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63集:市场调研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63集:市场调研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办公室,刘好仃坐在桌前翻看手中的测试报告,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上一回样品测试成功后,团队士气大振,连带整个车间都多了几分活力。他合上报告,轻轻叹了口气,心想:是时候往前再走一步了。

“小李。”他朝门口喊了一声。

“在!”助理小李几乎是瞬间冒了出来,手里还端着刚泡好的茶。

“把会议室收拾一下,十点开会。”

“明白!”小李放下茶杯,转身就跑。

会议桌上很快摆好了地图、客户名单和调研计划草稿。刘好仃看着手头有限的时间和庞大的调研范围,眉头微皱:“深圳本地加上周边城市,总共二十家重点客户,我们只有一周时间。”

王海挠了挠头:“这安排得也太紧了吧?”

“不紧不行。”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新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关键就在这几天。你们负责联系客户,我来安排路线。”

大家开始分工,气氛紧张却有序。小李一边记录一边嘀咕:“刘哥,那个老张真要见吗?听说他上次可没给咱们留情面。”

刘好仃笑了笑:“正因为他不留情面,才更要见。知道问题在哪,才能改。”

他在本子上写下“老张”两个字,又用红笔圈了起来。那是一个大型建筑公司的采购负责人,曾毫不客气地指出他们旧产品的种种不足。刘好仃记得那天老张说:“你们的玻璃隔音差、耐热低,我买回去不是装窗户,是装隐患。”

如今,新样品已经通过所有测试,性能提升不少。但刘好仃心里清楚,真正决定成败的,不是实验室里的数据,而是市场上的反馈。

会议结束时,已经是中午。刘好仃走出会议室,阳光正好打在他身上,暖洋洋的,像给信心镀了层金边。

接下来的两天,团队分头行动,打电话、发邮件、上门拜访,忙得脚不沾地。然而现实比想象中更难缠——三家重点客户里,两家直接婉拒,一家态度模糊。

“刘哥,那边说最近项目多,实在抽不出时间。”小李一脸无奈地汇报。

“你跟他说,我们这次的产品是根据他们的需求专门优化的。”刘好仃接过电话,“让我来试试。”

他拨通号码,语气诚恳:“您好,我是深圳玻璃厂的刘好仃。这次我们做了不少改进,想请您亲自看看。如果方便的话,还可以提供样品试用。”

对方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权衡什么。

“您还记得去年我们那批产品吗?”刘好仃继续道,“当时您提的建议,我们都记住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我记得。你们那次确实让我挺失望的。”

“所以这次,我们不想再让您失望。”刘好仃笑着说,“哪怕只是一次十分钟的见面,我们也愿意。”

最终,三家人全部答应接待。挂断电话后,小李松了口气:“刘哥,你是怎么做到的?”

“做人做事,别怕被拒绝,关键是让别人看到你的诚意。”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去准备资料吧,明天出发。”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带着王海和小李驱车前往第一家客户公司。路上阳光明媚,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像是催促他们赶紧赶路。

到了客户大楼,前台小姐热情引导他们进入会议室。客户代表是个穿着西装的年轻人,看起来三十出头,神情略显冷淡。

“你们的产品,我们之前了解过。”他开门见山,“但说实话,我们对之前的体验不太满意。”

刘好仃点点头,没有辩解,只是拿出一份测试报告:“这是我们最新一批样品的数据,您可以看看。”

年轻人翻了几页,眼神略微动了一下:“这个透光响应速度……比市面上的快不少?”

“是的。”刘好仃指着图表解释,“而且结构稳定性也经过极端环境测试,形变控制得很好。”

“听起来不错。”年轻人顿了顿,忽然问,“不过你们的产品能抗高温吗?”

这个问题让刘好仃心头一震。他知道这是个试探,也是个提醒。上一次失败的教训,不能忘。

“我们的耐热极限是750c,持续十分钟没问题。”他答得干脆,“如果您需要更高标准,我们可以进一步调整。”

年轻人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会谈结束后,他递过来一张名片,在背面写了几个字:“建议增加智能语音控制功能。”

刘好仃接过来一看,忍不住笑了:“谢谢您的建议。”

回到车上,王海忍不住问:“刘哥,客户说的那些要求,咱们都能满足吗?”

“有些能,有些还需要研究。”刘好仃靠在座椅上,“但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听。”

三天下来,他们跑了五家客户,收集了十几条反馈意见。有人提出希望增强隔音性能,有人关心运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还有人提到价格敏感的问题。

晚上回到办公室,刘好仃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这些信息。小李站在旁边看着屏幕,嘟囔道:“感觉客户要的东西太多了,咱们哪做得过来啊。”

“做不过来也要听。”刘好仃敲着键盘,“他们说得多,说明在乎。要是没人提意见,那才是真的完了。”

他将客户需求分类标注,发现“价格敏感型客户”占比超过六成,便在旁边画了个问号。

“刘哥,这问号是什么意思?”小李好奇。

“意思是,我们得想想,怎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成本压下来。”刘好仃抬头看了他一眼,“你觉得呢?”

小李沉思片刻,点头:“嗯,有道理。”

夜色渐深,办公室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翻纸的声音。窗外的城市灯火明亮,像是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的努力。

第二天上午,刘好仃召集团队开复盘会,把这几天的走访情况一一梳理。

“客户普遍关注的三个核心点:一是性价比,二是功能性,三是售后保障。”他指着白板上的总结,“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回应。”

王海翻着手中的笔记:“那智能语音控制这块儿,咱们要不要考虑?”

“可以研究。”刘好仃回答得很干脆,“不过现在先集中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优化。”

会议进行到一半,小李突然举手:“刘哥,有个事我想说。”

“你说。”

“昨天那家客户,好像特别在意高温性能,问了两次。”

刘好仃一听,立刻回忆起那个画面。那位客户虽然表面冷静,但话语间透露出一种隐隐的担忧。他低头翻出当时的访谈记录,果然发现对方反复提到了高温环境下玻璃的表现。

“这不是巧合。”刘好仃若有所思地说,“可能他们正在做一个高温地区的新项目。”

王海恍然大悟:“难怪!”

“那我们就得提前准备。”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窗边,“把这部分数据再细化一遍,尤其是温控波动对性能的影响。”

他想起前几天整理报告时,曾在旧实验日志里看到一句话:

“若温控波动超±5c,折射率将失衡。”

那一刻,他只是随手记下,但现在,这句话的意义变得清晰起来。

“刘哥,你在想什么?”小李凑过来问。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刘好仃望着窗外的天空,“也许,这才是客户最担心的地方。”

夕阳西下,办公室被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刘好仃坐回椅子上,继续整理报告。他一边写,一边在文档末尾标出一个关键词:

“温度敏感型应用场景”。

他不知道这个词会不会成为下一步研发的重点,但他知道,只有真正走进市场,才能看清方向。

窗外,风轻轻吹过,带来初夏的气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