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 第15章 平静的日子结束了

011研究所。

在上面不惜代价的资源倾斜下,

2611复合物规模化生产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均已经完成。

就在这儿崇山峻岭之间,在其他一些领域专家的协助下,011研究所隐秘搭建起了一条2611复合物规模化产线。

产线中,整个合成流程,部分通过自动化机械完成,部分依旧需要人工参与。

在最大程度上提升2611复合物的生产效率同时,又尽可能对2611复合物合成完整流程进行保密。

即便是直接参与2611复合物生产的工程人员,也并不知道到自己手里的前置产物是如何产生,

不知道经由自己这一流程的生产过后,

下一流程将会对产物进行怎么样的处理。

甚至,出于保密的需要,011研究所内,至少超过一半以上被抽调而来的各研究人员直到2611复合物规模化生产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仅仅只是按照研究所的分配任务,从事着需要自己负责的工作。

负责保卫着011研究所的保卫人员们,就更是完全不知道011研究所里在做什么,

只是知道011研究所的保密级别极高,如果发生意外,他们需要誓死保卫011研究所。

而保卫人员中的负责人,则还多知道一点……就是如果011研究所遭遇外来袭击,优先保护011研究所负责人秦裕教授的安全。

而在规模化产线秘密建造完成的同时,

单批2611复合物整个合成所需要的时间,就像是先前秦裕所说的那样,被缩短到了一周时间。

最重要的是,相比实验室的产量,规模化生产过后,2611复合物同一时间内的产量可以说出现了飞跃。

而在每个人使用2611复合物时仅需要较微量的情况下,

011研究所这条规模化生产能够产出的2611复合物其实已经能够满足华国范围内,人们的整体需要。

此外,

在011研究所内这条规模化产线建立和开始持续生产的同时,

关于2611复合物的临床实验,也在011研究所内持续进行。

一批接着一批,参与临床实验,使用2611复合物的志愿者数量在越来越大。

在规模化产线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就是研究所内,通过实验室手段合成一批,就进行一批临床实验。

倒也用不着再在外边去寻找志愿者,研究所内,所有知情者就是参与临床实验的最好选择,正好使用了2611复合物的人们,这段时间也不太方便离开011研究所。

在自愿的情况下,截止规模化产线建立,011研究所内,总共五百余人使用了2611复合物。

当然,截止最后一批2611复合物的临床实验进行,也没有谁拒绝成为2611复合物的志愿者。

从一般药物正式上市前的临床实验流程来说,

2611复合物的临床实验流程显然是不太合规的。

相当于一期临床到三期临床是混在一起做的,这样无疑会增加临床实验的风险。

但2611复合物的性质,就决定了,它怎么也不太可能历经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完整临床实验才上市。

不过,

结果终究还算是不错,或者说很好。

最开始使用2611复合物的陈安民教授,

在接下来持续数个月的跟踪监测中,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各项水平都表现良好,

身体各内脏器官,各微观数据,也像是之前秦裕理论预言的那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缓慢演变,维持在一个稳定而良好的状态,

身体状态与其他同龄七十多岁的老人对比,有着明显的差别,先前花白的头发,经过数月时间,都重新复黑了。

其他在陈安民教授之后使用2611复合物的临床实验志愿者,身体状态也同样表现良好。

历时数月的,特殊临床实验,算是基本成功了。

给2611复合物的大范围使用,提供了基础。

……

这段时间,对于秦裕来说,其实是一段比较平和平静的时间。

在他眼里,2611复合物规模化生产是不存在什么技术性难题的,

这几个月里,仅仅只是关注着,看着其他人重复2611复合物的合成过程,

把控一下全局,注意一下规模化产线的建设流程。

外界有没有因为2611复合物的诞生而风起云涌,暗流涌动秦裕也不清楚,也懒得管,

反正外边的纷杂,也影响不到在011研究所内的他。

而对于011研究所内的其他人来说,

他们就是发现,秦裕教授平日里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就是偶尔晚上端详一下天上的星星,看一下月亮。

也不知道是否在思考一些高深莫测的问题,

让人也不敢轻易打扰,害怕打断了秦裕的思路,成为人类文明历史上的罪人,

毕竟,2611复合物这种跨时代的东西都在秦裕教授的手下诞生了,

万一,这次思考着也是同等级价值的东西呢?

不过,

这平静的时间,在持续了六个月过后,终究还是要结束了。

011研究所里,

秦裕接到了先前有见过面的那位老领导打来的专线电话,

“秦教授,你们那边准备好了吗?”

“仓库里已经放了不少存货,如果不拉走的话,可能都需要因为有效期的问题处理掉一批了。”

“目前,产线的产出已经能够供应全国范围内的需要。”

“那我们这边可能就要开始了,秦教授。”

“嗯。”

老领导所说的话,自然就是2611复合物的大范围使用。

为了保证人类面对死亡时最基本的平等,

在2611复合物开始脱离临床实验阶段,进入大范围正式使用时,

会尽量同时铺到整个华国范围内,不分先后的提供给华国范围内,各区域内的人们。

对于这件事情如此快的到来,秦裕倒是没有什么意外。

哪怕从2611复合物诞生到现在才过去六个月时间,

但还是那句话,2611复合物的性质和作用就决定了不可能让人们等待那么久。

能够等到现在,一切准备算是比较妥当了才开始,已经算是难得。

“秦教授,我们需要再征询一下您个人的意见。在开始之后,您是否愿意露面,或者说,让人们知道您的身份。”

“当然,您如果不愿意露面,我们也只会保密它的研制者,您的荣誉依旧归属于您。”

“我不介意露面。”

秦裕又不怕危险。老实说,他还挺好奇,人们面对他这样一个2611复合物的创造者,会是什么样一个态度。

而且,他也不是什么受虐狂,

他也是一个年轻人来着,为什么不愿意享受这份荣耀呢。

“我们明白了。那秦教授您就准备享受所有人为您发出的欢呼吧。”

这位老领导笑呵呵地,再这样说了句。

按说到这里,这通电话就应该结束了。

不过在说完了先前的话过后,

电话那头,却迟迟没有传来挂断声,

秦裕也没有着急主动问什么。

这位老领导在电话那头,像是沉默了一阵过后,再重新对秦裕主动说道,

“秦教授,不瞒你说。”

“在此时此刻,这件事情注定将对无数人的命运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时候,我也有些忐忑。”

这位老领导仅仅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之后,重新恢复了沉默。

并没有对秦裕询问什么。

秦裕也没有立刻答话,只是也拿着专线电话,停顿了一阵过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此刻的事情不发生在现在,也早晚会发生在未来的某一天。”

“只是发生在此刻,可能有些超出人们的预期。但发生在什么时候,会不让人觉得意外?”

“我想,若干年前,远古的人类,第一次冒着风险接触森林中,被雷电点燃的枯木上,燃烧着的火焰时,应该也很忐忑。”

秦裕做寿命机制相关的研究,产出目前2611复合物这个成果,

肯定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但此刻秦裕这段话,也不是错的。

人类文明早晚会走到这一步的,因为这就是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

它肯定是有利有弊的,但人们也需要去接受。

听到秦裕的话过后,电话那头的老领导停顿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了两声,结束了和秦裕这次通话。

……

公元时代2027年,5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毫无征兆的。

每晚七点整的总台新闻,在三十分钟的新闻过程中,

花费了总共两分钟时间,介绍了一项来自陵川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团队的寿命机制研究课题成果。

报道中提到,“该项研究成果极大程度上提升和改变了人类对于人体寿命机制的认知,对于提升人体寿命极限相关应用技术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撑。同时,让我国在人体寿命机制相关领域的研究上,继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并且,还在报道的末尾说道,

“据专业人士分析,此项研究成果,有可能将推动人体寿命提升相关应用技术,进入到实用阶段。”

这条新闻播出过后,

在网络上引起的热度,可以说算是不大不小。

网络上讨论的人多,毕竟提升和延长寿命这种话题,本身就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很感兴趣的事情。

但并没有就因此,对于大多数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什么现实影响。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也就是多了点和朋友聊天时候的谈资。

而网络上的讨论,主流基本就分为三种。

祝福欢呼派,乐观派,悲观派。

祝福欢呼派,就是,其他先不说,既然晚间新闻三十分钟,这么宝贵的时间里愿意挤出整整两分钟报道这件事情,

那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成果,科技成果肯定是很重要,

先点个赞再说。

乐观派,

自然就是认为,或许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能够延长人类寿命的技术诞生,抱有期待。

悲观派就是认为,

如果人类的寿命真得能够人为延长,也未必就是好事。

说不定会造成所有人在生命权利上的不平等。

最终导致,有钱有权的,活几百年,上千年,普通人还是只能够活几十年甚至比之前更短。

“……牛逼!点赞!感觉这些年,我们国家各项尖端科技突破的消息,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反正是看得我心潮澎湃。”

“按这么发展下去,我有生之年,说不定能够看到人类能够活几百年?”

“感觉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啊,虽然我也想活长一点,但就怕到时候人和人面对死亡时都不平等了。”

当然,不管是哪一种想法的人们,

此时此刻其实都没有怎么当一回事。

毕竟理论突破是理论突破,现实应用是现实应用。

大多数新闻里报道过的什么理论前沿的新发现,新进展,

落到实际应用上,再过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未必能够看到结果。

而新发现,新进展对比之前,是跨过了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百这一步,还是跨过了百分之零到百分之一这一步,区别也很大。

后者肯定也是重磅突破,但距离最终实现人们预期的效果依旧还遥遥无期。

人们自然,本能就认为,

这次新闻报道里提到的,寿命机制研究的突破和此前也是一样。

可能需要再过个数十年,才能够对整个社会造成一定影响,

至于现在,可能就还只是一个单纯的科研新发现,新理论吧?

直到,

另一条新闻紧跟着没过去两天的出现,

才让人们意识到,这次好像有些不一样。

……

“#退休金的领取年限是否该更精准#”

这个词条,直接空降到了各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顶部。

点进去一看,就能够看到是总台新闻发布的一条报道。

报道里说,

官方有意将退休金领取年限,准确限制在退休之后的55年时间里。

而这条新闻报道底下,

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就是,

“???”

三个问号,表达了绝大多数人们看到这条新闻时候的想法,

就是一脸懵逼,满头雾水。

底下紧跟着的一条评论则是,

“我算了一下,我现在65岁退休,领55年退休金就是120岁,那我121岁的时候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到时候迁坟需要花钱吗?还是说需要托梦让人给你烧点纸钱?”

“我记得,咱们国家还没有给死人继续发退休金的传统?”

当然,担心121岁的退休金领取问题,显然只是一句笑话。

在此刻大多数人们的认知中,

能真正活到120岁的人才有多少。

此刻的人们,只是有些懵,

不知道,这样一个改变有什么意义。

看起来就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的。

“为了防止有人一直冒领退休金?所以干脆把时间定死了?”

“不会是咱们科技大突破了,以后人人都能够活到超过一百二十了吧?”

“哥们,你在做梦吗?这都敢想?你怎么不再多说一点呢?”

“……不是,你们还有人记得前两天新闻报道说,寿命机制研究突破的事情吗?这是不是有什么联系?”

网络上,从来不缺联想能力出众的人。

而相比于大众,

此刻更疑惑的,可能是生命科学领域学界的人。

先前,那新闻报道的寿命机制研究突破的报道对象,

是秦裕先前博士毕业给出去的那份明面上的成果。

对于学界来说,这实在是有些奇怪。

不否认那份课题成果的价值,

但这都过去好几月了,现在才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