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698集:服务方案精心策划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698集:服务方案精心策划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六点十七分,调度室的灯刚亮起来,像被谁按了慢放键,一格一格地爬过天花板。刘好仃推门进来时,手里还是那口搪瓷杯,杯底残留着一点茶渍,像是昨夜没刷干净的记忆。他没坐下,而是径直走到火种墙前,指尖轻轻抚过那张写着“先听清,再开口”的便签——纸角已经微微翘起,像被风吹过无数次的小船帆。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支红笔,没写新句子,只是把“听”字的竖钩加长了一截,仿佛在强调:这不只是耳朵的事。

电脑屏幕亮起,阿芳前一晚整理的关键词数据库正安静地开着。“pr?zise”“karama”“beklenen hizmet”……这些词像散落的拼图,颜色各异,语气不同,却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客户要的从来不是“解决”,而是“被理解”。

刘好仃点开文件,把这三个词拖进一个新建的面板,命名为“文化语义轴”。鼠标滑动时,他顺手把“karama”标红,备注:“尊严不是服务赠品,是入场券。”

接着,他调出时区映射表,叠加在语义轴上方。日本客户的活跃时段是上午九点,对应德国的凌晨五点;巴西的午休语音高峰,正好撞上深圳的深夜。数据像经纬线,一层层缠绕上去。

“还差一层。”他自言自语。

小林端着豆浆进来,看见主屏上的双层图,愣了两秒:“这像不像……火锅底料和配菜?光有汤不行,菜不对味也白搭。”

“那我们再加个‘锅底’。”刘好仃笑了,“需求层级。”

他在图上拉出第三维度:Z轴。从下往上,依次是“功能需求”“流程顺畅”“情感认同”“关系信任”。鼠标一点,各国数据点瞬间立体化,像夜空里的星星,各自闪烁在不同的高度。

日本客户集中在高处——精准、可靠、零误差,哪怕没明说,也默认这是基本操作。

中东的点分得最开,有的在“流程”层打转,有的直接跳到“尊严”顶点。

而南美,一大片落在“情感回应”区域,像一群举着喇叭的人,喊的不是“修好”,而是“看见我”。

“三维响应模型。”小林念出声,眼睛亮了,“我们终于不是在猜谜了。”

刘好仃点点头,却在模型正中央画了个红问号:“如果‘准时交付’和‘尊重仪式’冲突了,怎么办?为了快,跳过客户的欢迎仪式,算不算失礼?”

没人回答。空调吹过纸页,发出沙沙的响。

他没追问,只是把模型截图保存,文件名打上:“服务方案V0.9”。

九点整,临时会议室的门关上了。白板上贴着热力图、语义轴、三维模型草图,像一张正在拼合的世界地图。

“我们到底要做成什么样?”小林问,“统一标准?还是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统一标准是省事,”阿芳翻着笔记,“但巴西客户说‘语音更亲切’,日本客户看到表情包会皱眉——我们总不能给所有人发一样的消息吧?”

“可资源就这么多。”小林苦笑,“难不成还得给中东配个礼仪顾问?”

刘好仃没说话,而是打开投影,放出那张土耳其办公室的照片。阳光照在白板上,“beklenen hizmet”几个字清晰可见,右下角的“14:00”依旧安静地躺着。

“他们开会的时候,”他轻声说,“我们在吃午饭。他们的信任,是在自己的时间里一点点建起来的。而我们,连听一次会都不敢提。”

他顿了顿:“但如果我们能预判呢?”

所有人抬头。

“不是等他们说‘慢了’‘错了’,而是提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期待什么样的回应。”他指着模型,“比如日本客户,还没提‘pr?zise’,我们就按这个标准做事;中东客户还没说‘karama’,我们就先给足面子。”

“服务前置。”阿芳低声重复。

“对。”刘好仃点头,“以前是救火,现在要种树。树长大了,火自然少。”

小林挠头:“那……我们要不要给巴西客户设语音专线?系统转文字总漏情绪,不如直接接通。”

“记下来。”刘好仃说,“先不急着做,但得想着。”

他翻开笔记本,那页写着“准时,是对商人最大的尊重”的纸已经泛黄。他盯着看了很久,然后打开文档,新建一个标题。

起初他打了“全球客户服务优化方案”,删了。

又试了“心连心计划”,笑了笑,也删了。

最后,他敲下一行字:

beklenen hizmet:预期之内的服务,超出预期的尊重

光标在末尾闪烁,像一颗等待落子的棋。

阿芳看着标题,忽然说:“用他们的语言当名字,他们会……感觉到被记住吧?”

“不是‘感觉’。”刘好仃摇头,“是‘确认’。确认我们没把他们当数据,而是当人。”

方案正文一页页成型。

核心原则第一条:“响应速度不是唯一标准,文化节奏才是服务节拍。”

第二条:“沟通不是传递信息,是建立频率。”

第三条:“不等客户开口,先想他们为何沉默。”

小林一边看一边记,笔尖在“语音专线”四个字上画了个圈,顺手夹进笔记本。封面上,一行手写标题清晰可见:“火种·服务线V1.0”。

下午四点,初稿完成。

刘好仃通读一遍,修改了三处措辞,把“提升满意度”改成“减少被忽视感”,把“优化流程”换成“匹配习惯”。最后,他在页脚加了一行小字:

“本方案不追求完美,只求贴近真实的人。”

他点击保存,文件名定格在:“beklenen_hizmet_v1.docx”。

右下角时间跳到18:58。

鼠标移向“发送”按钮,停住。

他又点开“另存为”,加了个副本,命名为“草案_待校准”。

窗外,暮色像墨水滴进清水,缓缓晕开。调度室的灯自动亮起,照在火种墙上。那张“先听清,再开口”的便签轻轻晃动,仿佛被晚风推着,正准备迎接下一个字。

刘好仃站起身,把红笔放回笔筒,顺手把“服务前置”四个字圈了起来。

他没关电脑,也没锁门。

走到门口时,他回头看了一眼主屏。

文档标题安静地悬在中央,像一句尚未说出口的承诺。

他伸手关灯。

黑暗落下的瞬间,火种墙上的便签轻轻一颤,红笔圈出的“前置”二字,在残余的光里,像烧红的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