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01集:战略方向初步探讨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01集:战略方向初步探讨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车间的灯还亮着,刘好仃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下“strat_direction_v0.1”这个文件名时,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了17:59。他没关电脑,只是把椅子往后推了半米,仰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下一秒,门被推开,小周抱着一摞打印纸进来,发梢还挂着点傍晚的风。

“刘师傅,材料我按您说的分好了,丹麦那家厂真有意思,他们让工人投票选节能方案。”小周把纸放在桌上,顺手拿起U盘插进自己电脑,“我刚同步了一下resource_flow,圣保罗那边又传了个小更新,温控曲线微调,没动主参数。”

刘好仃点头,起身走到白板前。昨天画的那张“共振生命周期模型”草图还在,线条有些歪,但他没擦。他拿起蓝笔,在旁边空白处写下三个词:环保、社会、经济。

“咱们今天不拍板,也不写报告。”他说,“就聊聊,这三件事,怎么才算咱们自己的‘可持续’。”

老李这时候也到了,手里拎着保温杯,杯盖没拧紧,一走路就滴水。他站到白板前,盯着“经济”那条线看了两秒:“账上那条线,是不是也得算算咱们这U盘跑数据,电费谁出?”

小周笑出声:“李哥,您这是要把系统拆了卖铜?”

“我不是开玩笑。”老李拧紧杯盖,“咱们改参数省电,可后台跑模型,一天二十四小时传数据,也是耗电。别前门省柴后门烧炭。”

刘好仃没反驳,反而在“经济线”下面加了一行小字:“隐性运行成本”。

“老李说得对。”他说,“咱们以前只看炉温准不准,现在得看整条链子顺不顺。省下的钱,不能全变成新电费。”

小周翻着手里的资料,忽然抬头:“那丹麦厂的案例里,他们把员工参与度当关键指标,这是啥意思?工人还能决定烧多少煤?”

“不是决定烧多少,是愿意不想着省。”刘好仃接过话,“他们搞了个‘节能点子箱’,谁提的建议落地了,年底分红多一成。去年有个清洁工发现冷却水阀门漏压,修了之后一年省了十七万克朗。”

“合着环保还能分钱?”老李眉毛一挑。

“不是分钱,是让人觉得这事跟自己有关。”刘好仃指了指白板上的三条线,“咱们现在三地联动,青岛改模板,圣保罗补参数,咱们调设备——没人下令,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该做’。那现在,咱们能不能也让‘节能’‘体检’‘废料处理’变成‘该做’的事,而不是‘被安排’的事?”

小周低头在资料边上写了个问号,又圈起来。

会议正式开始是在五分钟后,三人围坐在小会议桌旁,电脑投影已经连上。刘好仃调出“共振生命周期模型(草案)”,图上三地的数据线依旧起伏不定,像三条不同步的呼吸。

“昨天咱们定的那三条——废热回收、夜班体检、调整标记——看着是三件事。”他指着图,“但其实是一根线在走。炉子烧着,人得受得了,电得供得上,将来还得有得烧。断哪一环,整个节奏就乱了。”

老李点头:“我懂了。环保是地上的事,看得见烟、摸得着渣;社会是人的事,工人得活得踏实;经济是账上的事,不能光烧情怀。”

“对。”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三条平行线,分别标注,“咱们不选先做哪个,而是先看这三条线,别人是怎么走的。”

他把三份材料推到桌中央:一份是丹麦玻璃集团十年碳中和路径,一份是日本某厂员工健康管理计划,还有一份是深圳本地制造业绿色转型补贴政策清单。

“咱们不发明轮子。”他说,“先看看人家踩过哪些坑,再想咱们怎么走。”

讨论从丹麦案例开始。小周读到“员工节能提案占比连续三年超60%”时,愣了一下:“他们工人真这么积极?”

“他们厂庆不发米面油,发‘节能积分’。”刘好仃笑了笑,“积分能换假期、换培训,还能换孩子进合作幼儿园。工人觉得改一条流程,不只是省电,是给家里省钱。”

老李哼了一声:“咱们这儿发积分,怕是第二天就有人拿去换泡面。”

“那就换泡面。”刘好仃说,“只要他是因为节能换的,就行。关键是得让人觉得,这事能带来点啥。”

小周若有所思地翻页,忽然停住:“日本那家厂,十年没裁员,还把夜班工人体检从两年一次改成一年两次,甚至给家属安排免费基础检查。他们图啥?”

“图稳。”刘好仃说,“机器可以换,流程可以改,但团队断了,再接就难了。他们厂长说,‘人比设备更需要保养’。”

老李沉默了几秒,低声说:“咱们夜班三年没体检,前天老张还说胸口闷,以为是空调太冷。”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刘好仃没接话,而是打开电脑,调出三地近半年的夜班排班表和能耗记录。“你们看,圣保罗最近三个月夜班出勤率降了8%,同期他们的空调系统升级了两次。咱们这边夜班排得密,但空调五年没大修。人不舒服,效率就低,返工就多,能耗反而升。”

小周盯着数据:“所以人的问题,最后会变成机器的问题。”

“对。”刘好仃在“社会线”下面加了一行:“健康即效率。”

讨论逐渐从零散转向系统。起初是老李坚持“没利润啥都白搭”,小周则认为“人不行机器也转不动”,两人差点吵起来。直到刘好仃在白板上把三条线重新连成一个三角,说:“咱们不是选做哪个,是得三根线一起走。断一根,整个结构就塌。”

老李看着三角,忽然说:“那账上那条线,能不能算上咱们这系统同步的成本?比如服务器电费、带宽费、维护工时?”

“能。”刘好仃点头,“而且得算进去。不然咱们以为在搞可持续,其实是把成本转到看不见的地方。”

小周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小表格,把三条线对应的成本、效益、可见度都列了进去。写到“员工参与度”时,他停了一下,问:“这玩意儿咋量化?总不能问大家‘你觉不觉得自己重要’吧?”

“可以看主动上传的优化包数量。”刘好仃说,“圣保罗上次传的温控参数,咱们用了,青岛也用了。这不是任务,是习惯。习惯,就是最好的指标。”

老李咧嘴笑了:“合着现在连‘自觉性’都成KpI了?”

“不是KpI。”刘好仃纠正,“是信号。谁开始主动改,谁就觉得这事跟自己有关。”

会议进行到第六十分钟,三人达成初步共识:可持续不是额外任务,而是让现有工作能一直持续下去的保障。它不是口号,是让炉火不灭、人不累、账不亏的日常动作。

刘好仃最后说:“咱们今天不写方案,不列计划。就做一件事——研究。”

他分配任务:老李负责环保线,重点梳理国内外玻璃厂的能耗控制和废料处理案例;小周主攻社会线,整理员工健康、参与机制、社区关系的实践;他自己则跟进经济线,研究政策补贴、长期成本模型和风险缓冲机制。

“下周这时候,咱们不交报告。”他说,“交三个问题:哪条线最急?哪条线最难?哪条线咱们其实已经在做了?”

散会前,他打开“Echo_01”文件夹,把白板上的“三线并行观察框架(草案)”拍了照,上传至根目录,文件名写着:“strat_direction_v0.1”。

小周看着文件上传进度条走到100%,忽然说:“刘师傅,你说圣保罗那边会不会也看到这个文件?”

“会。”刘好仃说,“只要他们登录系统,就能看见。”

“那他们要是也上传个框架呢?”

刘好仃没回答,只是点了“刷新”按钮。

几秒后,resource_flow目录下跳出一条新记录:

【圣保罗厂区】上传文件:health_check_proposal_v1.pdf

【描述】:建议三地统一夜班体检标准,附本地合作医院清单

小周瞪大眼:“他们……已经开始做了?”

老李凑过去看屏幕:“这哪是开会,这是直接动手啊。”

刘好仃盯着那条记录,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

他打开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右键点击,在菜单里选择“标记为高优先级”。

窗外,车间的炉火依旧通红,映在玻璃墙上,像一片流动的晚霞。

刘好仃站起身,把椅子推回桌下。

他拿起工牌,转身走向门口。

手刚搭上门把,电脑传来一声轻响。

他回头。

屏幕上,系统弹出一条新提示:

【Echo_01】检测到三地同时访问“strat_direction_v0.1”

【建议】:创建联合编辑权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