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衣冠谋冢 > 第46章 诡夜行·初到峒川

衣冠谋冢 第46章 诡夜行·初到峒川

作者:欧阳少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24 来源:小说旗

默陵驿馆的血腥与惊悸,在阿尔忒弥斯冰冷的守望和渊彩金蝉蛊的净化下,终于渐渐平息。穆之、阿月(阿尔忒弥斯)、东野轩、慕婉儿四人虽已苏醒,但梦蝶引对心神的侵蚀非同小可,仍需时日调养。轩辕一刀的孤身离去,更让驿馆笼罩着一层难以言喻的沉重。

穆之深知南疆之行刻不容缓,却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下令在黔陵休整三日。这三日,是身体与心神的双重修复。穆之闭门不出,静心调息,梳理着默陵驿馆的惊变与南疆错综复杂的局势。阿月(阿尔忒弥斯)则如同沉默的护卫,大部分时间守在穆之房外,银瞳偶尔扫过远方,不知是在警惕潜在的威胁,还是感应着远在落神谷的轩辕一刀的气息。东野轩伤势恢复最快,每日操练不辍,魁梧的身影在驿馆空地上挥汗如雨,发泄着年轻人的精力,仿佛要将心中的憋闷与担忧尽数倾泻在拳脚之中。婉儿则跟着渊彩,在尤拉婆婆的指点下,辨识着黔陵附近的各种草药,小脸上重新焕发出好奇与活力。渊彩也借此机会休养,动用金蝉蛊的损耗极大,她脸色依旧苍白,但精神好了许多,清脆的银铃声再次在驿馆中响起。

三日后,车队再次启程,离开黔陵,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向南行进。

山路愈发崎岖,两旁的山势也更加险峻,原始森林的气息扑面而来。经过数日的跋涉,翻过最后一道陡峭的山脊,视野豁然开朗。

峒川城,这座大雍帝国最南端的府城,终于出现在眼前。

它坐落在一片相对开阔的河谷盆地之中,背靠巍峨苍翠的十万大山,面朝一条宽阔湍急的河流(峒川)。与想象中边陲小城的荒凉不同,峒川城的规模颇为可观。高大的青灰色城墙依山势而建,蜿蜒起伏,将一大片区域圈在其中。城墙上,依稀可见巡逻兵士的身影和飘扬的旗帜。城内房屋鳞次栉比,既有中原风格的青砖黛瓦官衙、商铺、客栈,也有大量就地取材、风格粗犷的石木结构民居,甚至还能看到不少带有明显苗侗风格的吊脚楼夹杂其间,形成一种奇特的混搭风貌。城中炊烟袅袅,人声隐隐传来,虽不及中原大城的繁华,却也充满了边地特有的生机与烟火气。

城门外,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宽阔的官道两旁,肃立着两排衣甲鲜明的府兵,手持长枪,旌旗招展。队伍前方,一群身着各色官袍的官员正翘首以盼。为首一人,身着大雍四品绯色官袍,头戴乌纱,身材中等,面容清癯,留着三缕长须,正是峒川府知府——石崇山的上司,知府赵文瑞。他身后,除了通判石崇山(此时他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许多,显得更加恭敬),还有同知、推官、经吏、知事等一众府衙属官,以及峒川卫的指挥使等武官,阵容颇为齐整。

当穆之的车队缓缓驶近城门时,赵文瑞率先迎上前几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与庄重,拱手朗声道:

“下官峒川知府赵文瑞,率府衙同僚及峒川卫指挥使等,恭迎钦命南疆巡察使孤大人!大人不辞辛劳,远道而来,一路风霜,下官等不胜感佩!峒川城上下,恭候大人莅临!”

他身后的官员们齐声附和:“恭迎巡察使大人!”

声音整齐洪亮,在城门洞前回荡,引得不少进出城的百姓驻足观望。

穆之在阿尔忒弥斯的搀扶下,从一辆由四匹健马拉着的、宽敞而稳重的玄色行轩中下车。这行轩是朝廷为巡察使特制,楠木为骨,蒙以厚实牛皮,内设软榻、书案、暗格,兼具舒适与安全,是穆之长途跋涉中的移动官署与居所。他依旧是那身玄青官袍,长途跋涉的疲惫难掩,但眼神锐利如初,身姿挺拔如松。他目光扫过眼前迎接的官员队伍,在知府赵文瑞身上略作停留,随即拱手还礼,声音沉稳有力:

“赵知府及诸位同僚免礼。有劳诸位久候。本官奉旨巡察南疆,初至峒川,日后还需仰仗诸位同心协力,共襄王事。”

“大人言重了!”赵文瑞连忙道,“大人代天巡狩,乃峒川之幸!下官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大人,不负圣恩!”他侧身让开道路,做出延请的手势,“大人一路辛苦,请先入城歇息。府衙已备下接风宴席,为大人洗尘。”

“有劳赵知府。”穆之微微颔首。

在赵文瑞等官员的簇拥下,穆之一行人穿过高大的城门洞,正式进入了这座南疆重镇——峒川城。那辆象征着巡察使身份与威严的玄色行轩,也缓缓驶入城中。

渊彩与观察

渊彩跟在队伍稍后的位置,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风格混杂的边城。她依旧是那身简单的苗布衣裙,发间簪着山花,颈间银铃随着步伐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这群官袍顶戴的官员队伍中显得格外醒目。她本就是出来游历的,默陵驿馆的经历让她对穆之这位“孤大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顺理成章地跟着车队来到了峒川。此刻,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如同最敏锐的探针,扫过街道两旁好奇观望的汉人、苗人、侗人混杂的居民,扫过那些风格迥异的建筑,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这座城,比她想象的要有意思得多。

知府赵文瑞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位气质独特的苗家少女,他目光在渊彩身上短暂停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但并未多问,只是热情地引着穆之向府衙方向走去。石崇山则跟在赵文瑞身侧,偶尔低声向知府介绍着什么,目光扫过渊彩时,眼神深处掠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接风宴设在知府衙门宽敞的正堂。堂内灯火通明,巨大的红木圆桌上,已摆满了各色菜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具侵略性的酸辣香气,与中原宴席的精致温雅截然不同。

知府赵文瑞引穆之坐于主位,自己陪坐下首。阿月(阿尔忒弥斯)坐在穆之身侧,东野轩、慕婉儿依次而坐。渊彩则被安排在稍远些的位置,与几位府衙属官同席。石崇山作为通判,坐在赵文瑞另一侧。

“孤大人,诸位贵客,请!”赵文瑞举杯示意,笑容满面,“薄酒粗肴,不成敬意,权当为大人及诸位接风洗尘!这第一杯,下官代表峒川府上下,敬大人一路辛苦!”

众人举杯。杯中是一种色泽微黄、略带浑浊的米酒,入口微甜,后劲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涩,正是南疆特有的“咂酒”。

酒过一巡,菜肴便流水般端了上来。最引人注目的,是桌子中央一口巨大的黑陶锅,里面翻滚着深红色的汤水,浓郁的酸香混合着辛辣扑鼻而来——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苗家酸汤。锅中炖煮着鲜嫩的河鱼、肥厚的山菌、以及切成块的豆腐。

“孤大人,请尝尝这酸汤鱼!”石崇山殷勤地起身,用长柄木勺为穆之舀了一碗汤,又夹了一块鱼肉,“此乃我南疆待客头道菜!用山泉活鱼,配以本地特产的毛辣果(野生小番茄)、糟辣椒,加上木姜子、山奈等十几种香料,发酵熬煮而成,酸辣鲜香,开胃驱湿!大人小心,这酸辣劲儿,初尝可能有些冲,但回味无穷!”

穆之依言尝了一口。一股霸道的酸味瞬间席卷味蕾,紧接着是火辣辣的灼烧感,直冲头顶,让他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但随即,一丝鱼肉的鲜甜在酸辣的余韵中缓缓渗出,确实别具风味。他微微颔首:“风味独特,果然名不虚传。”

接着是血豆腐,暗红色的方块,口感奇特,带着淡淡的腥气和韧劲;山蕨粑,用蕨根粉制成,软糯清香,是难得的温和之物;腊肉炒折耳根,腊肉咸香,折耳根(鱼腥草)气味浓烈,口感脆爽;煳辣子炒牛肉,牛肉鲜嫩,裹着厚厚的、焦香火辣的煳辣椒面,令人额头冒汗;还有竹筒饭、油炸蜂蛹、凉拌树花菜(一种山野菜)等等。

石崇山成了宴席上最活跃的“解说员”,他一边殷勤布菜,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每道菜的特色和背后的“南疆风情”,话语间极力渲染着此地的富庶与祥和:

“托陛下洪福,仰赖府台大人运筹,如今峒川府治下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这山珍河鲜,皆是本地所出,取之不尽啊!大人请看这蜂蛹,高蛋白,大补!还有这树花菜,清热解毒,只有我们这十万大山深处才有……”

“赋税徭役,各寨皆能按时完成,秩序井然。虽有极少数不服王化的山匪流寇,但都是癣疥之疾,府衙与峒川卫联手,定能剿灭干净,不足为虑……”

“下官与黑岩头人(他特意提到黑石寨头人)戮力同心,教化苗民,推广农桑,成效显着!如今苗汉一家,其乐融融……”

他的话语冠冕堂皇,将南疆描绘得一片祥和,仿佛之前的动荡与凶险只是遥远的传说。赵文瑞则面带微笑,不时点头附和,显得沉稳持重。

穆之静静地听着,偶尔动筷尝一口菜,目光平静地扫过赵文瑞沉稳的脸庞,扫过石崇山热情洋溢的笑容,也扫过席间其他官员或拘谨、或谄媚、或沉默的神情。阿月安静地吃着东西,她对酸辣的接受度似乎很高,动作依旧优雅。慕婉儿则对几种没见过的香料植物更感兴趣,低声询问着旁边的侍女。东野轩对满桌珍馐兴趣缺缺,只偶尔夹几筷子最普通的肉食,大部分时间都在沉默地喝酒,带着年轻武将特有的拘谨与沉默。渊彩则饶有兴致地品尝着家乡风味,偶尔与邻座的官员低声交谈几句,眼神灵动,似乎在观察着席间的氛围。

酒过三巡,气氛似乎热烈了一些。石崇山脸上泛着红光,凑近穆之,压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谄媚和试探:

“孤大人,您初来乍到,南疆风物与中原迥异,许多事情…还需因地制宜,徐徐图之。下官在此地多年,深知其中关节。大人但有驱策,下官必竭尽全力,为大人分忧!只是…”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眼神瞟了一眼主位上的赵文瑞,又似乎意有所指地扫过窗外,“这苗疆之事,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规矩…即便是朝廷法度,也需…变通一二。大人是明白人,想必…嗯?”

穆之端起面前的米酒碗,浅浅啜了一口。那酸涩微辣的酒液滑过喉咙,带来一丝灼热。他抬眼,目光平静如水,看向石崇山那张写满“体察上意”和“经验之谈”的脸,又越过他,看向窗外无边的夜色与深林。

“石通判所言,本官记下了。” 穆之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石崇山耳中,“‘因地制宜’,‘徐徐图之’…说得好。本官此来,正是要好好看看这南疆的‘地’,品一品这里的‘宜’。” 他放下酒碗,目光转向主位上的赵文瑞,带着一丝郑重,“赵知府,本官初至贵地,日后多有叨扰。巡察之责,旨在沟通朝廷与地方,共谋安定。若有不当之处,还望知府及诸位同僚不吝指教。”

赵文瑞放下酒杯,脸上笑容不变,拱手道:“大人言重了。下官等定当全力配合大人巡察。大人明察秋毫,定能体察民情,为我峒川带来福祉。” 他话语圆融,滴水不漏。

宴席在石崇山刻意营造的热络和赵文瑞沉稳的应对中继续。南疆特有的酸辣滋味在舌尖蔓延,如同这片土地给穆之的初印象——浓烈、直接、带着野性的生机,却也藏着难以捉摸的暗涌与未知的凶险。

宴席散去,穆之被引至府衙后堂专为他准备的、更为清静的院落休息。仆役们早已将他的玄色行轩停放在院中,并将行轩内的文书、物品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正房。

穆之坐在正房内,手中端着一杯清茶。喧嚣散去,疲惫感再次袭来,但他脑中却异常清醒,梳理着初至峒川的种种见闻。知府赵文瑞的老成持重,石崇山的热情逢迎下隐藏的机心,峒川城混杂的风貌,席间那些或明或暗的试探目光……

忽然,他放下茶杯,眉头微蹙,目光扫过屋内。阿尔忒弥斯站在窗边,银发在月光下流淌着清冷的光泽。婉儿已被侍女带去安歇。东野轩则抱着臂膀,守在门外廊下,如同沉默的门神。

“嗯?”穆之轻咦一声。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环顾四周,那个总抱着酒葫芦、眼神锐利如鹰、带着一身江湖草莽气息的身影……不见了。

“轩辕前辈呢?”穆之看向窗边的阿尔忒弥斯,声音带着一丝刚察觉的疑惑和隐隐的担忧。在默陵驿馆中蛊昏迷,醒来后便一路奔波,此刻安定下来,他才猛然惊觉,那位一路同行、亦师亦友的老刀客,竟不知何时不见了踪影。

阿尔忒弥斯银色的眼瞳转向穆之,冰冷的声音如同月光下的溪流,平静无波地响起:

“他去了落神谷。”

“找渊离。”她补充道,语气平淡得仿佛在说一件寻常小事,“要解蛊之法。”

穆之闻言,眉头皱得更紧。落神谷!蛊王渊离的老巢!那地方凶险莫测,即便是轩辕一刀这等宗师人物,孤身前往也绝非易事!他沉声问道:“何时去的?可曾留下什么话?”

“你们昏迷的时候。”阿尔忒弥斯的声音依旧清冷,“只告知了你的护卫。他说,此蛊诡异,源头在渊离。与其坐等,不如去源头看看。解蛊之法,或能寻得。”

穆之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边缘。担忧如同藤蔓,悄然爬上心头。在他们昏迷的日子里,那位老刀客竟已悄然离去,孤身深入那龙潭虎穴!轩辕一刀虽强,但落神谷毕竟是渊离经营多年的巢穴,蛊毒诡异,防不胜防……

“前辈他……不会有事吧?”穆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阿尔忒弥斯的目光似乎穿透了窗棂,望向南方那片被夜色笼罩的、神秘莫测的群山深处。她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担心无用。”

“那老家伙很强。”她顿了顿,银瞳中似乎掠过一丝极其微弱的、类似评估的光芒,“现在的我,未必能胜他。”

“渊离人多势众,蛊毒诡异,但……”阿尔忒弥斯的声音带着一丝近乎冷酷的理性,“他想走,应无人能拦。”

她的话像是一颗定心丸,又像是一盆冷水。穆之明白她的意思。轩辕一刀的实力深不可测,他既然敢去,必有依仗。担心确实无用,反而可能乱了方寸。但那份对同伴的关切,却并非理性可以完全压制。

穆之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忧虑,点了点头:“前辈行事,自有分寸。但愿他此行顺利,平安归来。” 他不再多言,只是将目光重新投向窗外深邃的夜空。峒川城的灯火在夜色中明灭,而遥远的落神谷方向,只有一片化不开的浓黑。轩辕一刀的身影,此刻想必正穿行在那片充满未知与凶险的黑暗之中。

阿尔忒弥斯也收回了目光,重新归于沉寂,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她只是淡淡地补充了一句:“该回来时,自会回来。” 便不再言语。

屋内恢复了安静。峒川城的夜,才刚刚开始,而属于他们的南疆之行,也注定充满了更多的未知与挑战。轩辕一刀的孤身探谷,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穆之心中荡开了涟漪,也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