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220集:技术创新初见成效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220集:技术创新初见成效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车间的控制室门口,手里拿着一张调试报告,眉头微皱。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在金属地板上,反射出一片暖意,但他的心情却没那么轻松。

“这误差值……还是差了0.3毫米。”他低声自语,转身对身后的小张说,“你们昨晚是按哪个参数调的?”

小张挠了挠头:“我们试了三种方案,最后选了中间那个。”

“中间的那个?”刘好仃点点头,“我记得那套参数是王师傅十年前留下的老数据吧?”

“对,就是他在图纸背面写的那一组。”

刘好仃沉吟片刻,突然笑了:“那就对了。王师傅那时候设备还没咱们现在先进,温度控制也没这么精细。咱们得把冷却系统这块儿重新调一遍。”

“可是刘哥,”小张有些犹豫,“如果改冷却时间,整个流程都得调整,会不会影响后面的工序?”

“当然会。”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可技术突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咱们得一步步来。你去通知大家,今晚加个班,我们一起把这套参数跑一遍。”

小张点头离开后,刘好仃走到操作台前,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他知道,这一步走好了,新工艺才算真正落地。

夜色渐深,车间里依旧灯火通明。研发小组的人陆续到齐,有人带着笔记本电脑,有人抱着测量工具,还有人提着几杯刚买的咖啡。

“刘哥,我查了下tJ-308这个传感器的数据,”一位年轻工程师凑过来,“它的响应速度比原厂件慢了0.2秒,可能会影响实时调节。”

“嗯,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了。”刘好仃翻开记录本,“不过它成本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供货周期短。咱们先试试看,实在不行再想办法优化。”

“要不要做个对比测试?”小王提议。

“好主意。”刘好仃点头,“这样,一组继续跑原设定,另一组用新参数。我们看看哪边更稳定。”

会议桌上很快摆满了各种工具和资料,白板上写满了公式和流程图。有人在敲键盘,有人在画示意图,还有人在反复核对温度曲线。

“刘哥,你看!”小张忽然叫了一声,“冷却延迟确实存在!如果我们把启动时间提前0.5秒,偏差就能缩小一半。”

“干得漂亮!”刘好仃眼睛一亮,“把这个参数加进去,马上跑一次模拟。”

模拟开始后,所有人都盯着屏幕,连呼吸都轻了不少。几秒钟后,数据显示切割偏移量降到了0.2mm以内。

“成了!”有人忍不住喊了出来。

“别急。”刘好仃笑着摇头,“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得让它保持稳定。”

他们又连续跑了三轮测试,每一次数据都在改善。当最后一组结果出来时,屏幕上显示的平均偏差已经降到了0.1mm以下。

“这下算是稳住了。”刘好仃松了口气,“明天正式上线试产。”

第二天一早,车间里已经围了一圈人。新型玻璃切割机嗡嗡作响,机械臂灵活地移动着,激光精准地划过玻璃表面。

“来了!”有人低声说道。

随着一声轻响,第一块成品缓缓落下。刘好仃快步上前,拿起放大镜仔细检查切口。

“怎么样?”小王紧张地问。

“不错。”刘好仃嘴角露出笑意,“边缘平整,几乎没有毛刺。良品率应该能上97%以上。”

“太好了!”众人欢呼起来。

但还没等他们高兴太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刘哥,图像识别系统出错了!”小张焦急地跑过来,“刚才连续三次切错角度,都是因为系统误判厚度。”

“是不是摄像头焦距变了?”刘好仃一边问,一边快步走向c线。

果然,摄像头旁边贴着一张“待更换”的标签,字迹潦草但清晰可见。

“这镜头早就该换了。”维修工在一旁嘀咕,“之前就说过有问题,一直没安排。”

刘好仃没有责怪谁,只是点点头:“没事,咱们临时解决一下。”

他让小张重启程序,并手动校准焦距。同时,他临时安排双人复核机制,确保每次切割前都有人现场确认厚度数值。

“技术问题不怕,怕的是没人管。”他说,“咱们现在就是边干边修,边修边学。”

经过一番调整,自动切割系统终于恢复正常。机器再次启动,玻璃被精准地分割成指定尺寸,每一块都整齐划一。

“刘哥,这次是真的成了。”小王兴奋地说。

“嗯。”刘好仃望着运转中的设备,眼里透着疲惫,也透着欣慰,“总算没白熬这些夜。”

几天后,全厂大会如期举行。刘好仃站在礼堂中央,手中捧着一块崭新的玻璃样品。

“各位同事,”他环视全场,“这是我们这段时间努力的成果。”

台下响起掌声。

“我知道很多人心里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要搞技术研发?为什么要把生产流程复杂化?”

他举起手中的样品,“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尝试,就一定能做出更好的东西。”

他轻轻放下样品,打开投影仪,播放一段视频,详细讲解了新工艺的技术原理和改进过程。

“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说,“从数据采集到参数调整,从设备调试到流程优化,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你们的付出。”

台下有人小声嘀咕:“听说这次试产失败了好几次。”

“是啊,差点还赔了材料费。”

刘好仃听见了,却没有生气。他笑了笑,说:“没错,我们确实失败过。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失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今年五十七岁,在这家厂里干了快三十年。我知道,很多老工人跟我一样,觉得技术离我们很远。但我想告诉大家,技术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每天的工作中。”

他举起手里的样品,“这块玻璃,是我们共同创造的价值。它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我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刘好仃语气坚定,“也许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走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更远的地方。”

掌声久久不息。

散会后,刘好仃独自一人走到仓库门口,看到展示台背面贴着的“老刘专用”几个字,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是半年前技能竞赛时留下的标记,当时他还开玩笑说:“以后我的作品都要贴这个标签。”

没想到今天还真派上了用场。

他摸了摸那块样品,低声说道:“慢慢来,总会变好的。”

远处的厂区灯光闪烁,像是无数双坚定的眼睛,注视着这场正在进行的技术革新。

他转身离开,脚步稳健,眼神明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