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566集:本土化策略深入实施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566集:本土化策略深入实施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玻璃厂的二楼走廊上,手里捏着一沓文件,阳光从侧面打过来,在他手背和纸页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楼下传来叉车的喇叭声,还有几个工人在搬箱子,尘土飞扬得像刚撒了把金粉。

他低头看了眼文件封面上自己画的那个笑脸,嘴角也跟着翘了一下。

“文化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喃喃自语,像是在提醒自己,也像是回应上一章那个画笑脸的自己。

会议室里,小张已经坐在老位置上,正对着电脑敲字,嘴里还叼着根没点着的笔。阿芳拎着个保温杯进来,杯身印着“每天一杯奶茶,快乐一整天”,她一坐下就拍了拍杯子:“今天得靠它撑着了。”

“你不是说戒糖了吗?”小张头也不抬。

“戒的是奶茶,不是杯子。”阿芳翻了个白眼,“杯子得用,不然快乐从哪儿来?”

刘好仃笑了笑,把文件摊在桌上:“今天我们不聊文化了,聊‘本地化’。”

“本地化?”小张一愣,“不是已经做了吗?”

“做得还不够。”刘好仃指着文件上几个重点,“我们得让企业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用他们能理解、愿意接受的方式‘说话’。就像我们跟德国人讲效率,跟巴西人讲热情,这些是基础,但还不够。”

阿芳点头:“就像你上次说的,文化不是看一眼就懂的,得亲手碰一碰。”

“对。”刘好仃翻开一页,“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让我们的文化表达方式,贴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惯。比如在德国,我们要突出专业和严谨;在日本,要强调细节和尊重;在法国,要多点艺术感。”

小张皱眉:“那我们自己呢?不会把自己弄丢了?”

“不会。”刘好仃语气坚定,“核心价值观不能变,但表达方式可以灵活。就像玻璃,它本质是透明、坚固的,但可以做成杯子、镜子、窗子,甚至艺术品。”

阿芳来了兴趣:“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搞点视觉上的变化?比如在不同国家的宣传物料上,用当地喜欢的颜色和图案?”

“这个好。”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了一笔,“比如德国偏爱黑白灰,我们就用简洁的线条;巴西喜欢鲜艳色彩,我们就用热情的红黄蓝。”

“那日本呢?”小张问。

“日本喜欢留白。”刘好仃说,“我们可以在设计上多留空间,文字也少而精。”

阿芳点头:“就像他们的茶室,干净、安静。”

“对。”刘好仃合上文件,“我们不是要变成他们,而是让他们觉得我们懂他们。”

会议结束时,太阳已经西斜,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在地板上拉出一道金色的线。

小张伸了个懒腰:“刘哥,你说我们这算不算‘文化化妆’?”

“不是化妆。”刘好仃笑了,“是‘换装’。”

阿芳也笑:“换装是为了出门,不是为了躲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团队都进入了“换装”状态。

阿芳带着设计组开始调整宣传物料,根据不同国家的偏好重新设计配色和文案。小张负责协调各国的本地团队,收集他们的反馈。

刘好仃则一头扎进了资料堆里,翻看之前文化交流活动的照片、留言和视频。他发现德国同事对玻璃工艺的传统技法特别感兴趣,还在视频里问过能不能现场展示。

“这可能是个突破口。”他在会议上提出来,“我们可以围绕传统工艺,做一系列文化宣传,比如制作工艺视频、邀请当地员工体验。”

“体验?”小张一愣,“你是说让他们亲手做玻璃?”

“对。”刘好仃点头,“就像我们之前让他们画画、磨杯子一样,让他们亲身参与。”

阿芳兴奋了:“那我们可以搞个‘玻璃工艺体验日’,每个国家轮流来,现场教学。”

“这个好。”小张开始敲键盘,“我可以联系德国那边,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

“不过得先培训一下咱们的人。”刘好仃补充,“不能光靠视频,得有人教。”

“我去。”阿芳自告奋勇,“我上个月刚学了吹玻璃,虽然吹出来的杯子歪得像被猫踩过,但好歹能吹出来。”

“你那叫‘猫踩杯’。”小张笑。

“你懂什么?”阿芳翻白眼,“那叫‘个性定制’。”

刘好仃没参与争论,只是继续整理资料。他发现巴西那边对“热情”元素的反馈特别好,尤其是那次“咖啡与玻璃”主题日之后,他们主动发来了一段视频,是他们那边的员工在工厂里跳舞,背景音乐是桑巴。

“我们可以把这种热情融入到企业文化表达里。”他在会上说,“比如在巴西的宣传视频里,加入音乐和舞蹈元素,让企业文化显得更有活力。”

“这会不会太夸张了?”小张有点担心。

“不会。”刘好仃摇头,“我们不是为了夸张,而是为了贴近他们的文化习惯。”

阿芳点头:“就像我们跟德国讲效率,跟巴西讲热情,跟日本讲细节,都是为了让他们觉得我们是‘自己人’。”

“文化认同。”小张若有所思,“原来这就是文化认同。”

“对。”刘好仃笑了笑,“不是让他们接受我们,而是让他们觉得我们也在接受他们。”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当新设计的宣传物料发到员工手上时,部分员工开始有意见。

“我们以前不是这样做的。”一个老员工皱眉,“现在怎么什么都变了?”

“这不是变。”刘好仃在培训会上解释,“是升级。”

“升级?”另一个年轻员工问,“那我们自己的文化呢?不会被冲淡了吧?”

刘好仃点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是让它更适应这个世界。”

他打开电脑,展示了几张不同国家的宣传物料:“你们看,这些物料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核心内容没变。我们依旧是那个做玻璃的厂,依旧是那个讲效率、讲质量、讲合作的团队。”

“只是表达方式变了。”阿芳补充,“就像一个人穿不同的衣服,但他还是他。”

“那我们可以试试。”那个老员工终于点头。

“而且,”刘好仃看着大家,“你们的意见很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反馈继续调整,让每个人都能接受。”

小张在一旁补充:“我们已经在试点,如果你们有建议,随时可以提。”

“我提一个。”一个女员工举手,“能不能在宣传物料里加点咱们厂的特色?比如厂门口那棵老榕树?”

“当然可以。”刘好仃笑了,“文化融合,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向的。”

几周后,第一批本土化策略的成果开始显现。

德国那边对“玻璃工艺体验日”表示出极大兴趣,甚至主动提出要安排一次线上直播,让他们的员工远程观看制作过程。

巴西那边对新设计的宣传视频赞不绝口,还发来了他们自己剪辑的版本,背景音乐是桑巴,画面里是他们员工跳舞和玻璃杯碰撞的慢镜头。

“他们说这是‘节奏感’。”阿芳笑,“说我们企业文化有节奏感。”

“节奏感也不错。”刘好仃点头,“至少说明他们愿意接受。”

日本那边反馈说新设计的宣传册“干净、有质感”,还提出可以合作出一本“玻璃工艺美学”的小册子。

“看来方向是对的。”小张松了口气。

“方向是对的,但路还长。”刘好仃看着窗外,厂门口那棵老榕树在风中轻轻摇晃,“文化融合,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阿芳拿起笔,在宣传册封底画了个笑脸。

阳光落在她笔尖上,像是那个笑脸真的在发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