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86集:社会招聘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386集:社会招聘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的窗边,手里捏着一张打印得有点皱巴巴的表格。表格上是小王昨晚赶出来的社会招聘岗位清单,密密麻麻列了八个岗位,从“数据分析师”到“智能制造工艺工程师”,每个后面都跟着一个括号,写着“急”。

窗外的风挺大,把窗帘吹得一飘一飘的,像是在催他赶紧动手。

“师傅,咱们这薪资标准真不低。”小王一边敲电脑一边念叨,“比行业平均水平还高百分之五。”

“那不是为了抢人嘛。”刘好仃笑了笑,走到桌边坐下,“你看看隔壁建材厂,人家招个设备维护工都要会写python。”

“我们又不是高科技公司……”小王嘟囔一句,手指在键盘上一顿乱敲。

“所以才要靠诚意。”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咱这儿虽然不是高楼大厦里的写字楼,但有老师傅、有技术、有传承。这些年轻人要是愿意来,学的东西可比坐在办公室里敲代码实在多了。”

小王抬头看了他一眼:“您这话要是发朋友圈,估计能感动自己。”

“那就发呗。”刘好仃乐了,“我还没老到连社交平台都不会用。”

正说着,老李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个保温杯,一个是他的,另一个明显是刚从车间顺来的。

“你们俩在这儿聊什么呢?”他把杯子放下,一屁股坐下来,“听说今天开始社招?”

“对,正制定方案呢。”小王指了指屏幕,“您要不要来看看我们的‘薪酬福利’页?”

老李扫了一眼,眉毛拧成疙瘩:“这钱给得太高了吧?厂里能撑得住吗?”

“撑不住也得撑。”刘好仃语气平静,“现在不是以前了,人才都挑着来。我们不拿出点诚意,人家凭什么进厂?”

老李没说话,低头喝了口茶,咕哝了一句:“外头的人看不上咱这地方吧。”

“那就让他们看得上。”刘好仃笑着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找人干活,是要让人觉得,来玻璃厂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主动选择的未来。”

老李看着他,眼神里带着点惊讶:“你还挺会说。”

“这不是跟你们学的嘛。”刘好仃眨眨眼,“你们不是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干一天是一天。”

小王在一旁笑出声:“师傅,你这是偷换概念。”

“管它是不是,只要说得通就行。”刘好仃耸耸肩,“明天开始,岗位信息上线,简历收上来后,你负责初筛。”

“行。”小王点头,“不过我得先设几个关键词,不然光是投机械工程的都能堆满邮箱。”

“你定。”刘好仃摆摆手,“我只关心两点:一是有没有制造业经验,二是愿不愿意留下来干。”

“本地居住意愿强也算?”小王问。

“算。”刘好仃肯定地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天下午,小王已经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发呆。屏幕上是招聘网站后台导出的二十多份简历,每一份他都点了开看过,有的甚至翻了两遍。

“怎么样?”刘好仃端着水杯走过来。

“数量不少,质量堪忧。”小王叹了口气,“一半都是应届生,还有一半要么转行做销售了,要么直接跳去智能家电那边。”

“有没有符合要求的?”刘好仃问。

“有一个。”小王点开其中一份简历,“之前在深圳一家玻璃厂做过三年技术主管,后来跳槽去了智能建材公司,现在好像离职状态。”

“联系方式有吗?”刘好仃凑近看。

“有,但还没联系。”小王犹豫了一下,“他期望薪资比我们预算高了不少。”

“试试嘛。”刘好仃语气轻松,“说不定他想回来呢?毕竟玻璃这行,干久了都有感情。”

“您倒是挺乐观。”小王无奈地摇头,“不过我倒是想起一件事。”

“什么?”

“我有个前同事,也在玻璃厂干过两年,后来跳槽去了智能建材公司,听说那边待遇比我们这边高三分之一。”

刘好仃听完,没立刻回应,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过了几秒,他说:“回头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结构,至少不能让真正愿意留下的人吃亏。”

小王点点头:“我记下了。”

当天傍晚,刘好仃和老李一起往车间走,两个人谁都没说话,脚步踩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回响。

风吹得有点凉,刘好仃把外套拉链拉了拉,忽然开口:“你觉得外面的人,来了能留得住吗?”

老李沉默了几秒,才说:“说实话,我不太信。现在年轻人,图的是发展、是机会,咱这地方……说实话,没啥吸引力。”

“那我们就创造吸引力。”刘好仃语气坚定,“比如,让他们知道,这里有人愿意教他们东西,有真实的工艺可以学,还有数字化转型的机会。”

老李看他一眼:“听起来像打鸡血。”

“这不是鸡血,是方向。”刘好仃笑了,“你想想,你当年学手艺的时候,是不是也希望有人愿意带你?”

老李没说话,但眼神变了。

“而且,”刘好仃接着说,“我们还可以搞个‘技术导师制’,让你们这些老家伙带新人,既提升他们的归属感,也让你们有成就感。”

“你这是变相让我当老师啊。”老李哼了一声。

“怎么,嫌累?”刘好仃故意逗他。

“累倒不怕。”老李顿了顿,低声说,“就是怕没人愿意听。”

“那就让他们愿意听。”刘好仃拍拍他肩膀,“办法总比困难多。”

老李没再说话,但嘴角微微翘了起来。

两人走到车间门口,正好看到几个老师傅在调试一台新装的数据采集设备,动作熟练,配合默契,阳光透过顶棚洒下来,在他们身上镀了一层金边。

“你看。”刘好仃指着那群人,“这些人,不只是干活的机器,他们是这座厂的灵魂。”

老李点了点头:“你说得对。”

刘好仃转身往办公室走,边走边说:“今晚回去,我想了想,可以把‘匠数计划’的一部分内容改造成社招宣传语。”

“怎么说?”

“就写——‘在这里,传统与数字并肩前行;在这里,你的经验值得被看见。’”

老李听着,忽然开口:“我倒是认识几个以前一起干活的兄弟,手艺不差,就是这些年没怎么碰机器了。”

刘好仃停下脚步,回头看他:“那你有空介绍介绍。”

老李点点头:“行。”

两人继续往前走,脚步声渐渐远去,车间里传来设备启动的嗡鸣,像是某种新的节奏,悄然响起。

远处的天色已经开始泛红,晚霞染上了厂房外墙,像是为即将到来的变化,提前披上一层温柔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