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758集:创新方案精心策划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758集:创新方案精心策划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最后一枚黄色回形针别在白板边缘时,窗外的云刚好把阳光切成了豆腐块,一块块铺在桌面上。小林正用蓝色笔圈出“越南安装便利性”那一栏,笔尖一顿,抬头:“刘工,咱们是不是该动真格的了?”

没人接话,但所有人都停了手里的事。

上一轮问卷数据刚归档,巴西经销商的电话访谈录音还躺在共享文件夹里,德国环保认证的比对表打印出来足有半米长。墙上那张世界地图依旧挂着,只是多了几枚图钉,钉着不同国家的名字,像一场还没开打的战役沙盘。

刘好仃没急着说话,而是从包里掏出三包干脆面——红烧牛肉、香辣鸡翅、海鲜味,往桌上一摆:“先吃饭,再打仗。”

小陈愣了:“这……是团建?”

“不是。”刘好仃撕开包装,“是开工仪式。咱们今天起,正式给全世界的窗户‘对症下药’。”

干脆面的咔嚓声在会议室里响成一片,油墨味混着面香,倒把紧绷的气氛掰松了一角。小王边嚼边翻笔记本:“那从哪儿下手?越南要‘无感安装’,巴西要‘心理结界’,德国要‘数据自证’,阿联酋要‘沙暴里的星光’——咱们厂又不是许愿池。”

“所以不能一口吃成玻璃超人。”刘好仃拍拍手,把空包装推到一边,“今天不干别的,就干一件事:把需求变方案。”

他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大圈:“谁手上有细分报告,现在交上来。咱们得先知道,全世界到底怕啥、要啥、爽啥。”

话音未落,几张A4纸已经叠在了桌中央。小林那份越南报告上,红色回形针夹着“安装复杂”四个字,旁边还画了个哭脸;小陈的巴西篇里,“阳光温柔”被蓝色笔圈了又圈,底下一行小字:“建议加紫晕,但别像殡仪馆”;小王的德国部分最厚,整整八页,全是能耗标准对照表,唯一一句人话写在最后:“他们不信任我们,除非我们能证明每度电都经得起查。”

刘好仃一张张翻过去,看得极慢,像在读一封封家书。翻到阿联酋那页时,他停了停——那上面贴着一张手绘图:一扇窗,外面是黄沙漫天,里面却星光点点,角落写着:“挡得住沙,留得住梦。”

“有意思。”他轻声说,“他们要的不是玻璃,是安全感。”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然后小林举手:“那咱们……真要做会发光的玻璃?”

“不一定发光。”刘好仃把图摘下来,贴在白板正中央,“但得让人一看,就觉得‘这窗靠得住’。”

他转身写下四个字:因地制宜。

“越南人怕麻烦,咱们就做‘傻瓜式安装’,三分钟搞定,像拼乐高;巴西人怕心慌,咱们就在镀膜里加点心理暗示元素,比如微紫光,不节能也行,看着舒服就行;德国人信数据,咱们就给他们配‘玻璃身份证’,扫码就能看生产链、能耗值、碳足迹;阿联酋……”他顿了顿,“咱们得让玻璃在沙暴里,也像在露天咖啡馆。”

小陈眨眨眼:“所以咱们不是做玻璃,是做情绪稳定器?”

“差不多。”刘好仃笑,“而且还是那种,客户说‘我窗太冷’,你得听出他其实是想被拥抱的类型。”

笑声刚起,小王就泼了盆冷水:“想法很美,成本呢?工艺呢?咱们现在生产线改一道工序都得报批三个月,您这四个国家四个方案,等于重起炉灶。”

刘好仃点头:“所以咱们得分两条路走——能改的,改;改不了的,上新。”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划出两条分支:改进现有产品 和 研发新产品。

“越南和德国,市场成熟,用户理性,咱们可以在现有产品线上优化,比如加个快装卡扣、嵌个数据芯片;巴西和阿联酋,需求偏感性,现有产品撑不住,就得上新——比如‘情绪安抚镀膜’‘星光滤沙玻璃’。”

小林眼睛亮了:“那咱们现在就开始设计?”

“不急。”刘好仃环视一圈,“先投票。”

他发下小纸条,每人写一个倾向:优先改进 还是 优先研发。

纸条收上来,摊在桌上。刘好仃一张张念:“改进——小王、小林、李工;研发——小陈、张工。”他抬头,“三比二,改进优先。”

小王松了口气:“我就说嘛,得稳着来。”

“但——”刘好仃话锋一转,“咱们也别把路走死。我的建议是:双线并行,动态调整。”

他拿起红笔,在“改进”旁边写下“快速落地”,在“研发”旁写上“前瞻布局”。

“越南和德国的优化方案,一个月内出原型;巴西和阿联酋的新品,先做概念设计,三个月内出样。过程中随时评估成本、工艺、市场反馈,哪边顺,就往哪边加资源。”

小陈问:“那万一两边都不顺呢?”

“那就再投一次票。”刘好仃笑,“或者,咱们集体去吃火锅,边涮毛肚边想辙。”

会议室又笑起来。

小王却还在皱眉:“可新产品的材料从哪儿来?镀膜配方、光学结构、耐候测试……咱们连实验室排期都排到明年了。”

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表:“这是我让小王前两天做的成本模型。”他推给大伙,“你们看,现有产品改进的边际效益是正的,投入小,见效快;新产品虽然前期烧钱,但一旦打开市场,溢价空间大,品牌价值也上得快。”

他指着图表:“咱们不是非得二选一,而是要算清账——什么时候该省,什么时候该花。”

小林盯着数据看了会儿,点头:“这么说,其实不矛盾。先靠改进款回血,再用利润养研发,像种树,先活下来,再开花。”

“对路了。”刘好仃拍板,“方案框架就这么定:双轨驱动,分步推进。”

他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画了个箭头,从“需求洞察”指向“方案策划”,再延伸向“产品落地”。

“接下来,每人认领一块:小林负责越南快装系统设计,小陈牵头巴西情绪镀膜概念,小王主攻德国数据链集成,阿联酋那边……”他顿了顿,“我亲自跟。”

没人反对。

小陈忽然问:“那……咱们怎么知道做得对不对?”

刘好仃没答,而是转身看向墙。

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三十年前,他们焊第一台钢化炉时的合影;十年前,出口第一批节能玻璃的庆功宴;去年,团队拿下行业金奖的瞬间。

他指着那张焊炉的照片:“当年咱们连图纸都没有,靠手敲出来的。可最后呢?炉子用了二十年。”

他回过头:“咱们不怕做不对,怕的是不敢做。只要方向对,路可以慢慢走。”

小王低头翻笔记本,忽然抬头:“那投票的纸条……留着吗?”

“留。”刘好仃把纸条整整齐齐夹进文件夹,“以后每走一步,都回头看看当初为啥这么选。”

小林把回形针重新别好,红色夹“怕”,蓝色扣“要”,黄色挂“爽”。她抬头:“刘工,你说……咱们做的玻璃,以后会不会也被贴在别人墙上,当成榜样?”

刘好仃笑了:“说不定。等哪天,全世界的窗户都开始‘呼吸’,咱们就知道——人心,真的被读懂了。”

他拉开抽屉,拿出一盒新的彩色回形针,拆开,分给每人三个。

“从今天起,写方案、做设计、测数据,都用它标重点。”他说,“让我们做的每片玻璃,都记得自己为什么存在。”

小陈把蓝色回形针夹在“情绪镀膜”那一行,小王把红色别在“数据验证”上,小林则把黄色轻轻挂在“孩子说像海底”那句话的末尾。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满墙的需求、数据、方案框架,忽然觉得这间会议室不像办公室,倒像一间许愿屋。

他拿起电话,拨通实验室:“老张,上次那款镀膜,能不能在表面压一层微纹理,让凝露的水汽走成波浪形?”

“波浪?”那头声音迟疑,“客户不是说像呼吸吗?怎么又要变?”

“对。”刘好仃看着窗外,“呼吸得好看点,才配叫活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