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衣冠谋冢 > 第4章 都察风雷二

衣冠谋冢 第4章 都察风雷二

作者:欧阳少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24 来源:小说旗

翌日,巳时。

都察院议事厅内,光线透过高窗棂格,切割成一道道斜长的光柱,光柱中尘埃无声飞舞。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一种沉甸甸的、令人呼吸不畅的凝重。右佥都御史孤穆之一身崭新的绯色官袍,玉带束腰,端坐于主位之上,身形挺拔如松,神色平静无波,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沉静地扫视着下首众人,如同古井深潭,不起微澜,却自有千钧之重。

左佥都御史李崇山,端坐于下首左侧首位(因右尊左卑,李崇山坐于穆之左下首),脸上维持着惯常的温和笑容,三缕长须一丝不乱。然而,那看似平静的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鹰隼般的审视与不易察觉的冰冷,如同潜伏在草丛中的猎手,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猎物的一举一动。他的指腹,在袖中无意识地捻动着一颗光滑的玉珠。

下方,京畿道掌道御史周远山居中而坐,面容方正,眼神沉稳内敛,仿佛一尊石佛。两侧则依次坐着负责具体监察事务的几位御史:孙启明(漕运)、赵德海(盐课)、钱广禄(仓场)。个个正襟危坐,腰背挺得笔直,神情肃穆得近乎僵硬,目光低垂,不敢与主位上这位地位高于李崇山的右佥都御史有过多接触,整个议事厅内落针可闻,只有微不可闻的呼吸声。

“诸位,”孤穆之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不高,却异常沉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今日召集诸位,是想详悉京畿道近期监察要务。天子脚下,首善之区,一举一动皆关国体,尤以漕运、盐课、仓场等关乎国计民生之根本为重。孙御史,”他的目光精准地落在漕运御史孙启明身上,“就从你开始,说说漕运方面的情况。”

被点名的孙启明,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面皮白净,此刻却显得有些紧绷。他连忙起身,动作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拱手道:“回禀孤大人!京畿漕运,承蒙圣恩浩荡,去岁以来,在总督衙门与各仓场协力整饬之下,运转尚属…尚属平稳。”他顿了顿,眼神飞快地瞥了一眼李崇山的方向,继续道:“虽偶有…偶有极个别小吏,借查验、过闸之机,索要些‘润闸银’、‘过坝钱’等沿袭陋规,下官已会同相关衙门,严加申饬,并责令其整肃吏治!此类现象已…已大为收敛。下官目前主要精力,在于核查漕粮损耗实数、督促各帮按期清运,确保京师百万军民粮储供应无虞,绝无差池!”他汇报得看似条理清晰,实则避重就轻,将一切问题都归结于“零星陋规”、“已大为收敛”,描绘出一幅“瑕不掩瑜”的太平画卷。

孤穆之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手指在紫檀木宽大的椅扶手上,无意识地轻轻划过冰凉的纹理。待孙启明说完,他才抬起眼,目光平静却极具压力:“孙御史所言‘零星陋规’,可有具体案卷呈报?涉事人员如何处置?后续巡查,可曾发现再犯之实据?”

孙启明喉结不易察觉地滚动了一下,额角似乎有微光一闪而过,强自镇定道:“回孤大人…此类案件,多系口头索要,查无…查无实据文书。涉事人等多为底层小吏,下官已责令相关衙门将其调离原职,以儆效尤。后续…下官亦加强了沿河各闸、坝口的巡查力度,暂…暂未发现再犯情事。”他巧妙地用“查无实据”、“调离原职”、“暂未发现”编织成一张滴水不漏的网,既无实质证据链,也无严厉惩处措施,将敷衍塞责之术运用得炉火纯青。

孤穆之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目光转向盐课御史赵德海,那是个肤色黝黑、嗓门洪亮的汉子:“赵御史,盐课乃朝廷命脉,京畿盐引发放、盐商行销、盐税征收,可有不法情弊?”

赵德海声如洪钟,起身拱手:“回孤大人!京畿盐务,一向由盐运使司主理,下官职在监察!盐引发放,皆有朝廷定规,数目清晰;盐商行销,皆在掌控之中,井然有序!唯有一些…一些不入流的乡野小贩,为避税赋,时有夹带私盐之举,下官已协同五城兵马司,于各城门要道严加缉查!成效…成效显着!”他同样将问题压缩到“小贩夹带私盐”的层面,并以“成效显着”一笔带过,仿佛京畿盐务固若金汤。

轮到仓场御史钱广禄,汇报更是简短有力,如同背书:“各仓场粮储充盈,防火防盗措施得当,账目清晰,下官每日巡查,不敢有丝毫懈怠,并无…并无疏漏!”

三位御史的汇报,如同经过精心排练的戏文,口径惊人地一致:问题有,但都是“小”问题,且已“处理妥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整个议事厅的空气,仿佛被一层无形的油彩粉刷过,弥漫着浓重的粉饰太平与讳疾忌医的气息,令人窒息。

李崇山适时地捋了捋长须,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长者般欣慰的笑容,温言补充道:“孤大人,您看,京畿道在周掌道与诸位御史同心戮力、夙夜匪懈之下,虽偶有微瑕,然大体清明,运转有序。大人初履新职,或可多熟悉些时日,待洞悉全局脉络,再行定夺施政方略,亦为稳妥。”这话语看似恭敬体贴,实则绵里藏针,是在不动声色地暗示穆之:现状很好,无需你来搅动风云,你这位新官,最好安分守己。

孤穆之脸上依旧挂着那抹极淡的笑容,眼神却骤然变得锐利如出鞘的寒刃,缓缓扫过厅内每一个人的面孔,那目光仿佛带着实质的重量,让被注视者心头一沉。他并未直接驳斥三人的汇报,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一直沉默如石的掌道御史周远山:“周掌道,你是京畿道主官,统揽全局。方才三位御史所言,你可有补充?对辖内情势,作何观感?”

周远山缓缓起身,动作沉稳,他面容方正,眼神古井无波,声音平缓得像一潭深水:“回孤大人,孙、赵、钱三位御史所言,皆属实情。京畿道事务,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能维持如今大体平稳之局面,实属不易。下官…下官以为,”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当务之急,确在于一个‘稳’字。不宜操之过急,以免举措失当,反生枝节,引发不必要的…动荡。”他态度看似不偏不倚,言辞圆滑如鹅卵石,既未直接反驳三位御史的“太平”奏报,又巧妙地呼应了李崇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核心论调,将自己稳稳地置于“老成持重”的位置上。

孤穆之心底冷笑更甚。这周远山,果然是李崇山一系的中坚,深谙“和光同尘”之道,在维持现状、压制异动上,早已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稳字当头…”孤穆之轻声重复着这四个字,指尖在冰冷的紫檀扶手上轻轻叩击了两下,发出“笃、笃”的轻响,在寂静的议事厅里异常清晰。他话锋陡然一转,如同平静水面骤然掷入巨石,目光瞬间变得无比锐利,直刺人心:“周掌道老成谋国之言,自有其理。不过,”他身体微微前倾,那股无形的威压陡然增强,“本官昨日翻阅旧卷,偶见一桩弹劾案,细究之下,发觉其与漕运似有千丝万缕之关联,今日正欲请诸位同僚一同参详,辨明其中蹊跷。”

他拿起案头那份早已备好的卷宗——正是昨日那份弹劾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勒索商户的奏章副本。“此案中,苦主之一,永定门外十里铺一带的商户,名为‘济世堂’药铺的东主,具状泣诉,不仅屡遭勒索钱财,更被勒令其所有大宗药材运输,必须绕开通惠河漕运码头!改走陆路,且指定经由十里铺转运!此事,”孤穆之的目光如两道冰冷的锁链,骤然锁定了脸色已开始发白的孙启明,“孙御史,你专司漕运监察,对此等异常运输路线之变更,以及其背后原委,可曾知晓?”

孙启明身体明显一颤,额角瞬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在光线下闪着微光。他强撑着站直,声音却已带上了不易察觉的颤抖:“回…回孤大人!此事…下官…下官略有耳闻!但…但经初步查访,此乃五城兵马司个别…个别跋扈军卒所为,借巡查之名行勒索之实!与…与漕运河道本身事务,绝无关联!下官…下官早已行文兵马司,责令其严查涉案人等!”他试图将事件定性为孤立个案,与漕运切割。

“哦?绝无关联?”孤穆之嘴角勾起一抹冷峭而意味深长的弧度,那弧度中蕴含的锋利,让在场所有人心中都是一凛。“那本官倒要请教:商户为避勒索,为何反被勒令选择一条耗时更长、耗费更大、风险更高的陆路?这绕行的陆路,由何人掌控?其间陡增的运输成本,最终流向何方?孙御史,”孤穆之的声音陡然拔高,字字如冰锥,带着刺骨的寒意,“你身为漕运监察御史,对眼皮底下如此蹊跷、如此违背常理的运输路线变更,难道竟毫无察觉?抑或是…视而不见?!”

一连串精准、致命的问题,如同疾风骤雨般砸向孙启明!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核心,剥开他试图掩饰的谎言!孙启明脸色瞬间惨白如纸,汗珠顺着鬓角滚落,砸在脚下的青砖上,留下深色的印记。他嘴唇哆嗦着,眼神慌乱地四处游移,最终求助般投向李崇山,语无伦次:“这…这…下官…下官以为…或许是商户为避祸端,自行…自行选择的权宜之计…故…故未及深究…”

“自行选择?!”孤穆之的声音陡然转冷,如同数九寒天的朔风,瞬间冻结了议事厅内本就稀薄的空气!他猛地站起身,绯袍下摆无风自动,一股凛然的威势勃然而发!“商户为避勒索,反而‘自行选择’一条成本翻倍、路途坎坷的路线?孙御史!”孤穆之的声音如同惊雷,在每个人耳边炸响,“你告诉本官,这合乎哪门子常理?!天底下,可有这般‘自行选择’的道理?!”

孙启明被这雷霆般的质问彻底击溃,身形一晃,几乎站立不稳,哑口无言,面如死灰。

孤穆之不再看他,那冰冷刺骨、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目光,缓缓转向脸色已然阴沉如水的李崇山和眉头紧锁、眼神闪烁的周远山:“李大人!周掌道!”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山岳倾覆般的沉重压力,“二位大人久历风宪,明察秋毫!依二位之见,这看似一桩不起眼的胥吏勒索小案,其背后,是否可能牵扯更深?是否有人利用手中权柄,胁迫商户改变运输命脉,进而垄断陆路转运,坐收渔利?甚至…”孤穆之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孙启明惨白的脸,一字一顿,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与漕运衙门内部的某些势力,暗通款曲,沆瀣一气?!”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死一般的寂静!空气仿佛被瞬间抽干!李崇山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无踪,面沉似水,眼神阴鸷得能滴出水来,袖中捻动玉珠的手指早已僵住。周远山紧锁的眉头几乎拧成了一个疙瘩,脸色铁青,嘴唇紧抿,不发一言。孙启明更是如遭雷击,身体筛糠般颤抖起来。赵德海、钱广禄等人也皆是面色剧变,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屏住了。

孤穆之将众人惊惶、恐惧、阴沉、算计等种种复杂反应尽收眼底,他缓缓踱出主案,站定在厅堂中央,身姿挺拔如孤峰。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同洪钟大吕,在死寂的议事厅内回荡:

“都察院!乃朝廷之耳目,陛下之股肱!风宪所在,职在明察秋毫,涤荡污浊,肃清吏治!而非粉饰太平,讳疾忌医,为虎作伥!若连这天子脚下、眼皮子底下的蹊跷龌龊都视若无睹,听之任之,任由硕鼠蛀虫啃噬国本,吮吸民脂民膏!我等身负监察之责者,还有何面目立于这‘肃清吏治’的煌煌牌匾之下?!有何面目,面对陛下信重,面对黎民期许?!”

字字千钧,掷地有声!每一句都如同鞭子,抽打在在场诸人的脸上心上!

他目光如电,最后扫过全场,带着决然的意志:“此案,本官亲自督办!孙启明!”

孙启明浑身一颤,差点瘫软下去。

“限你三日之内!”孤穆之的声音斩钉截铁,不留丝毫余地,“将永定门外十里铺药材运输路线变更之始末缘由、所有涉事人员名单、背后隐藏之利益链条,给本官查个水落石出!呈报上来!若有半分隐瞒、懈怠、或阻挠查案之举,”他顿了顿,语气森然,“休怪本官以失职、渎职论处,严惩不贷!”

“李大人!周掌道!”孤穆之的目光转向两位脸色铁青的高官,“你二人协同督办此案!务必给本官,给朝廷,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交代!”

“下官…下官遵命!”孙启明的声音带着哭腔和绝望的颤抖,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来。

李崇山和周远山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如同吞下了苍蝇,但在孤穆之那不容置疑的威压(尤其穆之官职高于李崇山)之下,也只能强压着翻腾的怒火和惊悸,僵硬地起身,深深拱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下…下官遵命。”

孤穆之不再多言,目光最后冷冷地扫过众人惊疑不定、惶恐不安的脸,猛地一拂袖袍!

宽大的绯色袖袍带起一阵冷风,卷动了案头几页散落的纸张。他转身,步履沉稳,头也不回地大步走出了这令人窒息的议事厅。

沉重的门扉在他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内外。

议事厅内,一片死寂。压抑的空气几乎凝成实质,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阳光依旧斜斜地照进来,光柱中的尘埃疯狂舞动,映照着孙启明惨无人色的脸,李崇山眼中翻涌的阴鸷怒火与一丝被更高阶上官强压的屈辱,周远山紧握到指节发白的拳头,以及其余人等惊魂未定、面面相觑的目光。右佥都御史孤穆之这雷霆一击,不仅狠狠撕开了漕运黑幕的一角,更是以其高于李崇山的官职和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在李崇山苦心经营多年、看似铁板一块的权力堡垒上,悍然凿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裂痕!

都察院上空,酝酿已久的风雷,终于伴随着这一声惊问——“合乎哪门子常理?!”——轰然炸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