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738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供应链优化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玻璃厂会议室的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光斑。小林正用指尖轻轻拨弄着那封刚打印出来的邮件——墨迹未干,边角微微卷起,像是被谁急不可耐地从打印机里抽了出来。

“咱们真拿奖了。”她喃喃道,语气里还带着点不敢信的甜。

小张一把抢过邮件,眯着眼念标题:“绿色创新贡献奖……哎哟,这名字听着像政府发的‘三好学生’奖状。”

“但人家评委会可不发糖。”刘好仃端着搪瓷杯走进来,杯口一圈茶渍像年轮似的,记录着他几十年的工龄。他把杯子往桌上一放,清脆一声响,打断了满屋子飘着的庆功气泡。

没人说话了。

刘好仃没看他们,而是慢悠悠地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A4纸,轻轻摊开。纸上贴着三张新闻截图,标题一个比一个扎心:

《某国高端建材品牌因海运延误,客户集体索赔》

《东南亚项目停工,只因一颗螺丝钉卡在海关》

《欧洲环保新规突变,中国供应商全线停发》

“咱们的玻璃能变色,”他抬头,眼神亮得像刚通电的灯丝,“可货要是到不了客户手里,谁还关心它是不是会呼吸?”

小林眨了眨眼:“您是说……供应链?”

“不是我说,是市场在说。”刘好仃指了指第三条新闻,“人家昨天拿奖,今天退货。不是产品不行,是链子断了。”

小张挠头:“可咱们不是一直在用老合作商吗?货出得挺顺啊。”

“顺?”刘好仃笑了,“那是以前只做国内,小河里划船,风浪不大。现在呢?德国人要下周三上午十点前看到样品,新加坡客户要求全程碳足迹追踪——咱们那条‘顺’的河,已经变成洋流交错的大海了。”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窗外传来叉车倒车的提示音,“嘀嘀”两声,像在提醒谁别走神。

“所以……”小林试探着问,“咱们得把这条链子,重新打一遍?”

“不是打,是升级。”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品牌走出去了,供应链就得跟上脚步。不然,咱们就成了‘有名无货’的网红——红得快,凉得更快。”

小张撇嘴:“可国际供应链多复杂啊,光一个清关文件就能写满十页纸,咱们哪懂这些?”

“不懂,就学。”刘好仃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两个字:准备。

“我不指望你们明天就变跨国物流专家。但咱们得先知道,海对面的客户,到底踩在哪条规则上走路。”

他顿了顿,语气忽然轻松下来:“你们知道最贵的玻璃是什么吗?”

三人面面相觑。

“不是镀金的,也不是防弹的。”他笑了笑,“是‘迟到的’。一块本该上周到的玻璃,拖到月底才装上幕墙——客户罚的违约金,够买一整车间的原片。”

小林缩了缩脖子:“这么狠?”

“市场不留情面。”刘好仃收起笑容,“咱们拿了奖,是起点,不是终点。别人开始盯着我们了,稍微出点岔子,就是头条新闻。”

空气慢慢沉了下来。刚才那封获奖邮件还躺在桌上,阳光移到了“Greenbuild Asia”这几个字母上,闪得有点晃眼。

“可咱们……真能搞得定?”小张低声问。

刘好仃看着他,忽然笑了:“去年这时候,谁信咱们能上国际媒体?前阵子,谁信客户会主动给我们写推荐信?”

他指了指墙上的生产进度表,上面密密麻麻贴着各色便签:“咱们从一块玻璃做起,从一句实话讲起。现在,不过是把这股劲儿,用到另一条线上。”

他走到窗边,指着楼下正在装车的货车:“那车货,是发往越南的。以前我们只管生产完交出去,剩下的事,天塌了也和我们无关。但现在——”

他转身,目光扫过每个人:“我们要知道它几点装车,走哪条高速,什么时候报关,甚至司机中午吃了几碗饭。因为,这不再只是‘发出去’,而是‘准时、完整、可信地抵达’。”

小林深吸一口气:“所以,咱们要开始研究供应链了?”

“第一步。”刘好仃点头,“不是立刻改,而是‘看懂’。谁在哪儿卡过,谁靠什么赢过,政策怎么变,物流怎么绕。咱们先当学生,再当考生。”

他从包里拿出一叠资料,封面印着几个大字:《全球建材供应链案例集》。

“我昨晚找了几家做得好的企业,”他把资料分发下去,“有个德国公司,十年前也被卡在海关,后来干脆在东南亚自建中转仓,现在交货比本地厂商还快。”

小张翻了一页,眼睛一亮:“他们还和供应商签‘碳共享协议’?这是啥?”

“简单说,”刘好仃解释,“就是大家一块儿减排,数据共享,谁达标了,订单优先给谁。不是压价竞争,是拼绿色效率。”

“听着像‘供应链朋友圈’。”小林笑了。

“对。”刘好仃也笑了,“咱们以前的朋友圈,是厂里老师傅、隔壁包装厂老李。现在,得把地图打开,加几个新好友——港口、检测机构、海外仓、环保认证公司。”

小张合上资料,叹了口气:“听着像要重新投胎。”

“不用投胎,”刘好仃拍拍他肩膀,“只要愿意抬头看路。咱们过去是埋头拉车,现在得学会抬头看灯——红绿灯,导航灯,预警灯。”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一条蜿蜒的线,从深圳出发,穿过海洋,延伸到地图边缘。

“这条线,过去是虚的,现在,我们要把它变成实的。一环扣一环,环环有人管,环环有备份。”

小林举手:“那我们从哪儿开始?”

“从问题开始。”刘好仃写下三个方向:政策差异、物流节点、供应商协同。

“你们每人挑一个,先当‘侦察兵’。不用出报告,先找三个最让你头皮发麻的案例。比如——”

他指了指第一项:“越南突然加征环保附加费,咱们的货卡在关口,怎么办?”

又指第二项:“海运旺季,所有船都订满了,怎么保证样品准时到?”

最后指向第三项:“合作多年的供应商突然涨价,有没有备选方案?”

会议室里渐渐有了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小林已经开始在本子上画思维导图,小张翻开了手机里的国际物流App,连技术组的小王都默默打开了海关总署的外文公告栏。

刘好仃站在一旁,没再说话。他只是看着那张被阳光晒得发白的国际运输路线图,图上几个红点闪烁着,像未被点亮的信号灯。

“咱们的玻璃能自己调节透光度,”他轻声说,“可再聪明的玻璃,也得靠一条不掉链子的路,才能被人看见。”

他转身,在白板最下方写下一句话:

品牌走多远,供应链就得铺多长。

然后,他拿起茶杯,吹了吹浮在表面的一片茶叶。

“先别想一步登天。”他笑了笑,“今天不求解决方案,只求——提出十个好问题。”

小林抬头:“然后呢?”

刘好仃抿了口茶,茶水已经凉了,但他喝得认真。

“然后,”他说,“我们一个一个,把它们变成答案。”

窗外,一辆满载玻璃的货车缓缓驶出厂门,车尾的反光条在阳光下一闪,像一道划破平静的光。

车刚拐出厂区,司机就接到了调度电话。

他按下接听键,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说:

“老李,麻烦你今天别走虎门大桥,改走沿江高速——”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喇叭声。

司机探头一看,一辆印着 petitor 品牌的货车正从岔道强行切入,车头几乎贴上了他们的右后轮。

他猛踩刹车,方向盘一打,轮胎在路面划出半道黑痕。

车厢里,几块未固定的玻璃轻轻晃动,边缘相碰,发出清脆的一声——

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