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4集:技术瓶颈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34集:技术瓶颈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实验台前,手里捏着一根焊枪,眼神紧盯着面前那块玻璃。它本该在灯光照射下缓缓变暗,结果现在不是闪个不停,就是毫无反应,像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子。

“又烧了。”小李蹲在地上翻看电路板,“这次是电容炸了。”

“别慌。”刘好仃摘下手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咱们得总结点经验出来。”

王强靠在墙边叹气:“刘工,我觉得咱们还是现实点吧。电子控制这块儿咱压根不熟,光靠拆报废设备拼凑,迟早得玩完。”

“你要是想放弃,我也不拦你。”刘好仃笑了笑,“但你得先告诉我,上次开会的时候是谁第一个扔纸条说‘别再走弯路了’?”

王强一愣,脸红了一下:“我是那个意思,但没说要放弃啊。”

“那就继续干呗。”刘好仃拍拍他肩膀,“弯路谁没走过?我年轻时候做节能玻璃,连续三个月没成功,差点被厂长赶出厂门。”

“后来呢?”小李好奇地问。

“后来我就把失败的样品全贴上标签,挂办公室墙上,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它们一眼。”刘好仃指了指角落里一堆乱七八糟的零件,“你们现在看到的是问题,我看它们是进步的阶梯。”

张建国一直坐在旁边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他们调试。自从那次谈心之后,他话少了,干活倒是勤快了不少。此刻他忽然开口:“我们是不是太依赖现成元件了?”

刘好仃眼睛一亮:“你说得对,咱们一直在用别人淘汰的东西,却忘了自己最擅长什么。”

“你是说……从玻璃本身入手?”小李若有所思。

“没错!”刘好仃兴奋起来,“调光玻璃的核心不是电路,是玻璃!如果我们能调整玻璃表面涂层的结构,说不定能让它的响应更灵敏。”

“可我们现在连基础电路都搞不定,还谈什么涂层优化?”王强有些泄气。

“所以我们要分头行动。”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电路、传感器、玻璃材料、系统整合。“每个人认领一个方向,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咱们慢慢来。”

小李点头:“我可以负责传感器部分,我在学校做过相关实验。”

“那我来研究玻璃材料。”张建国终于主动表态,“我以前也接触过类似的涂层技术。”

王强叹了口气:“好吧,我总不能让你们抢了风头。”他也走上前,“电路部分交给我吧,虽然我不专业,但我可以学。”

刘好仃看着这群人,心里一阵暖意。他知道,团队还在磨合期,但至少,大家都愿意往前迈一步。

几天后,实验室里已经摆满了各种测试装置。有的像小型温室,用来模拟不同光照条件;有的则是自制的电压调节器,用来稳定电流输出。每个人都埋头于自己的任务中,偶尔还能听到几句调侃。

“这玩意儿比我家路由器还难搞。”王强一边拧螺丝一边嘟囔。

“你家路由器我修过,确实够呛。”小李笑着回嘴,“不过这玩意儿要是成了,估计能卖个好价钱。”

“你别说,我还真想过以后开个玻璃科技公司。”王强来了兴致,“专门做智能玻璃,给办公楼装上自动调光窗,省电又环保。”

“你这梦想不小啊。”张建国难得搭话,“不过前提是你得先把这台机器搞定。”

“放心吧,我今晚就通宵试试。”王强拍胸脯保证。

刘好仃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踏实了许多。虽然技术瓶颈依旧存在,但他知道,只要大家肯坚持,总会有突破口。

可现实并没有那么理想。

第二天上午,小李急匆匆跑进车间:“刘工,出问题了!”

“啥问题?”

“调光模块的响应时间越来越慢,而且玻璃表面开始出现细微划痕。”

“划痕?”刘好仃皱起眉头,“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可能是涂层和基材之间的附着力不够,或者是在加压过程中产生了微裂纹。”

“走,去看看。”

两人赶到实验室,只见那块玻璃静静地躺在测试台上,表面的确多了几道细如发丝的痕迹。但奇怪的是,这些划痕似乎并没有影响它的调光性能,反而让它在强光下的表现略有提升。

“这是怎么回事?”小李一脸困惑。

“也许……”刘好仃若有所思,“这些划痕改变了光线的折射路径,让调光效果更均匀了。”

“你是说,这不是缺陷,而是新发现?”小李瞪大了眼睛。

“还不确定,但值得研究。”刘好仃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如果能在制造过程中有意设计这种微观结构,或许能提升整体性能。”

“那我们就重新调整工艺流程?”小李已经开始翻笔记本。

“等等。”刘好仃拦住他,“先记录下来,回头一起讨论。”

就在这时,张建国走了进来:“我这边也有个发现。”

“说说看。”

“我发现如果我们把涂层中的某几种金属氧化物比例调整一下,玻璃的导电性会更好,可能有助于提高调光速度。”

“好家伙,今天真是好消息不断。”刘好仃笑了,“看来咱们离突破不远了。”

可现实总是喜欢给人当头一棒。

当天下午的会议气氛并不轻松。

“刘工,我觉得咱们得冷静下来。”王强一脸疲惫,“电路部分我已经试了十几种方案,但无论如何都没法稳定运行超过十分钟。”

“我也遇到问题了。”小李摇头,“传感器对光照变化的响应始终有延迟,哪怕是最敏感的那种光敏电阻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这边的数据分析也显示,玻璃的调光范围有限,达不到预期标准。”张建国的声音很平静,但语气中透出一丝无奈。

刘好仃环视一圈,看到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与挫败。

“我知道大家最近都很辛苦。”他轻声说道,“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我们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没人回应。

“我刚进厂那会儿,跟着老师傅做钢化玻璃,整整半年没出一件合格品。那时候我也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刘好仃顿了顿,“但后来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再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可问题是,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王强低声问。

“我不知道。”刘好仃坦诚地说,“但我知道一点——如果我们现在放弃了,那这一切努力就真的白费了。”

会议室陷入沉默。

片刻后,小李轻声说:“我想再试一次。”

张建国点点头:“我也是。”

王强苦笑着摇摇头:“你们这两个疯子,居然还敢再来一遍。”

“那就继续干吧。”刘好仃站起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问题清单我已经整理好了,接下来,咱们一个一个攻破。”

夜色渐深,实验室的灯还亮着。

窗外的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屋内,几个人的身影映在玻璃上,模糊却坚定。

他们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成功,但他们知道,今天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未来的突破铺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