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 第56章 连锁的危机

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第56章 连锁的危机

作者:一天一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3:57 来源:小说旗

大气中氧气含量提升到36%以上,意味着什么。

最直接的,人类能不能在这个富氧的环境下活下来不好说,

但绝对会短寿。

之前因为2611延寿针剂拉长的寿命,大概会被重新拉回来。

甚至变得比2611延寿针剂普及之前更低。

光这点,就是人类文明无法接受的。

而这,仅仅只是氧气含量大幅度提高之后,带来的影响,或者说灾难中微不足道的一环。

它必然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首先,

即便是人体可以勉强在短命的前提下,适应这种大气环境的变化。

但不意味着,生态圈中其他生物,动植物能够同样适应这种变化。

在昆虫大概率变得巨大化,陆地上部分植物疯狂生长的同时,

也会有大量动植物灭绝。

即便地球生态圈这个系统足够庞杂,有着不小的冗余度。

但如此大面积的动植物灭绝,也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加上水体里236藻类对于海洋生态圈本身的影响,

必然最终导致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很大程度上的崩溃和重构。

而凭借人类文明目前的生命科学技术,能够快速适应和度过地球生态系统的这个演变过程吗?

而且,地球整个生态系统最终演变成什么模样,也是一件未知的事情,

在这种混沌的系统中,未知本身就意味着危险。

要是在这个崩溃,重构的演变过程中,在冒出来一种,甚至不止一种236藻类这种东西怎么办?

然后,

就又是一个直接威胁,

氧气含量的暴增,必然带来全球性的火灾。

从森林到城市,自燃和失火的情况必然频繁发生,

火灾大概率都很难再成为新闻,放眼望去,大地之上必然有火在燃烧。

富氧环境下的植物加速增长,还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

这种全球的火灾,除了大量的人们直接被火给夺去生命以外,

还会严重影响人联下,各国内的正常生产活动进行。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城市和天然生长的植物它会燃,

人们种在地里的农作物,经济作物它本身也会燃啊。

而且在富氧环境下,烧起来还很难扑灭,

人们也很难在这种情况还腾出那么多人来到处救火。

在大量作物频繁被烧成焦炭,大量雨林都被烧成焦土的情况下,

人类现有的食物还能够存在多久。

这一套下来,

就已经足够折腾的无数人们死去活来。

然后,

就是大气环境变化,生态环境变化,全球都燃着大火,对地球气候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波动区间必然拉大,

极端气候大概率会更加疯狂。

同时,在这种极端气候环境下,必然孕育出来一些更加变态的东西,

比如说超级细菌,比如说超级病毒。

此外,既然说平均氧气含量36%,那就意味着,在除开原本一些高原地区,

原本适宜人类生存的许多地方,氧气含量的比例还会比这个数值更高,

在这些地方,这些问题也会更加严重。

这一整个连锁反应下来,

人类文明未必会灭绝,但百分之**十的人,大概率都活不下来。

科技和生产力必然衰退,种群基础的大幅度缩小,会让人类文明的抗风险能力变得更低。

同时,寿命大幅度缩短,也会让人类科技发展很容易摸到天花板。

导致人类技术发展在某一刻突然卡住。

而更重要的是,

此刻研究员们判断的氧气含量增长到36%,仅仅只是开始。

在富氧环境下,236藻类还会继续疯长,

大量雨林,森林被全球性大火烧掉,开始的时候或许会让氧气含量一定程度回国,

但236藻类的疯长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可能直到水体中,确实容纳不了更多的236藻类存在,236藻类开始自我竞争生存空间的时候,

236藻类在整个地球水体内的蔓延才会真正停下来。

极端情况下,氧气含量可能会突破到百分之四十以上,部分区域可能比这个数字还要更高。

这种大气环境下,人体能否适应就更不好说了。

而即便这种情况下,人类文明还坚强存在了下来,适应了下来。

那还有一个危机在未来等待着人类文明,

成为了地球氧气主要来源的236藻类要是因为一次偶然,灭绝了。

那高达百分之四十的氧气含量,就又会再来一次骤降。

这氧气含量的骤增骤降,一来一回之间,人类文明以及地球生态系统能够扛得住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此刻,

如果236藻类真得在整个地球上完全占据生态优势过后,

就基本意味着,人类文明未来存在与否的命运就不再掌握在人类文明自己手里。

也可以说,

人类文明就已经走上了毁灭的倒计时。

……

“岳教授,我们还有多久时间?”

“236藻类的蔓延是呈现一种加速度趋势的,越往后越快。按照现在掌握的情况,我们怀疑,这个时间可能不足一年。”

“一年时间内,236藻类就足够在四大洋乃至大部分水体中替代掉原本的藻类和同生态位植物,到时候,236藻类蔓延的影响,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会已经得到反应。”

负熵研究院出分析结果的速度太快,

这位老领导还未离开,就也直接得到了消息。

“……一年啊。”

这位老领导重复了一遍011研究所负责人给出的这个时间。

一年时间实在是不够做什么。

只能说幸好,236藻类蔓延带来的危机,不会一下瞬间将人类文明毁灭,

所以,人类文明能够用在对抗和应对236藻类蔓延危机的时间要比这一年更长一点。

“岳教授,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你们有什么建议?我们是否要尝试,修建一些封闭式的避难所?”

011研究所的负责人岳教授沉默了一阵,

“可以尝试修建一些,保留一些火种。”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人类文明在这次危机下,的确是有灭绝的风险。

只不过,以目前的人类文明的技术来说,

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办法建造一个足够大的,可以容纳足够多人生存的封闭式避难所,

来抵抗外界氧气含量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灾难。

如果真得只剩下一点人进入到封闭式避难所延续人类文明,

那人类文明真就进入到苟延残喘的阶段了。

“目前011研究所进行的尝试,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种是尝试研制一种对236藻类有特异杀伤力的‘基因武器’,让236藻类的规模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缩减,让同生态位的其他藻类能够重新获得一定程度的生存空间,遏制236藻类的影响。

第二种是,尝试对原本的藻类,在保证光合作用能力稳定的情况下,增强其生存能力,让它能够在和236藻类的竞争中,维持自身一定规模的存在,这种情况下,236藻类的影响也能够降低。”

“只是,这两项研究,都需要一段时间……严格来说,我们也不知道需要多久,可能直到……236藻类完全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水体内蔓延,覆盖,我们都没有办法实现这两个研究。”

说到这里的时候,岳教授目光有些复杂。

这不是他们这些做研究的努不努力的问题,

而是目前的生物学,生命科学技术水平,面对这两个明确的研究目标时,本身就很艰难。

这时候,作为011研究所的负责人,他自然忍不住地就想起了秦裕教授。

他今年120岁,秦裕教授离开的时候,他才六十岁。

他也曾在秦裕教授手下工作过……要是秦裕教授在就好了。

在秦裕教授带领着011研究所时,他手下的研究员们,从未觉得哪个问题是不能够解决的。

秦裕教授的智慧总是能够洞穿一切问题。

只是可惜,终究是人力有尽时……秦裕教授也抵不过时间。

岳教授沉默时,

这位老领导也沉默了一阵,

不知道他是否也有想起秦裕这个名字,

毕竟,要说起提升生物的生存能力,

曾经秦裕教授带领011研究所完成的裕类菌也挺夸张。

要不是裕类菌被人为限制了繁衍代数,表现的说不定比236藻类都恐怖。

只是可惜,裕类菌没有对抗236藻类的效果。

“你们尽力吧。可能最终这个问题解决,还是需要靠生物层面的手段。”

这位老领导只是这样说了句。

011研究所这位负责人,也未曾说话。

……

然后,就在次日。

人联内,

包括华国,北熊国,月亮国等人联中最重要的三方,就因236藻类的问题坐在了一起。

虽然负熵研究院因为特殊的使命,算是意识到问题最早的,发现危机最早的,

但236藻类蔓延这件事情,人联中其他两方也很难发现不了,毕竟236藻类短时间内已经分布的很广泛了。

在这次236藻类应对的问题上,三方倒是比较和谐。

毕竟,236藻类蔓延危机影响的不止一个国家,应对的时候,也很难说只应对一片区域。

三方基本同意了,在对236藻类的研究上,在对236藻类蔓延危机的应对上,互相共享一些信息。

但就华国这边拿到的北熊国和月亮国两方共享的信息来看,

这两方对236藻类的研究,掌握的信息和情况还没有华国这边多,

毕竟因为秦裕教授之前的存在,华国这边,在生命科学,生物学等领域,本身就比人联中其他两方领先不少。

此刻,三方坐在一起,确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三方对于236藻类的蔓延都没有什么辙。

就是把人类目前的能量武器,全扔在地球上的水域里,

除了人类文明自己把自己玩完以外,也大概灭绝不了此刻已经广泛分布在四大洋若干水体内的236藻类了。

然后,三方只能再商量了另一件事情。

就是,要不要对人们公布236藻类蔓延可能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危机。

严格来说,公布236藻类的情况,可以说基本没有啥意义。

如果这场危机真得成形,除了让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秩序提前混乱,让人们死的更明白,也更痛苦点,基本没有啥作用。

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建设一个全封闭的,能够隔绝外界空气成分变化影响的避难所。

236藻类带来的危机,本身就会是由一连串连锁反应造成的,公布带来的混乱大概还会让这一连串连锁反应到来的更快一点。

只是,

反过来,即便是不公布。

这件事情其实也早晚瞒不住。

毕竟236藻类到后面本身就到处都是,但凡相关领域的学者,不用什么太紧密的仪器,甚至不用仪器,都能够观测到236藻类的存在。

甚至,按照负熵研究院提供的信息,

再过几个月,等到236藻类在水体中更进一步密集,

人们会直接看到,大面积大面积的水域,都会‘变绿’,

到最终时刻到来的时候,整个大洋都大概率变色了。

绝大多数人们,在这种情况,都能够很直观地看到,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最后人联中三方的决定是,暂时隐瞒,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公开。

基本就是,

能够在向人们公开这件事情前,寻找到应对方法最好,

如果不能的话,隐瞒不住,只能够让所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至少死的明白点。

同时尽可能继续寻找应对方法。

或者尽可能让人类存活下来的更多一些的办法。

……

同一日,在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的需要下,

华国范围内,所有相关领域的研究员都被紧急抽调到了011研究所内,

许多研究员,教授,本来还在从事自己研究的过程中,

就突然收到了一纸调令。

不少研究员收到调动的通知时,第一时间肯定是有些怨言的,

不过,在抵达011研究所,知道发生了什么,将要做什么工作之后,怨言基本就消失了。

毕竟,被调到011研究所进行的这项研究,客观上决定着他们自己的性命,亲人朋友的性命。

华国之外,

在同一时间,基本就发生着类似的事情,

即便有些研究人员是一些私人研究所的雇员,但也被汇聚到了一起。

毕竟,世界性的危机,早晚会波及到每一个人。

在这种极其紧张的情况下,

整个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知情的研究员们,都可以说是完全,全身心投入了这项研究。

但这个任务本身,实在是过于艰难。

236藻类是大自然穷举了不知多少次,才折腾出来的‘怪物’。

而一众研究员们,显然是没有大自然那样的穷举条件。

哪怕时间步步紧逼,由负熵研究院提出的两个研究方向,进展也比较缓慢。

……

然后,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

外界,的确就如同先前预料到的那样。

236藻类的事情,要想完全隐瞒,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为它愈加广泛的分布,太容易被发现了。

网络上,与此有关的新闻报道,出现的愈加频繁了起来。

对于许多人们来说,

第一次看到这种新闻时,大概率瞥一眼就掠过了,

可第二次再看到的时候,难免也会感觉有些熟悉。

等到第三次看到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们都会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相关研究人员称,近期,地球的大气结构短时间内发生了异常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