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衣冠谋冢 > 第6章 都察风雷四

衣冠谋冢 第6章 都察风雷四

作者:欧阳少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24 来源:小说旗

都察院漕运案的风雷虽已暂歇,但其引发的余震却在京畿官场深处持续发酵。孤穆之的雷霆手段,不仅撕开了漕运积弊的口子,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让盘踞京城的几方势力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柄骤然出鞘的“直臣之刃”。

都察院·正堂

右都御史宋怀瑾端坐于主位,正细细翻阅着穆之呈上的漕运案最终结案文书。这位须发半白、面容清癯的老臣,素以方正持重、不偏不倚着称。他看罢文书,抚须良久,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激赏。

“好!好一个孤穆之!”宋怀瑾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久居高位者的威严,“手段凌厉而不逾矩,证据确凿,条理分明!此案办得干净利落,直指要害!一扫都察院近年之暮气!此乃陛下之幸,朝廷之幸!”他转向侍立一旁的左都御史陈廷敬,“陈大人,你以为如何?”

左都御史陈廷敬,年岁与宋怀瑾相仿,但气质更为内敛深沉。他闻言,脸上挤出一丝略显僵硬的微笑:“宋大人所言极是。孤佥宪(对佥都御史的尊称)确是能臣干吏,初到都察院便立下此功,令人刮目相看。只是…”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此案牵连甚广,后续处置更需谨慎,力求稳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坐在陈廷敬下首的左副都御史赵元礼,一直沉默着,此刻也只是微微颔首附和宋怀瑾的话,并未多言。他素来圆滑,是李崇山在都察院高层的重要盟友,此刻心情复杂,既不愿违逆明显欣赏穆之的宋怀瑾,更不愿得罪根基深厚的李崇山,只能选择沉默。

宋怀瑾目光如炬,自然看出陈、赵二人的心思。他淡淡一笑,意有所指道:“肃清吏治,本就是都察院职责所在。雷霆手段也好,春风化雨也罢,只要能涤荡污浊,还朝廷以清明,便是正道!孤佥宪此举,正合‘肃清吏治’之本意!老夫甚慰!”他拿起案头一方特制的“肃清吏治”银印(此印通常由掌院都御史掌握或授权使用),对侍从吩咐道:“将此印送往孤佥宪签押房,以示嘉勉!并传老夫的话:风宪之责,重逾千钧!望其持此印鉴,秉公执法,毋负圣恩!”

这枚象征都察院最高风宪权威的银印暂时授予穆之,其意义非同小可!陈廷敬和赵元礼的脸色都微微变了变。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签押房

左佥都御史李崇山端坐案后,脸色阴沉得如同窗外铅灰色的天空。案头堆着几份关于漕运案后续处置的文书,他却无心批阅。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方才正堂传来的消息,尤其是宋怀瑾授予穆之银印之举,更如同火上浇油!

“好一个孤穆之!”他低声自语,声音带着一丝咬牙切齿的寒意和深深的忌惮,“初来乍到,便敢如此肆无忌惮!不仅撕开了漕运的口子,竟连宋怀瑾那老狐狸都如此器重他,连银印都赐下了!漕运这块肥肉,多少人盯着?他这一刀下去,砍断的岂止是吴仁、马奎的脖子?那是断了多少人的财路!更可恨的是…”他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与屈辱,“竟让孙启明那个软骨头反水!将本官也置于风口浪尖!如今他得了银印,更是如虎添翼!”

心腹经历王俭垂手侍立一旁,大气不敢出。

“王俭,”李崇山忽然抬眼,目光锐利如刀,“传话下去,京畿道所有御史,近期的弹章、核查文书,尤其是涉及盐课、仓场、勋贵圈地等敏感事务的,一律先送本官过目!没有本官点头,不得呈送孤穆之!”他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还有,告诉周远山,让他的人收敛些!别让孤穆之再抓到把柄!这段时间…都给我夹起尾巴做人!另外,给本官盯紧了!看看那枚银印,他都用在何处!”(强调李崇山对银印授予的强烈反应和忌惮)

“是!属下明白!”王俭连忙应道,心中凛然。李大人这是要在宋都堂的银印威势下,依然竭力封锁和限制孤穆之!都察院这潭水,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更急了。

东宫·暖阁

太子李显斜倚在铺着锦缎的软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玉佩,听着崔文远低声禀报。

“……漕运案已尘埃落定,吴仁、马奎、张彪伏法,户部、漕运衙门数名官员落马。孤穆之在都察院声威大震,宋怀瑾甚至授予其‘肃清吏治’银印以示嘉奖,李崇山一系遭受重创,暂时蛰伏。”崔文远声音平稳,补充了银印的关键信息。

太子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雷霆手段,干净利落。这孤穆之,倒真是把好刀。老三(晋王)那边,损失不小吧?”

“正是。吴仁乃晋王在户部的重要棋子,此番被斩断,晋王在钱粮调度上必受掣肘。且此案牵连甚广,晋王在漕运的布局也暴露无遗,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崔文远回道。

“嗯。”太子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这把刀,用得好,能替孤斩断不少荆棘。宋怀瑾此举,更是锦上添花。不过…”他话锋一转,指尖摩挲着玉佩,“刀太利,也容易伤己。李崇山那老狐狸,岂会善罢甘休?还有老三,吃了这么大亏,必定怀恨在心。如今穆之得了银印,更是众矢之的。”

“殿下英明。”崔文远道,“孤穆之锋芒太盛,已成众矢之的。接下来,恐怕会有明枪暗箭。我们是否…需要暗中护持一二?”

太子沉吟片刻,缓缓道:“不必刻意。只需让人盯着点,别让他折在那些下三滥的手段里。至于李崇山和老三的明枪…让他自己去挡!孤倒要看看,这把刀,到底有多硬!”他眼中闪烁着玩味与期待,“传话给穆之,漕运案办得漂亮,孤…甚慰。宋都堂慧眼识人,赐印嘉勉,实至名归。望其持此印信,再接再厉,整肃京畿吏治,莫负圣恩。”这“甚慰”与“实至名归”,既是肯定,也是无形的鞭策与压力,更暗示他已知晓银印之事。

晋王府·书房

“哗啦——!”又是一套上好的青花茶具被狠狠扫落在地,碎瓷飞溅!

晋王李睿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与不甘。“废物!都是废物!吴仁那个蠢货!还有李崇山!老匹夫!连个刚入都察院的毛头小子都压不住!宋怀瑾那老东西居然还把银印给了他?! 害本王损失惨重!”

谋士刘文彦面色凝重,待晋王发泄稍歇,才上前一步,低声道:“王爷息怒。事已至此,暴怒无益。孤穆之此人,已成心腹大患,必须除之!如今他手握银印,气焰更炽,若不早除,后患无穷!”

“除?怎么除?!”晋王怒道,“他现在风头正劲,又有陛下…哼!”他想起皇帝对漕运案的最终裁决,心中更是憋闷。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刘文彦眼中闪过一丝阴冷,“李崇山在都察院经营多年,此番受挫,必不甘心。我们只需…添一把火。”

“哦?”晋王眼神一凝。

“王爷可还记得,孤穆之身边那个来历不明的银发女子?”刘文彦压低声音,“据查,此女名为林汐月,前镇北侯之女,如今被封为卿月郡主。她发间那四缕银发,甚是诡异,有传言说其修炼邪功,或与北疆异族有关…”

晋王眼中精光一闪:“你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暗中放出风声。”刘文彦阴恻恻一笑,“就说孤穆之包庇妖女,其本身亦可能修炼邪术,故能洞察秋毫,破案如神。再联系他北疆巡察的经历…添油加醋一番。御史台里,总有些‘清流’老顽固,最恨这等‘妖邪’之事。只要有人闻风上奏,弹劾他‘结交妖邪,蛊惑人心’…届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就算陛下不信,也必生嫌隙!他孤穆之再硬,能硬得过悠悠众口?能挡得住‘妖邪’之名?他那银印,还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不成?”(将银印作为攻击的衬托点)

晋王闻言,脸上怒容渐消,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狠厉的狞笑:“好!此计甚妙!就按你说的办!记住,要做得干净,不留痕迹!”

“王爷放心!”刘文彦躬身领命,眼中寒光闪烁。

武王府·演武场

武王李继刚练完一套刀法,汗流浃背。亲兵递上汗巾,他随意擦了擦,走到场边石凳坐下。参将周猛快步上前。

“王爷,都察院那边,漕运案结了。孤穆之…大获全胜,右都御史宋怀瑾特赐其‘肃清吏治’银印以彰其功。”周猛语气平静,补充了关键信息。

“哼!”李继冷哼一声,灌了一大口水,“老三这次栽得不轻!活该!让他平日里装腔作势,暗地里尽干些龌龊勾当!吴仁倒了,他在户部的爪子被剁了一只,漕运那边也折了马奎!本王倒要看看,他接下来还能怎么蹦跶!”他眼中带着幸灾乐祸的快意,但随即又皱起眉头,“不过…这孤穆之,下手也太狠了点。李崇山那老狐狸,这次怕是恨得牙痒痒了。宋怀瑾这老狐狸,倒会借势,这枚银印一给,孤穆之这把刀就更利了,怕是要搅动更大的风雨。”

周猛点头:“确实。此人手段凌厉,不留余地。如今得宋都堂如此器重,晋王吃了大亏,太子又似有拉拢之意。京畿这潭水,怕是更浑了。”

李继将水囊重重顿在石桌上,眼神锐利:“浑点好!水浑了,才方便摸鱼!本王就等着看,老三和太子,还有那个得了银印的孤穆之,接下来怎么斗!”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带着隔岸观火的意味。对他而言,只要不直接威胁到自身利益,对手之间的内耗,反而是乐见其成的好戏。

四皇子府·清泉茶馆雅室

同样的雅室,同样的茶香。四皇子李信依旧一身青衫,动作娴熟地温杯、投茶、注水。楚墨渊坐在对面,神色振奋。

“先生这一仗,打得漂亮!”楚墨渊语气带着钦佩,“李崇山那老狐狸,脸都绿了!晋王更是损失惨重!更难得的是,宋都堂竟将‘肃清吏治’银印授予了先生! 这可是莫大的信任与权柄!”

李信提起铜壶,水流如注,冲起碧螺春的清香。他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意料之中。先生行事,向来谋定后动,一击必中。宋都堂方正无私,此举正是对先生能力和功绩的肯定。”

“不过…”楚墨渊眉头微蹙,“先生锋芒太露,又得此重器,恐怕会招来更多忌恨。我担心…晋王那边不会善罢甘休,李崇山也定会暗中使绊。”

李信将一杯清茶推到楚墨渊面前,声音平静:“墨渊,你可知先生为何选择在此时,以漕运案立威?”

楚墨渊一愣。

“因为时间紧迫。”李信端起茶杯,目光透过氤氲的水汽,带着洞悉一切的清明,“先生志不在都察院,更不在京畿这一隅之地。他有更远大的图谋,有必须去做的事情。他没有时间慢慢经营,徐徐图之。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都察院站稳脚跟,掌握实权,才能撬动更大的棋局。宋都堂的银印,正是及时雨。”他轻轻啜饮一口,“至于忌恨…先生何曾惧过?银印在手,风宪之责更重,却也给了他更大的行事之权。”

楚墨渊恍然,随即眼中担忧更甚:“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尤其是…阿月姑娘那边…先生如今持银印行事,目标更大,阿月姑娘恐更易成为靶子。”

李信放下茶杯,眼神微凝:“这正是我担心的。阿月姑娘身份特殊,银发更是显眼。若有人以此做文章,攻讦先生‘结交妖邪’,那银印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他沉吟片刻,对楚墨渊道:“墨渊,你暗中加派人手,留意郡主府周围的动静。若有可疑之人窥探,立刻拿下!另外…想办法,查一查最近是否有关于‘妖邪’、‘异术’的流言在暗中传播。若有,务必追查源头!”

“是!属下立刻去办!”楚墨渊神色一肃,起身抱拳。

李信微微颔首,目光望向窗外:“先生的路,注定荆棘密布。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需要的时候,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清茶袅袅,少年皇子的眼神,坚定而深邃。

漕运案的余波在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中持续发酵。都察院内,高层态度迥异(宋怀瑾力挺赐印,陈廷敬谨慎观望,赵元礼沉默,李崇山加紧封锁);东宫之中,太子静观其变并借势敲打;晋王府内,毒计悄然酝酿并试图利用银印带来的关注;武王府上,武王冷眼旁观并点出银印的潜在影响;四皇子府邸,少年皇子已开始为远方的风暴未雨绸缪,并敏锐察觉到银印可能带来的新风险。孤穆之这柄出鞘的利刃,在斩断漕运积弊、获得象征性重器的同时,也让自己彻底暴露在各方势力更集中的火力之下。京城的棋局,因他这一子及其所得的银印,变得更加诡谲凶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