏,他断了两根肋骨,还攥着半块田界碑的碎片,说'这碑要是倒了,百姓的地就没了'。\"他将虎符往腰间一挂,\"某这就带三百虎贲,今夜就去东海。\"

堂下霎时响起抽气声。

王朗的朝服下摆被自己扯得变了形,他偷眼去看荀谌——两人都是东海王氏姻亲,此刻荀谌正低头盯着案几,连茶盏里的水纹都不敢看。

\"慢。\"陈子元突然开口。

他望着陈宫腰间的虎符,想起今早收到的密报:东海王家在青州还有三千私兵,族中老者藏着当年王莽时的地契。\"公台带虎贲,不如让子龙的亲卫营同去。\"他转向刘备,\"王氏养了多年的私兵,若狗急跳墙......\"

\"元凯说得是。\"刘备点头,\"云长,你派五百校刀手随公台。\"他目光扫过堂下,\"且传我令:凡抗令者,不论爵位高低,先拿后奏!\"

堂中温度仿佛降了三度。

许靖的银须在风里颤得更厉害,王朗的指尖已掐出了血。

倒是年轻的治中从事刘巴眼睛发亮,提笔在竹简上疾书,笔尖戳破了竹片——他等这一天,等了十年。

\"还有一事。\"刘备的语气突然软了些,\"孤欲扩建临淄书院,广招寒门学子,补足政改所需的人才。\"

陈宫刚要应声,陈子元却按住了案几。

他想起前世看过的史书,那些由书院而起的党争,那些\"清议\"背后的刀光。\"使君。\"他向前半步,\"临淄书院若一家独大,恐生新弊。

当年太学生结党,反成乱源。\"

刘备的眉峰跳了跳。

他想起在平原当县令时,见过太学生当街辱骂卖菜翁\"粗鄙\",想起在徐州时,世家子弟把书院当\"清谈馆\",连军粮数目都算不清。\"元凯说得是。\"他拍了拍案几,\"那就各州都设学院,南阳、吴郡、江陵......让寒门学子不必挤破头去临淄,也能读书入仕。\"

堂中一时静默。

陈登望着案头自己刚写的《田籍改革条陈》,突然觉得墨迹更重了——原来政改不是拆一座山,是要在每处山谷都开出路来。

\"今日就到这里。\"刘备起身时,铠甲相撞的轻响惊飞了梁上栖鸟。

他走到陈子元身边,压低声音:\"元凯,孤总怕步子迈得太急......\"

\"使君。\"陈子元望着堂外渐沉的夜色,想起方才陈宫攥虎符的手,想起刘巴戳破的竹片,\"急些好。\"他摸了摸袖中诸葛亮的密信,\"成都的宫墙要刷赤红色,草原的狼要磨爪子,我们慢不得。\"

话音未落,堂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个浑身是土的斥候撞开堂门,膝盖砸在青砖上:\"启禀使君!

夏侯渊率三万大军,昨夜过了函谷关,此刻正在崤山密林中夜行军!\"他喘着粗气,\"程昱程先生随军,临行前对左右说'此处林深草密,须防伏兵'......\"

刘备的手按在剑柄上,青铜剑鞘与铠甲相击,发出清越的响。

陈子元望着斥候染血的鞋尖——那是连夜赶路磨破的。

他想起沙盘上的益州,想起草原的血渍地图,突然觉得这夜色里,有什么东西正在暗处攒动,像春草顶开冻土前的震颤。

\"退下。\"刘备挥退斥候,目光扫过堂中还未散去的众臣。

烛火在他眼底跳动,映得那抹暖色像要烧穿夜色。\"明日卯时,再议军事。\"他拍了拍陈子元的肩,\"元凯,随孤去看连弩营——得让夏侯渊知道,这崤山的林子,藏的不只是伏兵。\"

堂外的风卷着银杏叶扑进来,打在王朗的朝服上。

他望着刘备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掌心被掐出的血痕,突然觉得那血珠的颜色,倒像极了成都宫墙要刷的赤红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