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我不是诗剑仙 > 第10章 烽火·诗根

我不是诗剑仙 第10章 烽火·诗根

作者:一夜成小老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07 来源:小说旗

长城的秋意比江南来得更早。苏寒和糖糖沿着青石板路往上爬时,山风卷着枯草的香掠过鼻尖,混着远处传来的机械嗡鸣——诺顿的“文化清剿机甲”竟追到了长城脚下,金属外壳在残阳下泛着冷光,像一群蛰伏的钢铁巨兽。

“哥哥,烽火台的门!”糖糖拽了拽他的衣角,指向半山腰那座坍塌过半的石砌建筑。门楣上“镇北台”三个字被风雨啃得只剩半截,却用红漆描着“诗根”二字,和她手背上的蓝布花纹路如出一辙。

苏寒摸出怀里的玉,合二为一的玉身泛着温润的光,在夕阳下映出两人交叠的影子。这是奶奶用命护下的“传承”,也是诗魂的“根”——他终于明白,所谓诗魂,从来不是古籍里的句子,而是刻在骨血里的牵挂,是代代相传的温度。

“小心!”

机械机甲的轰鸣声骤然逼近。为首的机甲抬起能量炮,炮口凝聚的幽蓝光束直指烽火台。苏寒本能地将糖糖护在身后,诗魂印在掌心发烫——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奶奶教他的《咏鹅》、糖糖数过的灯影、老邮局里曾祖母补的信笺……所有被诺顿删除的“人间情”,此刻都化作实质的力量,在他血脉里奔涌。

“接住!”

熟悉的声音从烽火台内传来。苏寒转头,看见老张头站在残垣后,左眼的黑布已被血浸透,右眼却亮得像团火。他怀里抱着半块玉,和糖糖怀里的玉严丝合缝——正是奶奶当年在戏楼甩水袖时掉落的那一半。

“这是……”

“你奶奶的最后一件东西。”老张头踉跄着走出来,血滴在玉上,“当年她在戏楼唱《牡丹亭》,这半块玉是从戏服里掉出来的。她说,等诗魂的河流到长城,就把这半块玉交给姓苏的孩子——因为苏家的诗魂,藏在‘根’里。”

糖糖的手颤抖着抚上玉面。玉纹突然活了过来,在她手背上烙下一朵蓝布花,和她从小到大穿的蓝布衫上的那朵分毫不差。

“奶奶说,诗魂的‘根’不是石头,不是古籍,是……”老张头指向烽火台下的山坡,“是那些在城墙根下等丈夫回家的妇人,是那些在烽火里递家书的戍卒,是那些把‘记得’刻进骨血的人。”

话音未落,机械机甲的炮口炸裂。金属碎片如暴雨般坠落,其中一片擦过老张头的肩膀,他却像没知觉似的,继续喊:“苏寒!带糖糖进去!石匣里有你奶奶的信!”

苏寒拽着糖糖冲进烽火台。台内的石壁被岁月侵蚀得斑驳,却在最深处嵌着个檀木匣。匣盖上的铜锁早已锈蚀,轻轻一推便开了——里面躺着封信,信纸泛黄,边缘沾着暗红的血,是奶奶的字迹:

“小糖糖,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奶奶可能已经不在了。但你要记住,诗魂不在塔里,不在书里,在每一个‘记得’的人心里。当年我和你曾祖母在戏楼唱《牡丹亭》,在染坊画蓝花,在邮局寄信,不是为了留下什么,是为了让更多人‘记得’。

“诺顿要抹去的,是‘记得’的能力。但你看——”信纸背面画着幅简笔画:是糖糖三岁时蹲在栖霞寺数枫叶的模样,是奶奶在老邮局给糖糖寄信的模样,是老张头在戏楼调琴的模样……所有被诺顿删除的记忆,此刻都在信纸上闪着金光,“这些人,这些事,永远不会被数据抹去,因为他们活在‘记得’里。

“最后半块玉在你手背上,和你从小到大的蓝布花一样。等你找到最后一座塔,把它放进石匣,诗魂就会归位。记住,诗魂的河永远流淌,因为总有人愿意‘记得’。”

信末的落款是“爱你的奶奶”,字迹被泪水晕开,像朵绽开的蓝花。

“哥哥,奶奶说‘记得’!”糖糖的眼泪砸在信纸上,“她不是说‘传承’,是说‘记得’!”

苏寒看向老张头。老人正用没受伤的手摸着烽火台的石壁,那里刻满密密麻麻的小字——是历代戍卒的名字,是等归的妇人的名字,是递家书的驿卒的名字……每个名字旁都画着朵蓝布花,和糖糖手背上的那朵一模一样。

“原来……”苏寒的声音发颤,“诗魂的‘根’,是所有‘记得’的人。”

机械军团的轰鸣声突然停了。为首的机甲缓缓转向,炮口垂下——它的电子屏上,正显示着糖糖手背上的蓝布花,和烽火台石壁上的名字重叠成一片。

“不……”机械指挥官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数据无法解析‘记得’……”

机甲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金属外壳开始崩裂。苏寒看见,无数半透明的身影从崩裂的机甲里涌出来——是曾祖母在染坊画蓝花,是奶奶在戏楼唱《牡丹亭》,是老邮局的曾祖母补信笺,是老戏楼的老张头调琴……所有被诺顿删除的“记得”,此刻都化作诗魂的碎片,在烽火台上空闪烁。

“原来……”老张头笑了,“诺顿能删掉数据,删不掉‘记得’。”

山风卷起几片银杏叶,打着旋儿落在两人脚边。其中一片叶子背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小字:“小糖糖,等找到最后一块玉,奶奶就带你去看长城的雪——那雪里藏着你们苏家祖孙三代的名字,还有糖糖三岁时,蹲在老戏楼门口数水袖的模样——数着数着,她就数到了春天的第一朵牡丹,和奶奶蓝布衫上的第一枚针脚。”

苏寒摸了摸糖糖的头,将合二为一的玉放进檀木匣。诗魂印在掌心发烫,像团永不熄灭的火。

“走吗?”糖糖拽了拽他的手。

“走。”他说,“去下一个地方——那里藏着最后半块玉,和奶奶最后的话。”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一本泛黄的《诗魂典》残卷在长城脚下的某个书斋里自动翻页,最后一页的字迹突然亮起金光:“第十座塔,在北京的故宫。那里藏着诗魂的‘源’——是所有记得的人,所有传下去的情。”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根紧攥的线,一头系着过去,一头系着未来。

诗魂的河,还在流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