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 第108章 棉衣铺路,暗潮涌动

晨雾未散时,陈子元的马车已碾过泸县的青石板路。

车帘掀起一角,他望着道旁田垄里翻涌的绿浪——那不是麦,是齐腰高的棉株,墨绿的叶片托着青白色的棉桃,在晨风中轻轻摇晃。

\"军师,到了。\"车夫的声音裹着寒气钻进车厢。

陈子元刚踏下车,便见田埂上立着个灰布短打的老汉,正踮脚往这边张望。

老汉见着他,慌忙抹了把沾着泥的手,又扯了扯皱巴巴的衣襟:\"元军师,您可算来了!

昨儿后半夜下了场露,这棉桃看着更精神了!\"

马超跟着下了车,玄铁甲片在晨雾里泛着冷光。

他本是抱着\"看个新鲜\"的心思来的,可当目光扫过整片棉田时,眉峰不自觉地挑了挑——西凉的草原上也长草,却从没有这样齐整、这样有生气的绿。

他信步走到田边,伸手捏了捏离得最近的棉桃,指腹触到未完全绽开的棉絮时,忽然顿住。

\"孟起觉得如何?\"陈子元负手走过来,靴底碾碎了几株沾露的小草。

马超收回手,指缝间还粘着几缕雪白的棉丝:\"软。\"他盯着那点白,声音低了些,\"比羊皮褥子软。

西凉的雪能没过马膝,往年过冬,士兵的皮袄里塞的是芦苇絮...一沾水就硬得硌人。\"

田埂上的老汉凑过来,咧嘴笑出一口黄牙:\"军师教的法子灵着呢!

这棉种得挑向阳的坡地,隔三日浇回水,还得往根下埋豆饼——您瞧这桃儿,个个鼓得跟小馒头似的!\"他说着便要摘个棉桃,手伸到半空又缩回来,搓着掌心的泥:\"可不敢造次,军师说这是金疙瘩,得等全熟了再收。\"

陈子元蹲下身,指尖抚过棉株的茎秆。

茎秆粗实,叶片上还留着他前日让人划的标记——这是从交州辗转买来的良种,试过三茬才在青州的水土里扎了根。

他望着连绵的棉田,耳边响起昨日军器监的汇报:\"麻甲遇雨重十五斤,棉甲轻一半,保暖却多三分。\"

\"去把里正叫来。\"他转头对随侍的亲卫道,又看向老汉,\"您且说说,今年能收多少斤?\"

老汉掰着手指头算:\"这一片是五十亩,亩产能有百斤棉絮。

要照军师说的,明年扩到全县...哎呦!\"他突然瞪圆了眼——里正跑着过来,腰间的铜铃叮铃作响,后面还跟着七八个扛着木尺的庄户。

\"军、军师!\"里正跑得直喘,\"您昨日说要量地...都备好了!\"

陈子元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期待的脸。

他知道这些庄户最在意什么——去年种桑麻,商人压价时,他们连饭钱都赚不回。\"今日便说清楚。\"他提高声音,\"这棉花,军部统收。\"田埂上霎时静了,有人倒抽冷气,有人攥紧了手中的木尺。

\"保底价二十文一斤。\"陈子元的声音像敲在青石板上,\"若市价涨了,补差价;若遭了灾,军部按七成收。\"

老汉的眼眶突然红了。

他蹲在田边,用袖口使劲抹了把脸:\"二十文...够买半袋米了。\"里正的手直抖,木尺\"当啷\"掉在地上,惊得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起。

马超站在一旁,看着庄户们围着陈子元问东问西,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

他摸了摸腰间的玄铁刀——昨日那套锁子甲还在营里,甲衬是软乎乎的棉絮,比他从前穿的皮甲轻了足有十斤。

\"军师!\"远处传来马蹄声。

一个灰衣信使勒住马,马嘴喷着白气,前蹄在泥里踏出个深坑。

他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个油布包:\"临淄急报!\"

陈子元拆开信笺,目光快速扫过。

刘备的字迹有些潦草,最后一句圈了三道:\"刘焉暴毙,子璋继位,速归。\"他抬眼时,晨雾已散,阳光正穿透棉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金斑。

\"孟起。\"他将信笺递给马超,\"益州出了变故,某得回临淄。\"

马超扫了眼信,把信笺递回去:\"军师且去。

这棉田...某替你盯着。\"他拍了拍腰间的刀,\"若有不长眼的来捣乱,某的刀可不认人。\"

临淄的议事厅里,炭盆烧得正旺。

刘备负手立在地图前,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案几。

听见脚步声,他猛地转身,眼中的焦灼像被火烤化的蜡:\"元直,你可算回来了!\"

案上摆着几卷竹简,最上面那卷的边角被揉得发皱。

陈子元拿起来,见上面写着\"益州牧刘焉卒于成都,其子璋继,诸将不附\"。

他翻到第二卷,是张松最近的动向——这位益州别驾上月去了巴郡,回来时骂刘璋\"竖子不足与谋\"。

\"公达昨日送了密报。\"刘备坐回主位,拇指摩挲着玉扳指,\"刘璋暗弱,张鲁在北虎视眈眈,益州的水...浑了。\"他抬眼看向陈子元,目光里有期待,也有试探,\"你说,这是不是咱们的机会?\"

陈子元将竹简放回案上,火盆里的炭\"噼啪\"炸了一声。

他想起张松那副尖嘴猴腮的模样,想起去年在荆州酒肆里,这人为了半坛好酒,把益州的山川图背了个滚瓜烂熟。\"机会是有,要看怎么抓。\"他说,\"得派个人去吊唁,既显仁德,又能探虚实。\"

\"云长?\"刘备立刻接口。

陈子元点头:\"关将军忠义之名远播,刘璋必然重视。\"他顿了顿,\"再让元龙跟着。\"陈登的名字出口时,他注意到刘备的眉峰动了动——陈登是徐州旧臣,与江东、益州都有旧识。

\"元龙善于审时度势。\"陈子元解释,\"张松自恃才高,最厌庸主。

元龙若能引他说些对刘璋的不满...\",他没说完,手指轻轻敲了敲案上的益州地图。

刘备沉默片刻,突然笑了:\"好。

明日让云长带五十亲卫,丧礼用的帛金早备下了。\"他站起身,走到陈子元跟前,声音放轻:\"只是...曹操那边?\"

\"探马报,曹公昨日调了三万大军到虎牢关。\"陈子元的语气平静,心里却紧绷起来——曹操的动作比他预想的快。

前日关羽启程时,刘备亲自率大军护送到豫州边界,这动静,曹操不可能没察觉。

许都丞相府里,曹操捏着茶盏的手突然收紧。

青瓷盏\"咔嚓\"裂开道缝,热茶顺着指缝流到案上,将地图上的\"豫州\"二字晕染成一团墨渍。

\"刘备送关羽入益州,名为吊唁,实为探路。\"荀攸的声音像根细针,\"若让他得了益州...\",他没再说下去。

曹操盯着地图,目光从豫州移到益州,又转到青州。

那里的棉田正在收割,他听细作说,刘备的士兵今冬要穿新棉甲了。\"传我的令。\"他将碎茶盏扔进炭盆,火星噼啪溅起,\"虎牢关增兵两万,让于禁去守。

再派三十组细作,盯着刘备的粮道。\"

夜色渐深时,陈子元回到府中。

案头的烛火忽明忽暗,映得竹简上的字影影绰绰。

他刚要批阅军报,亲卫掀帘进来,手里捧着个密封的木匣:\"辽东急报。\"

木匣打开的瞬间,陈子元的呼吸顿住。

绢帛上的字迹还带着墨香:\"襄平北五十里,发现铁矿脉,延绵十里,矿层极厚。\"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行字,烛火在眼底跳动,像藏着团要烧穿夜幕的火。

窗外,北风卷起几片枯叶,撞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响。

陈子元合上木匣,将它塞进案底的暗格里。

明天,他要去军器监——有了棉花,有了铁矿,这仗...该打得更硬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