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632集:调整方案科学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632集:调整方案科学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阳光穿过玻璃厂会议室的百叶窗,在白板上投下几道斜斜的光栅,像一排等待填写的密码。阿芳早到了十分钟,正用蓝色便利贴把“沉默信号追踪表_v1”里的条目一条条往上贴。她每贴一张,就下意识地用指尖压一压边角,仿佛怕这些轻飘飘的纸片会自己飞走。

小林推门进来时,手里抱着三杯豆浆,杯盖上还沾着水珠。“老规矩,甜的归我,淡的归阿芳,咸的——”他顿了顿,把最后一杯放在老张常坐的位置,“反正他也不喝,放着当仪式感。”

老张已经在桌边了,饭盒摆在面前,盖子掀开一半,铝屑在晨光里浮着,像一场微型雪崩。他没说话,只是把手机轻轻推到桌中央,屏幕上还是那张南亚节日日历,红圈圈得整整齐齐,像某种古老星图。

刘好仃来得不紧不慢,拎着一袋刚出炉的煎饼果子,油纸都浸出一圈黄晕。他把袋子往桌上一放,香气立刻炸开,连打印机都像是被唤醒了,轻轻“嘀”了一声。

“今天不许说‘我觉得’。”他一边分煎饼一边说,“要说‘我看到’。”

小林咬了一口,含糊道:“可有些信号就是模糊的,比如德国那位问材料溯源的,他到底是在关心环保,还是在试探我们有没有造假?”

“那就拆开看。”刘好仃把投影打开,屏幕上跳出阿芳的追踪表,七条信号整齐排列,像七根待解的绳结。

他点开德国用户的那条私信,放大,再把欧盟环保局草案的截图并排贴上。“这不是试探,是预警。”他指了指两份文件的时间线,“他提问的前两天,草案刚进入公众咨询期。他不是在问我们,是在确认自己有没有看错。”

阿芳眼睛一亮:“所以这不是孤立事件,是外部环境变了。”

“对。”刘好仃点头,“以前我们等用户骂了才改,现在得学会听他们还没说出口的话。但这话听到了,怎么回,得有章法。”

他拿起三支不同颜色的白板笔——红、蓝、黄,像指挥家拿起三根指挥棒。

“红色,政策合规,碰了就违法,必须优先处理;蓝色,文化绑定,影响用户情感,决定他们愿不愿意传;黄色,潜在风险,现在没事,但再走两步可能就踩雷。”他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画出一个三层矩阵,“信号归类,影响分级,响应分档。咱们不靠感觉,靠结构。”

小林盯着那张表,忽然皱眉:“可这么多信号,哪个先动?比如巴西的环保新规和德国的材料溯源,都是红色,但资源有限,总不能两边同时改生产线吧?”

“那就得分轻重。”阿芳接过话,“德国市场体量大,客户集中,一旦出事影响面广;巴西还在草案阶段,缓冲期长。按影响范围和紧迫性,德国优先。”

“可物流呢?”小林不甘心,“欧洲运费涨了,客户已经在抱怨,这不也是红色?”

“物流是黄转红。”老张突然开口,声音低但清楚,“运费是成本问题,不合规是生死问题。先保命,再治病。”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刘好仃没说话,而是走到窗边,从车间取来那瓶刻着“听”字的玻璃瓶,轻轻放在会议桌中央。

瓶身通透,映着白板上的三色标签,像一颗被光穿透的水晶。

“我们听见了。”他说,“但不能只改一个瓶子。”

他顿了顿,手指在瓶身上轻轻敲了两下,声音清脆。

“以前是问题来了才动,现在得提前布防。我提议,建一个‘动态响应机制’——不设固定方案,只设触发条件。比如,同一类信号连续出现三次,自动启动预案;某市场负面情绪突然升温15%,系统报警;文化关联词频下降20%,启动情感修复流程。”

小林眼睛一亮:“像天气预报?”

“更像心跳监测。”刘好仃笑了,“人没事时心跳平稳,但医生不会等你晕倒才查心电图。咱们的品牌也得有个‘健康监测仪’。”

阿芳已经在笔记本上画起了流程图,边画边念:“信号捕捉→分类标记→影响评估→阈值判断→预案启动……闭环了。”

“可这玩意儿太厚。”老张忽然说。

所有人都看向他。

他指了指白板上的矩阵:“车间的人看不懂这些红蓝黄,也不关心什么叫‘响应阈值’。他们只问:客户还来下单吗?机器要调吗?我得加不加班?”

刘好仃点点头,没反驳。

他转身拿起老张饭盒盖上的铝屑,用指尖轻轻拈起,放在白板边缘,然后用笔顺着铝屑的轨迹画了一条线——从用户留言,到政策变动,再到订单波动。

“那就用他们听得懂的话。”他说,“咱们把方案分成三层。”

他一边画,一边说:

“第一层,感知层,所有人参与。客户一句话、同事一句闲聊、新闻一条边角料,都算信号。不评判对错,只负责听见。”

“第二层,分析层,我们几个来做。用三色标签归类,算影响,定优先级。像筛沙子,留下关键颗粒。”

“第三层,响应层,预案库。每个信号对应一套动作——改包装、调产能、发声明、换物流,提前写好,随时调用。”

他画完,退后一步。

一个倒三角的金字塔成型了,底层宽,顶层尖,像一座能呼吸的塔。

“基层可读,高层可用。”阿芳轻声说,“真像车间的流程卡,一看就懂。”

小林已经在改ppt了,把原来的“战略调整框架”改成“三层响应体系”,字体调大,颜色简化,连图表都换成了车间常见的工序图样式。

老张盯着那张铝屑画的路径看了很久,忽然拿起笔,在表格边缘写下一行小字:

“排灯节订单波动=信任阈值测试”

没人注意到。刘好仃低头看了一眼,没说话,只是默默在手机上截了图,存进一个新文件夹,命名为:“隐性指标_待验证”。

会议继续推进。

阿芳开始整理响应层的预案模板,一条条列出来:

“红色信号:48小时内启动合规审查,72小时出应对方案;

蓝色信号:一周内策划情感沟通内容,同步收集用户反馈;

黄色信号:纳入监测清单,每月复盘一次。”

小林补充:“还得加个‘信号溯源’栏,写清楚这条信息是从哪儿来的——用户私信、社交媒体、内部聊天,甚至是老张的日历。”

“对。”刘好仃点头,“来源决定可信度。一条客户留言是孤例,十条就是趋势。”

他正说着,打印机忽然“咔”了一声,吐出一张纸,边缘还带着静电的微卷。

是阿芳刚上传的追踪表打印版。

老张伸手去拿,指尖刚碰到纸角,刘好仃却轻轻按住了他的手。

“等等。”他说,“先看屏幕。”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刘好仃指着投影:“机器能重打,但如果我们先看了纸质版,思维就会被固定。现在,咱们得养成习惯——数据以实时系统为准,不是以打印件为准。”

他松开手。

老张点点头,把纸推回中间。

阿芳忽然举起手:“我有个想法。”

“说。”

“我们在响应层,能不能加一条‘情感资产’?”她声音不大,但很坚定,“比如沙特用户把瓶子当家族记忆,这不是风险,是资产。咱们不该只防负面,也得护住这些暖的东西。”

她在白板“响应层”空白处写下六个字:

“家庭记忆=品牌资产”

然后轻轻画了个框。

刘好仃看着那行字,没说话,掏出手机拍了下来,存进一个新文件夹,命名为:“文化延续_专项”。

窗外,阳光又挪了位置,照在饭盒盖上。油渍不再显彩虹,但铝屑还在,那颗小小的银点,静静趴在白板下方,像一颗被遗忘的星。

会议接近尾声。

方案初稿的结构已经搭好,三层体系清晰,逻辑闭环。小林在最后一页加了个动态图示,画了个不断旋转的齿轮,标着“持续校准”。

“咱们不是定一个方向就走到底。”他说,“而是边走边调,像骑自行车,歪了就扶一下。”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那座倒三角的塔,忽然笑了。

“以前我们修瓶子,现在我们修系统。”他说,“瓶子破了能换,系统坏了,整个厂都得停。”

他转身,拿起那瓶刻着“听”字的玻璃瓶,对着光转了半圈。

瓶底的刻痕在阳光下清晰可见,那一笔一划,像有人用耐心和时间,一笔一笔磨出来的。

“可系统再好,也得有人愿意听。”他说,“你们说,这瓶子里现在有没有声音?”

小林下意识伸手去接。

刘好仃却没递给他。

他把瓶子轻轻放回桌上,正中央。

阳光斜切进来,照在瓶身上,折射出一道细长的光斑,正好落在白板上“动态响应机制”那行字上。

老张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饭盒,铝屑从边缘滑落,轻轻落在“感知层”的起点。

像一颗星,落进了系统的入口。

阿芳正要把“家庭记忆”那条备注放进专项文件夹,忽然听见小林低声说:

“响应阈值设三次,会不会太机械?万一前两次都是误报,第三次才真是危机,来得及吗?”

他翻开笔记本,在“动态响应机制”旁边画了个问号,又写了一行小字:

“阈值=3?”

然后停住笔。

刘好仃正要开口,车间那边传来一声轻响。

是传送带停了一下,又重新启动的声音。

像心跳,顿了一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