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49集:校园招聘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49集:校园招聘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李的手机在下午三点十七分终于接通了深技大就业办的座机。电话那头是个声音清亮的女老师,语速快得像在赶早高峰地铁:“您好,这里是就业指导中心,现在正在处理毕业生档案,请简要说明来意。”

小李清了清嗓子,把准备好的开场白一字不落地倒出来:“老师您好,我是深圳玻璃厂人力资源部的,我们想申请下周的校园宣讲会档期,主题是‘从一块玻璃出发的世界’。”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像是翻页的声音,接着传来一句:“你们……是做玻璃的?”

“对,但不止是玻璃。”小李赶紧补充,“我们有跨国生产线,产品出口三十多个国家,去年还参与了迪拜机场航站楼的幕墙项目。”

“哦——”那声音拖了个尾音,明显有了兴趣,“你们要招什么岗位?”

“技术岗为主,比如材料工艺、质检管理,还有跨境项目协调。”小李翻了下手边的岗位Jd,“我们也特别欢迎懂外语的技术类学生,比如会西语、葡语的机械专业。”

“等等啊。”女老师忽然笑了一声,“你们是不是上周在群里发过那个‘七语布’的照片?就是员工用不同语言写‘团结’的那块布?”

小李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对对对!就是我们厂!”

“哎哟,那帮孩子可感兴趣了!”女老师语气一下子热络起来,“好几个社团都在讨论你们这个文化融合的事儿。有个科技创新社还专门做了ppt分析你们的海外项目流程。”

小李眼睛亮了:“那……咱们能安排在周三下午吗?我们负责人想亲自来讲。”

“周三行,但得早点,四点前结束,不然学生赶晚自习。”女老师利落地敲定,“你们准备点实物展示吗?现在学生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有!”小李脱口而出,“我们带一块出口级镀膜玻璃样品,还能现场演示透光率测试。”

“好家伙,这比放ppt强多了。”女老师笑了,“我这就给你们排上。顺便说一句,科技创新社那群人,你们要是能单独聊几句,估计能挖到宝。”

电话挂断后,小李转头看向办公室角落的刘好仃。老刘正蹲在纸箱前,小心翼翼地往泡沫槽里放玻璃样本,动作轻得像在给婴儿盖被子。

“刘哥,成了!周三下午四点前,深技大报告厅。”

刘好仃抬起头,眉梢一扬:“带布了吗?”

“布?”

“那块七语‘团结’布。”他拍拍手站起来,“学生爱看故事,咱们就讲个活的。”

小陈从电脑前探出头:“我刚改完海报,要不要加个二维码,扫码能看布上所有签名的语音留言?张莉她们录了一堆,有说‘欢迎加入’的,还有用阿拉伯语唱厂歌的。”

“加。”刘好仃点头,“再写一行小字:‘这里不培养螺丝钉,只孵化能走出国门的技术人’。”

小李噗地笑出声:“这句太狠了,学生肯定记一辈子。”

“那就对了。”刘好仃拎起装玻璃的箱子,“让人记住的,才叫招聘。”

宣传册是小陈熬到凌晨两点改完的。初稿被刘好仃否了三次——第一次说太像政府报告,第二次说照片太正经,第三次直接把封面撕了:“你放个厂房全景干啥?学生又不想应聘‘最佳工业景观奖’。”

最终定稿的封面是一张抓拍:质检组的小王正举着偏光镜检查玻璃应力纹,阳光穿过镀膜层,在他安全帽上折射出彩虹光斑。内页则贴满了项目实拍图:巴西工地的日落、德国客户的签字瞬间、还有那块被风鼓起的七语布。

“这才是真实。”刘好仃在打印店取货时说,“别整那些‘广阔平台’‘无限发展’的空话,学生聪明得很,一眼就看出你在画饼。”

海报贴出去第二天,深技**bS就冒了个热帖:《那个说“来了就是七语布上下一个签名”的厂子,周三见不见?》

底下跟帖炸了锅。

“听说他们厂连保洁阿姨都会两句葡萄牙语?”

“重点是!他们做的是机场玻璃!不是小区窗户!”

“有人去看过样品吗?据说那块玻璃能防十级台风。”

小陈刷到这条时,正往招聘展台贴海报。她抬头看了眼天空——阴天,云层压得低,像一块未切割的毛坯玻璃。

“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老赵从后面走来,手里抱着几根铝合金展架,“咱们得赶在学生下课前搭完。”

两人刚把背景板立稳,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小陈手忙脚乱去护海报,却被老赵一把拉住:“别动!”

只见他从工具包里掏出一卷透明防水膜,三下五除二裹在展板外层,动作利落得像给玻璃镀膜。

“这可是咱们的招牌技术。”他拍拍手,“防雨,防刮,防褪色——跟厂里出口玻璃一个标准。”

雨越下越大,学生们撑伞从教学楼涌出,却有不少人绕道来看展台。有人伸手摸了摸防水膜下的海报:“这膜真结实。”

“那是。”小陈笑着递上宣传册,“跟我们出口中东的幕墙保护膜,配方一样。”

“所以你们真能把玻璃做到防弹级别?”一个戴眼镜的男生问。

“能。”小陈点头,“沙特王宫的观景廊,用的就是我们第三代复合夹层玻璃。”

男生眼睛一亮:“我论文做的就是建筑安全玻璃应力模型……我能看看你们的技术参数吗?”

“带了。”小陈从文件夹抽出一页资料,“但有个条件——你得先答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想来我们厂?”

男生一愣,随即笑了:“因为你们让玻璃说话了。”

周三下午三点五十分,深技大报告厅外已排起长队。入口处摆着那块玻璃样品,旁边立着二维码牌,标题是:“扫码听,这块玻璃去过哪些国家。”

刘好仃站在后台,把衬衫最上面一颗扣子解了。小陈递来一杯温水:“紧张?”

“不紧张。”他笑了笑,“就是嗓子有点干。”

“要不我替你讲前半段?”

“不了。”他摇头,“有些话,得由一个五十七岁的老工人亲口说。”

铃声响起,灯光调暗。主持人刚念完开场词,刘好仃就走上台。没有ppt,没有提词器,只有手里那块小小的玻璃样本。

“大家好。”他声音不高,但清晰,“我是刘好仃,厂里人都叫我老刘。我在玻璃厂干了三十四年,从打磨边角到看生产线,从不懂英语到能跟巴西客户对账单。”

台下安静下来。

“有人问我,你们厂最特别的是什么?”他举起玻璃,“不是技术多先进,不是项目多大。是这块玻璃背后的人——会吵架,会闹别扭,但最后,能把不同语言的‘团结’,写在同一块布上。”

前排有学生举起手:“刘师傅,你们招人最看重什么?”

“两条。”他伸出两根手指,“一是肯学,二是敢说。肯学,是因为技术永远在变;敢说,是因为好点子从来不在职位高低。”

又有人问:“我们这种普通院校的,有机会吗?”

“有。”他点头,“我带过的徒弟里,最出色的两个,一个来自县城职高,一个退伍军人转行。现在一个在德国带项目,一个在培训新来的巴西实习生。”

掌声开始零星响起,渐渐连成一片。

宣讲结束,展台前立刻围满了人。小陈负责答疑,老赵忙着演示玻璃透光测试仪,刘好仃则被几个学生团团围住。

“刘师傅,你们那个跨境项目协调岗,需要经常出国吗?”

“需要。”他点头,“但不是观光。是去解决问题——比如德国客户嫌玻璃反光太强,你得现场调参数,还得说服他们接受新方案。”

“那……语言怎么办?”

“厂里有培训。”他笑,“但最快的办法,是直接上项目。我徒弟小林,去南非前连‘螺丝’都不会说,三个月后能用祖鲁语跟工人谈安全规范。”

学生眼睛发亮:“我能试试吗?”

“能。”刘好仃从包里取出一张卡片,背面印着七语布的照片,“填个信息,下周来厂里看看。要是觉得这儿的空气不对味,转身就走,没人拦你。”

学生接过卡片,手指在“姓名”栏停顿了一秒,然后用力写下名字。

雨不知何时停了。西斜的阳光穿过云层,照在展台的玻璃样品上,折射出一道小小的彩虹,正好落在那张刚签完名的卡片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