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27集:发展效果初步显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27集:发展效果初步显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红笔的墨迹在厂区平面图上慢慢晕开,像一朵不肯干涸的小花。刘好仃盯着b区东南角的圈点,没动,也没说话。小陈已经带人去查半夜的用电记录了,而他自己,把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件事——是时候看看这些日子的辛苦,到底换来了什么。

他翻开新台账,第一页写着“绿色发展效果评估启动”。不是汇报,不是总结,只是一个开始。他不需要锣鼓喧天,只想知道,数据会不会说真话。

“小林,能耗数据整理出来了吗?”他走出办公室,顺手把门带上,声音不高,但穿透早上的微光。

“刚导完上个月的。”小林从监控室探出头,手里抱着一叠打印纸,“比前年同期降了18.6%,比上个月又低了两个百分点。而且——”他顿了顿,像是怕说错,“波动特别稳,没再出现凌晨那类小凸起。”

“那是因为我们查到了。”刘好仃接过纸,扫了一眼曲线图,嘴角微微一扬,“昨晚电工班在b区角落加了块独立电表,果然,有人用打磨机干私活,电费偷偷走主线路。现在机器锁了,钥匙在我抽屉里。”

小林笑了:“难怪今天早上老李看见您,转身就走。”

“他不是怕我,是怕数据。”刘好仃把纸夹进文件夹,“数据最公平,它不骂人,但它记得每一分偷懒。”

他转身走向会议室,路上顺手拍了拍老张的肩膀。老张正抱着一摞环保监测报告往会议室走,工装袖口还沾着点粉灰。

“排放数据呢?”刘好仃问。

“三项主要指标全达标。”老张语气沉稳,“二氧化硫比国标低41%,氮氧化物低33%,粉尘几乎踩着红线走——但没超。而且,连续三周稳定在这个水平。”

“空气质量呢?”

“b区那点异味,前天查出来了,是地缝里的旧料粉被叉车带起来的。清理完之后,pm2.5再没下午三点的微升。”

刘好仃点点头,推开会议室门。桌上已经摆好了三份文件:能耗统计、排放报告、生产稳定性分析。他没坐主位,而是站在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写了四个字:“我们,达标了。”

没人鼓掌,但空气里有种轻快的松。

“这不是终点。”他转过身,“是第一块砖。咱们答应客户的‘绿色生产认证’,材料、流程、数据,全都对得上号了。现在要问一句:这些变化,到底值不值?”

小林举手:“我算过,省下的电费,加上避免的环保罚款,一年能省一百二十万左右。还没算欧洲客户最近追加的订单——他们说,因为咱们拿到了初步环保评级,愿意把明年订单的30%提前签。”

老张补充:“工人反馈也不错。小李说她女儿问她,‘妈妈你最近回家怎么不咳嗽了?’”

会议室笑了。

刘好仃也笑了,但很快收住:“可数据也有问题。”

气氛一紧。

“能耗曲线看着漂亮,但细分到每条生产线,二号线的单位能耗比一号线高5.2%。为什么?”他看向小林。

“可能是风机变频参数没调一致。”小林翻本子,“我们上周改了六台,但二号线那台换了新零件,响应速度不一样。”

“那不是小数点后的问题。”刘好仃说,“是态度问题。咱们不能一边喊着绿色发展,一边让一台机器‘偷懒’。”

他顿了顿:“今天下午,所有人分三组,复查所有设备的运行参数。不光看有没有超,要看是不是最优。绿色,不是‘不犯错’,是‘做到最好’。”

散会后,刘好仃没回办公室,而是去了车间。阳光从高窗斜切进来,照在新投料口上方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能耗、排放、温度。绿色字体,稳稳地跳动。

他站了会儿,掏出手机,给厂长发了条消息:“绿色生产阶段性评估已完成,数据达标,报告稍后提交。”

回办公室时,小陈正等他。

“刘工,b区那个打磨机的事,查清了。是外包队的临时工,晚上偷偷接私活,磨点边角料卖钱。已经清退了,电工班加了门禁系统,非工作时间断电。”

“好。”刘好仃点头,“告诉他,不是我不讲情面。他磨的是钱,我守的是数据。数据坏了,咱们所有人,都得重新开始。”

中午,他把三份报告整合成一份《绿色发展阶段性评估总报》,附上所有原始数据、图表、改进记录。封面没写“胜利”,只写了“第一阶段完成”。

下午三点,他走进厂长办公室。

“你这报告,比我上个月体检报告还厚。”厂长笑着接过,翻了几页,脸色渐渐认真,“能耗降了,排放达标,工人满意度上升……你们这是悄悄搞了个大动作啊。”

“不是大动作,是小动作攒出来的。”刘好仃坐在对面,“每一度电,每一克尘,都是人盯出来的。我们没买新炉子,没换大设备,就是把该做的事,做对了。”

厂长点点头:“环保局那边呢?”

“他们约了下周来现场审核。”刘好仃说,“我已经让团队准备好所有记录,随时可以调取实时数据。”

“你有信心?”

“有。”刘好仃说,“不是因为我多厉害,是因为机器不会撒谎,数据不会撒谎。我们没藏着,没掖着,每一步都记着。他们来,是帮我们查漏,不是找茬。”

厂长笑了:“你这人,一讲道理就特别有底气。”

“因为道理在数据里。”刘好仃站起身,“我只希望,这次审核通过后,咱们能把这套标准,推到所有生产线。不只是为了出口订单,是为了让每一个工人,都能挺直腰说:我做的玻璃,是干净的。”

他走出办公室,阳光正好。手机震动,是小林发来的消息:“二号线风机参数已校准,预计今晚能耗可再降0.8%。”

他回了个“好”字,抬头看见车间顶棚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那不是装饰,是实实在在在发电的设备,像一片片贴在屋顶的希望。

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电脑,准备把报告再检查一遍。刚点开能耗数据表,眉头忽然一皱。

“不对。”他低声说。

他调出二号线过去72小时的用电曲线,放大到分钟级。表面平稳,但每隔六小时,有一段极短的电流波动,持续不到三十秒,幅度很小,几乎被系统自动平滑掉了。

他立刻打电话:“小林,二号线的投料系统,最近有没有自动重启过?”

“没听说啊。”小林声音疑惑,“系统日志显示一切正常。”

“可它的电,每隔六小时就抖一下。”刘好仃盯着屏幕,“像心跳,规律得不正常。”

“会不会是定时清洁程序?”

“清洁程序不走主电路。”刘好仃站起来,“你去查系统后台,看有没有隐藏任务。另外,让电工班带便携仪去二号线,测一下控制柜的瞬时电流。”

“现在?”

“现在。”他挂了电话,抓起外套。

五分钟后,他站在二号线控制柜前。电工小李正用检测仪贴在电缆上,屏幕上的波形突然跳了一下。

“就是它!”小李指着,“每次六小时,0.8秒的脉冲,电压略高。”

刘好仃蹲下身,手指顺着电缆走线摸过去。一直到柜体背面,他停住了。

一根备用线被悄悄接进了主控模块,接口用黑色胶布缠着,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谁接的?”他问。

小李摇头:“标签写着‘备用通讯’,但咱们系统不用这种接口。”

刘好仃掏出工具刀,轻轻割开胶布。接口露出来,是某种远程控制模块的插头。

他盯着那根线,没剪,也没拔。

而是转身对小李说:“今晚,二号线照常运行。但监控室,给我盯住这个信号。它往哪儿发,咱们就往哪儿追。”

小李点头,正要收仪器,忽然又“咦”了一声。

“怎么?”

“这信号……强度很弱,但频率有点熟。”小李皱眉,“像之前那家节能设备供应商的远程诊断模块。”

刘好仃眼神一沉。

“哪家?”

“就是那个说能共享‘磁浮净化’参数,但要收二十万授权费的。”

刘好仃没说话,慢慢站起身。他看着二号线平稳运转的传送带,玻璃液在炉中缓缓流动,像一条沉默的河。

他掏出手机,翻到供应商联系人,手指悬在拨号键上。

窗外,一片云飘过,遮住了太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