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508集:新挑战:国际化供应链整合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508集:新挑战:国际化供应链整合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窗外的玻璃厂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反光,像一片安静的湖面。他手里握着一份报告,眉头微皱,眼神却格外专注。

昨天会议结束时,阿芳递过来的客户反馈报告还压在他手边,那句“你们这次的服务让我想起十年前的你们”像一根细线,轻轻牵动了他心里的某个角落。他当然记得十年前的玻璃厂,那时候订单不用抢,客户自己上门,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是因为“放心”。

现在,价格调整和服务升级的策略初见成效,但刘好仃心里清楚,真正的“安心”还没完全建立起来。

他翻开新的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几个国家的物流周期、库存标准和客户投诉关键词。有些地方的交货时间比国内长出一倍不止,有的客户甚至在反馈里写:“我们订的是玻璃,收到的像是一块拼图。”

他轻轻叹了口气,合上报告,抬头看向窗外。生产线依旧在运转,但这次,他看到的不是恢复的节奏,而是隐藏在节奏背后的混乱。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里弥漫着咖啡和煎饼果子的香气。阿芳、小张和老赵围坐在桌边,一边吃早餐一边翻着手里的资料。

“刘哥,你真要搞什么‘国际化供应链整合’?”老赵嘴里还咬着半口煎饼,说话含糊不清,“我们连国内的物流都整不明白,这国际的,听着都晕。”

阿芳倒是挺认真:“我觉得这个方向挺对的,客户说我们服务好了,但交货太慢,说明问题不只是服务端。”

小张推了推眼镜:“问题是,整合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换供应商?还是改流程?”

刘好仃端着茶杯走进来,听了几句,笑了笑:“都不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先搞清楚——我们到底在跟谁打交道,怎么打交道,以及,怎么才能更靠谱地打交道。”

“啊?”老赵一脸懵。

“简单点说,”刘好仃坐下来,把资料摊开,“我们要从头开始,整理所有供应商的信息、物流周期、库存标准,甚至包括客户的投诉记录。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一个订单在德国要等二十天,而在越南只要十天;为什么有的地方包装破损率高,而有的地方几乎没有。”

“听起来像是在做档案管理。”小张嘀咕。

“对,先做档案。”刘好仃点头,“只有掌握了数据,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而不是凭感觉瞎猜。”

阿芳立刻来了精神:“那我们可以先建一个表格,把每个国家的供应商、物流方式、运输时间、客户满意度都列出来。”

“然后分类整理。”小张也来了劲,“比如按产品类型、按运输方式、按季节因素。”

老赵看着他们俩越说越兴奋,忍不住插嘴:“你们这是要建个数据库?咱们这小团队,能干这么大的活?”

刘好仃笑了笑,没直接回答,而是翻出一页客户投诉记录,指着其中一段:“这位客户说,‘玻璃到了,但包装破了,里面有一块裂了。’我们之前只是简单地赔了一块,但没想过,为什么包装会破,是运输方式的问题?是包装材料的问题?还是仓储环境的问题?”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物流问题,而是整个供应链的问题。”刘好仃继续说,“我们不能只靠服务赢回信任,还要靠整个流程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阿芳轻轻点头:“也就是说,我们要从源头开始,让客户感受到,我们不只是服务好,而是整个过程都让人放心。”

“没错。”刘好仃合上资料,“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成立一个专项小组,先收集、整理、分析,不急着改流程,先搞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老赵皱着眉,还是有点不放心:“那这事儿,我们能做吗?”

“能。”刘好仃语气坚定,“只要我们愿意从头开始。”

下午,刘好仃回到办公室,开始翻看过去一年的国际订单数据。他一边看,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几个关键点:德国的平均交货周期是18天,而越南是9天;法国的包装破损率比平均高出3.7%;意大利的客户满意度评分却意外地高,尽管运输时间也不短。

他拿起笔,在“标准化”三个字下面画了个问号。

“标准化”听起来是个好词,但具体怎么做,他心里还没谱。每个国家的物流体系不一样,仓储标准不一样,甚至连包装材料的规格都不一样。他们现在用的是一套国内的流程,硬套在国际订单上,难免水土不服。

他翻到一份旧合同的复印件,发现上面有一条“国际运输保险”条款,用红笔圈了起来。这可能是被忽视的一个细节,也是未来风险控制的重要一环。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客服部门:“小李,帮我找一下过去一年,所有关于包装破损的客户投诉记录,越详细越好。”

放下电话,他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出神。

阿芳说得对,客户说他们服务变好了,但交货太慢。小张说得也对,数据是死的,背后的问题才是活的。老赵担心成本,也不是没有道理。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心里慢慢浮现出一个念头:供应链整合,不只是为了效率,更是为了信任。

信任不是靠一句话建立的,也不是靠一次降价赢回来的,而是靠每一个环节的稳定、专业、透明,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他起身走到窗边,阳光正好,玻璃厂的轮廓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清晰。

“标准化”,他低声重复了一遍,又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几个关键词:流程、数据、风险、沟通。

他不知道这条路能走多远,但他知道,必须有人开始走。

“刘哥,资料整理得差不多了。”阿芳敲了敲门,手里拿着一叠表格。

“放桌上吧。”刘好仃回过神来,看着她,“辛苦了。”

阿芳放下资料,犹豫了一下,问:“你觉得,我们真的能做下去吗?”

刘好仃笑了笑:“能。只要我们愿意从头开始。”

阿芳点点头,转身离开。办公室里又只剩他一个人。

他拿起笔,在“标准化”旁边加了一行小字:信任,从每一个细节开始。

窗外,玻璃厂的机器声依旧在响,像是在为他的决定鼓掌。

他轻轻合上笔记本,目光落在桌上那份合同复印件上,那条“国际运输保险”的条款,像一颗种子,正在悄悄发芽。

他拿起茶杯,喝了最后一口茶。

杯子轻轻放下,茶水在杯底晃了晃,映出他略显疲惫却坚定的脸。

玻璃厂的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来,落在他肩上,像一件温暖的外衣。

他起身,准备离开办公室。

门把手刚转到一半,手机响了。

他回头看了眼屏幕,是一个陌生号码。

他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您好,是刘先生吗?我是从意大利打来的,关于你们最近一批订单的包装问题……”

他握紧了手机,眉头微微皱起。

阳光依旧,但风,似乎有点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