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55集:技术探索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55集:技术探索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拿着一沓资料,阳光从玻璃幕墙外斜斜地照进来,在他脚下铺开一片暖意。新生产线已经稳定运行了几天,机器运转的声音也渐渐变得熟悉而安心。

但他的心思早就飞到了下一个目标上——多功能玻璃的研发。

“刘哥,会议室准备好了。”小林跑过来喊了一声。

“走吧。”刘好仃点了点头,把资料夹紧了些,快步往会议室走去。

会议室里,研发组的几个骨干已经坐定,桌上摆着几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堆打印出来的材料。气氛比上次轻松了不少,毕竟大家刚经历了一次成功的项目,信心还在。

“今天咱们不谈预算、不谈进度,只聊技术。”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我昨晚翻了几篇国外论文,有些想法值得试试。”

“什么方向?”王海问。

“抗压、防爆、隔热,再加上点智能感应功能。”刘好仃说着打开投影仪,“咱们得先搞清楚哪些材料能用,哪些技术路径可行。”

“听起来像是给玻璃装脑子。”一个年轻工程师笑了。

“不是装脑子,是让它更懂环境。”刘好仃笑了笑,“比如温差变化自动调节透光率,或者在受到撞击时增强结构强度。”

会议室安静了一下,几个人开始低头翻资料。

“资料室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刘好仃继续说,“每天上午两个小时开放,大家分头去查相关文献。还有,实习生那边我也打了招呼,他们会帮忙扫描一些重点内容。”

“刘哥,资料室那堆东西,跟垃圾场似的。”小林苦笑,“分类全乱了。”

“所以我提前整理了一份关键词清单。”刘好仃从包里抽出一张纸,“按这个找,效率高些。”

王海接过清单扫了一眼,点头:“行,我去盯一下。”

“对了,”刘好仃补充道,“如果看到编号xG-98的材料,优先看一眼。”

“xG-98?”

“嗯,一篇国外论文里提到过,说是可变折射率,可能对我们有帮助。”

会议结束后,刘好仃直接去了实验室。

实验室不大,设备也老旧得很,但基本功能还齐全。几名技工正围着操作台调试仪器,见他进来,纷纷打了个招呼。

“测光学参数的仪器精度不够。”负责实验的小张皱眉,“误差有点大。”

“那咱们自己想办法。”刘好仃走到实验台前,拿起一支激光笔,“有没有手机支架?”

“啊?”小张愣住。

“拿手机当摄像头,用支架固定,配合激光笔做一个简易光路检测装置。”刘好仃一边说一边动手调整角度,“虽然精度比不上专业设备,但至少能看出个趋势。”

“这……可以试试。”小张赶紧去找支架。

几分钟后,他们搭出了一个简陋却有效的测试装置。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虽然粗糙,但足够让他们观察到材料在不同角度下的透光变化。

“看起来,这种材料在特定温度下确实会出现透光异常。”小张盯着屏幕,“像是突然‘活’了过来。”

“记下来。”刘好仃点点头,“回头再找找有没有类似的记录。”

下午的时候,刘好仃又联系了之前合作的一家电子公司,借用了一台便携式光谱分析仪。虽然只是临时借来的,但有了它,实验数据立马精确了不少。

“刘哥,这玩意儿真管用!”小张兴奋地说,“比我们那台老家伙强多了。”

“别高兴太早。”刘好仃提醒道,“这只是第一步,还得看能不能复现结果。”

回到办公室时,天已经黑了。

他坐在桌前翻看今天的实验记录,脑海中不断回想着那些数据和现象。新材料的表现很有趣,但也带来了更多问题:它的稳定性如何?成本会不会太高?能不能批量生产?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但他知道,只有一步步试下去,才能找到方向。

第二天早上,刘好仃准时出现在会议室。

“大家都来啦?”他环顾一圈,看到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点疲惫,但眼神里透着兴奋。

“今天我们开会,主要是统一思路。”他说,“接下来要做的,是筛选出最有潜力的技术路径。”

“刘哥,我和几个年轻人想尝试一种全新的复合结构。”王海开口,“但老李他们觉得太冒险。”

“老李呢?”刘好仃看向角落里的老技工。

“我觉得还是稳妥点好。”老李挠了挠头,“新技术风险太大,万一失败,时间和资源都浪费了。”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刘好仃没急着表态,“但创新和稳妥之间,其实并不冲突。”

他站起身,在白板上写下两个词:“可行性”、“成本控制”。

“我们就从这两个维度出发,给每个方案打分。”他说,“谁得分高,就优先推进。”

“听起来公平。”王海点头。

“另外,我们可以把不同的方向拆成多个小项目,让不同小组同步进行。”刘好仃继续说,“这样既能鼓励探索,又能控制整体风险。”

会议室里议论声渐起,气氛活跃了起来。

“刘哥,有个实习生提了个想法。”小林忽然插话,“他说可以参考建筑节能膜的设计理念,结合我们的材料做一层功能性涂层。”

“哦?”刘好仃眼睛一亮,“具体怎么说?”

“他说,节能膜可以在夏天反射红外线,冬天保留热量。”小林翻开笔记本,“如果我们能在玻璃表面加一层类似的东西,也许可以实现自动调温。”

“这个思路不错。”刘好仃沉思片刻,“回头让他详细讲讲。”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达成了初步共识:几个最具潜力的方向被确定下来,团队也开始分工协作。

走出会议室时,刘好仃抬头看了看天空。

天边泛着淡淡的橘红色,云层被晚霞染成温柔的颜色。他知道,这条技术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而前方,还有无数未知等着他们去揭开。

但他并不慌张。

因为他相信,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总会有答案。

就像当初改造生产线一样,一点点摸索,一次次调整,最后,也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

他走进车间,看到一群年轻人正围在实验台前讨论着什么,声音清脆,充满活力。

他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嘴角微微上扬。

然后,迈步走了进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