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686集:发展方案科学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686集:发展方案科学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六点十七分,车间东侧的备用电源柜上,那盏黄灯还在闪,节奏比昨晚稳了些,像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心跳。

刘好仃站在门外,手里拎着一叠刚打印好的册子,封面上印着LumiGlass那句“光,不该被控制,而该被理解”,底下一行小字:“他们用光讲故事,我们用火炼玻璃——但火,不该只用来烧。”

他没急着开门。风从排热口吹出来,带着炉膛深处的余温,拂过他的裤脚。他低头看了看鞋尖,昨天沾上的玻璃碎屑还在,像星星落进了生活里。

推门进去时,阿芳已经在擦会议桌了。她动作轻快,抹布划过桌面发出“沙沙”的响,像在给一场即将开始的对话预热。小林抱着笔记本靠在墙边,眼睛盯着手机,手指时不时滑一下,像是怕错过什么。老张坐在角落,手里捏着一支笔,正一页页翻他那本快写满的巡检记录。

刘好仃把册子一一放在他们面前,最后才坐下。

“昨天那灯,”他开口,“不是故障,是提醒。”

没人接话。但小林把手机扣在了桌上,阿芳停了手里的抹布,老张翻页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我们比别人慢吗?”刘好仃问。

“慢。”小林答得干脆,“人家用全息控制炉温,我们还在靠经验听火声。”

“慢在哪?”刘好仃又问。

阿芳抬起头:“不只是设备。是反应速度。他们发布新品,三天全球解读;我们发个视频,火了一周,然后呢?没人接着烧。”

老张终于合上本子:“关键是,烧得起吗?试错成本谁扛?”

刘好仃点点头,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字:双轮驱动。

笔尖“啪”地断了墨,他顿了顿,从笔筒里抽出另一支,继续写。旧笔被随手插回去,笔身上刻着“2003技改纪念”几个小字,像是谁悄悄埋下的时间胶囊。

“一个轮子是研发,”他说,“不是砸钱搞大项目,而是让每一次微小改进都算数。另一个轮子是人,不是等天才来,而是让每个愿意学的,都有地方点火。”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老张低声道:“2003年我们也这么想。自清洁涂层,试了三炉,废了,厂里一句话,停。”

“现在不一样。”刘好仃说,“不是要不要试,是怎么试得聪明。记录每一度温差,把失败变成数据,而不是教训。”

阿芳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建个‘失败档案’,每次实验不管成不成,都记下来。以后新人来了,先看‘我们怎么烧坏的’。”

小林笑了:“比看成功案例有用多了。成功可能运气,失败一定有原因。”

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螺旋,一圈圈往上:“创新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慢慢熬出来的火候。今天降半毫米平整度,明天省一度电,后天可能就多出一个专利。”

他调出投影,LumiGlass近三年的专利增长曲线铺满屏幕,一条陡峭的斜线,像爬山的人不肯回头。

“他们现在每年投18%营收做研发,”刘好仃说,“五年前,他们也是从代工起家。我们不比他们笨,只是火一直烧在同一个温度。”

小林盯着图表,忽然问:“那我们第一把火,往哪儿烧?”

“从脚下开始。”刘好仃打开产线数据,“第一阶段,做微创新——优化温控曲线、降低能耗、提升良率。不求惊艳,只求扎实。第二阶段,组专项小组,专攻功能玻璃核心技术,比如调光、隔热、自清洁。第三阶段,建内部孵化机制,谁有想法,给资源试一试。”

阿芳举手:“那人才呢?懂这些的,早被大厂挖走了。”

“人才不在外面。”刘好仃说,“在车间里。你们每一个,都是火种。”

他顿了顿:“我们不招天才,我们培养能熬的人。愿意蹲在炉边看火色变化的,愿意为半毫米平整度调三天参数的——这种人,才是我们的底子。”

老张没说话,但低头在本子上写了几个字,又划掉,重新写了一遍。

散会前,方案框架已初具雏形。三页纸,简洁得像一张车间排班表。

可老张翻完最后一页,皱了眉:“写得像报告,不像咱们的路。”

刘好仃没反驳。他回办公室翻出一张老照片,2003年技改组在炉前的合影,八个人,灰头土脸,笑得却亮堂。照片背面一行钢笔字:“火种不灭。”

他把照片扫描,放进了方案首页。

又重写了引言:“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肯熬;我们慢,但我们不停。创新不是别人的光,是我们自己一炉一炉烧出来的火。”

打印、装订、签名。

阿芳签得认真,像在签一封寄给未来的信。小林签完,轻轻吹了下墨迹。老张最后一个签,笔尖顿了顿,签完后抬头,看了刘好仃一眼,手抬起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

那一拍,没出声,却比什么都说得多。

签完的文件被放进一个旧铁盒,盒面锈迹斑斑,印着“深玻一厂技术档案”。小林掂了掂:“这盒子能撑多久?”

“撑到下一代人把它打开。”刘好仃说。

他把铁盒锁进办公室柜子,转身时,窗外那盏黄灯还在闪。可这一次,闪烁的节奏,竟和炉内火焰的脉动,渐渐合了拍。

他走回控制台,打开“火种0.1:竞争图谱”文件夹,新建一个子文档,命名为“微创新登记表”。

光标在空白页面闪烁。

他敲下第一行字:

“2024年6月17日,晨会决议:从今日起,每一次参数调整,无论成败,皆为火种。”

回车。

屏幕安静了一瞬。

他伸手关掉显示器,起身离开。

走到门口时,他回头看了眼公告栏。

巴西孩子举着玻璃瓶喊“火会飞”的照片还在,旁边多了一行新贴的打印字:“他们不是客户,是火的传话人。”

而控制台旁,老张的巡检笔记翻开在那页“火稳,人不慌”上。

“火”字旁边,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用红笔画的小火苗。

和刘好仃画的一模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