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523集: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523集: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捏着那支用了好几年的签字笔,笔帽已经磨得发亮。阳光从玻璃窗外斜斜地洒进来,在白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影子,像一道刚划出来的分界线。

小张正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还显示着“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草案——版本 0.1”,这是昨天会议结束后他随手拍下的那张照片,没想到今天就成了机制搭建的起点。

“刘哥,”小张抬头,“咱们今天从哪开始?”

“从指标开始。”刘好仃走进来,把包放在桌上,“预警机制的核心,是指标。”

阿芳已经坐在了老位置,笔记本摊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昨天会议的要点。她抬头笑了笑:“刘哥,你今天来得比太阳还早。”

“太阳是准时的,我是焦虑的。”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机制不搭好,晚上睡不踏实。”

“那你昨晚睡着了吗?”小张打趣。

“睡了,但梦里全是红色预警。”刘好仃一本正经地说,“还梦见你穿着红披风,举着喇叭到处喊‘出事了!出事了!’”

阿芳笑出声:“小张,你这形象挺适合做预警大使。”

“那我得配个铃铛。”小张模仿起圣诞老人的声音,“叮铃铃——注意啦!危险来啦!”

“行了行了,”刘好仃笑着打断,“我们不是做童话,是做机制。”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风险预警机制”几个字下面画了个表格。

“这是我们的‘优先级排序表’。”他一边写一边说,“根据上一章的四象限图谱,我们要把风险指标量化。”

“量化?”小张皱眉,“怎么量?”

“比如,德国环保政策变化,影响的是出口产品,我们可以设定几个指标:政策变动频率、产品受影响比例、替代方案可行性、客户反馈强度。”刘好仃一边说一边写下这些词,“每一项打分,最后综合得出一个预警等级。”

“听起来像是考试打分。”阿芳翻着笔记。

“对,但不是为了排名,是为了反应。”刘好仃点头,“分数高,不代表坏事已经发生,而是提醒我们该注意了。”

“那如果有人觉得不该用分数呢?”小张问。

“那就用颜色。”刘好仃指了指白板,“红黄蓝,一目了然。”

“可颜色也有主观性。”阿芳提出异议,“比如,我觉得是黄,你觉得是红,怎么办?”

“那就动态更新。”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动态更新机制”五个字,“不是一锤定音,而是持续观察、不断调整。”

“就像天气预报?”小张问。

“对,”刘好仃笑,“我们不是神仙,不能预知未来,但可以提前打伞。”

阿芳在笔记本上写下“动态更新=机制生命力”,还在旁边画了个钟表的图案。

“时间会改变一切,机制也得跟着变。”刘好仃看着她,“否则,再好的机制也会过期。”

“那信息来源呢?”小张问,“我们怎么知道哪些指标该变?”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刘好仃转身面对他们,“信息采集。”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信息采集双轨制”。

“一轨是外部情报,比如行业报告、政策更新、新闻动态。”他一边说一边写,“另一轨是内部反馈,比如销售数据、客户反馈、一线人员的观察。”

“外部情报我可以负责。”小张举手。

“内部信息整合我来。”阿芳也表态。

“很好。”刘好仃点头,“你们一个负责听风,一个负责看水。”

“听风看水?”小张愣住,“这是啥意思?”

“听风,是听外面的声音;看水,是看内部的流动。”刘好仃解释,“风大了,水就可能涨。”

“明白了。”阿芳点头,“信息要从不同方向来,才能看得全面。”

“对。”刘好仃继续,“比如,中东的宗教风险,外部报告可能只说‘节日影响销售’,但内部人员会知道‘客户拒绝使用某类包装’。”

“所以,不能只看报告。”小张点头,“还得听人说话。”

“没错。”刘好仃笑着说,“报告是死的,人是活的。”

阿芳突然皱眉:“可是刘哥,有些国家的信息,我们根本找不到。”

“那就靠人。”刘好仃语气坚定,“我们在海外的员工、合作商、客户,都是信息源。”

“靠人?”小张嘀咕,“这不是要我们一个个去问?”

“不是问,是建立渠道。”刘好仃纠正,“我们要让信息能自动流进来。”

“像水管一样?”阿芳问。

“对,”刘好仃点头,“不是每次都要打井,而是要有稳定的水源。”

小张若有所思:“所以,我们要建一个信息管道?”

“差不多。”刘好仃说,“这个机制,不只是预警,还要有反馈。”

“预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阿芳在本子上记下这句话。

“对。”刘好仃看向她,“预警之后,要有行动。”

“那就是响应流程了。”小张说。

“没错。”刘好仃走到白板前,在“响应流程”几个字下面画了个流程图。

“红黄蓝三级响应,每级都有对应的处理方式。”他一边画一边说,“红色预警,必须立刻处理;黄色预警,密切关注;蓝色预警,日常监控。”

“那谁来决定怎么处理?”小张问。

“红色预警由我来定。”刘好仃语气平静,“黄和蓝,由小组成员根据流程处理。”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光预警,还要有应对流程?”阿芳确认。

“对。”刘好仃点头,“机制要有头有尾,不能只喊一声就不管了。”

“那流程怎么定?”小张问。

“先定响应时限。”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红色预警,两小时内响应;黄色预警,四小时内;蓝色预警,八小时内。”

“责任也要明确。”阿芳补充。

“对。”刘好仃点头,“每个级别都要有责任人,不能谁有空谁来。”

“听起来像医院的急诊流程。”小张说。

“差不多。”刘好仃笑,“我们不是医生,但也要有‘抢救室’。”

“那我们这个机制,算是搭起来了?”阿芳问。

“框架有了。”刘好仃看着白板,“但细节还要填。”

“比如?”小张问。

“比如,每个国家的风险指标怎么设?”阿芳翻着笔记,“比如,东南亚劳工标准,我们怎么量化?”

“这得靠经验。”刘好仃说,“也靠数据。”

“数据我们能查。”小张说,“经验……我们好像还不够。”

“那就学。”刘好仃笑了笑,“学别人怎么踩雷的,然后绕过去。”

阿芳忍不住笑:“这话说得,像在教人怎么走路别摔跤。”

“其实差不多。”刘好仃耸耸肩,“走国际路,不摔跤,就是本事。”

小张拿起手机,准备拍照记录。

镜头对准白板时,投影仪忽然闪烁了一下,屏幕上短暂出现一行字:

“动态更新机制草案——版本 0.1”

还没等小张看清,画面一闪,又恢复了正常。

他眨眨眼,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但阿芳已经记下了那句话。

刘好仃看着白板,心里已经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机制不是搭好了就完事,是要让它动起来。

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脚步坚定。

封面上,“预警机制”四个字,在阳光下微微发亮,像是刚被擦亮的金属。

他走出会议室,风还在吹。

但这次,他没再停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