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14集:新技术引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314集:新技术引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的窗边,手里端着一杯刚泡好的枸杞茶,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漏进来,在桌面洒下几道金线。他望着楼下厂区,叉车正来回穿梭,几个穿着工装的员工蹲在玻璃堆旁检查包装。

“刘哥,技术员那边确认了,下周三上午十点来厂里。”小周推门进来,手机还在耳边贴着,“他们说带了全套演示设备,还准备了样品。”

“好嘞。”刘好仃放下杯子,嘴角一扬,“你再跟阿梅说一声,让她安排接待和会议室布置。”

“早就安排好了。”小周一边回消息一边笑,“她现在比咱们都上心,连投影仪都提前试了两遍。”

“这不就对了嘛。”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咱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群人在往前冲。”

会议室的长桌上已经摆好了矿泉水、纸巾盒,还有几份打印得整整齐齐的技术资料。阿梅正在调试投影仪,老张则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翻看供应商发来的参数表。

“来了?”刘好仃推门进来,顺手把背包挂在椅背上,“咱们先过一遍流程,别到时候人家问东,咱们答西。”

“我这边没问题。”小周指着屏幕,“我已经整理出一份常见问题清单,包括兼容性、能耗变化、维护周期这些重点。”

“不错啊。”刘好仃点头,“等会儿要是有听不懂的地方,别硬撑,随时打断提问。”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各位好,我是新技术团队的李工。”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走进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箱子,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

“欢迎欢迎。”刘好仃起身握手,“我们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才把你盼来。”

李工笑了笑,打开箱子,取出一台平板:“今天我会从材料特性、系统原理、安装流程三个方面做讲解,并配合现场演示。”

“那就开始吧。”刘好仃坐下来,目光落在屏幕上。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李工用专业术语飞快地讲解着新材料的分子结构、镀膜工艺、温控算法……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变得安静,只有空调吹风的声音。

“这个‘自适应热补偿机制’是什么意思?”小周皱眉,“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

“通俗点说,就是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加热功率,避免浪费能源,还能减少玻璃表面因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纹的风险。”李工顿了顿,“就像你们家空调,不是一直全速运行,而是根据室温自动调节频率。”

“哦——”众人恍然大悟。

“那这套系统怎么跟咱们现有的生产线对接?”老张插话。

“接口方面我们可以定制,只要提供设备型号和通讯协议,我们的工程师就能完成适配。”李工调出一张示意图,“这是实际应用案例,这家工厂改造后,次品率下降了百分之十五,能耗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二。”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声议论。

“听起来是不错。”阿梅翻着资料,“但价格这块呢?”

“目前是推广期,价格上有一定优惠。”李工笑了笑,“而且如果你们愿意签长期合作意向,还可以申请技术支持培训名额。”

“培训的事我来安排。”刘好仃接过话头,“我们这边有几个技术骨干,正好可以跟着学学。”

第二天,车间门口围了一圈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即将引进的新技术。

“听说要换新机器了?”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工人靠在墙边,语气有点复杂。

“不只是机器,还有新材料。”旁边的小年轻兴奋地说,“据说环保得很,烧出来没味道!”

“环保归环保,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操作。”老工人挠了挠头,“我现在连扫码付款还得找人帮忙。”

这话被路过的刘好仃听见了。

他走过去,笑着打招呼:“老王师傅,听说你在车间干了二十多年了吧?”

“可不是嘛,从搬砖到调机,啥活儿没干过。”老王挺直腰板,“就是现在年纪大了,怕跟不上节奏。”

“您这话我可不同意。”刘好仃拍拍他的肩,“咱们搞技术,不是年轻人的专利,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资产。”

老王愣了一下,眼神有些动容。

“这样吧。”刘好仃继续说,“这次新技术培训,我特意给您留了个位置。您要是觉得不合适,咱就不学;要是觉得能行,我就请您当咱们的第一批‘技术顾问’。”

“顾问?”老王笑了,“我这文化水平,哪敢当顾问。”

“怎么不敢?”刘好仃认真地说,“您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卡料,哪些环节最容易出错,这些都不是书本上学得来的,是真本事。”

老王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成,那我试试。”

第三天上午,李工再次来到厂里,正式进行现场演示。

演示区设在车间一角,一台崭新的镀膜设备已经安装完毕。李工将一块普通玻璃放进设备,启动程序后,屏幕上开始跳动数据。

“现在进入预热阶段,温度控制在六百摄氏度左右。”他一边操作一边解释,“等达到设定值后,系统会自动喷洒纳米涂层。”

随着机械臂缓缓移动,一层均匀的薄膜覆盖在玻璃表面,灯光照射下泛起淡淡的彩虹光晕。

“哇!”围观的员工发出惊叹。

“这层膜不仅提升了透光率,还增强了抗刮擦能力。”李工展示另一块对比样品,“左边是传统工艺的玻璃,右边是新工艺的,你们摸摸看。”

老王伸手轻轻划过两块玻璃,明显感受到右边的更光滑细腻。

“这确实不一样。”他喃喃道。

“而且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李工补充,“系统会自动记录每次操作的数据,方便后期分析优化。”

“这玩意儿要是能稳定运行,咱们效率肯定能提上来。”老张在一旁感慨。

“那就这么定了。”刘好仃环视一圈,“咱们先小范围试点,等磨合好了再全面铺开。”

傍晚时分,车间外的风有点凉,夕阳把厂房染成了橘红色。

刘好仃站在演示区前,看着那台新设备静静地立在那里,像是等待上阵的战士。

“刘哥,你觉得这次能成吗?”小周走过来,轻声问。

“你说呢?”刘好仃反问。

小周想了想,笑着说:“我觉得能。”

“我也觉得能。”刘好仃点点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去试。”

远处,几个工人正围着设备讨论着什么,声音不大,却充满热情。

刘好仃深吸一口气,心里踏实极了。

这时,阿梅从办公室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刘哥,好消息!供应商同意给我们额外配一名驻场工程师,为期一个月。”

“好啊!”刘好仃眼睛一亮,“那咱们就趁热打铁,把第一波测试安排上。”

他转身走向车间,脚步坚定。

身后,风吹起了窗帘的一角,露出墙上那句他亲手写下的标语:

“创新不是颠覆,而是积累后的突破。”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照在那句话上,暖洋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