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152集:培训效果评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52集:培训效果评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的车间还带着夜露的湿气,玻璃窗上蒙着一层薄雾。刘好仃早早地站在操作台前,手里握着一沓试卷和评分表,像赶早市的老农一样精神抖擞。

“今天是培训效果评估日!”他提高嗓门,“大家排好队,分组考试,谁也别想偷懒!”

工人们陆续进场,有人揉着眼睛刚下夜班,有人一边嚼着包子一边看笔记,还有几个老面孔皱着眉头,像是昨晚没睡好。

“这考试难不难啊?”王姐小声问旁边的小李。

“应该不难吧。”小李嘴上说着,手却紧紧攥着笔记本,“就是怕一紧张全忘了。”

刘好仃看出了大家的紧张劲儿,笑了笑:“放松点,这不是高考,是咱们自己人考自己人。你们学了几天,能掌握多少就表现多少,错了没关系,咱再练。”

“刘哥说得对。”一个年轻人接口,“反正咱们也不是一次就成专家,慢慢来呗。”

“对喽!”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我当年学开叉车,第一次把货撞翻了,师傅也没骂我,只说了一句‘再来一遍’。”

气氛稍微轻松了些,队伍也排得整齐了。刘好仃安排了几个学得快的老员工当监考助手,一人一台设备,轮流测试。

“先理论后实操。”他宣布,“理论题全是昨天讲过的基础内容,选几个判断、几道填空,不会搞难题怪题。”

试卷发下去,整个车间安静得连笔尖划纸的声音都听得见。偶尔有人抬头看看天花板,像是在回忆操作流程;还有人偷偷瞄一眼邻座的答题进度,被监考员一眼瞪回去。

“认真点。”刘好仃在过道里踱步,“考完就能吃饭,不急。”

理论考试结束,紧接着进入实操环节。设备有限,只能分批进行。刘好仃临时调整策略,让每组四人一组,一人操作,三人观察并记录要点,这样既能保证效率,又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

“来,你先试试启动流程。”他对第一个上场的年轻人说。

小伙子深吸一口气,走上操作台,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动作还算熟练。可到了权限登录那一步,突然卡壳了。

“账号密码……我记得是……”他嘴里念叨着,额头冒汗。

“别慌。”刘好仃轻声提醒,“你是新员工,系统默认初始密码是你工号加1234。”

“哦哦哦!”小伙子恍然大悟,输入成功。

接下来的操作还算顺利,但到质检模块时,他又停顿了一下。

“这里是不是要切换模式?”他犹豫地看着屏幕。

“对,切换成‘手动检测’。”刘好仃点头,“不过你反应慢了半拍,扣一分。”

小伙子点点头,继续完成后续步骤。

一轮下来,成绩参差不齐。有几位年轻工人表现不错,操作流畅,逻辑清晰;也有几位老员工频频出错,不是按错按钮,就是漏掉关键步骤。

“不是我不愿意学。”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师傅低声说,“是我这脑子记不住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刘好仃听到了,蹲下来和他聊了几句:“没事,咱们不是一次定生死。今天考完了,明天开始补课,重点辅导。”

“还能补课?”老师傅眼睛亮了。

“当然。”刘好仃笑着拍拍他的背,“咱这是工厂,不是考场。只要你想学,我就教。”

考核持续了一整天,从早上八点一直忙到下午六点。中间有人抱怨设备太少,有人担心自己考不好会被调岗,还有人嘀咕隔壁厂也在搞智能化转型,会不会抢了他们的饭碗。

“听说隔壁厂已经开始试运行了。”一个年轻员工趁休息时跟同伴聊天,“咱们这边怎么还没动静?”

这话被刘好仃听见了,他没打断,只是默默记下了这句话。

傍晚收工时,成绩统计出来了。不出所料,有近三成员工没达到合格线。管理层看到结果后有些担忧,甚至有人提议换一批年轻人来顶替。

“不能这么干。”刘好仃拿着数据图表走进办公室,“这批员工都是老熟手,经验丰富,只是对新技术不太适应。我们做的是再培训,不是淘汰。”

他把成绩按岗位和工龄分类整理,制作了对比图,清晰地显示出不同群体的学习曲线。

“你看,年轻员工普遍掌握得快,但经验不足;老员工虽然起步慢,但一旦掌握了,操作稳定性反而更高。”

管理层看了图表,点了点头:“那你的建议是?”

“分层教学。”刘好仃拿出一份再培训方案,“针对不同水平的人制定不同的课程,重点辅导薄弱环节,确保他们在两周内能达标。”

“时间够吗?”

“足够。”刘好仃语气坚定,“他们不是不会,只是需要更多练习的机会。”

方案通过后,刘好仃立刻着手安排。他挑选了几位学得快的年轻人当助教,负责日常辅导;又安排技术员在一旁记录常见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

“记住,咱们的目标不是考试过关,而是真正掌握技能。”他在晚会上强调,“谁要是觉得自己还不熟,主动提出来,咱们单独开小灶。”

第二天一早,再培训正式开始。刘好仃亲自带一组,专门辅导那些操作失误较多的员工。

“来,咱们再练一次启动流程。”他站在操作台前,边示范边讲解,“开机、语言设置、权限登录、功能选择……一步步来,别着急。”

“刘哥,我总是忘记切换质检模式。”张师傅挠头。

“那你就在本子上写一句口诀:‘开机设语登权限,质检模式记得切’。”刘好仃笑着说,“口诀记住了,操作自然就顺了。”

张师傅照做了,果然进步了不少。

培训过程中,刘好仃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一开始表现最差的员工,在经过几次强化训练后,反而比其他人更专注、更努力。

“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起点低,所以更珍惜学习机会。”他心里想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几天下来,再培训初见成效。大多数员工都能独立完成基础操作,错误率明显下降。有几个原本信心不足的老员工,甚至主动申请提前复考。

“我这次肯定能过!”王姐信心满满地说,“我还把我家闺女教会了呢,她帮我录了个操作视频,天天看。”

“厉害啊!”刘好仃竖起大拇指,“下次咱们可以做个短视频教程,让更多人受益。”

夕阳西下,车间里依旧灯火通明。智能设备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仿佛也在见证这场悄然发生的变化。

刘好仃坐在办公桌前,翻看着最新的培训反馈报告。忽然,一张成绩单引起了他的注意——上面写着“王师傅”,分数勉强及格,但备注栏里有一行字:

“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助教。”

刘好仃轻轻一笑,把这张成绩单夹进了文件最底层,仿佛在为某个未完的故事留下一个温柔的注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