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702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文化融合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702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文化融合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六点,调度室的玻璃还蒙着一层薄雾,像是昨夜空调太卖力,把窗外的湿气都吸了进来。主控台上的水杯空了,但杯底那圈水渍还在,像一枚被遗忘的勋章。刘好仃坐在老位置,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节奏不快,像在等一首歌的前奏。

他点开录音——“你们是不是住在我们家附近?”——玛利亚的声音带着笑意,背景是孩子跑动的脚步声和狗叫。他把这句话放了三遍,像嚼一块没加糖的口香糖,越嚼越有味道。

“住”这个字,沉。

他打开全球客户留言墙,光标滑过一行行反馈。他没看评分,也没数点赞,而是找那些带“像”字的句子:“你们像本地人”“服务像邻居”“感觉像老朋友”。他把这些标成绿色,像在种一片看不见的林子。

白板上,他写下一句话:“服务让人安心,文化让人归心。”

老陈进来时,手里拎着两杯豆浆,油条味一路飘到调度台。“又这么早?系统没出问题吧?”

“问题不在系统。”刘好仃接过豆浆,没喝,“是‘我们’这个词,还没长进他们嘴里。”

老陈一愣:“啥意思?”

“他们说我们‘专业’,说我们‘贴心’,可没人说‘我们’。”刘好仃指着白板,“我们是‘他们’,不是‘我们’。”

老陈咬了口油条,含糊道:“这不挺好吗?客户满意就行。”

“满意是起点,不是终点。”刘好仃把玛利亚那句“住在家附近”投到大屏上,“她以为我们住那儿——说明她心里有个位置,但她不确定我们配不配。”

老陈咽下最后一口,忽然沉默。

小林来得稍晚,头发扎得有点歪,手里抱着平板,眼睛亮:“南美区情感指数又涨了!玛利亚昨天还主动问能不能加急订单。”

“她愿意下单,不代表她愿意认亲。”刘好仃轻声说,“山田前天回访,挂电话前说了句——‘你们很专业……但还是中国人。’”

小林的手顿住了。

“不是批评。”刘好仃摇头,“是提醒。我们像一把好伞,雨天撑开,晴了收走。可他们想要的,可能是个屋檐——本来就在,一直都在。”

调度室安静了几秒,只有空调低低的嗡鸣。

小林低头翻开笔记本,画了座桥。桥上写着“服务”,桥下水流标注“文化”。她笔尖停了停,在桥中央加了根柱子,写上“共同记忆”。

“所以……”她抬头,“我们得让他们觉得,我们本来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刘好仃点头,“不是‘我们来服务你们’,而是‘我们一直在这儿’。”

老陈皱眉:“可我们是深圳玻璃厂出来的,产品、流程、人,都是中国的。强行说‘我们是一样’,不假吗?”

“不是一样,是懂得。”刘好仃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理解、尊重、共鸣。”

“我们不用变成他们,但得让他们觉得,我们懂他们的‘为什么’。比如阿卜杜拉要茶礼,不是流程,是尊严;山田守时,不是规矩,是秩序感;玛利亚问‘tudo bem’,不是寒暄,是确认自己被看见。”

小林忽然说:“就像玻璃。”

三人都愣了。

她指了指窗外的幕墙:“透明,但有厚度。看得见彼此,但中间那层,得慢慢磨。”

刘好仃看着她,笑了:“这话说得,比我白板上的强。”

会议定在上午十点,非正式,只叫了老陈和小林。刘好仃没放ppt,也没列KpI,而是把三段客户原话打在屏幕上:

“你们很专业……但还是中国人。”

“我以为你们早忘了。”

“你们是不是住在我们家附近?”

“这三句话,一个说距离,一个说记忆,一个说归属。”他停顿,“我们解决了前两个,现在,得碰第三个。”

他宣布成立“文化融合预研小组”,由老陈牵头,整合客服、市场、研发的骨干。任务有三:第一,梳理品牌自己的文化基因——我们到底信什么?第二,建跨文化敏感词库,避免“好心说错话”;第三,收集客户自发提到品牌时的文化联想,比如“像邻居”“如茶未凉”。

“不做宣传,先做倾听。”他说,“文化不是我们讲的故事,是他们心里的印象。”

小林举手:“那……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

“从他们怎么形容我们开始。”刘好仃打开一个新文档,命名为“文化错位信号库”。

“所有‘像’‘仿佛’‘以为是本地’的表达,都存进去。这些不是赞美,是错位的信号——他们愿意把我们往‘自己人’拉,但我们还没站稳位置。”

他写下“文化错位信号”六个字,笔尖在“错位”上顿了顿,又在“位”字下画了双线,轻轻圈住。

老陈看着那圈,忽然说:“这字眼有意思。‘位’,是位置,也是地位,还是方位。”

“对。”刘好仃点头,“我们得找到自己的‘位’。”

会开到中午,没人觉得饿。散会前,刘好仃走到火种墙前,轻轻揭下那张“先听清,再开口”的便签。纸背朝外,露出半句没写完的话:“……就像玻璃,透明但有厚度。”

他没撕,也没扔,而是夹进笔记本里。

换上的新纸,写着:“先理解,再融入。”

小林看着那张纸,轻声问:“那……我们从哪儿开始理解?”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走到主控台,调出全球客户分布图。光点密布,像夜空里的星。

他点开南美区,玛利亚的头像亮着,状态是“在线”。

中东区,阿卜杜拉刚提交了一份新订单,备注写着:“茶已备好。”

日本区,山田的报告准时上传,格式一丝不苟。

他盯着屏幕,忽然说:“从他们怎么生活开始。”

“我们得知道,他们早上喝什么,下班去哪,节日怎么过,生气时不说什么。”

“不是为了模仿,是为了不踩雷,也不失真。”

“我们要做一面镜子,照出他们,也照出自己。”

老陈点头:“可这工作量……”

“不急。”刘好仃坐回椅子,语气轻松,“我们又不是明天就要变成当地人。慢慢来,像等一块玻璃退火。”

小林笑了:“那得等好几天。”

“对。”刘好仃也笑,“但火候到了,它自己就透了。”

下午三点,阳光斜照进调度室,把新贴的便签投影在地板上。“先理解,再融入”六个字被拉长,像一道横跨地面的桥。

刘好仃打开新文档,标题是:“品牌文化融合预研——第一阶段”。

他敲下第一行字:“文化融合,不是让我们变成他们,而是让他们觉得,我们本来就可以在一起。”

小林站在他身后,看着那行字,忽然说:“您觉得……他们有一天会说‘我们’吗?”

刘好仃没回头,手指停在键盘上。

窗外,一阵风穿过玻璃幕墙的缝隙,吹动了火种墙上一张便签。

那张写着“如茶未凉”的纸片,轻轻翻了个面,背面露出一行小字,是刘好仃很久以前随手写的:

“茶凉了,人还在,就是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