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277集:知识现状分析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277集:知识现状分析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杯刚泡好的枸杞菊花茶。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把那份《知识资源盘点行动方案》照得格外显眼。

他抿了口茶,苦中带甜,像极了眼下这事儿——看着是件小事,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

“组长!”小林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摞资料,脸上带着点兴奋,“我昨晚整理了一下,发现咱们班组对气泡问题的处理方法,居然有六种!”

“六种?”刘好仃挑眉,“你确定不是重复的?”

“我都比对过了。”小林坐下来,翻出一张表格,“你看,二车间是先调压后降温,三车间是先降温再调压,四车间更绝,直接换模具。”

刘好仃看着那张表格,眉头越皱越紧,“这不叫经验多样,这是流程混乱。”

“我也觉得有问题。”小林点头,“而且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方法都没写进任何正式文档,全是老师傅们口传心授的。”

“难怪新员工老出错。”刘好仃叹了口气,“他们连标准流程都找不到。”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班组长陆续走进会议室。王师傅还是靠墙站着,手里拎着那个用了十年的保温杯;老张则一边走一边翻报纸,但这次报纸上夹着几张便签纸,看得出来是临时记下的东西。

“开会吧。”刘好仃端起杯子,走进会议室。

会议一开始,气氛还有点轻松。大家聊着最近的工作进展,偶尔还开两句玩笑。直到刘好仃把投影仪打开,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图——是一张工艺流程对比表,上面列出了五个班组对同一道工序的操作步骤。

“你们看看。”刘好仃指着屏幕,“同样是玻璃退火后的冷却操作,五个班组的做法都不一样。”

“这不是挺正常的吗?”王师傅喝了一口茶,“每个人习惯不一样。”

“可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哪种方式最好。”刘好仃说,“万一哪天哪个老师傅请假了,谁能接上他的活?”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

“其实……”王师傅放下杯子,语气忽然缓了下来,“我那套调压手法,是我师父教的。他走了以后,就没人系统地整理过。”

“这就是我要说的问题。”刘好仃点头,“我们不能让经验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在团队协作效率提升了,可要是经验没沉淀,迟早还会出问题。”

“那你说怎么办?”二车间班长问。

“第一步,就是先把现有的知识资源摸清楚。”刘好仃翻开手里的文件,“所以我决定启动一个‘知识资源盘点行动’。”

“啥意思?”小李问。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得搞清楚:我们现在到底有哪些经验、哪些做法、哪些人掌握着关键技能。”刘好仃说,“然后才能谈怎么共享、怎么传承。”

“听上去有点麻烦。”老张皱眉。

“确实不简单。”刘好仃笑了笑,“但总得有人开始做。”

他扫视全场,“所以我想请各位回去后,各自梳理一下自己班组的经验、技巧、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哪怕是一些随手记下来的要点也行。”

“那我们要不要统一格式?”小林问。

“不需要。”刘好仃摇头,“你现在负责收集和分类就行,不用强求别人怎么写。”

“明白了。”小林点点头。

“另外,我准备这两天亲自去车间转转。”刘好仃补充道,“看看实际操作情况,确认一下我们的经验是不是真的断层了。”

王师傅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会议结束时,刘好仃特意留下王师傅聊了几句。

“你那套调压手法,能不能写下来?”刘好仃问他。

“写下来?”王师傅愣了一下,“我还真没想过。”

“不是要你写论文。”刘好仃笑着解释,“你就按你的思路,一步步记下来就行。哪怕是你徒弟问你的时候,你顺手画个流程图也好。”

王师傅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行吧,我试试。”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就背着笔记本去了车间。

他先到了三车间,正好赶上一组员工在调试一台自动吹泡机。机器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味。

“师傅,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调参数的吗?”刘好仃走到操作台前。

“没问题。”一位年轻员工立刻让出位置。

刘好仃仔细观察了他的操作流程,发现他在遇到气泡异常时,第一时间调整的是温度,而不是压力。

“你怎么想到先调温度?”刘好仃问他。

“因为之前王师傅说过,有时候气泡是因为温差太大。”年轻人回答。

“那你有没有看过相关操作手册?”刘好仃又问。

“没有。”年轻人摇头,“都是老师傅口头教的。”

刘好仃点点头,在本子上记下一笔。

接着他又去了二车间,看到另一组员工在处理边缘变形问题。他们的做法是先降低速度,再调整模具间隙。

“这个流程是谁定的?”刘好仃问。

“是我们班长总结出来的。”员工答道,“不过他也没写下来,只是在例会上讲过一次。”

“有没有人专门记录?”刘好仃追问。

“好像没有。”员工想了想,“大家都记在脑子里。”

刘好仃合上笔记本,心里有些沉重。

中午吃饭时,他特意绕到食堂旁边的“可视化墙”前,看小林贴的新图表。墙上多了一块区域,是关于“经验来源”的统计图。

图上显示,超过70%的关键操作经验,都来自老师傅的口述,只有不到20%有书面记录。

“看来问题比我想象的还严重。”刘好仃低声自语。

“组长。”小林从后面走来,“我刚才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什么?”刘好仃回头。

小林递给他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气泡调温顺序:先A后b再c。”

“这是哪儿来的?”刘好仃接过纸条。

“是在四车间角落的一个工具箱里找到的。”小林说,“看起来像是某位员工随手记下来的。”

刘好仃盯着那几个字看了很久,忽然笑了,“你知道吗?这可能就是最原始的知识管理。”

“怎么说?”小林不解。

“因为它记录了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刘好仃把纸条夹进笔记本,“虽然不完整,但它说明,有人已经开始意识到经验需要留下来。”

两人站在墙边,阳光透过窗户打在图表上,反射出一点点光斑。

“组长。”小林忽然开口,“你觉得我们真的能把这件事做成吗?”

刘好仃看了看他,又看了看那面墙,缓缓说道:“只要我们愿意开始。”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就像这张纸条一样,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

夕阳西下,风穿过厂区,带来一丝凉意。

刘好仃转身离开时,小林还在原地看着那张纸条,仿佛在思考什么。

而刘好仃已经走向下一个车间,继续他的走访。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但至少,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