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79集:后续评估实施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379集:后续评估实施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阳光比昨天更亮了些,照在会议室的白板上,把那五个字映得格外清楚:改进潜力。

小王正蹲在地上调试投影仪,电缆像蛇一样缠在他脚边。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图表,又低头检查了下笔记本里的测试安排表,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别敲了。”刘好仃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沓打印好的评估打分表,纸张边缘整齐得像是刚出炉的玻璃片,“你再敲下去,我都怀疑你是不是想提前下班。”

小王讪笑:“这不是有点紧张嘛。”

“紧张啥?”刘好仃把表格放在桌上,“咱们现在是按流程办事,不是搞突击检查。”

这话倒是让屋里几个已经坐下的员工松了口气。老李翻着表格,眉头没那么紧了;陈姐也点了点头,顺手给自己倒了杯茶。

“今天主要就是正式启动试点。”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用笔点了点上面的内容,“两个班组,一个侧重数据准确性,一个关注员工适应度。这周开始执行,下周反馈。”

“老师。”小王举手,“那个预测性维护模块……供应商说可以远程演示了,要不要先看看?”

“不急。”刘好仃摆摆手,“先把现有的跑起来再说。不然咱们自己都还没摸清底细,就急着上新功能,容易乱。”

“明白。”小王收起手机,重新翻开笔记本。

“不过——”刘好仃顿了顿,“你还是跟他们那边打个招呼,让他们准备一下,等我们这边稳定了就接入。”

小王点头记下。

会议继续进行,大家一边翻着手里的打分表,一边提问题。有人问怎么记录误操作次数,有人问系统卡顿算不算影响评分,还有人担心会不会因为分数低被扣绩效。

“都不是考核个人。”刘好仃耐心解释,“你们的任务是把过程走一遍,发现问题我们就改。重点不在分数高低,在有没有帮你们省事。”

这句话说完,屋子里安静了几秒。

“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挺怕这套东西的。”质量组的老张开口,“总觉得又是多一层麻烦。”

“其实不是。”刘好仃笑了笑,“你们觉得哪里不方便,就写下来。我们这套评估体系,本身就是要不断调整的。”

“那如果有些指标根本没法量化呢?”仓储的小赵问。

“那就先定性。”刘好仃答得干脆,“比如‘员工对系统的信任度’,我们可以观察他们主动使用新功能的频率,或者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找系统还是靠经验。”

“听起来好像也没那么难。”小赵点点头。

“关键是你得愿意试。”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万事开头难,咱们现在才刚开始。”

会议结束时,窗外的风已经转了个方向,吹得百叶窗轻轻晃动。阳光依旧洒满屋子,只是角度变了,像是换了种方式提醒大家:事情正在推进。

车间里,新的评估机制已经开始运转。

第一个试点班组负责的是数据准确性。他们在每个工位贴上了简易的操作指引卡,还加装了一个小计时器,用来记录每个环节的实际耗时。

第二个班组则重点关注员工适应度。小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打卡式问卷,每天下班前花两分钟勾选选项就行,内容包括“今天用了几次mES系统”、“有没有遇到系统卡顿”、“有没有主动优化流程建议”等等。

“感觉像回学校交作业。”一位老员工笑着抱怨,但还是认真填完了。

刘好仃带着小王在两个班组之间来回跑,记录问题、调整节奏。有时他亲自示范某个操作步骤,有时只是站在旁边默默观察。

“您怎么不说话啊?”一名年轻工人问他。

“我说多了,你们就不动脑了。”刘好仃笑着说,“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教课的。”

“可您都干了几十年了。”

“正因为干了几十年,我才知道不能光靠经验。”刘好仃指了指墙上贴的评估目标,“经验没错,但我们要学会用数据去验证它。”

那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几天过去,评估系统逐渐进入状态。数据开始积累,问题也开始浮现。

一周后的早晨,会议室里又聚满了人。

白板上多了一栏“首次反馈”,底下密密麻麻写着几点:

数据录入频繁卡顿

操作指引卡不够直观

个别员工仍习惯依赖经验判断

预测性维护模块响应延迟明显

“这个延迟问题比较严重。”小王指着最后一条,“有时候系统提示还没发出来,故障就已经发生了。”

“嗯。”刘好仃沉吟片刻,“你联系供应商了吗?”

“联系了。”小王点头,“他们说是算法还在调试阶段,建议我们先作为观察项处理。”

“那就先这么办。”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预测性维护”旁边画了个圈,“暂时不纳入评分,但要持续记录表现。”

“行。”小王记下。

“其他问题呢?”陈姐问。

“录入卡顿的问题我已经反馈给技术员,他们会记录异常日志。”刘好仃说,“至于操作指引卡,今晚下班后我会和小王一起优化,明天换新版。”

“那员工适应这块儿呢?”老李问。

“这个需要时间。”刘好仃笑了笑,“但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掌声,比上次更自然一些。

“下一步呢?”小王问。

“继续收集数据。”刘好仃说,“同时准备第二轮培训,这次重点解决操作流程上的认知差异。”

“明白。”小王点头。

外面的机器声隐隐传来,像是某种节奏分明的鼓点。

而他们的脚步,也正在一步步向前。

这时,小王忽然想起什么,抬起头。

“老师,您觉得……这套评估体系,真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吗?”

刘好仃看着白板上的字,沉默了几秒,然后笑了。

“哪有什么绝对合适的体系。”他说,“只有不断调整的方向。”

他转身拉开窗帘,阳光一下子洒满整个屋子,照亮了墙上新贴的图表。

标题写着:

数字化转型评估体系草案(第一版)

下面列出的五个维度旁,多了一行小字:

注:本草案以“改进潜力”为核心导向,强调动态调整与持续优化

小王站在后排,看着那个标题,轻轻点了点头。

这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mES供应商的消息:

“关于预测性维护模块的测试版本,我们明天可以远程演示。”

他没有立刻回复,而是看向刘好仃,对方正低头翻看一份报告,眉头微皱,像是已经想到了下一步的问题。

小王嘴角微微上扬,把手机放回口袋。

他轻轻拉上门,留下屋里一片安静而专注的氛围。

外面的阳光很好,车间里传来熟悉的机器声,像是某种节奏分明的鼓点。

而他们的脚步,也正在一步步向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