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133集:规章制度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33集:规章制度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阳光下的厂区,心里却一点都轻松不起来。

培训的事刚告一段落,工人们的态度明显转变了,环保意识也上来了。可他知道,光靠“觉悟”是撑不起一个厂子的。制度才是长久之计。没有规矩,再好的理念也容易走样、变味,甚至被抛在脑后。

他摸了摸桌上的笔记本,那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这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和员工反馈。尤其是昨天开会时,一位车间负责人提到某个角落的废气排放口平时没人注意,偶尔会有人图省事直接绕过处理设备排出去。

这事儿让刘好仃心头一紧——环保不是一阵风,得有章法、有监督、有奖惩,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他叹了口气,翻开笔记本,准备起草规章制度的框架。

开头几天,刘好仃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他先整理了之前几个月的环保工作记录,把常见的问题、操作流程、设备维护要点都列出来。然后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了个会,让大家提意见,看看哪些环节最容易出问题,哪些地方需要特别强调。

会上气氛挺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不少实际困难和隐患。比如:

“有时候为了赶产量,设备巡检就草草带过了。”

“有些新来的员工根本不知道环保指标是什么,只管完成任务。”

“车间交接班的时候,环保事项经常漏掉,没人提醒。”

刘好仃一边听一边记,笔尖几乎没停过。等大家都说完,他已经有了个大致的框架。

晚上回到家,他又加班到深夜,把白天收集的信息梳理成条理清晰的章节:总则、责任划分、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奖惩办法……

写完最后一行字,他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心想:“总算有个样子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刘好仃开始逐个岗位落实环保责任。

他每天早上比别人早来半小时,拿着笔记本挨个车间转悠。遇到熟人就打个招呼,顺便问几句:“你们这儿粉尘怎么控制?”、“废料是怎么分类处理的?”、“有没有专门的人负责巡查?”

有一次他在三号车间碰上个老工人,正蹲在一台除尘设备旁边检查压力表。两人聊了几句,刘好仃顺手记下了几个关键点。

“我们这个设备每隔两小时就得查一次,不然容易堵。”老工人边说边拧开盖子,“上次就是忘了查,结果车间飘了一整天灰。”

“那你现在每天都按时检查吗?”刘好仃问。

“那当然,这玩意儿要是坏了,咱们自己吸进去的灰尘还少得了?”老工人笑着拍了拍胸口,“我现在比老婆婆还勤快。”

刘好仃点点头,把这些细节都加进了制度里,还特意注明了每台设备的责任人和巡检频率。

后来,他还找了几位年轻工人谈心,听听他们对环保的看法。有位小伙子说:“其实我们也想做好,但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做才对,也不知道做得好不好会不会有人知道。”

这话让刘好仃沉思良久。他知道,制度不仅要规定责任,还得让人看到努力的价值。

制定奖惩措施是最难的一环。

刘好仃翻了好几家同行企业的资料,发现有的厂干脆设了个“环保之星”,每月评一次,发奖金;有的则是搞积分制,做得好加分,扣分多了要罚款。

他觉得这些方法都不错,但得结合自家厂的情况调整一下。毕竟工资水平、人员结构都不一样。

于是他召集了几位员工代表,开了个小会,听听他们的想法。

“我觉得不能只罚不奖。”一位女员工说,“大家都是打工的,谁也不想天天被批评。”

“我也同意。”另一位年轻人接过话头,“如果做得好能有点小奖励,比如多休半天假或者发点生活用品,大家肯定更有动力。”

“还有啊,”坐在角落里的老张突然开口,“咱们能不能搞个‘环保红榜’?贴在公告栏上,谁做得好谁上榜,也是一种荣誉。”

刘好仃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精神奖励也不能少。”

他把这些建议都记下来,回去后又改了好几稿,最后定下了一个相对温和但又有约束力的奖惩机制:

每月评选“环保标兵”,给予小额奖金和荣誉证书;

环保违规三次以上者需参加额外培训,并扣除部分绩效;

各部门设立环保积分榜,得分高的团队有机会获得集体活动机会;

建立匿名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互相监督。

制度初稿完成后,刘好仃又组织了两次讨论会,请管理层和员工代表一起审阅。每次会议都像一场小型辩论赛,有人支持,也有人质疑。

“这样会不会太严了?”有人担心。

“不会。”刘好仃答得很坚定,“制度不是为了惩罚人,而是为了保护所有人。”

“那万一执行不到位怎么办?”还有人追问。

“那就从我开始执行。”刘好仃笑了笑,“我会带头遵守,也会第一个接受监督。”

这句话说得简单,却很有力量。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会儿,随后响起掌声。

制度最终定稿那天,刘好仃特意选了个晴朗的早晨,在厂区公告栏前召开了一个小仪式。

他亲手把《玻璃厂环保管理制度》贴上去,周围围了不少人。有人低头看内容,有人抬头看他。

“这不是一张纸。”刘好仃指着那张公告,“这是咱们对自己的承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知道有些人会觉得麻烦,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我想告诉大家,环保不是负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它关系到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收入,甚至……我们孩子的未来。”

人群中有点头的,也有沉默的。但没人反驳。

“以后,每个月我们会公布环保情况,表扬做得好的,也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他说,“希望有一天,大家不用被制度逼着去做环保,而是自己愿意去做。”

说完,他转身朝车间走去。

阳光洒在他背后,拉出长长的影子。远处的环保设备静静运转着,像是在回应他的坚持。

傍晚下班前,刘好仃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张便签,上面写着:

“刘哥,今天我把咱们组的环保日志重新整理了一遍,还画了流程图。希望能帮上忙。”

他笑了笑,把便签收进抽屉,心里暖暖的。

他知道,制度只是开始。真正的改变,还在后面慢慢发生。

就像春天的第一缕风,虽然看不见,却已经悄悄吹绿了枝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