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216集:新挑战:技术创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216集:新挑战:技术创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望着那块刚刚挂上墙的“每日目标提示牌”,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一点。昨天的生产任务完成了,而且还有结余。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转身走进办公室,桌上摆着一份新的会议通知:技术创新启动会,下午两点,会议室见。

这事儿来得有点突然,但也不意外。最近几次市场反馈中,厂里的一款玻璃产品因为表面微裂纹的问题,被客户多次投诉。虽然每次都能勉强过关,但刘好仃心里清楚,靠运气和人情维系订单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他翻开笔记本,看到前几页还夹着那份匿名问卷——“我们不是机器”。他轻轻折了一下角,合上本子,准备去开会。

会议室里,人到得差不多了。几个技术员、工艺师、还有几位一线的老技工围坐在桌边,有人低头看资料,有人小声讨论,气氛比往常严肃些。

刘好仃推门进来时,大家都抬头看了他一眼。

“各位,”他坐下后开口,“今天咱们不谈奖金,不说晋升,就一件事——技术创新。”

有人皱眉,有人打了个哈欠。

“我知道,有些人觉得现在这套流程用得好好的,改来改去反而麻烦。”刘好仃顿了顿,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表格,“这是最近三个月的质检数据。大家看看,表面瑕疵率一直维持在1.2%左右,看起来不高,但客户那边已经开始提要求了。”

他把表格推到桌子中央,几个人凑过去看了看。

“再看看同行的数据。”他又抽出另一张,“人家能做到0.7%,甚至更低。这不是我们不行,是我们没逼自己一把。”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忍不住问:“刘哥,您说技术创新,具体要从哪开始?”

“先找准问题。”刘好仃答得干脆,“我们不能拍脑袋决定该改哪儿。接下来我们要分组调研,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份流程图,回去之后按步骤排查。”

这时,一位老技工慢悠悠地说:“我干了二十多年玻璃,说实话,有些地方早就该改了。比如那个退火炉温度控制,总有点飘,有时候调高一点,成品就容易炸裂;调低了,又不够透亮。”

刘好仃眼睛一亮,立刻掏出笔记本记下:“这点很重要,回头我们重点查。”

会议继续进行,气氛逐渐活跃起来。有人提到模具磨损太快的问题,也有人说起冷却水温不稳定导致的变形情况。

刘好仃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最后一页密密麻麻全是关键词。

散会后,他拿着本子走出会议室,阳光正好,照在他脸上,暖洋洋的。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带着几个技术员下了车间。

他们分成三组,分别负责不同工序段的技术瓶颈调研。每组配一台相机,记录现场操作过程,方便后续分析。

第一站是熔炼区。高温让人喘不过气,连空气都在扭曲。刘好仃脱掉外套,只穿一件短袖,跟着技术人员挨个检查设备参数。

“这台熔炉,每天的温度波动大概有±15度。”一名工程师汇报,“理论上应该控制在±5度以内。”

“误差太大了。”刘好仃皱眉,“有没有可能是传感器老化?”

“正在查,但需要时间。”

“那就抓紧。”他说完,拿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又在本子上记下“熔炉温度稳定性”。

第二站是成型区。这里噪音大,机器轰鸣不断。刘好仃走近一条产线,发现工人正对着一块刚成型的玻璃反复敲击边缘。

“怎么了?”他问。

“这块玻璃有点歪,得修整一下。”工人擦了把汗,“其实只要模具对得准,根本不用这么费劲。”

刘好仃蹲下来看了看模具的位置,确实有点偏移。他让技术人员测量了一下,果然存在毫米级的偏差。

“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他对随行人员说,“回头安排检修组调整模具定位系统。”

第三站是冷却区。这里的环境相对舒适,但问题却不少。

“冷却水温变化大,有时候早上还好好的,中午就开始飘。”一位女员工抱怨道,“成品经常出现轻微波纹。”

刘好仃点点头,在本子上写下“冷却系统稳定性”。

走访结束后,刘好仃回到办公室,看着满满几页笔记,心中已有大致方向。

他叫来助理:“把这些内容整理成报告,明天开个小会,让大家一起讨论优先顺序。”

助理应声而去,刘好仃则打开电脑,翻出之前做激励方案时用过的Excel模板。

“这次我们也来个评分机制。”他在表格里输入几个维度:影响程度、改进难度、成本投入、见效周期……

他打算用这个模型给每个问题打分,然后排个序,集中资源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几天后的小会上,刘好仃展示了初步分析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最迫切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熔炉温度控制、模具定位精度、冷却系统稳定性。”他指着投影上的图表,“这三个问题加起来,占了质量问题的七成以上。”

有人点头,也有人提出异议。

“我觉得退火炉才是关键。”一位老工艺师说,“温度漂移会影响晶体结构,直接关系到成品强度。”

“你说得没错。”刘好仃回应,“但我们得分层来看。退火炉的问题确实重要,但短期内改善空间有限,得先稳住其他环节。”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最终达成一致:优先处理模具定位和冷却系统的问题,同时对熔炉进行定期校准。

会议结束前,刘好仃补充了一句:“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坚持。别怕麻烦,也别怕失败,关键是,我们要迈出第一步。”

说完,他合上笔记本,目光坚定。

窗外,阳光依旧明媚,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晃。

他知道,挑战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准备好迎接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