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670集:社会责任持续履行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670集:社会责任持续履行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17号炉的炉口泛着微光,像一只刚睡醒的眼睛。刘好仃站在控制室外的水泥台阶上,手里捏着半块没吃完的馒头,目光落在远处河面上漂着的塑料袋上——那玩意儿被风推着,一圈一圈地打转,像谁随手扔进生活的碎屑。

他没急着进屋,反而掏出手机,翻出小陈前两天发的照片:碎玻璃磨成的粉末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珠光,像糖霜,又像星砂。他盯着看了几秒,顺手把照片转发进车间群,附上一行字:“这玩意儿,能不能铺条路?”

消息刚发出去,老张就从背后拍了他一巴掌:“你这脑回路,比咱们厂的蒸汽管道还绕。”

刘好仃笑了笑,把最后一口馒头塞进嘴里:“管道再绕,水也是往低处流。人心也一样,你给个坡,它就愿意往下走。”

早会照常在七点半开始。小林正调试投影仪,屏幕上还卡着昨天的能耗曲线,老张抱着他的旧笔记本,封皮上用记号笔写着“别让兄弟们替别人买单”,字迹已经有点褪色了。

刘好仃没急着说话,先在白板上画了条歪歪扭扭的线,从工厂画到河,又从河画到村子。

“咱们前两天刚把操作规范写成说明书。”他指着那条线,“可说明书不能只教人怎么开炉子。它也该教人——怎么活得像个好人。”

屋子里静了两秒,有人咳嗽,有人低头看鞋尖。

“我提议,成立‘好仃公益小组’。”他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像钉子,“老张牵头,小陈协助,每月一次公益活动,轮休日搞,不占工时。干点实在的,比如清河、讲安全、教孩子怎么把废玻璃变成宝贝。”

小林第一个举手:“我报名。反正周末也是刷短视频,不如刷点有意义的。”

老张没说话,低头在本子上写了几行字,末尾画了个小太阳。

散会后,小陈蹲在车间角落,拿铅笔在笔记本上画桥——一座用彩色碎玻璃拼成的拱桥,桥下是水波,桥上是一群孩子。他画完,轻轻吹了口气,像是要把那画面吹活。

第二天,刘好仃带着老张去了东湾村。原定清理的河段被围挡封了,施工牌上写着“管道升级,工期三十天”。居委会王主任迎出来,手里还拎着一袋热豆浆。

“封了是好事,可垃圾没人管。”她叹气,“前天有个小孩跑着玩,踩到玻璃瓶,脚底划了三道口子。”

刘好仃蹲在河边看了会儿,塑料瓶、泡沫箱、还有几只破酒瓶,卡在石缝里,像被遗忘的牙齿。

“清不了河,咱们换个法子。”回厂路上,他忽然说,“做警示牌,办讲座,教孩子认识危险,顺便——收他们的废玻璃。”

老张点头:“这比光清河长远。”

第三天,方案改了。公益小组决定先在东湾小学试点“玻璃危险与回收”课。可电话打过去,校长犹豫:“玻璃?太危险了吧。”

刘好仃没争辩,只让小陈准备了一批样品——全是用工厂废料打磨的玻璃颗粒,圆润无角,摸上去像小石子。他还附了质检报告,标题写着:“可接触级再生玻璃粉”。

两天后,两位老师来厂里参观。刘好仃带他们走进处理车间,封闭流水线正嗡嗡运转,玻璃碎片在钢筒里翻滚、研磨、过筛,最后从出口滑出,像一场安静的雪。

“全程不接触人工,粉尘零逸散。”小陈指着监控屏,“温度、转速、粒径,全自动控制。”

一位女老师伸手摸了摸样品,笑了:“这像童话里的星星粉。”

“那能不能做成星座图?”她忽然问,“孩子们最喜欢认星座了。”

小陈愣了一下,飞快掏出手机备忘录,敲下一行字:“星座模具——优先级高。”

项目就这么定了。第一期“玻璃重生计划”在东湾小学启动,每周五下午,孩子们带着家里的废玻璃瓶来,换积分,积分能兑文具,还能参与“玻璃星球”手工课。

活动开始那天,刘好仃站在教室后排,看小陈手把手教孩子把玻璃粉压进模具。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举着刚做好的“猎户座”标本,蹦跳着问:“叔叔,我以后能来你们厂工作吗?”

小陈脸一红,低头拧了拧手套:“只要你肯学,门一直开着。”

月底,公益小组开了第一次内部会。财务代表坐在角落,眉头没松过:“这些活动花了八千多,租车、材料、宣传……怎么算绩效?”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刘好仃没急着反驳,而是调出茶话会以来的数据表:“绿色奖励实行后,班组操作规范遵守率提升了12%。人一觉得被尊重,活儿就愿意多干一点,干好一点。”

他顿了顿:“公益不是支出,是投资。投的是人心,是厂子的‘社会资产’。”

他提议每季度发布一份《责任履行简报》,不求多华丽,只记录做了什么,谁参与了,社区反馈如何。简报不进KpI,但要进管理层例会,成为常规议程。

“咱们厂子不大,可人心得大。”他说,“小河清了,孩子安全了,老师愿意合作了——这些账,不能只算钱。”

会后,阿芳留在办公室改模板。窗外天已黑透,她把“工人声音”加进简报末尾,还贴了一张照片——小陈蹲在教室地板上,教孩子拼玻璃拼图,脸上沾了点彩色粉末,像被春天亲了一口。

她轻轻敲下标题:《我们做的小事,正在被记住》。

第二轮活动定在西溪村。可临出发前,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预警。老张翻着日程本:“要不改期?”

刘好仃看着窗外压低的云层,摇头:“孩子们昨天就把瓶子洗好了,等着呢。”

车队还是出发了。雨在半路砸下来,像谁掀翻了水缸。面包车停在村口,车门一开,老张抱着警示牌冲进雨里,小林扛着投影仪紧随其后,刘好仃最后下车,手里拎着一箱未拆封的玻璃粉。

村委会的活动室不大,挤满了孩子和家长。小陈站在临时搭的讲台前,声音有点抖:“今天,我们讲——玻璃,是怎么重生的。”

投影亮起,第一张图是碎玻璃,第二张是粉末,第三张是闪闪发亮的工艺品。

“它本来会被扔掉。”小陈说,“可我们把它捡回来,磨平棱角,重新塑形——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第二次机会。”

台下有个小男孩举手:“那我打碎的花瓶,也能变成星星吗?”

小陈笑了:“能。只要你愿意捡起来。”

活动结束时雨还没停。刘好仃站在屋檐下,看老张和小林把剩下的材料搬上车。一个穿蓝雨衣的小女孩跑过来,塞给他一张画:一座桥,桥身全是彩色玻璃,桥下河水清澈,桥头站着几个穿工装的人。

她仰着头:“叔叔,这是你们建的桥。”

刘好仃接过画,纸很快被雨水打湿,颜色晕开,像一场小小的彩虹。

他低头看着那幅画,忽然说:“咱们下一站,能不能去更远的村?”

小陈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能。只要车还能跑。”

老张从车里探出头:“油还够,走不走?”

刘好仃把画小心折好,塞进胸口的口袋。

“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