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228集:文化建设方案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228集:文化建设方案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前,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纸张边缘已经被他翻得有点起毛。窗外的风不大,但吹得玻璃有些嗡嗡作响。他低头看了眼表,十点零七分,离文化建设小组会议还有二十三分钟。

“小王来了没?”他问门口探头探脑的小工。

“来了来了!”小王抱着一沓资料冲进来,头发被风吹得有点乱,“我刚把问卷数据重新整理了下,回收率确实不太理想。”

“多少?”

“65%。”

刘好仃点了点头,没说话。这个数字比他预想的好一点,但也只是一点点。

“老李那边呢?”

“已经重新发下去了,这次是手递手地发,确保每个人都拿到。”

“辛苦他了。”刘好仃说着,翻开报告,指着一张表格,“你看,这三组数据明显异常,是不是有人在敷衍?”

小王凑近一看,果然发现有几份问卷上的选择几乎全是一个选项,甚至连开放题都写的是“随便”。

“这些估计是随手填的。”小王皱眉,“不过我们还是按正常流程处理了。”

“嗯,先别急着剔除,等老李那边补完再说。”刘好仃合上报告,站起身来,“走吧,开会。”

会议室已经坐了几个人,行政部的小张、车间班组长老李、还有几个年轻的员工代表。气氛轻松,像一群准备参加家长会的学生。

“大家来得挺早啊。”刘好仃笑着坐下,把报告放在桌上。

“这不是怕迟到嘛。”小张笑道,“上次你说‘谁迟到谁请喝奶茶’,我还真信了。”

“我没说不算数啊。”刘好仃一本正经,“只是没定时间而已。”

众人笑出声来,会议气氛一下子活络了不少。

“今天咱们主要讨论两件事。”刘好仃翻开笔记本,“第一,分析调研结果;第二,确定文化建设方案的大方向。”

小王把投影打开,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图表。

“这是问卷回收情况。”她指着柱状图,“总体回收率65%,其中年轻人填写更积极,中年员工参与度较低。”

“这很正常。”老李插话,“很多年纪大的觉得这种东西没用,填了也不会改什么。”

“那我们就让他们看到改变。”刘好仃语气平静,“比如,之前有个女工提过生日没人记得,我们就试着加个祝福短信——现在你们谁生日收到短信了?”

举手的人不少。

“这就是改变。”他说,“哪怕一点点,也要坚持。”

“那接下来怎么做?”小张问。

“我们先看看大家最关心什么。”小王切换了幻灯片,“三个关键词:归属感、沟通渠道、节日活动。”

“归属感这块,很多人提到‘感觉不到自己是公司的一部分’。”刘好仃补充道,“还有人写‘厂里没人听我们说话’。”

这句话让会议室安静了一下。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喊口号,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发声。”刘好仃看着大家,“比如意见箱,比如定期座谈会,甚至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墙。”

“文化墙?”一个年轻员工好奇地问,“就是那种贴标语的?”

“不是。”刘好仃笑了笑,“是我们自己拍的照片、写的文字、画的画,反映我们真实的生活。”

“听起来不错。”小张点头,“那节日活动呢?”

“这部分呼声最高。”小王调出另一张图表,“尤其是中秋和春节,大家都希望有点热闹。”

“问题就在这儿。”老李摸着下巴,“年轻人喜欢电竞比赛,老同志偏爱传统节目,怎么平衡?”

“很简单。”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两个字:“分层。”

“什么意思?”

“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内容。”他说,“比如中秋,我们可以安排一场晚会,年轻人可以唱歌跳舞,老同志可以讲讲过去的故事。”

“这样会不会太分散资源?”小张担心。

“不分散。”刘好仃摇头,“关键是要用心。我们不需要豪华舞台,也不需要大预算,只要能让大家感受到温暖,就够了。”

“那具体怎么分工?”小王问。

“由你牵头成立策划组。”刘好仃看向她,“从各车间选几个人,负责活动策划和执行。”

“行,我这就去安排。”

会议继续进行,大家开始讨论文化手册的编写计划。

“企业文化手册不能只是规章制度。”刘好仃强调,“它要体现我们的历史、传承、价值观。”

“问题是,我们好像没什么历史资料。”小张为难地说。

“我去仓库找过了。”刘好仃从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袋,“找到了一些老照片,还有建厂初期的标语。”

“哇,这张照片真有意思。”小王抽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97年剪彩留影,这上面还有您呢!”

刘好仃接过照片,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年轻。”他说,“干劲十足,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厂。”

“那这些故事怎么办?”小张指着照片背面的一段字迹。

“老赵师傅口述了一些早期的事,我都整理成了小贴士。”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比如这条:‘第一次出货,全厂加班三天,最后产品合格率98.7%。’”

“这才是真正的企业精神。”小王感叹。

“对。”刘好仃点头,“我们要把这些故事写进手册里,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凭空来的,是有根的。”

会议结束时已是中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暖洋洋的。

“下周先把手册初稿弄出来。”刘好仃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然后我们再细化每个项目的执行方案。”

“明白。”小王应了一声。

走出会议室,刘好仃回头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白板,上面还写着“归属感”、“沟通渠道”、“节日活动”这几个词。

他轻轻关上门,心里想着:文化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它可以从一句话、一张照片、一次小小的改变开始。

回办公室的路上,他顺手打开了意见箱。

箱子里静静躺着几张信纸,最上面那张写着:

“希望下次能听到更多真实的声音。”

刘好仃把它拿了出来,夹进自己的笔记本里。

他知道,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但至少,他们已经开始倾听彼此的声音。

而这也正是他想要的。

下午三点十七分,阳光斜照进厂区,一号车间的机器轰鸣依旧,但在某个角落,一块崭新的文化墙正在搭建。

刘好仃站在旁边,看着几个工人小心翼翼地钉上第一块展板。

那是他们工厂的第一张老照片,也是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