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51集:产品质量改进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51集:产品质量改进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手机塞回口袋的时候,小陈正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捏着刚打印出来的“产品质量改进推进表”。阳光从走廊尽头的窗户斜照进来,把表格上的几行加粗字映得有点发亮。

“刘师傅,采购部刚报上来,那批新密封条的原料到货了,但质检说硬度波动大,试产怕压不住。”

刘好仃接过表格,一眼扫到“原材料检验”那一栏,眉头没皱,反倒笑了:“好事。问题早露脸,总比出货后再哭强。”

他抬脚往车间走,小陈赶紧跟上。路上碰见两个技术员蹲在样品架前比对玻璃反光度,头都没抬。刘好仃顺手拍了下架子:“别光看脸,得查‘体检报告’。”

技术员抬头笑:“正准备送检呢,这回连边角料都分三批测。”

到了质检室,采购老李已经等在那儿,手里捏着一份检测数据,脸色像刚啃了口柠檬。

“三家供应商,两家的材料硬度在标准边缘晃悠,第三家干脆超了上限。”老李叹气,“咱们说要稳定,他们说天气影响。”

“天气影响?”刘好仃接过数据看了看,“玻璃又不是面团,还能让湿度发起来?”

他把纸轻轻放在桌上,转头问质检员:“这批货能不能分拣用?”

“能,但费人工,而且没法保证后续批次一致。”

刘好仃点点头,掏出随身带的小铁盒,取出一颗红色回形针,夹在那份检测报告的右上角。

“红的,紧急。今天就得跟供应商通个话。”

电话打到一半,对方厂长还在解释“季节性波动”,刘好仃直接打断:“咱们不是聊天气预报,是做生意。你们要是解决不了,我们得找能解决的。”

挂了电话,他转头对采购老李说:“安排人去跑一趟,现场看他们的生产线。顺便问问,他们说在搞新材料工艺,到底是吹牛,还是真有动静。”

老李记下,刚要走,刘好仃又补一句:“别光听他们说,拍点视频回来。我要看他们怎么调参数,怎么取样。”

小陈在旁边听着,忍不住笑:“您这哪是买材料,像在相亲,还得查对方家底。”

“对喽。”刘好仃也笑,“结亲前不看人品,婚后哭都来不及。”

中午饭还没吃完,技术组那边就来了消息:工艺优化试验第一次跑线,效率掉了三成,良品率也没预想高。

刘好仃扒完最后一口饭,直接去了调试车间。技术员小李正对着温控面板发愣,额头上一层细汗。

“按新方案调了温度梯度和冷却节奏,但玻璃出模后有点‘软脚’,边角容易变形。”

刘好仃凑近看了眼刚出炉的样品,轻轻敲了敲边缘,声音有点闷。

“像是冷得不匀。”他说,“你们把降温段拆成五段试过没有?每段微调0.5度,别一口降到底。”

小李摇头:“怕太耗时间。”

“质量不是抢出来的,是磨出来的。”刘好仃拿起笔,在旁边的白板上画了个曲线,“咱们现在就像煮鸡蛋,火太大,外头硬了里头还是溏心。得慢火出细活。”

他转身叫人:“把上次请过的材料专家王工再请一趟,就说明天上午,我请他吃早茶。”

小陈在旁边记着,抬头问:“要不要先把数据发过去?”

“发。”刘好仃点头,“但别写结论。让他先看现象,别一来就听我们带节奏。”

第二天一早,王工提着保温杯进了车间,边喝枸杞水边看数据。听完介绍,他没急着说话,而是蹲在出料口看了整整二十分钟。

最后他指着冷却区第三段的风嘴:“这儿风速是不是统一的?”

小李点头:“是,按标准来。”

“改。”王工一摆手,“中间快,两边慢。玻璃中间厚,两边薄,得区别对待。”

技术组的人愣了下,小李反应最快,立刻调参数重试。

刘好仃站在一旁,没说话,只是从铁盒里拿出一颗蓝色回形针,在笔记本上写下:“差异化风冷——可优化”。

试验重跑两轮,效率回升,良品率也稳住了。小李松了口气,转头看见刘好仃正跟王工聊新材料的事。

“您说的那个新工艺,真能解决硬度波动?”

王工笑笑:“技术上可行,但成本高,得看你们愿不愿意赌一把。”

刘好仃没接话,只说:“等他们把视频发来,咱们再算账。”

下午三点,包装组打来电话:塑料护角的供应商说模具坏了,交货得延后五天。

刘好仃皱眉:“我们后天就要装首批升级包装的货。”

“对方说尽力修,但不敢保证。”

他挂了电话,转身问采购:“有没有备选?”

采购翻了翻资料:“有两家报过价,但没合作过。其中一家是新厂,报价低,样品也送过,当时觉得没必要换。”

“现在就是必要了。”刘好仃说,“把那家新厂的联系人给我,再调出他们样品的检测报告。”

报告拿来一看,刘好仃挑了挑眉:抗压强度比现用的高15%,成本还低两毛。

“好事啊。”小陈说,“换?”

“先不下结论。”刘好仃把报告翻到背面,写下几个问题:“生产规模?月产能多少?有没有合作大厂的案例?”

他把纸递给采购:“明天派人去实地看看。别光看厂门漂不漂亮,得进车间,看他们怎么生产,怎么质检。”

小陈在旁边记着,忽然笑出声:“您这招,现在是全厂通用了啊。买材料查产线,换包装也查车间,下一步是不是连食堂卫生都要验?”

“那倒不用。”刘好仃也笑,“但饭得吃干净的。”

第二天,采购带回消息:新厂规模不大,但设备新,管理严,老板是干了二十年的老匠人,就缺个稳定大客户。

“他们愿意签对赌协议:头三批货,有任何质量问题,全赔。”

刘好仃听完,没急着点头,而是问:“他们有没有提,为什么愿意降价?”

采购说:“想打口碑。老板说,‘宁可少赚,不能砸招牌’。”

刘好仃沉默几秒,从铁盒里取出一颗绿色回形针,夹在那份报告上。

“绿的,改进有效。启动切换流程,先小批量试用。”

包装升级顺利推进,首批加了护角的箱子装车发往北方客户。刘好仃特意去仓库看了几眼,箱子码得整整齐齐,每个边角都闪着微微的塑料光。

他伸手按了按护角,硬实。

“客户说角落重要,咱们就先把角落守住。”

技术组那边也没闲着。按照王工的建议,冷却系统重新调试,还加了实时监控模块。小李在笔记本上画了张新流程图,拿给刘好仃看。

“现在能自动调节风速,还能预警异常。”

刘好仃看着图,忽然问:“那个年轻技术员,昨天提的‘分段控温 动态反馈’的思路,你们试了吗?”

小李一愣:“还没,觉得太新,怕不稳定。”

“记下来。”刘好仃掏出笔,在流程图空白处写下:“动态温控——蓝标,待验证。”

“您还真打算试?”

“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刘好仃合上本子,“咱们现在改的每一处,十年前也觉得是异想天开。”

一周后,原材料问题解决,新供应商稳定供货,硬度波动控制在1%以内。工艺优化方案定型,生产效率恢复并小幅提升。包装升级完成,首批反馈已发往客服部。

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看着一车车贴着新包装标识的玻璃驶出厂门,阳光照在车身上,反着光。

小陈走过来,手里拿着最新质检汇总:“三线齐进,全达标。您看,是不是该轮到服务组那边了?”

刘好仃没答,只说:“先别动。产品质量这根弦,得绷住。”

他转身回办公室,路过会议室时,顺手打开门口那个旧饼干盒。里面几张纸条静静躺着,最上面一张写着:“自清洁涂层——技术调研启动”。

他抽出这张,翻到背面,添了一行小字:“等新材料工艺落地,再议。”

笔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先让产品站稳,再让它飞。”

小陈在门口探头:“刘师傅,技术组问,下周能不能安排第二次专家会?”

刘好仃把纸条放回去,盖上盖子:“安排。不过这次,让他们先自己跑三轮试验。”

“要是还是不行呢?”

刘好仃转身,手里那支笔轻轻敲了敲饼干盒的边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