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42集:技术培训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42集:技术培训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风还没停,车间的灯却已经全亮了。

刘好仃站在新生产线旁,手里握着一块刚切下来的玻璃板,眉头皱得能夹苍蝇。他凑近一看,边缘明显不对称,误差超过了0.5毫米——这在调光玻璃生产里,几乎是“死刑判决”。

“这都第几块了?”他低声问一旁的小李。

小李苦着脸:“今天第八块,比昨天还多两块。”

刘好仃叹了口气,把玻璃放回质检台,抬头扫了一圈整个车间。机器轰鸣声中,新来的工人们动作生疏,偶尔还能听见工具掉地的声音。老员工倒是熟练,但面对新人带出的新问题,也有些手忙脚乱。

“走,咱们去b区看看。”他说着,朝第三条产线走去。

一路上,刘好仃一边走一边记笔记。他发现几个常见的错误:切割角度偏移、操作流程跳步、甚至还有人把冷却液忘加了。这些问题单独出现还好说,集中爆发就不是简单的培训能解决的了。

到了b区,他一眼就看见那台贴着模糊标签的设备。温度补偿没校准,难怪刚才那块玻璃变形得这么离谱。

“这个谁负责?”他问旁边的技术员。

“我……”技术员挠了挠头,“我以为系统自动校准了。”

刘好仃点点头,没说话,只是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又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简图。他知道,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培训机制出了毛病。

午休铃响了,刘好仃召集所有人到车间门口集合。

“大家先别急着吃饭,耽误十分钟。”他站在台阶上,声音不大,但足够让每个人听见。

有人小声嘀咕:“又要开会?”

“听我说两句。”刘好仃笑了笑,“你们都知道,现在我们接的单子,全是冲着调光玻璃来的。客户要的是精准、稳定、高质量。可咱们现在,连基本切割误差都控制不住。”

人群里一片沉默。

“我知道你们都很努力,但努力不等于效率。”他顿了顿,“这样吧,我来演示一遍标准流程,你们看着,有问题随时问我。”

说完,他走到一台机器前,从取料、设定参数到切割完成,每个步骤都做得慢而清晰。最后他举起那块玻璃,对着灯光展示:“看到没有?边缘平整,无毛刺,误差不超过0.3毫米。”

“这才是我们要的标准。”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有几个人忍不住鼓掌。

“行了,回去吃饭吧。”刘好仃拍拍手,“下午我还会再来,有问题尽管找我。”

饭后,他继续巡查。路过质检室时,李姐叫住了他。

“刘哥,你来看看这个。”她指着监控画面,“这是A班早上的录像,你看他们操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画面里,一个年轻工人正在处理一块玻璃,动作利索,但到了关键冷却环节,却直接跳过了。

“怎么搞的?”刘好仃皱眉。

“我问他,他说看别人也是这么干的。”李姐耸肩,“而且……你看他手机。”

镜头拉近,那个年轻人偷偷低头看了眼手机,屏幕上赫然是一页非官方的操作流程图。

“哪来的?”刘好仃问。

“不清楚,但肯定不是我们发下去的。”李姐摇头。

刘好仃心里咯噔一下。培训不到位,信息混乱,再加上新人急于表现,这才导致了次品率飙升。

他回到办公室,翻出之前做的培训手册,越看越觉得内容太复杂,对新手来说根本记不住。

“得改。”他自言自语。

当天下午,他就重新整理了一份简化版的“三步操作法”,配上简单明了的示意图,还用红笔标出最容易出错的环节。

下班前,他在车间门口支起一个小桌子,现场教学。

“记住,第一步:取料检查;第二步:参数设置;第三步:切割 冷却。”他边说边比划,“记不住没关系,手册随身带着就行。”

“刘哥,学这个是不是要加班?”有个工人问。

“不额外占时间,就每天下班前十分钟。”刘好仃笑着说,“而且,谁能在下周考核中通过,每人奖励100块绩效分。”

人群顿时活跃起来。

“真的假的?”

“100块?那我肯定要试试!”

“我先拿手册一份啊!”

刘好仃看着热闹的场面,心里总算松了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但这一步迈出去了,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夜幕降临,车间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中,多了几分认真讨论和反复练习的声音。

第二天早上,刘好仃再次走进车间,手里拿着最新一批的质检报告。他翻开一看,眉头稍稍舒展了些。

次品率下降了2%。

虽然不多,但至少是个好的开始。

他正准备开口说点什么,忽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刘哥!”小李跑过来,脸上满是焦急,“刚刚收到通知,有一批紧急订单,要求提前两天交付。”

刘好仃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看来我们的产品,是真的火了。”

阳光透过高高的玻璃窗洒进车间,空气中浮着细碎的粉尘,在光线里像金粉一样闪闪发亮。

刘好仃站在讲台上,面前摆着一排排整齐的椅子。二十名新来的工人坐在下面,有的紧张,有的茫然,还有的满脸写着“我就来混日子”的表情。

“各位。”刘好仃清了清嗓子,“我是刘师傅,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会教你们怎么把一块普通的玻璃,变成能让客户满意的产品。”

底下有人轻笑:“玻璃不就是玻璃吗?还能变魔术?”

刘好仃没生气,反而笑着点头:“说得没错,玻璃确实不会变魔术。但它会‘听话’,只要你懂得它的脾气。”

他拿起一块玻璃板,举起来给大家看:“你们看这块玻璃,它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其实有自己的‘性格’。它怕冷、怕热、怕震动,也怕你心急。”

“比如切割的时候,你以为快一点就能早点完工,结果玻璃可能就在你手上裂开。因为它不喜欢你太着急。”

“所以,第一个原则是什么?”

没人回答。

刘好仃也不催,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

终于,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小声说:“慢一点?”

“对,慢一点。”刘好仃竖起大拇指,“玻璃记得你手上的温度。你温柔待它,它才愿意配合你。”

这句话一出,原本有些懒散的气氛变得安静了一些。

接下来的几天,刘好仃开始正式授课。他把复杂的术语全都换成生活里的比喻。比如讲“热胀冷缩”原理时,他说:“就像你们夏天穿衣服,热了就脱一件,冷了就加一件,玻璃也是一样。”

讲“冷却液的作用”时,他说:“就像炒菜不能一直大火,火候太大容易糊锅底,玻璃也一样,不冷却就容易炸裂。”

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大家轮流用不同的力度去压一张纸,感受力道的变化。然后让他们把这个感觉代入到实际操作中。

“三分力七分准。”这是他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工人在练习切割时不小心打碎了样板。他脸色瞬间变了,手都在抖。

刘好仃走过去,捡起碎片看了看,点了点头:“嗯,不错,至少没伤到手。”

然后他拍拍那人的肩膀:“慢一点,玻璃记得你手上的温度。”

那人愣了一下,然后默默点头,重新拿了一块样板继续练习。

培训进行到第十天,刘好仃决定搞一次模拟流水线考核。他设定了每块玻璃必须在8分钟内完成,并且质量达标。

第一组上来,超时不说,玻璃还崩角了。

第二组更惨,直接在中途卡壳,差点引发机器报警。

刘好仃没骂人,只让他们停下,自己亲自示范了一遍。他一边做一边讲解:“这里留一分钟给突发情况,这里留半分钟调整状态,剩下的时间刚好够你稳稳当当地做完。”

然后他调整了流程顺序,把最耗时的步骤提前,让大家有更多时间修正错误。

他还引入了“三步检查法”:自检、互检、终检。每一关都要确认没问题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别怕麻烦,麻烦一次,省得后面返工十次。”

这话成了培训课上的经典语录。

有一次,一个原本态度消极的工人主动留下来加练。刘好仃看见了,也没说什么,只是递给他一副新的手套。

“想把活干明白的人,我从不会嫌烦。”他说。

那人接过手套,眼里闪过一丝光。

培训进入第三周,工人们的进步肉眼可见。次品率降到了1.5%,平均操作时间也缩短到了7分40秒。

刘好仃拿着最新的数据表,站在车间门口看了一会儿,嘴角微微扬起。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但他也知道,只要方向对了,再远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

这时,小李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喊:“刘哥,厂长说想看看培训成果,下周安排一次现场演示!”

刘好仃点点头,把数据表折好塞进口袋。

“行啊,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手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