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672集:新挑战:国际化品牌数字化转型深化

清晨的阳光把车间地砖上的水渍照得像碎玻璃似的,一闪一闪。刘好仃踩着那光斑一路走到17号炉前,手搭在控制台边缘,炉火的热浪扑在袖口上,像老朋友的呼吸。他没急着看数据,先掏出兜里的笔记本,翻到一页画得歪歪扭扭的桥——不是孩子那种天真烂漫的笔触,而是用尺子比着画的线条,桥面标着“数据流”,桥墩写着“系统响应”。

小林端着豆浆过来,吸管戳了两下杯盖:“您还真把那张儿童画当图纸用了?”

刘好仃笑了笑,把本子合上:“画得不像,但方向没错。桥修好了,人还得往前走。”

小林没接话,只把手机往台面上一放,屏幕亮着一条新闻推送:德国某玻璃巨头全线启用AI动态调度系统,生产误差率降至0.3%。标题不大,可那数字像根针,轻轻扎了一下。

“他们上个月还卡在测试阶段。”小林声音压低,“现在直接全产线跑起来了。”

刘好仃盯着那行数字看了三秒,忽然伸手点开G-pULSE系统的实时监控界面。碳排放曲线平稳,能耗数据规整,像一条睡着的蛇。可当他把时间轴拉到秒级,细微的延迟开始浮现——每一次指令下发,系统平均慢0.8秒才响应。

“火稳了。”他轻声说,“可脑子得更快。”

他转身拍了拍小林的肩:“叫阿芳和老张,十分钟后会议室。这炉子烧得再久,也不能靠惯性往前滚。”

会议室的窗帘半拉着,投影仪还没开,白板上还留着上回“可持续成效”会议的笔迹。阿芳擦掉“废料再利用率39%”那行字时,笔尖顿了顿。

“刚松口气,又要上弦?”

老张坐在角落,笔记本摊开,上面记着夜班工人最近的反馈:“系统卡顿那几秒,够我多加一铲料了。”

刘好仃把两页纸放在桌上,一页是《可持续发展成效简报》的终版,另一页是小林刚整理的国际技术动态摘要。他没急着说话,只把简报翻到最后,指着那句“我们没造奇迹,只是每天少扔一点,多做一点”,轻轻敲了两下。

“这话现在还作数。”他说,“但‘少扔’是守,‘多做’才是攻。咱们守住了绿色这道门,可外头的世界,已经换了跑道。”

阿芳抬眼:“您是说,数字化也得升级?”

“不是升级。”刘好仃摇头,“是深化。以前咱们是补漏洞、接模块,像给老房子换窗。现在得拆墙、改梁,让它能住进新十年。”

屋里静了两秒。

“人力呢?”阿芳问,“现在班组刚适应绿色流程,再上新系统,怕压不住。”

老张也点头:“上次调系统,老李头连着三晚睡车间,就为记新操作顺序。”

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新表,推到中间:“我不搞大动静。这次就定两条硬指标:系统响应速度提30%,故障自愈率过80%。不看花活,就看机器能不能比人反应快半拍。”

小林眼睛一亮:“能。咱们现在中台数据流太臃肿,像血管里塞了棉絮。不拆,新血进不来。”

他说着走到白板前,拿红笔圈出“数据中台耦合度高”六个字,笔尖用力,纸面微微凹陷。

“咱们的‘血管’太粗,堵了。”

刘好仃看着那圈红字,没点头也没摇头,只问:“最快能从哪儿试?”

“质检。”小林答得干脆,“AI模型迭代最灵活,不影响主流程,还能反哺数据优化。”

“那就从这儿切。”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空白处写下四个字:双轨并进。

“一轨,持续引入——不等完美方案,小步快跑,能用就上;”他顿了顿,写下第二行,“二轨,架构优化——从底层理清数据流,别让系统越治病越胖。”

阿芳低头记着,忽然抬头:“您打算什么时候启动?”

“明天。”刘好仃合上笔帽,“先调中台日志,看看咱们这‘病根’在哪儿。”

老张没再反对,只在本子上写了一行小字:“系统慢半拍,人就得替它跑一圈。”

傍晚,办公室的灯只开了角落一盏。刘好仃坐在桌前,面前摆着两份文件:左边是刚装订好的《可持续发展成效简报》,右边是打印出来的国际技术新闻,纸边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

小陈推门进来,手里捏着一份数据报表:“越南线昨天系统延迟0.9秒,误判原料配比,多烧了1.2吨石英砂。”

刘好仃接过报表,没看数字,先问:“工人知道吗?”

“还不知道。班组长压下了,说怕影响情绪。”

“压不住的。”他轻声说,“差半秒,就是一吨料,就是成本,就是信任。”

他把简报慢慢推回抽屉,锁上。然后从包里取出新笔记本,封面空白,只印着一行小字:“系统进化记录”。

翻开第一页,他提笔写下:

第一章:数字化转型深化

目标:让系统比人反应快半拍

写完,他拨通小林电话:“明天一早,叫上技术组,先看中台日志。从最堵的地方开始。”

电话挂断,他没动,坐在那儿,手指慢慢抚过抽屉边缘。几秒后,拉开,从最底层取出那张被雨水晕染过的儿童画。他轻轻抚平一角,压在笔记本下面。

画上,桥的轮廓依旧模糊,可那几个穿工装的小人儿,站得笔直。

窗外,厂区的灯一盏盏亮起,像倒映在地上的星群。公告栏上,“刘好仃桥”的照片被新贴的值班表盖住了一角,可那名字还在,被晚风轻轻掀起的纸边扫着。

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窗前。17号炉的火焰在玻璃墙上跳动,像一条未完成的路。

他掏出手机,给小林发了条消息:

“明天加个会,质检AI模型那块,让青年技工也来几个。别光听技术的,听听干活的人怎么说。”

发完,他把手机倒扣在桌上,转身拿起外套。

走廊灯光昏黄,他走过公告栏时脚步没停,可目光在那张被遮住的照片上停留了一瞬。

炉火还在烧,桥还在画,路,得有人接着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