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700集:客户沟通加强实施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700集:客户沟通加强实施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调度室的玻璃映着清晨七点的天光,像一块刚出炉的浮法玻璃,平滑却带着未冷却的余温。主屏上那条“tudo bem?”的自动回应记录还亮着,对话框上方悬浮的短语像一句悬而未决的话,等着有人接下去。

刘好仃站在操作台前,手里捏着一支蓝笔,笔帽咬在牙缝里,像叼着一根旧时代的烟。他盯着系统日志,眉头不皱,也不松,就那么平平地挂着,仿佛在等一个他自己都还没想清楚的答案。

“能听,不算完。”他把笔帽吐出来,搁在台面,声音不高,像是说给机器听的,“听见了,得记住;记住了,得回头看看人家还在不在。”

小林端着早餐进来,豆浆杯上贴着“去冰”的标签,人还没到,话先飘进来:“系统昨晚自动生成了六条响应,全挂着,没人跟。”

“那就跟。”刘好仃翻开笔记本,纸页哗啦一声,翻到一页空白,刷刷写下“三日回访制”五个字,末尾画了个圈,“不是查岗,是打招呼。就像邻居晾完衣服,你点头说声‘收得及时’,没别的意思。”

小林凑过去看,咬了口包子:“可日本客户山田上回说了‘无需提醒’,咱们再打过去,会不会显得……太殷勤?”

“他不需要提醒,不代表不需要确认。”刘好仃用笔尖点着屏幕,“人跟人之间,最怕的不是忙,是忙完之后,发现对方当没这回事。”

他调出回访名单:日本、中东、南美,三个试点区,九个客户,全是上一轮系统自动响应过的。没有投诉,没有催单,全是那种轻得像羽毛的互动——一句“tudo bem”,一声“绿洲安宁”,一次提前提交的报告。

“这些都不是问题,”他说,“但它们是信号。信号不接,久了就成盲区。”

技术支持老陈被叫来开会时,正啃着煎饼果子。听完“三日回访制”,他边擦手边摇头:“人工回?咱们没这编制。要不搞个自动推送?‘您的服务已完结,祝您愉快’,一键群发。”

“那不如发个表情包。”刘好仃摇头,“我们不是结案,是续话。‘愉快’谁都会说,但‘你还在吗’得有人真问。”

他提笔在白板上写:“回访=二次确认”。红笔圈出“确认”二字,又补了一句:“不是所有沉默都是结束。”

老陈盯着那句话,忽然笑出声:“您这哪是搞客服,是搞情感维系。”

“一回事。”刘好仃擦掉“维系”,换成“连接”,“玻璃出厂前要退火,服务结束了也得缓缓冷。不然,一碰就裂。”

会议定下规则:所有自动响应后72小时内,必须有一次非推销式沟通。内容只有一句——确认客户是否感知到服务完成。不索要反馈,不追问意见,就像递完伞,问一句“淋着了吗”。

小林负责起草模板。日本区用“您是否已收到平静”,中东区改成“您的绿洲是否依旧安宁”,南美区则保留“tudo bem?”作为引子,接一句“我们仍在听”。

试音时,小林发现阿拉伯语“安宁”那个词,语音合成系统读得平直,像报天气。“听着像通知,不像问候。”他皱眉,“差了点温度。”

刘好仃凑过去听了一遍,点头:“像广播站值班员。得再软一点,像倒茶前那声‘请慢用’。”

他们调了五遍语调,终于让“安宁”听起来不像是任务,而像一句关心。系统标注:情感权重 3%。小林松口气,却发现另一条数据——“情感权重-5%”,原因是发音尾音略硬,容易被理解为催促。

“原来一句话,连呼吸都得算进去。”小林嘟囔。

“所以不能全交给机器。”刘好仃把测试录音存进文件夹,命名:“语感校准_第一轮”。

真正的挑战在执行。

第一天回访,秘鲁客户卡洛斯没接电话。系统标记“未响应”,小林立刻紧张:“是不是我们打扰了?他上次明明说‘想试试相信你们’。”

刘好仃调出通话记录,时间戳显示:北京时间上午十点,对应秘鲁凌晨两点。

“不是拒绝,是睡着了。”他摇头,“我们算对了时区,没算对生活。”

他让技术组加了个新参数:“客户生活节律”。系统开始自动分析历史活跃时间,结合当地作息,排定回访时段。比如山田,习惯早间处理事务,回访定在对方上午九点;阿卜杜拉常在午后接洽,时间卡在三点后。

到了傍晚,系统自动生成第一条生活节律画像:“卡洛斯-家庭时间:14:00-16:00,建议语音优先于文字。”

刘好仃看着那行字,点了点头。

真正让团队松一口气的,是第二天的反馈。

山田回了邮件,只有三个字:“已收到。”但语气平静,没有以往的公事公办。

阿卜杜拉接通语音时,背景有孩子笑声。他听完回访,轻声说:“茶还在桌上,你们来得正好。”——这是认可,不是客套。

最意外的是玛利亚。她不仅接了电话,还反问:“你们每天都这样吗?”

小林愣了下,照着脚本答:“我们只是想确认,您没被落下。”

那边沉默两秒,笑了:“那我今天,感觉自己很重要。”

挂了电话,小林在记录里写:“客户情绪变化:从怀疑到轻微惊喜。潜在需求:被看见。”

刘好仃走过来,看了眼记录,没说话。他翻出“火种·服务线V1.0”手册,撕下一页背面,开始画图。

x轴是“响应速度”,Y轴是“回访深度”。他把客户点进去:日本偏右上,中东在高Y区,南美则集中在中上区域。

右上角,他画了个未闭合的环,旁注:“沟通不是线段,是螺旋。”

“什么意思?”小林问。

“意思是我们不能只往前跑。”刘好仃指着环,“得绕回来,看看说过的话,有没有长出根。”

技术组连夜搭了个简易数据库,标记三项核心字段:“回访状态”“情绪变化”“潜在需求”。数据不再散在个人笔记里,而是汇成一条流动的线。

第四天,系统首次跑通全流程。

日本客户提交变更,系统预判 自动响应 三日后回访,全程闭环。刘好仃点开日志,看到最后一条记录:“客户确认感知完成。无新需求。关系稳定性:↑12%。”

他没保存,也没转发,只是把那页日志打印出来,贴在调度台侧面。旁边是那张“先听清,再开口”的旧便签,边缘已经发黄卷边。

新纸压着旧纸,像一句接一句的对话。

傍晚六点,卡洛斯的电话终于接通。

背景有锅铲声,他在做饭。听完回访,他没急着挂,反而问:“你们……真的记得我说过‘tudo bem’?”

“记得。”小林答,“那是您第一次主动联系我们。”

“我以为你们早忘了。”卡洛斯笑了,“我们这儿,说完就等于结束。”

“我们这儿,”小林顿了顿,“说完才是开始。”

刘好仃站在主屏前,看着南美区的光点稳定亮着,像夏夜河岸的萤火。他拿起蓝笔,在“客户沟通双轴模型”上补了最后一笔——那个未闭合的环,终于连上了头。

他正要合上手册,系统忽然弹出新提示:

“检测到客户卡洛斯连续三次回访未提需求,建议启动‘情感储备’机制——是否发送非事务性问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